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队队披甲步军,手持如林长矛,相继开拨出了长沙府东面的城门。但听甲叶铿锵作响,行伍间旗幡林立,也透着股腾腾煞气。
  城门内外,也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站立在长街两旁,打量着本国军队也已开始集结,看来正要大举用兵……虽然也有不少人听闻魏朝兴师伐吴的消息,然而眼见楚国也要参战,长沙府内一些居民面露忧色,也不由纳闷的念道魏朝伐吴,事不关己,可是为何楚国却非要插手那边打响的战事?
  除了城郭的军旅队列一侧,与开国君王马殷本是同乡,当年于孙儒乱军流窜至淮西时归附投效,如今官居楚国右相的许德勋浑身戎甲披挂,头戴的兜鍪上撒着的黑缨高高吹起,虽然他也早就过了壮年,颌下长髯也已是大片花白……可许德勋毕竟是楚国军中战功最为显赫的旧臣宿将,由他统领三军,也仍透着一股凛然威仪。
  许德勋又朝着城门楼望去,就见已经继任成为楚国国主的马希声,由一众臣僚拥簇着,居高临下,也正朝着这边眺望过来……他与廖匡齐、吕师周等奉旨出兵的楚将向城门楼的方向躬身施礼,旋即各自拨马转身,统领兵马,便朝着东面镇南军的方向进行而去。
  马希声目送着自己派出的楚国军队即将赶赴遭受魏军讨伐,而形势万般险急的吴国境内……他面色阴测测的甚是骇人,沉默了良久,马希声忽的又狠声念道:
  “魏朝摆明了要兼并诸国,野心实在太大……本来我楚国也不愿意招惹中原大国,可眼下也绝不能再而隔岸观火,只得狠下心来干了!毕竟发兵救吴,这也关系到我楚国的生死存亡啊……”
  楚国的开国君王马殷,到底还是因积劳成疾,而病逝身故……马希声身为楚王的次子,却也是得偿所愿,由于他的生母母亲袁德妃深得马殷宠爱,在他父亲病重卧榻之际,马希声便已牢牢的掌控住了楚国的军政大权。本来马殷膝下长而贤能的嫡长子马希振,情知注定争不过他这个二弟,遂已辞去官职,奏请出家做个道士去了……
  顺利的继任成为楚国国主,马希声当然心情大好,更是胃口大开,甚至在他父亲发丧出殡期间,还接连吃下数碗鸡汤……而且于马殷病危之际,马希声便已经派遣使臣赶赴汴京,请奏魏朝承认他对于湘楚之地的统治权,还宣称会去建国之制,而复藩镇之旧,以后对外便不再以楚王自居,而是总掌武安、武顺、静江等藩镇的节度使。
  不过长沙府内,照样保留王城宫宇,官僚体系也是一如既往……按马希声的打算,楚国也仍须采取上奉魏朝的国策,就算我摆低姿态再自降一格,可关起门来,不还是做皇帝老子?
  可是魏朝悍然发兵南下,讨伐由徐温独揽大权的吴国,而且战事顺利,已经接连攻克几处州府……马希声虽然性情贪婪凶恶,可他好歹也能看清楚周边的地缘形势。
  魏朝本来占据荆南江陵一带,本来便犹如悬在楚国上方的一把利剑,而后又速亡蜀国,今番还意图兴师讨伐吴国……真要是让魏帝李天衢得偿所愿,日后可以从川蜀、荆南、赣地三个方向大举入侵,那么楚国便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也极有可能成为魏朝下一个要吞并的目标。
  所以马希声根本不在乎那徐温到底有没有自作主张,暗地里勾结契丹意图共谋中原。却被魏帝抓住了把柄,以此为名义出兵讨伐,又是否名正言顺……魏朝既然挥军南下,那便是要打破与南面诸国共存的平衡局面。
  马希声也已下了狠心,恨恨的念着我这才刚继位成为楚国之主,终不能一直受你魏朝的威胁而终日担惊受怕。虽然吴越、闽国那两国尚还不知是否会出兵援吴……好歹越国与我楚国结成姻亲,国主刘(上龙下天)还是我的妹夫,他那边也已派兵北出韶州韶关,去与吴军联手抗魏,再加上我楚军合三国之力,也决计不能再让魏朝向南拓张下去,否则我马家打下的江山社稷,早晚也会被魏帝所灭!
