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按李天衢事先发书信知会,倘若朱温大军犯境,天平军葛从周这边也将与贺瑰、柳存等牙将立刻发兵驰援接应。所以南面宣武军就算会有敌军前来截道,张归霸也已做好准备与朱温麾下的猛将强兵厮杀上几阵。
  而本来官居宣武军都押衙,论功也足以授任一方节度使的朱温帐下大将丁会果然率兵赶来。张归霸抖擞精神,正打算号令麾下诸部兵马奋力效死,以争取在己方势力与朱温之间打响的头一战争抢得头功。结果……丁会却是单人匹马,赶赴阵前,表说愿意归从于李天衢……张归霸就好像运足了浑身力气,正要挥拳抡去,结果似是一下打在了棉花上,浑然不着力道。
  “在下丁会,早年虽然与张将军都曾投从黄巢,也算做过袍泽同僚。虽曾失身贼党,痛定思痛,留得有用之身,也只愿当真能为有匡扶社稷雄才的明主所用。可丁某旧主朱全忠,当真无忠君救民之心,非但劫夺国柄、弑主屠臣,到底做下这等大逆不道的恶行!
  而朱全忠更是藏弓烹狗,欲盖弥彰弑杀氏叔琮、朱友恭等有功之臣,意欲欺瞒天下,可世人如何不知他薄性寡恩!?也早令我心灰齿冷,虽是背主,可丁某也断然无法再为朱全忠效死竭力!当初却也有幸拜识得李节帅,曾并肩厮杀,共破贼首孙儒,感念节帅雄才伟略,也实教丁某受益良多。
  自朱全忠弑帝伊始,丁某便已打算另投明主,与国贼决裂,只是先前苦无机缘。而如今朱全忠果然是欲壑难填,又要兴兵前来侵害李节帅治下疆土。丁某却得机缘,领兵前来,故特弃朱全忠而投李节帅。麾下心腹部众,不愿与丁某归从的,也尽数让他们各返本乡,其余将士一万两千余人,都愿随丁某投从明主!却是心诚来投,万望张将军勿疑,乞请带丁某前去拜见李节帅!”
  大帐当中,就见丁会只身一个,在众目睽睽下慷慨激昂的侃侃而谈,张归霸也听得愣怔,寻思着早年他兄弟三个与葛从周、霍存还随着黄巢造反那时,倒也知道反军中也有丁会这么号人物。
  可是这丁会在黄巢败亡之前,可就随着朱温一并倒戈接受朝廷招降,比他们几人走投无路时接受李天衢招募的时候可还要早上很多。而且丁会官居宣武军都押衙,无论战功与名望,在朱温帐下也是能排进前十的宿将,由此可见他本来倍受信任重用……
  然而这刚要与朱温开打,他麾下心腹爱将,便带着一万两千兵马主动前来投从……当真还有这等好事?


第309章 白马银枪,你终于来了
  李天衢却知道,还真就有这等天大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丁会的的确确就是在朱温动手弑杀唐昭宗李晔之后,最先跳出来与他翻脸决裂的功勋宿将。
  何况朱温弑杀皇帝,比原本的轨迹提前了数年,所以他还没有趁着晋军李克用另一个白眼狼所引发的内乱,而轻易占取昭义军藩镇。丁会本来论功应会被封作昭义军节度使,所以当他决定背反朱温之时,李克用近水楼台先得月,顺势又收回昭义军,并且对丁会格外重视,赐赏他上等府第,位列于诸将之上。
  可如今丁会尚还没有成为昭义军节度,他便没法率领三军当即为唐昭宗发哀,而就地易帜改投李克用。按史载,丁会本来眼见朱温愈发的猜忌阴毒,心中早已有诸多不满了,却也只是常年装病,迟疑是否要与旧主彻底决裂。
  可是朱温真走到弑杀皇帝这一步,他却没料到是触犯了自己本来这员心腹爱将的最大忌讳,丁会立刻就要背反,而且一刻都不想多等。结果李天衢心说我与丁会以往相处关系还算不错,现在好歹也是为数不多能与朱温争霸抗衡的强藩雄主,结果你朱温派遣丁会前来协同攻打我治下领地……这不就是给我送将送兵呢么?
