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率领赵军在这一战中消灭十万秦军,斩杀武安君白起最得力的助手、当时秦国的二号大将胡阳,取得了一场令天下震惊的大胜。
    这场大败让秦王稷意识到想要绕过韩国去打击赵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在苦思无策之时,范睢适时的出现在了秦王稷的面前,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于是秦国的国策由此改变,英明的秦王稷逐四贵扶持范睢上位,秦国目标选择发生转变,不再像当年越过魏国去打齐国那样越过韩国打赵国了,而是选择先打韩国,把上党郡拿下来再说。
    只要秦国拥有了上党郡尤其是北上党,那么秦军随时都可以通过滏口陉东出攻击武安和邯郸,或者西出攻击晋阳,想打哪就打哪。
    而赵国方面来说,没有滏口陉作为大军通行道路的话,赵国想要从晋阳和邯郸之间相互调兵就要走更加北边也更加偏远的井陉,从井陉调兵的距离是从滏口陉调兵的两倍以上,根本来不及做到及时支援。
    所以赵国可以容许拥有着滏口陉的北上党被同为三晋的韩国所有,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容忍头号强敌秦国获得这块土地。
    秦国一旦有了北上党,那么赵国从此对秦国就只有被动挨打,再无主动进攻的余地了。这是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除非能够移山填海,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所以赵国不得不争,至少北上党是一定要争下来的。就算是把时间线推前到冯亭率领上党郡降赵的时候去让如今的赵丹来穿越,那么赵丹也一定要把北上党拿下来,否则的话争霸天下这盘棋,赵国根本玩不起!
    这就说明一点,任何一个有志于争霸天下的穿越者首先地理必须要合格,否则的话就祈祷你能有个系统助战吧。
    由此看来,历史上那位做出接受上党郡决定的赵孝成王,以及力主接受上党郡的平原君赵胜当时真的就是昏了头吗?其实也未必。因为九年之前的阏与之战中,赵孝成王的父亲赵惠王面对着从太行山南部蜂拥而来的秦国大军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战!
    九年过去了,秦国的核心二人组从秦王稷和魏冉变成了秦王稷和范睢,赵国则从赵惠王和赵胜变成了赵孝成王和赵胜,但是两国对于争夺上党乃至争夺整个太行山的决心和意志,其实都没有变。
    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国策,决不动摇!
    任何参考了集体智慧研讨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都一定会有其理由所在,如果简单的以昏庸或者短视这样简单的话去一语而概之在长平之战前后赵国领导层的表现,未免会显得失之偏颇,过于轻视古人、尤其是轻视了让赵国变得如此强大的领导班底们的智慧。
    争霸天下从来都是一场赌局,有时候即便你在合适的时机拿到了合适的手牌并选择了梭哈也未必能赢,但不梭哈你就一定会输,那你赌不赌?
    历史上的赵孝成王和赵胜,选择了去赌这一手!
    他们也确实有过成功的机会,因为虽然当时的秦国是史上最强的秦国,但是赵国同样也是史上最强的赵国!
