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人质疑魏无忌的决定,事实上制约箭楼的并不是工匠的数量或者水平,而仅仅是材料问题罢了。
魏无忌站了起了,看了一眼身边的魏军将领,沉声开口说道:“汝等不必惊慌,这些具装甲骑兵赵国其实也并不多,邯郸城之中应当也便只有这五百人,它们出击一次便已经损失了一百人,那么下一次就不会再轻易出击了。”
顿了一顿之后,魏无忌继续说道:“若是以后再见到这支具装甲骑兵的话,那么就不必使用弓箭和步兵上前迎敌了,那只会平白消耗将士们的性命。”
站在魏无忌身后的钟成愣了一下,忍不住开口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么又应该如何去抵挡这支装甲骑兵呢?”
魏无忌微微一笑,露出了一个平和中带着杀机的笑容:“以后若是见到这支装甲骑兵的话,那么便直接用床弩轰击罢。”
魏无忌的这句话一说出,站在他周围的魏国将军们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床弩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大杀器了,有一些小点的城池甚至都不需要投石机就会直接被床弩给轰开。
现在居然要动用这样的重型武器来对付区区一支骑兵了?
魏无忌环视了一眼周围的魏军将领:“怎么,有意见?若是二三子觉得吾的意见不妥,那么尽可以提出更加有效的办法。”
没有任何人敢开口说话,一来是因为魏无忌在军队之中的声望,二来则是因为他们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魏无忌伸手一指面前的这些尸体,道:“所有尸体身上的盔甲还有战马身上的甲胄通通都扒下来,妥善保存送回到大梁城去,让工匠看看能否制造出来。”
在亲眼见识到了这具装甲骑兵的威力之后,魏无忌的心中已经有了替魏国也弄一支具装甲骑兵的打算。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魏无忌很快就回到了大帐之中。
刚刚卸下自己的甲胄,魏无忌转过身来,就发现一个满头白发、身着魏国侍卫服装的人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但魏无忌的脸上完全没有任何的意外神情。
来人弯下了腰,朝着魏无忌恭敬行礼。
“唐且见过君上。”
魏无忌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齐军那边的战况如何?”
唐且沉声说道:“这几日齐军攻城的力度明显不如从前,臣怀疑齐国人有可能暗中和赵国有什么往来。”
魏无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想了半天之后,还是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能影响匡梁的无非便是齐相后胜,不过后胜此人虽说贪财无比,可既然齐王建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后胜也应当不会暗中拖后腿才是这样吧,待会汝以信使的身份走一趟齐国大营,就说吾明天想和匡梁将军来一次会面。”
这也就是联军征战的麻烦之处了。
毕竟齐国和魏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虽然说名义上这一次攻击邯郸以魏国军队为主齐国做为辅助,但是魏无忌可不觉得自己可以直接跳过匡梁朝着齐国部队下达具体作战命令。
唐且应了一声,随后又从怀中掏出一封帛书。
“君上,大梁城急报。”
魏无忌愣了一下,随后从唐且的手中接过了这一封急报。
说实话,此刻的魏无忌心中有些担心,难道说是段干子那个家伙又悄悄的在自己背后搞什么鬼了吗?
自从那一次和赵丹的阵前相会之后,魏无忌就已经开始派人暗中监视段干子了。
只不过这阵子段干子看上去非常的谨慎,并没有给魏无忌找到任何把柄。
但魏无忌的心中也很清楚,只要继续坚持监视下去,段干子迟早都会露出马脚的。
说实话,这种派手下暗中监视政敌的行为如果被魏王圉知道的话,那么魏王圉心中一定会对魏无忌产生极大的忌惮。
但魏无忌此时此刻既然已经知道了段干子有可能是那个暗中结交赵国的叛徒,所以魏无忌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怀着有些担忧的心情,魏无忌拆开了这封来自大梁城的急报。
这急报上面的内容很短。
但就是这短短的内容,却让魏无忌来回的足足看了好几遍之后才放了下来。
当放下了手中的这封急报之后,魏无忌的脸上已经满是凝重的神色。
“秦国在王城一战中败北,韩国已然出兵十万,和两万赵军骑兵一起从西边攻入了魏国境内!”