  然而位于马希声身后,除了左相姚彦章、司徒李铎,司空崔颖为,仆射拓拔恒,尚书马珙……等楚国朝臣之外,马殷膝下第四子,如今楚国国主马希声的异母弟,也站在一众臣僚的队列当中。
  忽然想起当日做为楚国使臣,出使汴京而得魏帝李天衢召见后的那一番言谈……马希范缓缓的抬起头来,他那对招子直视向马希声的背后,嘴角却微微翘起,而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第1109章 打与不打的,都算计得明明白白
  当楚、越两国出兵援吴的消息传至汴京,李天衢也并没有因为马希声、刘(上龙下天)这两国国主胆敢对己方势力兵戎相见而动怒,毕竟他们的举动本来就在意料之中,李天衢心说对于我而言,这还是乐见其成的。
  按照后世的话来讲,这叫防御性战略。就是战争虽然还没有打到本国境内,但是在预判到对于己方势力有巨大威胁,乃至下一步战争的目标很有可能将会指向自己时,便主动派兵参战。
  诸如楚、越等国的君王虽然没听说过这词,可是理还是这个理……然而魏朝枢密使符存审奉李天衢旨意,也已提前赶赴江陵,总掌诸部兵马南渡事宜。荆南方面已集结了几路水陆舟师军旅,只要楚国稍有动弹,便将面临势如狂风暴雨的打击……
  至于北上的越国军队,速取镇南军虔州的魏军不但已做好了迎头痛击的准备,还要伺机敲开岭南北面的门户……李天衢想要一口吞并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有吴国。
  就算也感受到魏朝势力向南扩张所带来的威胁,可是吴越、闽国两方势力仍旧选择按兵不动,不会因为同吴国唇齿相依,便被迫公然与魏朝开战……李天衢大致也能料想得到。
  虽说吴越国按正史走传到钱镠的孙子辈,第五任国主钱俶那一代,不但尊奉他爷爷的遗训,为宋朝覆灭南唐出兵出力,那可是相当的殷勤……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急发书信至吴越,告诫钱俶你傻不傻?宋朝灭我南唐,下一个可就轮到你吴越了。
  可是钱俶仍旧不为所动,坚定的打好辅助,协同宋朝覆灭南唐。然而宋太宗赵光义一纸诏令宣其赴京,钱俶仍是痛快的奉诏动身,结果便被扣留在汴梁,无法重返吴越……他遂心想按祖父“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的遗训,到时候了,也就这样吧……遂大哭一场之后,便接受中原王朝册封,去除国号,而献吴越治下疆域纳土归宋了。
  李天衢能想得到钱镠眼下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尽量避免与魏朝闹得太僵,可另一方面却也不能如他的孙子钱俶那般,完全不做抵抗便直接归降于中原。
  毕竟顾全武、杜建徽等为钱镠出生入死,打下吴越一片江山的开国元勋犹在,他们绝不可能接受自家主公轻易的将社稷拱手让人。要拿下吴越,以后很有可能还须一战定乾坤,让其国内武将派系放弃一切幻想。而先兵后礼,再与钱镠好说好商量,想必便足以将两浙之地划入魏朝版图了。
  至于闽国那边,李天衢能够理解闽王王审知极力想维持现状的心思,不过“掐指一算”,在福建地界建立割据政权的那一批开国君臣,也就在这几年的光景内,便将陆续病逝身故……
  毕竟李天衢遥想当年自己尚还没有魂穿到这个世界之前,王审知便随着他那两个兄长投效举事作乱的王绪,却被蔡州秦宗权追撵着打,而被迫南下转战,便已经在福建扎根立足了……所以闽国那一批君臣至少都已是五六十岁的年纪,所以“开闽三王”当中的老大王潮、老二王审邦十几年前,便已相继离世,如今身为闽国国主的老三王审知,自然也快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诸如邹勇夫、林硕德等闽国开国元勋,差不多也会在同一时期与王审知先后离世。翁承赞等地位尊崇的文官,也会因王审知诸子争权夺势,致使闽国朝堂、民间愈发混乱而心灰意冷,便称疾告老,返乡教书了去……至于闽地出身的两大名将林虎子林仁肇,以及世称“陈铁”的陈诲现在不是穿开裆裤的年纪,就是还在娘胎里面尚还没有出来。
  所以距离闽国弟杀兄、侄杀伯、堂兄杀堂弟、叔杀侄乃至叛将兵变大肆屠杀王氏宗族的大混乱时期也愈发临近……王审知哥仨那一代再是贤明仁德,偏偏他们的子孙辈更像是“全员恶人”,每一代君王都是通过血腥弑主的方式篡位夺权,当了一国之君之后,更是一个赛着一个的混蛋。
  李天衢心说到了那个时候,闽国也就不会再是治政清明,远离战祸的一方乐土了……民生急转直下,百姓惨遭盘剥、兵灾之苦。届时便以闽国之主得位不正的名义兴师讨伐,那么对当地民众而言,魏朝是外来毁灭他们和平生活的侵略者,还会是另立乾坤,将要还他们一个清平世道的正朔皇朝?
