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牢城的南侧是一片狭长的深谷悬崖,北侧是海拔在八百米以上的巫岭尽头,只有中间一条无比狭窄的道路,也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白陉。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绝对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
即便从得到的情报中说皮牢城之中不过只有一千出头的守军,但是只要应对得当,这一千秦军可以阻挡十倍以上的赵军超过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足够秦国的援军赶到了。
乐乘哼了一声,转头吩咐道:“令突击队都上来!”
片刻之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士兵们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
事实上,就连乐乘自己都穿着一身秦军百将的衣甲。
乐乘又下达了一条命令:“其余人在此等候,等到吾发令之后再全数攻城!”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乐乘就从眼下这个拐角处走了出去,不慌不忙的朝着面前的皮牢小城而去。
在乐乘身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赵军士兵同样也跟上了乐乘的脚步。
乐乘和皮牢城之间的距离渐渐的缩短。
眼看皮牢城就在眼前,突然间上百名秦军同时在城头出现,弯弓搭箭,箭矢直指乐乘的脑袋和心口。
“来者何人?”城头上有人发出了厉声质问。
乐乘毫不怀疑,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这身秦军百将衣甲,估计箭矢早就已经把自己射成刺猬了。
乐乘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吾乃巡哨队长,六天前率部出城巡逻!快快打开城门,吾有重要军情汇报!”
字正腔圆的关中口音。
事实上,乐乘精通秦、赵、燕三国语言。
之所以说是六天前,那是因为乐乘心中非常清楚,眼下这支驻防皮牢城的千人队是在两天前刚刚换防的。
城头上又传来了问话:“有何军情?”
乐乘注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发现了一名秦军的百将。
乐乘脸上故意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军情乃是机密,只可禀告二五百主,如何能告知于汝!”
城头上的秦军百将不干不净的骂了几声,又开口道:“可有令牌?”
乐乘从怀中掏出了一块令牌,直接朝着城头扔了过去。
这令牌是赵括派回来报信的信使带来的,乐乘相信赵括这个故人之子不会坑自己。
事实一如乐乘所料。
“开门!”
片刻之后,乐乘面前的城门缓缓打开了。
乐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步朝着面前的皮牢城走了进去。
才刚刚走进皮牢城之中几步,方才在城头之上和乐乘对话的那名秦军百将带着十几名秦军士兵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朝着乐乘喝道:“速去二五百主处回报,然后上路回营!”
说着又朝乐乘呸了一声,幸灾乐祸道:“逾期不归,汝就等着被处罚罢!”
看着一脸不爽的对方,乐乘露出了一个笑容。
“吾先送你上路罢。”
话音刚落,乐乘就拔出了自己手中的长剑。
一道剑芒闪过,秦军百将的人头冲天而起。
“杀!一个不留!”
乐乘的吼声响彻附近每一个人的耳膜。
他身后的赵军士兵们早有心理准备,立刻拔出了兵刃开始冲锋。
城门处顿时一片腥风血雨。
仅仅不到小半刻钟的时间,城门处已经再无一名能够站立的秦军士兵。
这里的战斗动静很大,让整个皮牢城都开始骚动起来,城墙上和军营处不停的奔出一名名秦军士兵,然后汇聚在一起,朝着乐乘所在的城门冲了过来。
乐乘转头一看后方,发现自己所带来的那五千赵军也开始发动冲锋。
乐乘估算了一下距离,心中大定。
只要城门守住,那么五千赵军对一千秦军,胜负完全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这位浑身浴血的猛将哈哈大笑,高举起手中染血的长剑。
“二三子,今日便是吾等为大王夺下河东之战首功之时,且随吾一起上,消灭这些该死的秦国人!”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第二更)
在经历过小半个时辰的一番激战之后,皮牢城之中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虽然城中的一千秦军守军表现得足够的英勇,但是他们毕竟大部分都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郡兵,在面对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数倍于己的赵军精锐之时,并没有多少的抵抗之力。
这场战斗其实从乐乘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彻底的失去了悬念。
战斗过后的皮牢小城,空气之中到处是淡淡的血腥味,地上随处可见斑斑血迹,以及双方士兵的尸体。
乐乘大步的走在皮牢城的街道上,他身上的盔甲沾满了血迹,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更多的则是和他厮杀的那些秦军士兵的血。
寒风如刀,带着片片雪花吹在乐乘的脸上,让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但是乐乘的心中却是一片的火热。
这至关重要的开门一仗,终究是被他给打赢了,拿下了!