    只可惜赵孝成王和赵胜最终还是技术不精,输给了更强大的对手秦王稷和范睢,秦国一战赢光了赵国所有的筹码,把赵国踢出赌桌,成为了那个最终的胜利者。
    但现在,同样是梭哈的局面,如今的赵丹凭借着自己穿越者所带来的知识和对历史的通晓以及两世赵丹记忆等种种因素相加,已经成功的改变了赌局的形势,让赵国在这场双方还没有完全掀开底牌的赌局之中第一次占据了上风。
    作为穿越者,赵丹的心中非常清楚,赵国的筹码没有秦国多,所以秦国输了这一场还能够有筹码继续和赵国对赌,而赵国输了的话那所有的筹码就都全部输光,再无翻盘余地。
    不过因为赵国在赌局中的优势,现在这场赌局有了求和的机会。
    如果按照楼昌的话去做,那么秦赵求和,各有损失,结果是赵国小胜,秦国元气稍亏,大家都不算伤筋动骨,赌局重新开盘。
    如果不按照楼昌的话去做,那么大家继续对赌,魏燕两国动向未定,赌局前途难料。
    历史在此早已被改变,就算有穿越者知识的加持,赵丹也无法再预测出赌局最终是什么结果,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选择。
    龙台正殿之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赵丹的身上,等待着这位赵国君王做出最终的决定。
    赵丹沉默了下来,无数念头在他的脑海之中交替出现,他的脸色忽喜忽忧,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位年轻的、登基仅仅不过第六个年头的赵王到底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之后,年轻的赵国君主抬起了头,面色沉静,脸庞上不再有任何的纠结或者犹豫,双目之中一片清明,说话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寡人不和。”

第六十一章 楼缓
    不和谈,这是赵丹的决定。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冒险,也非常需要魄力的决定。
    赵丹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将所有的变化和可能性都想清楚想明白了,而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搭档,再加上白起这个战神统帅,这三个人绝对是秦国建立至今的最强铁三角,想要击败如此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如今赵国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大局上压制住秦国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丹这个穿越者所带来的那堪称“未卜先知”的历史知识。
    如果现在求和的话,那么下一次赌局开盘的时候,赵丹这种“未卜先知”的优势就很小了,因为历史已经被改变了,那些史书上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谁也不敢打包票。
    到了那个时候,赵丹和赵国想要继续和秦国的这个超级铁三角对抗无疑就更加的困难,胜算比起现在来说无疑是肯定会降低的。
    所以赵丹一定要趁着自己的历史知识还能够为自己取得优势的时候,在这一战之中捞到足够多的东西,为赵国赢回足够多的筹码,因为下次可能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同样是梭哈,但是历史上的赵孝成王是劣势梭哈,赵丹现在却是优势梭哈,所以赵丹觉得,这一局值得一赌!
    就算最终输了,但只要不像历史上那样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于长平,那么赵国也仍旧可能有最后一搏的机会。
    所以赵丹赌了,不求和!
    赵丹的决定一出,在场的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也并不算太过意外。
    毕竟当年在阏与之战前,赵丹的父亲赵惠王可是在廉颇和乐乘两名大将都不愿出战的情况下仍旧坚持和秦国人开战,这才有了其后的马服君赵奢大破秦军。
    如今赵丹只不过是和他的父亲做出一样的决定罢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如今这位大王坚持了当年他父王的路线和方针,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只有提出和谈建议的楼昌显得颇为郁闷,多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开口。既然赵丹主意已定,楼昌这个臣子确实也不能够再说些什么了。
    由此赵国下一步的计划就完全确定并出炉了。
    在下一个时期之中,赵国将会尽可能的利用外交手段去延缓魏国和燕国的出兵,同时在正面战场上拖住秦国大军,好让盟友楚国能够尽可能的多背刺秦国几刀,让秦国更加的被动。
    最终的目标,就是迫使秦国人完全退出上党郡,将整个上党郡拱手相让给赵国!
    秦军十几万的死伤整个上党郡秦国白白浪费五年时间征战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就是赵丹把自己的所有筹码都梭哈上去之后,所希望能够赢回来的东西。
    在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赵国绝对不和秦国和谈!
    当然了,如果能够让秦国亏得更多的话,那么就更好不过了。
    在敲定了整体的大方针之后,赵国君臣们又研究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细节,随后这次会议便正式宣告结束了,诸大臣各自出宫,各回各家。
    上大夫楼昌回到自己府中的时候,脸色并不算太好看。
    不过他的脸色虽然不好看,但是他的房子却挺好看的。
    楼昌的这座府邸颇为豪华壮丽,和都平君田单的府邸同在一条大街上,属于不折不扣的超级豪宅。
    楼昌的先祖乃是赵国先祖赵衰的小儿子赵婴齐,赵婴齐因为被封在楼地而又称楼婴,楼氏一族由此而来。从血脉的角度来说楼氏属于赵国王族分支,由此在赵国兴旺之后楼氏也成为赵国大族。
    这就是为何楼昌的爵位只不过是上大夫,却能够成为赵国公族派三巨头之一的原因了。
    在楼昌的府上大厅之中,已经有着一个人等待着楼昌的归来了。这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年纪约莫在七十往上,一身极具秦国特色的黑衣黑袍,面目和楼昌有着几分相似。
    让人惊讶的是,这名老者所坐的位置竟然是客厅上首主位,属于主人的位置。
    楼昌见到这名老者之后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朝着老者行了一礼:“父亲。”
    这名老者便是楼昌的生父,赵武灵王时代的赵国重臣,后来又因为赵武灵王的推荐而出任过秦国相邦一段时间的楼缓。
    但楼缓担任秦相只不过几年之后就被罢相了,罢相的原因是因为赵武灵王认为楼缓身为赵人却在担任秦相时不为赵国谋利,由此派出使臣劝说秦王稷将楼缓罢相。
    被罢相之后的楼缓心中十分记恨赵武灵王,恨屋及乌之下连整个赵国也恨上了。
    于是这些年来楼缓并没有回归赵国而是留在了秦国,并且一直积极的为秦国奔走,专门干一些损害赵国的事情。
    楼缓点了点头,看着楼昌坐下,随后开口向楼昌问道:“和谈之事,赵王丹可愿否?”