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让魏无忌感到阵阵心惊。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魏无忌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成语。
围魏救赵。
魏无忌突然发现,一直以来自己对于秦国的判断都出现了错误。
秦国的败北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远远比魏无忌所预料的还要快上许多。
而在这封急报之中,魏王圉也要求魏无忌立刻抽调兵力回援,否则的话如今魏国国内空虚,大梁城很有可能会被包围。
可是眼下对于邯郸城的围攻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从前线抽兵回援的话,那么邯郸城的攻克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这一场战斗之中魏国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就是全部都做了无用功吗?
可是如果不派兵回援的话,那么一旦大梁城被包围,魏无忌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必将到来的那来自于魏王圉的责难呢?
进退两难啊。
魏无忌突然发现,自己此刻所面对的局面,和当年魏国大将庞涓所面对的困局何其相似!
曾几何时,魏无忌也曾经嘲笑过庞涓的犹豫不定,鄙夷过庞涓的愚蠢。
但是只有此时此刻真的面对这样的环境之时,魏无忌才发觉,想要在这种两难的条件下做出选择和决定,那可真的是一件十分让人为难的事情啊。
历史上的庞娟在面对着围魏救赵之时,所做出来的选择是先攻破赵国的邯郸城,然后再回援大梁城。
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在邯郸城被攻破之后赵国原本正在崛起的势头受到了沉重打击,至少用了十年时间才缓过气来,其后几十年都没有对魏国造成过重大威胁。
而坏处在于庞涓在其后的回援中被其军所击败,魏国精锐损失惨重,直接导致了霸主魏国下落的趋势变得不可逆转。
既然这么看的话,其实只要攻破了邯郸,并且在回援的路上不犯任何错误的话,就应该不会重走庞涓的老路了吧?
在沉默和纠结了良久之后,魏无忌终于做出了决定。
“立刻召集诸将前来开会,明日起加大进攻力度,务求尽早攻破邯郸!”
第四百二十八章 轻敌的李牧?(第二更)
已经是晚春初夏的时节,天气开始变得有些炎热,空气之中的灼热气息已经开始让人有些无法难以忍受。
在魏国的土地上,一支数量将近十二万的大军正在浩浩荡荡的朝着东方前进。
这支大部队之中一共包含了整整十万韩国军队,以及李牧的一万五千名骑兵。
从数量上来说,韩国军队无疑占到了大头,可是在这支联军之中,年轻的赵国将军李牧其实才是那个真正能够主导大军决策的人。
这一点从正在进行的这番谈话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韩国上将军靳黈骑着一匹黑色骏马和李牧并肩而行,手指着面前不远处地平线上的那一座雄城,对着李牧说道:“李牧将军,那一处便是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了。”
李牧点了点头,看向了李牧所指的方向,果然发现一座雄城在平原上矗立,气势非凡。
李牧想了想,对着靳黈说道:“靳黈将军,汝可愿意和我一起去侦察一下这大梁城的情况?”
靳黈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笑道:“将军既然开口,那么靳黈自无不从。”
于是两人便率领着数百亲卫呼啸纵马而出,朝着数里之外的大梁城奔驰而去。
片刻之后,两人就来到了大梁城的城外。
先行一步的赵国骑兵们已经清除了大梁城外的所有敌情,而魏国人显然也已经得到了这两国大军前来的警报,整个大梁城所有的城门都已经完全紧闭,城头之上不时可以看见许多魏国的士兵在来回的走动。
李牧在魏军城头劲弩的射程之外停了下来,笑着伸手一指面前的大梁城头,对着身边的靳黈说道:“靳黈将军,汝看到了什么?”
