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抚宋-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说得是!”一边的杨斌接嘴道:“以前,朝廷猜忌我杨家,我们想走出去而不可得,只能窝在播州,但如今,杨家不再是被猜忌的对象,反而是朝廷要大力拉拢的家族了,这些走出去的人,必然会受到朝廷的优厚待遇,他们也肯定有心要另起炉灶,以证明他们是对的,我们是错的。”
  杨庆哈哈一笑道:“说得不错。所以,不管谁是对的,对于杨家来说,都不是坏事。不管他们在外头做到什么地步,他们还是姓杨。”
  侧转身子,杨庆看向左方,那里,是大片大片的宅子,而其中,最高的那一栋房了,正是杨家的祖祠。
  杨家历代先祖的灵牌,都供奉在那里。
  点了点那个地方,杨庆笑道:“就算他们在外头出将入相了,他们还是得回来,回到这祠堂里,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参拜祖宗。真到了那一天,便让他们来主导杨家接下来的日子,又有什么不可的呢?”
  杨泉,杨斌两人都是点头称是。
  大家传承,本就该如此。
  “不过阿爷,我不觉得他们能干得过我们!”杨泉道:“您也放心,当他们在外头过得凄惨无比想要回来的时候,我照样会大开方便之门,重新接纳他们的。”
  杨庆大笑起来。
  “想当初,我把你丢到黔州去,其实是一点儿也不看好你,你性子跳脱,奇思怪想颇多,不稳重,那时的我,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把杨家交到你的手上。”杨庆摇头道:“只是造化弄人,来了一个萧签判,一切,便都变了。在萧签判手上,便是一条狗,他也能将其打磨成一头狼,这一点,老头儿不得不服气。”
  “阿爷,没有这么形容人的。”杨泉恼火道:“我哪里就是一只狗了。说起来,当初我还认为您把我放到黔州,是心疼我,让我去那边玩乐呢,毕竟那里可比咱这南北镇强多了。”
  “人生际遇,当真是无法分说。”杨庆却叹息道:“当初我舍弃的人现在却成了中流砥柱,当初我重视的人,如今却是携家远离,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阿爷,我不会让您的选择成为他日别人的笑柄的。”杨泉挺直了身子,道。
  杨庆点了点头,指着杨斌道:“与杨庆相比,你却是我早早就看好的,杨斌,你重感情,这对杨家来说,是好事,但对你来说,指不定就会变成坏事。所以,你也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候,该斩断的时候就要斩断,该绝情的时候,万万不可留手。”
  杨斌微微屈身,却没有作答。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以后,杨家就看你们的了。”杨庆道:“不少人都认为我败了杨家在播州的基业,岂不知,播州是我们的基业,但也是我们的牢笼,这天下,没有永久不败的基业,时至今日,已经是颓废之相尽显,再加上萧签判这种人到了西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只怕杨家逍遥不上几年,就要沉沦了。”
  “罗殿国,罗氏鬼国可比我杨家基业要雄厚得多,还不是一朝尽丧!”杨泉道。“阿爷,在我看来,这却是我们杨氏鱼跃龙门的机会,就此摆脱桎棝,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游呢!您老看着吧,田氏这一次慢了我们一步,不不,也许他们会慢上好几步!以后啊,这几步就会变成天堑,一步慢,步步慢。想要再赶上我们,可就难了。”
  杨泉说到这里,杨庆却是得意非凡了。
  “田畴那小子自视甚高,一直都觉得比老夫要强,一连几件事,他都表现得有些首鼠两端,已让萧签判对他有些不耐了。他们田家比起我们杨家更要复杂,而他又正自年青力壮,不想把位子交给萧签判一直培养的田易,留给他后悔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阿爷,鱼儿上钩了!”杨斌突然手指着小河,大声道。
  杨庆手腕一沉一扬,一尾鱼儿被拉离了水面,在空中扭动着身躯,无数晶莹的水珠落下,在阳光的映照之下,闪烁着七彩之光。
  “好大一条鱼,怕不有三五斤重呢!”杨泉大笑着冲出去,如同少年之时陪同老者钓鱼,取下钩子,捧着鱼儿献宝一般地举到了杨庆面前。
  “阿爷,晚上我为你做一道鱼羹,这可是跟着签抚台学的技艺呢!”