在乐乘的面前,不少秦军士兵丢下了武器,垂头丧气的被赵军的士兵押着集合了起来。
敢于殊死抵挡的毕竟是少数,当败局已定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会失去斗志,古往今来无数次战争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名赵军二五百主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脸上全是兴奋之情:“将军,俘虏秦军将近七百人,是否全部杀掉?”
一千名秦军士兵,只不过战死了三百人,其他的人就全部投降了。
事实上这支秦军的表现还算是比较出色的了,损失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就一溃千里的战役,在战争史上并不少见。
之所以会询问是否全部杀掉,那是因为赵军一直以来都和秦军一样,以敌军的人头来作为军功的凭证。
乐乘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留着吧。大王最近颁布命令,俘虏亦可为功劳凭证。找个地方将这些人关起来,派人严加看管,若有异动者,直接格杀!”
顿了一顿之后,乐乘又继续说道:“传令下去,今日在此休息一晚,待到明日除伤员与三个百人队留守此地之外,其余人立刻随吾出发!”
虽然夺下了皮牢,但是这对于乐乘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
在百里之外的安邑,赵括还在等待着乐乘的到来呢。
赵括的心情有点不安。
这已经是派出信使的第七天了。
根据之前的计划,最多还有三天时间,就应该能够有赵军的前锋赶到这座大营之中。
只要哪怕是一千人的赵国精锐赶到,赵括都有信心能够完全掌控住大局。
和赵括一样不安的还有河东郡太守王稽。
两人之所以感到如此的不安,那当然是有理由的。
此时此刻,两人就站在一座帐篷面前。
在这座帐篷旁边原本有着整整十名赵国精锐士兵看守,但如今这十名士兵却已经统统都变成了尸体。
而原本被关押在帐篷之中的蒙武却已经消失无踪。
蒙武去哪了?
赵括和王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的神色。
王稽强笑一声,道:“蒙武不过是一名亲卫队长,即便逃脱,亦是无关大局。”
赵括勉强的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对王稽的这句话表示了同意。
但是在两人的心中,都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蒙武虽然的确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亲卫队长,但是他可是原本秦军主将蒙骜的亲卫队长,同时还是蒙骜的儿子!
这双重身份加在一起,足以让蒙武变得极为重要。
更值得警惕的是,到底是谁把蒙武救走的?
在这种戒备森严的情况下都能够把蒙武救走,没有内应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很有可能蒙武现在都还在这座大营之中,只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赵括和王稽再次对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同一个名字。
“候。”
没错,只有那个无孔不入的秦国秘密机构,才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将被严密关押的蒙武给救走。
赵括突然有些后悔,或许当时应该直接就把蒙武给杀掉的。
王稽问道:“现在该如何是好?”
王稽的声音有点颤抖。
对于这位秦国河东郡郡守来说,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语。
既然如今已经证实了候的人就潜伏在这座大营之中,并且还拥有着一定的力量,那么是不是说明了咸阳方面已经知晓了情况?
七天的时间过去了,咸阳方面又做出了怎么样的反应?
更让王稽感到恐惧的是,如果候的人能够无声无息的救走蒙武,那么会不会也可以无声无息的刺杀王稽这个已经是秦国叛徒的人?
面对着王稽的问题,赵括眉头紧锁,好一会才问道:“郡守,如今吾等手中掌握了多少部队?”