靳黈皱起了眉头注视着面前的大梁城,过了好一会才道:“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啊。若是想要攻破这座坚城,恐怕要费上许多手脚。”
自从迁都之后,魏国经营了这座城市整整上百年的时间,这百年的时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国家曾经兵临这座都城之下,但是却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成功的攻破这座坚城。
但是对于靳黈的这番话,李牧显然十分的不以为然。
只见这名年轻的赵国将军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对着靳黈说道:“将军,吾所见者,却又与汝不同也。吾从这座城市之中只看到了两个字,那便是恐惧。”
李牧继续说道:“如今魏国主力征战在外,都城空虚,只需要一举将这座大梁城拿下,那么魏国便必定是兵败如山倒,不得不屈膝求和。如此时刻,正是你我二人建功立业之良机呀!”
尽头听了李牧的这番话之后,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心中暗自想道:“这大梁城地处中原平坦之处,魏国又是四战之国,但是这么多年来也从未见过有谁攻破过大梁城。由此可见,想要将这座城池拿下来谈何容易?李牧年纪轻轻却如此傲气轻敌,此战恐难以取胜啊。”
如今的靳黈已经开始有些后悔自己在之前为什么会劝韩王然出兵帮助赵国了。
至少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这李牧似乎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甚至还十分的轻敌。
轻敌这种事,那可是兵家大忌啊。
难道说这个李牧其实相当的一般,只不过是依靠这具装甲骑兵的强力才会取得过往的那段胜利?
李牧当然不知道自己方才这番信心满满的话已经让靳黈在心中对于自己的指挥水平表现出了怀疑,这位年轻的赵国将军饶有兴致的观察了一会魏国大梁城头的防御之后,笑道:“靳黈将军,吾还准备在这四周转转,不知道靳黈将军可还要继续?”
虽然说李牧的语气是非常诚恳的,但是此时此刻的靳黈却已经失去了继续跟李牧待在一起的兴趣,摇头说道:“将军,吾还要回去指挥部队扎营,就恕不奉陪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靳黈就带着身边的韩国卫兵们转身拨马离去。
靳黈这般前恭后倨的表现十分明显,让李牧身边的亲卫们一个个看得清楚。
这自然让赵国亲卫们心中愤怒不已,更有人开口对着李牧说道:“将军,这些韩国人忒也没道理,竟然如此的不知礼数,应当好好的将其教训一番!”
李牧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而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靳黈离去的方向,嘴角缓缓的浮现出了一丝笑容:“这靳黈哼,空有忠诚之心,却无大将之才,韩王以此人为将,又如何能够和吾赵国匹敌?本将军若是和他计较,倒是落了下成。都随本将军而来!”
李牧猛然间一拉马缰,胯下骏马四蹄滚滚朝着大梁城的南面而去。
对于一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赵国北部草原生活的人来说,眼前的情景对于李牧其实是一个很新鲜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大梁城之外水密布绿色田野,阡陌纵横,看上去就完全和后世的江南水乡一般无二,说是“中原水乡”也不为过。
之所以如此,也和大梁城独特的地形地貌有关。
大梁城位于中原腹地,附近共有汴水、涡水、睢水、泗水、荷水、济水、濮水、河水黄河、汝水、颖水等诸多河流等河流,形成了一道令人惊叹的中原水。
由于如此便利的条件,任何时候乘船从大梁城出发都可以极其方便的到达韩国、赵国、齐国、楚国、宋国、鲁国等地方,水路早已经成为了大梁城及附近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李牧纵马奔驰,片刻之后就来到了大梁城的东南边。
在这里,有一条宽阔的运河出现在李牧的面前,运河的河面宽阔无比,河水滔滔向北,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单单以宽度而论,这条运河足够容纳数艘大船并肩而行。
这条运河的名字就叫做鸿沟。
鸿沟是在战国时代的魏惠王十年,也就是公元前360开始兴建,至今已经有近百年之久。
正是这条运河将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连接了起来,完成了整个中原水的连接。
由此,鸿沟也成为了黄淮间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水运交通线路之一。
在历史上的秦朝末年,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场极为著名的鸿沟之战,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在这里打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