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帝国-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氯ァ�

    “这封军报你们都见过了吧。”方怀阴冷的目光扫向站在最前面的几个军机大臣。

    “臣等无能。”方怀一开口,他们几个全都跪下了。

    “好,好,好,好得很啊。两万多人守的一个北宁竟然三天不到就被攻破了,这就是我大清的领军大将,遇敌不战、见危不救、弃城逃跑,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若是这样的饭桶败类都能领兵出战,我大清岂不是要亡国了。查,给我查,一定要查出是谁用了这两个饭桶,是巡抚、总督一律抄家,是你们的话,你们就自己摘了顶子吧。”

    “皇上息怒”。殿下的大臣这时全部跪下了,虽然只有十三岁,但由于方怀注意锻炼,看上去已经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发起怒来倒颇具威势。

    “声音倒是很整齐嘛,你们欺负朕年幼不敢杀人吗?朕今天为了祖宗的家业,就破一回例给你们看。刑部刘光第何在?”

    “臣在”刘光第应声站了出来。

    “哪几个家伙可杀吗?”

    “遇敌不战,临敌逃跑都以叛国论处,当判斩立决。”刘光第一脸严肃地道。

    “好,传我的手谕,黄桂兰、赵沃遇敌避而不战,见友危而不救,坐看国家城池沦丧、百姓遭殃而独自逃跑,丧权辱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判斩立决。”此时站在“正大光明”匾下的方怀一脸杀气,看得群臣心中发寒。

    以前虽然知道上面坐着的是皇上,而且已经亲政,但心里多少有几分轻视,到今天才真正明白那是真正掌握了这个国家生杀大权的人,他的一句话能让你从一文不名到天下皆知,也能一句话把你从赫赫显贵变为阶下囚徒。

    方怀俯视着殿下的群臣,道:“再传我的旨意,调原广西提督冯子材接任黄桂兰之职,总领各路人马,即速前往镇南关整理防务。令云贵总督岑毓英率滇军前出马关,攻打法军侧后。”

    殿下众臣面面相眙,但方怀刚发过火,谁也没心思来触这个霉头,那不是找骂受吗?少数几个想与法人议和的,这时正怕北宁兵败的事牵连到自己头上,也不敢出声。倒是第一次让方怀痛痛快快行使了一把做皇帝的权力。

    “李鸿章。”

    李鸿章这时心里正惦记着自己写给潘鼎新的那封信,听到方怀叫他,心里一紧,脸色微微有些发白道:“臣在。”

    “你去和法国公使巴诺礼说,朕愿意和他签订和约,但条件要改一些。”方怀直视李鸿章道。

    “啊,”李鸿章闻言差点没反应过来,而殿上更多官员干脆是一头雾水,看皇上刚才那架势明摆着要和法人拼到底,怎么这会有提出和谈来了。

    不过李鸿章很快就转过弯来了,这哪是要和谈啊,明摆着是要借谈判拖延时间,对于这位皇上的心智,李鸿章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一旁左宗棠和彭玉麟则相视一眼,彼此看到对方眼里的意味深长。

    “这件事就交给你和总理衙门负责,要把条件抬高些,谈细些。恭亲王,你也多费点心。”奕忻点了点头。

    钦州城外的一座小村庄内,有一家独门独户的大院。六十多岁的老将冯子材正在窗前的桌案上奋笔疾书。

    北宁的失利的消息早已传到了他耳中,他当了二十多年广西提督,在桂军之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这些消息虽然被朝廷严令禁止传播出去,但他却是知道得详详细细。当初他就向朝廷上书,说黄桂兰有勇无谋,赵沃不知兵事,非是领军的人选,但那黄桂兰是淮军出身,赵沃又是巡抚大人的门生,又岂是自己一句两句能顶事的,一气之下冯子材干脆称病致休,回到钦州老家。

    但桂军此次败得如此窝囊,又让他窝火不已,那些都是自己一手**来的儿郎啊,不是他自夸,这些儿郎放在哪里也是个顶个的,却败在那两个家伙手中,听说朝廷因为兵败还要与法国人和谈。这样冯子材在家中哪还待得住,因而又提笔上书请战。

