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一员将领名为阎宝,本是郓州出身,走正史线的话若是朱瑾设计抢夺泰宁军藩镇,他遂也改换门庭在其麾下做了牙将。
  然而比起同为泰宁军出身,却早已打响了名号的康怀英,阎宝到算是慢热型,何况李天衢麾下将才如云,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也着实有限。不过靠熬资历、打辅助积累战功,如今阎宝也算快熬出头了。而如若他按原本的轨迹向李存勖投降,凭着积累的名气也极得重用,被赐封进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天平军尖东南面招讨等要职,甚至让晋王“待以宾礼,位在诸将上,每有谋画,与之参决”……
  只不过阎宝带兵打仗,应该也是属于那种状态起伏很大的将领。正史线的他随梁军入河朔、战关西,投从后唐后抵御契丹,参与梁、晋胡柳坡大战,并且于张文礼谋反杀害赵王后,奉知率军讨伐……
  结果玩了一辈子鹰,却让家雀啄了眼,阎宝征讨赵国时逢饥荒,他所率领的军队,却被大批饥肠辘辘,而也已饿到眼红亡命的大量叛军给杀败,阎宝狼狈败还,深感耻辱,最终是惭恨成疾,致使背上毒疮发作而死……而后被后唐追赠为太师,于后晋时节有被追封为太原郡王。
  权衡阎宝用兵的能力,不必让他统掌一路兵马,也只管辅助刘鄩、康延孝等将才便是。而且这个人按史载,除了因梁国降臣的身份,又与李存勖十分亲近,却挨了晋国权宦张承业一通暴捶之外……倒也没什么仗权恃宠、横行枉法的污点。李天衢心想他还值得一用,也可以给这阎宝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房知温、阎宝二将统领所部兵马,入潼关到了关中地界之际。严可求也已到达长安,入宫报到觐见李天衢。君臣甫一打照面,李天衢便对他意味深长的说道:
  “河西局势错综复杂,诸方势力虽然明面上表述臣服,实则大多也都提防我朝……何况还有晋国也在时刻关注我朝河西诸部将要采取哪种手段,意欲拉拢各处势力投从,而与河西、陇右之地与我朝分庭抗礼……
  又当如何尽取河西诸州,并压制晋国,朕也已有所谋划,只是还须委任一股肱重臣坐镇长安,经略河西,处理与西北诸族各部交涉事宜,并有自信决断的权力,而这个人选,自然非爱卿莫属啊……”
  李天衢随后又将他按部就班兼并河西之地的全盘计划,以及甘州回鹘、西汉金山国、凉州温末、肃州龙家、朔方军韩逊……等诸方势力对于魏朝的态度,还有晋国近期的动向原原本本道了个分明。
  毕竟河西之地与汴京相距路程实在太过遥远,双方使臣一来一往耽搁时日。所以李天衢在长安需要设立一个代理人,不但有调度陇右、凤翔、邠宁三处藩镇牙军的权力,同时也须能够审时度势,具有把握时机立刻采取行动的能力。
  而严可求仔细聆听,时不时的颔首称是。直到李天衢把话讲完,他只思付了片刻,并禀说道:
  “陛下深谋远虑,对待河西诸部以分化、拉拢、扶植、打压……数管齐下,而复河西汉家疆土,此等大事可期。臣也必当专注于各方势力动向,招抚归义军故地与肃州龙家,促成对甘州回鹘的压制之势,以不负陛下重托。”


第650章 吴国内乱,这个人,却在长安
  涉及到西京长安总摄政事,乃至任命各部官吏的具体事宜。李天衢尚还要与严可求详谈细议一番。只不过在此期间,严可求忽的却好似扯到不相干的话题,对向李天衢禀说道:
  “陛下,前些时日濮、曹、郓等几处州府洪灾,朝廷按制拨发镇恤钱粮,由水陆转运使司调度发往各处。只是抨击相关官员赈灾不力,乃至滋扰地方的文书多了不少,甚至也有人弹劾御史台滥施权势。
  虽然尚还未牵扯到三品以上的朝堂重臣,只是忽的不少弹劾文书,这倒也有些蹊跷……看来陛下的确也需要早些返回汴京,主持大局才是……”
  听严可求说罢,李天衢便知这个智囊谋臣,其实早就发觉魏国朝堂当中有权臣培植党羽、拉帮结派,渐渐又开始试图排除异己,以谋取更大的权力了。
  现在以李振、高郁在朝堂中的权势,就算先前因李天衢的警告而暂时偃旗息鼓,可是他们朝堂中的人脉,乃至吸纳的党羽还在。如若仍有野心,那么也终究不会一直按兵不动下去。
  而历朝各代,朝堂中大佬级别的重臣若是相互攻击,派出打头阵的党羽从抨击弹劾倾向于政敌一方的小官开始,这都是惯用的套路。毕竟为官办事,也不是绝对的是非分明,有些时候评价一个官员的政绩,往往也会有些模棱两可。真要是被人刻意针对,做得多、错得多,也都会让人抓住把柄。