    原来这和谈的建议并不是出自楼昌,而是出自楼昌的父亲,这位如今仍旧是秦臣的楼缓。
    楼昌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儿已尽力说之,但大王不愿和于秦也。”
    楼缓皱了皱眉头,苍老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满意的神色。
    要知道每一个国家都会有着派别的出现,秦国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现在秦相范睢大权在握,但是反对范睢的势力其实也不小。楼缓这一次就是作为秦国反范睢一派的代表秘密前来邯郸,想要促成秦赵和谈一事的。
    只要秦赵和谈,那么范睢力主的这一次大战秦国就并不能够取得多少成果,这无疑是对范睢威望的一次不小打击,也是范睢的政敌们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可现在赵丹不愿和谈,楼缓的任务岂不是无法完成了?
    楼缓狠狠的瞪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几眼,有心想要责骂几句,但考虑到楼昌如今仍是赵国重臣,许多事情还要依靠楼昌去办,于是楼缓便按捺住了火气,问道:“既如此,则赵国有何动向?”
    楼昌有些犹豫,显然并不是太情愿开口。
    楼缓见状不由喝道:“逆子何其愚也!当今天下唯秦国方能一统,我楼氏何必死抱着那赵国不放?若皆如尔一般短视,则我楼氏覆灭在即矣,还不速速道来!”
    楼昌纠结半晌,还是叹了一口气,将今天龙台会议之上赵国君臣们的计划和内容和盘托出,随后道:“父亲,以儿之见,长平一战,赵未必不能胜秦也。父亲一力损赵而益秦,若被大王察知,则我楼氏危矣。”
    楼昌的担忧是有理由的,毕竟现在楼氏的根基全在赵国,一旦被赵丹发现楼氏暗中勾结秦国的话,那么少不得要落一个被灭满门的下场。
    对于楼昌的担忧,楼缓只是哼了一声,看上去显然有些不以为然:“秦国乃天下霸主也,且又得魏燕之助,这赵国如何能胜之?尔多虑也。既然那赵王丹不愿求和于秦,则吾这便回转咸阳,将此中一应事宜告知与秦王。”
    顿了一顿之后,楼缓又叮嘱楼昌道:“尔在此务必要多多收集赵国之情报,并使人送往咸阳与吾。如此待秦国一统之时,便是我楼氏崛起之际,尔可明白?”
    楼昌点了点头,道:“儿知之矣。既如此,那儿便命人送父亲一程吧。”
    楼氏父子计较已定,随后便一起离开了这座大厅。

第六十二章 燕国风云(1)
    在战国七雄之中,燕国是一个很神奇而且另类的国家。
    万年受气包,这应该是对燕国比较准确的定义。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于是“慷慨悲歌”这四个字似乎就成为了之后数千年中燕赵之士的代名词。
    但是如果把燕和赵分开来并细细研究其历史,那么就会发现赵国的历史波澜壮阔杀伐四起,的确当得起慷慨二字。
    而燕国嘛除了在五国伐齐的时候雄起了一次,其余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都在悲歌了
    燕国的疆域在三国时代又被称为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