  而且李天衢大致也能确定只要安抚任用得法,而且自己在众人眼里会是个值得卖命效忠的明主,那么丁会与朱温反目之后,几乎也不会再有背叛的可能。
  张归霸虽然不似自家主公那般,能够揣度他们这些史载人物的秉性与意向。可是敌军上将,率领大批兵马倒戈投从,如此意外之喜自然也须谨慎对待。一番安抚寒暄下来,丁会答应的也十分痛快,表态愿意命令归从兵马暂时交出军械,与张归霸一道东迁。
  之后倍感诧异的,则是统领郓、濮、曹三州牙军前来接应张归霸的天平军节度使留后葛从周。他见过丁会,彼此攀谈一阵,放从张归霸所部同袍军旅以及丁会率领的归从兵马东行,又分拨部曲把守住藩镇治下各处道路要隘。
  自此天平军与泰宁、徐泗互为倚仗,不似义成军那般领土多半被梁军、魏博军掌控的领土包围,朱温也就无法再趁着猝然发兵偷袭而占得先机。
  “吾辈武人,择主而事,可叹末将愚钝,错投邪佞,不但蹉跎岁月,更恨曾助纣为虐帮衬朱全忠阴谋得逞!而末将生平志愿,非只是封土受爵,亦图身后能留个好名,而朱全忠倒施逆行,犯下弑逆大恶,也绝非末将值得投效的君主!
  李节帅知睿英武、豁达待人,末将曾拜会得各处据地一方之主,便未有如节帅者。若蒙收录,方才称末将平生所愿,自此纵然鞍前马后、出生入死,亦无恨矣!”
  与李天衢再度相会,丁会便立刻上前纳拜施礼,直表忠心。李天衢自然也是立刻上前搀扶,并回言道:
  “我初见将军,便甚感意兴相投,今幸得将军肯来投从,我军亦是如虎添翼”。
  这也终于算是达偿所愿,丁会也终于能安下心来。然而自从随着张归霸进入泰宁军地界,他便已惊喜的发现瑕丘城墙大军云集,甲仗整齐、旌旗林立,诸部牙兵部众队列整齐,汇聚成一座座大阵气壮如山,就连丁会这个久经沙场的将官,见了也不由变色动容……
  原来这个自己情愿阵前倒戈、前来投从的主公早已做好了备战布署。而且李天衢随即便对丁会表明,晋王李克用、淄青王师范、皖地杨行密先前也都有使者往来,明确表态愿意一并举兵,共讨朱温。
  甚至远在蜀地的王建,也已遣使臣前去知会,虽然眼下尚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王建眼见有机可乘,也很有可能会兴兵攻打朱温的后方藩镇。
  而且与朱温大战在即,李天衢方面新添的军旅,也不只是丁会这一路临阵归降的兵马。
  自卢龙军蓟州口岸启程,出渤海,途径王师范统掌的淄青军治下登州海港,终于抵达密州板桥镇市舶司船坞……由李天衢派发海舶船只,接引北地四千锐骑,也已抵达己方所掌控的领土。
  李克用为人痛快,他倒也还记得当初李天衢交出李存孝之时,所提出确信我会联合起兵共讨朱温,那又能否借出高思继等马军骁将助我军作战的请求。
  只要你小子肯随我一起打朱温,那什么都好说。何况李克用还真就听取了郭崇韬的建议:高思继虽由我军任用,可留于燕云实难节制,倘若他当真不愿顺服,久后必成大患。而李天衢如果与我晋军誓师联手,共同讨伐朱全忠那国贼,不妨便调动高思继率领所部军马前去襄助李天衢。
  如此一来高思继离了燕云之地,便无法因其在当地的威望而势倾一方,主公也不必因擅杀大将而遭人非议;
  二来既然要与李天衢同仇敌忾,这也是还了他过往的一桩人情;
  三来朱全忠是我晋军的切齿大恨,主公既曾说为除此贼,劳师动众,也是在所不惜。而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不敢违抗主公旨意,那高思继又确有勇名,与其让其在北地闲赋,也莫不如给李天衢做个顺水人情,而多了分助力共讨朱全忠。
  临了郭崇韬还向李克用补充了句:如此也可试探高思继如今的心思,他们兄弟几人到底在我晋军中挂职,倘若不肯奉令,则立杀之!以免除后患!而高思继倘若肯奉令率部南下,日后却仍不受节制的话……那就是他李天衢御下不力了,与我晋军又有何干?
  李克用略一寻思,也的确是这个理。而高思继固然骁勇善战,可是李天衢却也知道,强势霸道的李克用爱惜将才,但是更护犊子,按史载只是因高思继只是依军法纠治惩处戍守卢龙军的河东部众,便激得他大怒而将高家兄弟几个尽数处死。所以向李克用以借将的名义要来高思继等几人,他也绝不会有半点不舍。
  而且李天衢心里估计,李克用也未尝不是在想:呐,你小子的要求我也已经满足了,可不要再以为老子还欠你什么!