  就算李天衢看出政斗的苗头,而要兴师问罪。但是也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些充当炮灰的官员,就是受朝中权臣指使的。
  何况现在于李振、高郁眼中,魏国也如其它割据政权一样,是通过藩镇逐步壮大,进而称帝建元的。而且方今天下未定,国策上而言仍要军事扩张,所以政权结构上更倾向重武尚武……而且魏朝帝君新灭梁国,还要为继续开疆拓土,乃至与晋国角逐等大事劳心费神,现在很明显对朝中文官群体的关注度要少了很多。
  至少他们应该是这么认为的。
  濮州、郓州等地,虽然也容易遭受洪灾,不过按正史线的话,应该是后梁为阻止后唐大举反攻,便在滑州掘黄河堤放水,破坏了黄河堤坝,这才使得后来山东、河南、河北地界遭受黄河泛滥的水灾愈发频繁。可如今滑州黄河堤坝一直由魏朝掌控,也根本没有必要掘堤破坏,所以治下时而纵然有水灾发生,但是灾害的程度也降低了许多。
  然而不过是抚恤洪涝灾害的地方州府,却炸出不少借此事大作文章,口诛笔伐的官僚……先前便已察觉到朝堂中有党同伐异、争权夺势趋向的严可求,又敏锐的察觉到这恐怕也是山雨欲来的征兆。可是他也并没有直接点名有人意图弄权把握朝政,不会轻易把话说死,而让自己也有可能卷入朝堂派系的争夺中,这也算是严可求为官精明的一种体现了。
  而李天衢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别有深意的长声说道:
  “治水讲究的是堵不如疏,可是御下之道却不尽相同。有的人经过疏导,便能意念通达,而不至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可是还有些人……无论堵塞漏卮、疏导劝解也是行不通的。洪水猛兽,固然要治,只不过还要看有多重的病,而又须下多猛的药了……”
  李天衢说话也卖起了关子,然而严可求一听便知,魏朝帝君实则早就注意到朝堂中有元勋重臣开始广招党羽,意欲打压异己的现象了……还不至如此,弄权重臣以为能瞒过皇帝,殊不知魏朝帝君这边只怕早已是磨刀霍霍,就看着他们还能闹出多大的阵仗……
  再想下去,向来从容淡定的严可求眉宇间也不由流露出讶异之色,又向李天衢望去时,眼中也多了几分敬重。既然自家主公心里早就跟明镜似的,严可求心说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从旁侧击的试探,再寻思又当如何防范于未然了。
  而李天衢、严可求之间这番交流,旁人只怕还没听出什么,但是他们两人也都已得知对方言语中的含义。都是聪明人,彼此也不必把话说透。严可求自知也只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经略河西事宜上,汴京朝堂那边的事,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既然自家主公心里有数,也就没必要再去操那份心。
  和严可求这样的智囊谋臣谋议大事,李天衢也是倍感轻松。如今他尽管把心眼都用到甘州回鹘等河西割据势力那边便是,也没必要参与进魏国朝堂的权谋斗争当中。
  不过李天衢也不由又想到,如今吴王杨行密已然身故,而他那不成器的长子杨渥继位以来,便早已经他作死的表演……估算时日,想必也已快逼得他麾下那些宿臣不得不动手了。
  然而吴国国主杨渥倘若再有个好歹,徐温、张颢这两个权臣的立场也将迅速转变,本来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可之后也会把彼此变成掌控吴国大权的最大障碍。但是与此同时,国内可还有不少旧臣宿将,如若权力中枢一直处于动乱状态,那么吴国也极有可能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而严可求这个按原本轨迹,本来应该是投到徐温帐下,而一力辅佐其斗倒政敌,掌控大权,而为日后徐氏篡权称帝打下坚实基础的顶级谋士……徐温若没有严可求出谋划策,他也无法顺利斗到张颢那个政敌,如果不能迅速整合内部,而致使内乱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恐怕这一方割据政权,也无法扛到由杨氏南吴,过渡到李(徐)氏南唐……
  偏偏命途轨迹早就已经出现变数的严可求,从一开始出仕便没有去投奔那时尚还随着杨行密,与贼首孙儒较劲的徐温……李天衢寻思徐温、张颢终究会被逼到篡权弑主的份上,可是事态再进行下去,谁又有能力迅速平定吴国内部的乱局?