    这时妻子黄氏走了过来,看到冯子材抓笔像抓大刀的样子,忍不住埋怨道:“不是说不作官了吗?在家休息还不老实,去受那个气干什么?都一把年纪了。”

    黄氏是冯子材的发妻,虽然是个乡下女人,但当年自己因为参加天地会起义被四处追捕的时候,对亏他在家中孝敬父母,后来自己在外打仗也是她给二老送的终,所以冯子材对妻子一直不离不弃,当了官也没讨一房妾氏。此时冯子材挥了挥手,不耐烦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黄氏性子好,几十年的相处知道自己老头子是牛脾气,认准了的事谁说也没用,却又忍不住唠叨道:“好好好,我不懂,我就知道这世道缺了谁也照样过,当兵打仗的事又不是只有你能干。”

    冯子材抬起头把眼瞪了起来,黄氏连忙道:“不说了,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冯子材道:“去,把小三,小五叫来。”黄氏应声去了。

    不一会,冯子材的三儿子冯相华、五儿子冯相荣走了进来:“爹,您叫我们。”

    这边冯子材点点头还没开口,就听见院外一阵马的嘶鸣声,下人前去开门,只见一个身穿四品官服的官员和几个差役站在门口,“请问是冯老提督家吗?”

    冯子材连忙迎了出去,“下官正是冯子材,不知上差是……”

    身穿官服的官员笑着道:“老提督,快准备接旨吧。”

    冯子材闻言连忙叫人准备香案,把钦差让进屋中奉茶,“还没请教上差高姓大名?”

    那中年官员连道“不敢当”,笑呵呵地对冯子材说:“下官唐景崧,最近蒙皇上天恩,迁了本省道员,以后还要老提督多多照顾。”

    “原来是唐道台,听你的口音,似乎是本省人士。”

    唐景崧笑着道:“说来惭愧,下官本是灌阳人,只是进京后一直没有回乡,至今已有十余载了。”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香案便准备停当。

    唐景崧取出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冯子材复提督职,总办广西军务,接旨即率军前往镇南关布防,钦此。

    冯子材磕头谢恩,双手捧过圣旨。唐景崧道:“老提督,前线吃紧,法人已经占了安南,下面就冲着我大清来了,皇上要我对您说,您要枪要炮皇上都给,就是不能胜法人也没关系,只要能拖住法人,不让法人过了镇南关就成,皇上他自有定计。”

    冯子材听了老眼一亮,他原本还担心朝廷急功近利,而法人又来势凶猛,若是战事不顺,自己只怕吃罪不起,此时却是宽心了许多。只是听说当今圣上才不过十余岁,要说出这话未免太过惊人,不由半信半疑地对唐景崧道:“这真是皇上说的?”

    唐景崧笑笑道:“老提督莫要小看今上,当今圣上虽然年少,却是英明睿智,才气非凡,连唐某也看不出皇上的深浅。”

    冯子材闻言不由吃了一惊,刚才他与唐景崧交谈了一番,唐虽是文官出身,但也颇知兵事,可谓文武双全,而论及各种见识,以自己一把年纪也要自愧不如,他如此称赞当今圣上,看来这位天子倒真的有些能耐。
………………………………

第三十一章 说服刘永福

    从山西败退后,黑旗军就陷入了一个相当困难的境地,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失了,使得粮食供应没有了着落。而原本缴获的武器弹药也在山西一战中用光了,现在不要说火炮,就是鸟铳黑旗军也凑不出几支。更为重要的是,许多黑旗军士兵在山西一战中受了伤,却因为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医治,致使轻伤变成了重伤,重伤不治而亡。

    而就在这时一个人出现在刘永福的面前,他就是才到钦州搬出冯子材的唐景崧。

    唐景崧是方怀批改吏部奏折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对于这个在中法和甲午战争中数次上书向清廷提出建议的人,方怀有着很深的印象。他是同治年的进士,但十多年来却一直郁郁不得志,还只是一个吏部主事。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有许多时候世道逼得他们施展不开。这次正好他上书建议联合黑旗军抗法,方怀就把他派出来了,也好给他一个施展的机会。

    刘永福看着唐景崧的时候是一脸煞气,黑旗军在山西之所以损失惨重,北宁清军拒不发援军是很重要的原因,刘永福冷声道:“清狗派你来做这么?”