王稽想了想,开口道:“约莫有一万人出头。”
这几天并不是就这么白白度过的,王稽和赵括在暗中也同样拉拢了一些秦国将军,掌握了一些部队。
一万人出头,算不上多,但也并不是太少。
赵括一咬牙,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立刻召集众将,立即夺权罢!”
原本赵括是打算等到援军到来之后再一举发动,那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王稽闻言一愣,道:“不如遣散大军”
“不可!”赵括断然拒绝了王稽的提议,道:“如今蒙武被救走,风声可能已经走漏,况且如今众人皆知三晋联军正在虎视眈眈,遣散之举必定受人怀疑,不如直接召众将而夺取所有军权!”
为了稳定军心,虽然这几天来赵括对于大营之中的一些部队进行了调动和轮换,但是大部分的秦国将军职位其实并没有变动,也就是说这支军队的指挥阶层还是效忠秦国人的占到大多数。
赵括已经不想再等了,打算直接将所有效忠秦国的高层一打尽,让那些同意投降赵国的将军和军官们将整个军队的控制权接管。
王稽担心道:“可若是直接夺权,亦有可能引发兵变”
赵括冷笑一声,杀气腾腾的说道:“郡守,如今吾等手中已有将近一半部队,区区几百人的兵变,又能如何?”
看着王稽还有些犹豫,赵括继续劝说道:“郡守,若是不及时行事,万一那蒙武和候的属下串联诸将作乱,届时你我皆死无全尸矣!”
王稽被赵括这么一说,终于也下定了决心,一咬牙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即刻召集众将,说明投赵之意罢!”
王稽现在也是豁出去了,为了自己的富贵和性命,拼了!
第二百八十章 蒙武的暗中谋划(第一更)
就在赵括和王稽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们两个其实并没有想到,刚刚脱逃不久的蒙武同样也在做着一个和他们有着很大关系的决定。
在军营的某个角落一处不起眼的帐篷之中,浑身是伤的蒙武倚坐在地,看着面前的几名将军说道:“事情真相便是如此。”
世界永远是多样化的,这座大营之中也是如此。
在如今掌管着兵权的那些秦国将军之中,有着稍微一拉拢就会倒向赵国的叛徒,也有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当然也会有对秦国忠心耿耿的人。
此时此刻的在这座帐篷之中的六名秦国将军,就是那些对于秦国来说忠心耿耿的人至少蒙武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蒙武在刚刚逃脱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让人找来了这几名将军,向他们讲述了前几天蒙骜被杀的真相。
几名将军在听完了蒙武的话之后都是一阵沉吟,随后其中一名看上去颇为沉稳的将军开口说道:“但是根据那王稽和侯之属下所言,蒙骜将军乃是因欲降赵而被杀。”
很显然,这些将军们并不会因为蒙武的区区一番话就轻信于他。
蒙武重重的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了痛恨至极的神色,冷声道:“诸位将军皆和吾父相处了一段时间,以诸位将军之见,吾父虽是齐人,但可曾对大王有任何不忠之举?再说了,若是吾父愿降,则长平之战时便可降赵,又何必等到今天方才为之?”
这句话说出来,几名将军们脸上的怀疑不觉就减轻了一些。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将军们和蒙骜的确也是相处了一段时间了,凭借这段日子以来的印象,确实感觉蒙骜也不是那种人。
但即便觉得蒙骜不太可能降赵,那也并不代表着将军们就完全相信蒙武了。
只见又一名将军说道:“蒙武,虽然吾等皆认为汝父并非卖国降赵之人,但是那王稽既然有大王之命,其接任主将一职亦是理所当然,吾等也不能违背。”
秦国的将军们素来只认两样东西,一样是虎符,一样是秦王稷的命令。
在绝大部分时候,这两样东西都会出现在同一个人的手里,那就是秦军的主将。
可凡是总有例外,当手持虎符的主将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