  ……
  自打上次信誓旦旦的启用自己提拔的心腹,前去攻打楚国马殷却落得个惨败的下场,气急败坏的吴王杨渥更感到颜面扫地。
  即便朝堂中的文臣武将,对待他这个一国之主,明面上也总要保持恭顺的态度……但杨渥心态愈发的敏感,当麾下臣子的目光望过来时,他也总能感觉对方的眼神中应该是蕴藏着别样的含义:
  比起先王,此子果然不成器。
  深受刺激的杨渥,不但仍打算集结军旅,寻思着实在不成,便就近讨伐吴越钱镠、闽国王审知,无论如何也要证明他也是能开疆拓土,而不逊于自己父亲的一代雄主。甚至听闻北面魏、晋两国同时举兵西征,已然灭了梁国之后,杨渥又立刻想到是不是趁机再挥军北渡,夺回江淮故地?
  而吴国朝堂一听杨渥的打算,也顿时炸了锅。前番魏帝李天衢双线作战,于北杀退朱温,于南也迫使先王无功而返……如今这等形势下,杨渥这败家的玩意还打算去捋魏国的虎须?
  然而杨渥就好像是个撒泼的熊孩子,大人越劝他便越要闹。而且眼见朝中宿臣反对的态度强烈,这也更刺激到杨渥敏感的自尊心,是以他也发了狠心,打算再找些彼此看不顺眼的旧臣开刀,而做杀鸡儆猴的打算了……


第651章 投敌,投敌……以后还有人会投敌
  一彪身着黑袍黑甲的人马,自宁国军藩镇治所宣州宣城向西疾行,然而行至一处关卡时,立刻也有军士出来喝问。只是眼见那些马步军众各个杀气腾腾的模样,把守要隘的吴军将兵,也登时被震慑得骇住了。
  而这一拨看似要西奔出走的人马当中,有一员玄甲黑袍披挂的将官策马行出队列。他面庞清瘦,颌下蓄着山羊胡,头戴的兜鍪下沿那对招子时隐时现,环视向前方那些惊惶的守兵时,眼中似乎也流露出些许杀意:
  “怎么,你们也拦住我等么?即便过往是同僚袍泽,但是吴王无端打压功勋宿臣,我等本无过失罪责,却只怕要枉遭杀身之祸……为了自保,也只有另谋出路,你们若是执意阻拦,我们回去,已只有死路一条,关乎身家性命,我等也只有拼命了……”
  听那将官言语威慑,把守此处关卡的军校也根本不敢呵斥询问。他闷不做声,却看似下意识的向后倒退了数步,麾下兵卒也是有样学样,纷纷让出了一条道路,看来也是打算装糊涂,任凭这一拨人马从宣州地界出逃离去。
  率众出走的那员将官见了,朝着把守关卡的军校微微颔首,似是示意致谢,旋即便清喝一声,带领追随他出逃的黑甲部众扬长而去。而眼线这拨人马在视野中渐渐消逝,此处关卡的军校兵卒也都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一拨背离吴国出走的兵马虽然人数不多,却是当年由先王杨行密亲手组建,堪称吴国最为剽悍善战的军旅黑云都当中的小撮精锐之士……
  当年号三十六英雄,而随着杨行密打天下的功勋宿臣当中,有一人名为吕珂,本为汉末三国时节孙吴名将吕蒙的后裔子孙。做为前代吴王的亲信,他也曾受命官居都指挥使,统掌吴王身边的亲兵黑云都。
  杨行密抱憾身故之后,吕珂虽然阳寿也已绝尽,可是他的儿子吕师周接任黑云都指挥使一职,然而如今他也已奔走出逃,去投奔楚王马殷了。
  当初吴国以武勇而闻名于军中,肯为先王竭忠效死的大将王茂章,只因不愿把兵权交给当时还是世子的杨渥便被记恨,终究在新王继位后遭到无端讨伐,而只得含恨叛逃,如今投奔至本属敌对势力的魏朝更名为王景仁,据说于魏朝灭梁的战事当中又立下不少战功……元勋将领却要被无端降罪,这也早已闹得吴国旧臣宿将人人自危。
  而杨渥的确是打算对黑云都下手,毕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