  如此这般,自打确定李天衢也即将起兵,共发檄文以征讨朱温之时,李克用便立刻发一纸调令往卢龙军,强行征命高思继举家亲族,以及所以四千燕云骑军走海路南下赶赴泰宁军。而李天衢大军启程前夕,高思继一行人马,也已抵至兖州瑕丘,再度前来拜会。
  只不过比起先前上前持重拘礼的态度,今番再度与李天衢会面,以高思继为首的几员将官脸却拉得老长。而高思继更是面带忿意,上前胡乱一施礼,便对李天衢沉声说道:
  “末将听闻,是李节帅亲口向晋王要求,调令末将举家前来暂时为贵镇效力?嘿嘿……承蒙李节帅错爱,可是末将好歹自问堂堂一男儿,投军从戎、沙场搏命,效力于一方节度,也须当有始有终。
  可是在节帅看来,只因您轻飘飘一句话,我等便要奉令在诸处藩镇之间调来转去,这却与走商贩卖的牛羊家畜又有何分别?”


第310章 你投奔我,才有前程,更能活命
  我这费心劳神的,不也是为了救你的性命?
  李天衢心下腹诽,不过倒也能够理解高思继会如此愤懑的因由。先前他客气归客气,但毕竟也没打算改换门庭认主子。结果李克用那边一发话,便得连家带口的南迁过来,就连刘仁恭似乎也认同他从故土迁居出去……高思继的身份本来就在河东军、卢龙军之间夹杂不清,结果还要供第三方势力使唤,更不征询他的意见,这搁谁谁乐意?
  而李天衢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笑意,对神情郁郁的高思继回道:
  “我素来敬重将军,又怎会存心轻慢?只是我的确有惜才之意,而将军得令前来襄助,晋王与刘节帅却又为何轻易应承的因由……高将军又可曾想过?”
  高思继本来恼怒于李克用对自己全家颐指气使的态度,可是也意识到与河东军关系闹得越僵,自己的处境也就愈发凶险……至于被李克用扶植上位的节度使刘仁恭,他们两个本来都是隶属于卢龙军的牙将,而高氏一族在燕地素有威望,反而刘仁恭为当时在任的节度使李匡威所厌恶,如今他却统掌卢龙军,当然也会对卢龙军高家旧将极为猜疑忌惮。
  所以名义上都要听从号令的两个君主,一个逼着他走,一个不想他留。高思继纵然不想来,却也不得不来。
  如今听李天衢如此一问,高思继面色立变。他踌躇片刻,忽的惨然一笑:
  “可叹高某与几个兄弟投身行伍,矢志建功立业,图个光耀门楣,却不得赏识重用,就只得如此转徒不定……”
  李天衢闻言却摇了摇头,又道:
  “我倒是以为,因为涉及先前卢龙军兵变易主,而高将军全家不得已身陷两难境地。河东晋王,雄主也,然而性情桀骜难犯,可将军亦是刚直,如此长久下去难免要发生冲突,而河东、燕云牙兵本来各不统属,毕竟晋王为君,将军为臣,君对臣的猜忌之心倘若日益加深,无法化解……高将军以为,久后您连同家小又会如何?
  而卢龙军刘仁恭,本来素不受先前节度李匡威重用,将军却是卢龙军宿将。就算刘仁恭得晋王扶植继位,而高将军重返故地,这在刘仁恭,以及卢龙军旧部看来,这便已是功高震主。而将军家世受两方君主节制,一面被提防、一面受猜忌……如此下去,又岂是长久之计?”
  李天衢循循善诱,高继思脸上神情也变得愈发凝重,眉宇间也不禁流露出忧虑惶然之色。而李天衢趁热打铁,继而说道:
  “常言既说树挪死、人挪活,将军全家若是执着留于故地,休说此后恐怕也无进取功业的机缘,只怕……也会愈发凶险。而我若能得高将军襄助,如货至珍,又怎会轻慢相待?
  而且坦诚布公,将军投从我军,境况也不必当初因卢龙军兵变易主之时,不得已受制于两方君主的处境,那么我对你也没有猜忌戒备的理由。如此看来,不但是我军需要将军鼎力相助,而依我看来,将军若想谋更远大前程,并照顾家小安生……这倒是我自作主张,还望将军勿怪了。”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高思继闻言立刻又向李天衢施礼,而且行为举止比方才恭敬了许多:
  “岂敢!听闻节帅……明公一席话,顿如拨云见日,末将方才莽撞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