  所以眼下也不必去动闽国,虽然终究免不了要对其用兵,待当地百姓不会再排斥外来的势力替代闽国,就算说不上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起码能将战争给福建各地百姓带来的附加伤害降到最低……那么几年的时间,我还可以等。
  南面打响的会战,很快也将蔓延至湘楚一带。李天衢于今日退朝后,又与几员心腹重臣趁着在皇城延福宫中游览之际,听取朝中官员针对与吴、楚、越三方展开国战的看法。
  延福宫如果是做帝君乃至内宫后、妃游乐之所的规格,占地的规模也并不算大。李天衢当然不想如正史线近两百年之后的宋徽宗赵佶那般,不满足于宫殿狭小,便大肆扩建,营造艮岳那等劳民伤财的园林宫苑……不过好歹也是中原皇帝游览赏景的去处,规格自然也与寒酸搭不上边,园林内殿、台、亭、阁齐全,并引汴水从外城注入园池,形成自然山水的景象,风景也显得格外的秀丽雅致。
  位于园林中瑶池旁边的一处轩亭当中,李天衢与几员公卿都已入座。在朝堂中从三品以下的官员,这次退朝后也并没有蒙帝君召见,而参与到这场非正式的会谈当中。所以在场的臣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处于魏朝政权领导班底的高官。
  其中尤以如今官居左相,早年还与魏帝同为藩镇节度使,地位也曾等同的王师范地位最高。当初与李天衢相会时,还直接以世叔相称的他,现在也已是四十好几的年纪了……不过这个岁数,在政坛上倒也可以说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
  当年做为誓师共讨朱温,而与李天衢关系极为紧密的盟友……王师范被李振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而举镇彻底归附于如今的主公。结果李振等宿臣终究因秉性使然而被清洗,其他开国文臣或是告老致仕、或是或是病逝身故。智囊谋臣严可求又官居西京留守,在长安主持西北面军政事宜,他还没有调回汴京之前,王师范这个李天衢称帝建制前最为年轻的属臣,无论功绩还是资历,在朝堂中倒也成了首屈一指的达官显贵。
  王师范固然不会知道按自己原本的命途轨迹,早在十几年前,便已被朱温灭族了……可现在的他贵极人臣,对李天衢也只会是感恩戴德。前朝也已是老黄历了,王师范把当初对于唐朝皇帝自称天子藩篱的那一腔热忱,也都转移到了魏朝帝君身上,眼下言及与吴、楚、越三国打响的战事,他心说身为左相,自己当然也要在其他朝臣面前先打个样,遂当即赞声说道:
  “陛下运筹帷幄,应天顺民,连灭梁、晋、蜀诸邦,战必胜,攻必取,威加四海、武定八方!吴国徐贼,勾结楚、越抗拒天威,也无异于撼树蚍蜉,自取灭亡!臣等也当恭贺陛下,距离海内平定、天下一统此等不世伟业,也已更近一步。平定海内,再造汉唐盛世,也是朝夕可待矣!”
  王师范此言一出,也登时引得其他几员朝臣连声响应。然而李天衢缓缓点头,含笑不语,他目光一瞥,便落了坐在一旁闷声不响,只是垂手端坐的冯道身上。


第1110章 不是穷兵黩武,而是时不我待
  “冯卿默不作声,今番我朝兵发江南,讨伐吴国,又一举要重挫楚、越两邦,不知你有何看法?”
  李天衢直接点名,也使得王师范乃至在场朝臣的目光,纷纷落到了坐在一旁的冯道身上。
  按说冯道年纪如今未满四十,便已跻身进入魏朝权力的高层团体当中,他又并非是初期辅佐李天衢打江山的老资历臣子,而是魏朝立国后通过科考入仕,所以他的升迁速度,的确算是超乎寻常了;
  不过李天衢却也记得若是按史载轨迹,冯道第一次跳槽转投河东,便倍受贤宦张承业的赏识。期间还经历丧服离职守孝,而后步入后唐权力高层,差不多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
  所以李天衢当初得知冯道会投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