    唐景崧笑了笑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捧出两个木盒递给刘永福,刘永福接过打开,里面赫然是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将军,这两颗人头是黄桂兰和赵沃的,因为他们见危不救,致使黑旗军数千将士血染疆场,皇上听闻后勃然大怒,亲自下旨将二人军前斩首,传首九边。皇上曾言道此二人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告慰前线将士在天之灵。”

    刘永福双手捧着血淋淋的盒子,心中感到一阵莫名的痛快,成怀,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刘永福把盒子递给身后的士兵,转脸看向唐景崧的时候态度已好了很多:“唐先生,你这次来有何见教?”

    “见教不敢,唐某此来是为将军献策而来。”

    “策将安出?”

    唐景崧道:“法人东来,以将军麾下将士之善战,若据保胜、十州为老巢,守山西为门户,北宁、太原、谅山、高平、宣光、兴化,震以足下威名……请命中国,假以名号,据北图南,事成则王,不成亦不失为捍卫华边之豪杰,功在中国,声施万世,此上策也;率全师投大清,粮饷军装必有保证,战胜则声名崛起;不胜而忠义人犹荣之,四海九洲知有刘永福,谁肯不容?立名保声,无逾于此,此中策也;坐视国难,则无功无名,……事败而投中国,恐不受。……株守保胜,此下策也。”

    刘永福闻言沉默良久,对唐景崧道:“永福无意称王,但与法国人却是水火不容,故欲行中策,只恐朝廷难容。”他本是雇工出身,因为雇主实在太可恶,他一怒之下加入了天地会义军,后来因战功卓著,渐渐提升,最后做到了黑旗军统领的高位。可在一次遭受了惨重打击后,无路可去的他突出重围,率众数百,进入越南北部,本已无望荣归故里,要注定在这偏远之地了却余生。现在突然有了希望可以回籍,让背井离乡的刘永福等一干黑旗将领尤感到为高兴。自同治六年来安南,已经整整十七年了。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故乡的那一片土地,落叶归根的情节藏在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唐景崧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道御旨:“这是皇上的亲笔手谕,准黑旗军所有将士回籍,以前所犯之罪一律赦免,黑旗军之旗号亦不撤销,现在的将士编为黑旗军第一镇,仍由将军作统领,稍后滇军会接应黑旗军回国。回国后,黑旗军将得到武器和粮食的补充。”

    刘永福没想到唐景崧提出的条件这么好,他甚至作好解散黑旗军的准备了,毕竟他知道那个朝廷是不允许一支有独立意志的军队存在的,但事实是清廷什么都没提就赦免了他们的罪,准他们回籍,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刘永福此时看着唐景崧的目光已经不一样了,“唐大人,黑旗军的士兵多有伤在身,急需药品,是否能请朝廷先接济一批。”

    唐景崧闻言想了一想,道:“这是应该的,这些将士都是为国效力受的伤,一切都是唐某疏忽了,我这就想办法先弄一批药过来。”

    在中国抛出谈判的意向后,法人暂时停止了攻击,战线稳定在山西、北宁一线。李鸿章和法人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谈判,有伍廷芳和郭嵩焘帮他,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两个人可是中国外交史上名标史册的人物。而我则忙着调兵遣将。

    广西百色与云南交接的一处山谷之中,左宝贵正拿着铁铲带着湘军第一镇的士兵挖土壕,旁边第二协参领郑钦道:“统领,你说这挖坑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学堂里那些洋教官也没教这些啊。”

    “叫你挖,你就挖,哪那么多废话。”左宝贵不耐烦道,“一会挖完了,全部猫腰跑十趟,少一趟我就抽你。”

    郑钦一听连忙闭口。左宝贵看着弯弯曲曲土壕、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心想:就洋人那排好队傻愣愣往前冲的方法,碰上这土壕加铁丝网非吃大亏不可。可现在让自己待在这个山沟里,连洋人的毛都看不着,练的再好有屁用啊。

    这时,一个士兵跑了过来道:“大人,徐统领求见。”

    左宝贵一听更加烦躁:“不见,就说老子没空。”然而话音没落,就听见远处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老哥,你太不够意思了,连小弟来了都不见。”

    随着说话声,满脸堆笑的徐邦道由远而近。

    左宝贵没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