  “那我是有口福了,杨斌,你也要沾光了!”杨庆抚着胡子笑道。
  杨斌微笑点头。
  杨泉为主,杨斌为辅,这便是杨家以后的格局了。
  而就在杨家大局已定,排除内忧,决心毫无杂念地跟随萧诚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在田家,田畴却一人孤立山顶,看着绵延不绝的群山以及那氤氲云汽,却是眉头紧锁。
  他收到了杨家变故的消息,甚至还有昔日一些交好的杨家人,到了他这里投奔于他。
  他是真没有想到,杨氏竟然能走到这一步。
  杨庆亲手挖断了杨家在播州的根基啊!
  杨庆不是糊涂蛋,他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所图更大啊!
  自己,能下得了这个决心吗?
  壮士断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决心的。


第四百四十一章:同化与肢解
  贵阳府亦有销金窟。
  花间楼便是最有名的一家。
  来自两浙路的商人蒋进久慧眼独具,在所有人都以为新崛起的贵阳府,只能算是一个穷地方,开如此规格的销金窟,必然亏得连底裤都没得穿的时候,他却大举投资在这里。
  不说一般的花魁,便是扬州瘦马,在这花间楼里便有好几个。而且每一个擅长的物事不尽相同,有精擅舞蹈的,有精擅的音律的,也有诗词歌赋能让男子退避三舍的。
  这些人身价不菲,见一面,没有几十贯钱,那是想都别想。
  如果是想要留宿的话,光有钱,还不行,还得人家愿意才行。
  花间楼一经开张,立时便是门庭若市。
  以为贵州路穷的人,都傻了眼。
  而蒋进酒却是赚麻了。
  贵州路上,狗大户可真多。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以前盘踞一方的部落头人,只要见机得快的,基本上都能全须全尾的保全自身以及自身的财产,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沉淀,让他们有着数之来尽的财富。
  而且,他们还搭上了联合会这趟快车。
  不少人因为相信萧诚或者佩服萧诚,所以拿出一部分财产投进了联合会的一些商号之中,不管事儿,只管分红,一年下来,也是赚得极多。
  钱多了,自然就要拿出来花销。
  花间楼这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最大的销金窟。
  在这里,经常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斗富场景。
  当然,也只限于这里。
  萧诚乐得让这些家伙在这里把钱花出去,反正他对花间楼这样的地方,是课以重税的。
  你花得越多,花间楼赚得越多,官府也就能得到更多。
  狗大户们有了面子,官府得了实惠,花间楼打出了名声,也间接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算是各得其所。
  马歇推门而出,站在栏杆边上,长长了伸了一个懒腰,回望屋里,红沙帐中春意盎然,他不由嘿嘿一笑。
  什么卖艺不卖身?
  只不过是钱给得不到位罢了。
  花间楼这位头牌清倌人,昨天还是被他拿下了,不过花了一万贯而已。
  一万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怕一辈子敢赚不到这么多。
  对于马歇来说,几年前也算是一笔巨款,让他来嫖一个清倌人,那他是绝对不干的,有这个钱,情愿多打造几副盔甲,一些刀枪,一些弓弩,毕竟比起享受,命要更值钱一些。
  不过现在,一万贯于他而言,就是一些小钱儿了。
  三年来,马湖部凭借着养殖大型牲畜,赚了大钱。
  牛、马、驴子、骡子等,不善于种田却擅长养殖的马湖部,将他们的牛马贩往贵州路,基本上属于是有多少,便卖多少。
  特别是能够充作战马的马匹,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叙州所产的战马,看起来其貌不扬,与北方那种高头大马比起来,不值一提,只怕要小上一圈,但这种马有一个北方马完全比不了的优点,那就是耐力惊人。
  北方马适合于短途冲刺,而叙州马,却最适合长途奔袭。
  更重要的是,叙州马经操,不像北方马,有些太娇贵。
  一匹战马,如今在贵阳,要卖上百贯。
  而且还是今年,才开始在市面上销售了,以往,都是被官府包圆了。
  贵州路上六支禁军,需要大量的战马,因为按照安抚使萧诚萧抚台的意思,军队每名骑兵,要拥有至少两匹战马。
  这个要求一出,六军骑兵加在一起,至少也需要上万匹战马才能达到要求。
  虽然是集体采购,但仍然是马湖部与南广部发了大财。
  特别是两部的族长,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所有的战马交易,都被他们控制在手中。
  马歇现在对萧诚死心塌地。
  本来以萧诚现在的实力,强行要求马湖部每年向贵州路进贡战马,他也绝不敢多说一句话,只会乖乖地将马献上。
  目睹了罗杓的灭亡,亲眼见到了邬大棒战死,马歇已经患上了贵州路恐惧症。
  南广部的盛禄,与他也是差不多。
  这二位,已经是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了。
  没有想到,他们等来的,却是公平交易。
  这就让人非常的意外了。
  三年来,整个叙州,所在人都一心扑在养殖大业之上,除开他们这些头面人物赚了数不清的钱财之外,便是普通的族人,如今一个个也是小有身家了。
  过去的茅草屋换成了青砖瓦房,过去破烂的衣裳早就不见了踪影,逢年过节,还能穿上珍藏的丝绸出来显摆显摆,这样的日子只要再持续几年,那每家每户天天穿上丝绸也不是梦想。
  走下了楼梯,来到了院子里,便看到另一间楼子里陆陆续续地出来了不少人,这些都是这一次跟着他来到贵阳的护卫,对于这些人,他一向都是很慷慨的。
  昨日一夜的花费,刨开他的不算,他的护卫们加在一起,也是上千贯的支出。
  这一次马歇来到贵阳府,是应萧诚之招而来。
  大致情况,其实马歇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了。
  叙州游离于贵州之外已经整整三年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会持久的,这一次,只怕就是要将他们正式收归了。
  在此之前,马歇也与南广部的盛禄有过交流,双方现在对于完全归顺贵州路,已经没有了任保的意见,包括他们的族民,也已经从最初的抵触,到现在的迫不及待了。
  任何事情,都怕有一个对比,相比起逃到威宁去的易娘部董奎,他们算得上是幸运之极的了。
  三年之前那一场大战,石门蕃部几乎全军覆灭,最终只有易娘部董奎率部逃到了威宁,在得到了六盘水高迎祥部的支持之后,站稳了脚跟,而贵州禁军也没有再向他们发起进攻。
  董奎大肆收纳石门蕃部被打散的族民,一时之间实力增长极快,多次率部反攻,但一次又一次地被贵州禁军迎头痛击之后,他们也终于偃旗息鼓,由进攻,转为了防守。
  但与马湖、南广的日子过得滋润不同,董奎在威宁的日子,过得可谓是极惨了。
  高迎祥只是将他当成了一面屏障,在董奎拼命向贵州路发起进攻的时候,要啥给啥,一旦董奎力不能及的时候,高迎祥立时便变了面孔。
  董奎部的待遇便是十五里玩灯笼,一天不如一天了。
  到得现在,很多族民,竟然连温饱也难得保证了。
  威宁一地,集中了太多的石门蕃部的族民,但石门蕃部下有十数支不同的部落,在最开始时,大家还能同舟共济,到得现在,为了争夺不多的资源,彼此之间,已经是争斗不休了。
  而作为石门蕃部新的首领的董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现在能保证自己的部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
  董奎自然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屡次向高迎祥求救,但现在高迎祥也是有苦难言。
  大理国内的局势,愈发的不好了。
  反高的声音愈来愈大,多地已经出现了暴乱,而这些暴乱的背后,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大理国内实权派的身影,有些,甚至还能看到皇家的影子。
  叛乱让国内经济遭受到了重创,高颖德手忙脚乱,一边要平乱,一边要恢复经济,一边还要打压政敌,打压皇室,忙得气儿都快喘不过来了。
  如果说三年之前,高颖德还有心气儿准备去打贵州路上的萧诚,现在,他却是只求萧诚不要打过来就好了。
  为此,高颖德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不仅派出使者与萧诚交好,还派出多路使臣前往汴梁,极尽谄媚之能事,马屁拍得汴梁城内的官家喜笑颜开。
  高颖德所求的当然只是一件事,那就是大理与大宋要永远睦邻友邦,互相帮助。
  他是这样的想的。
  但萧诚却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