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6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没了?钱传瓘心想自己这个未来的一方国主,以后如果成了亡了国的宗室子弟,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一时间也让他难以接受。
  再加上钱传瓘按史载“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僣营造,甚于其父”……换而言之便是奢侈逾礼,不合法度等方面,也比不上他老子更懂得节制。到手的王位权势,就要化为一场烟云,钱传瓘并非看破功名利禄的化外隐士,而是一直协助他父亲治理国事的世子,心念功名权力,当然也已有些按捺不住,遂站出身来奉劝他父亲何为这边要归顺魏朝,咱钱家的社稷基业,就不能再试着坚持捍卫下去么?
  然而钱镠对顾全武、杜建徽这两个心腹近臣言语虽甚是客气,但一见自己这儿子却也已站出身来质疑,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便厉声对着钱传瓘道:
  “蠢儿!为父往日教诲诸子须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孤的言语,你却忘在脑后了不成?”


第1180章 亡国之君,仍给予最大的尊重
  钱传瓘尝试着劝说钱镠不应轻易归降,却被他老子又劈头盖脸的一通呵斥。眼见自己这年逾七旬的父亲发起怒来疾言厉色,胸膛剧烈起伏着又喘个不停……钱传瓘自然也不敢再回嘴争执,只得诺诺称事,旋即闭紧了嘴巴。
  而钱镠喘息稍定,目光在殿内一众臣僚,与其他几名子嗣身上环视了一圈,最终又落在顾全武、杜建徽那边,而感慨说道:
  “顾爱卿当年被孤召入军中为裨将,而杜爱卿之父,本来也是与孤同为都将的同袍……当初我等奉董昌之令,于杭州各县召集乡勇组建八都兵,初衷也正是为了捍卫乡里,保得我辈的父老乡亲能够安乐过活。而后有幸蒙众卿辅佐自据一方,亚圣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孤也一直不敢或忘。
  这天下岂有不亡之国?虽然我吴越未传一世便要被魏朝兼并,孤也难免有些不甘心……但若真是大势难违,孤理当顺天护民,也从未指望钱氏社稷能够延续个千秋万代……
  死守钱塘,这次即便能熬到魏军兵疲意沮,只得撤军,可是魏帝已经展露出鲸吞天下的野心,早晚还会挥军杀来……只得挟裹治下黎民负隅顽抗,致使吴越百姓身陷旷日持久的战乱当中,这便是孤的罪过……当初孤因缘际会,而窃据一方成了吴越之主,可若是时运不济,也已到了抽身隐退的时候,天意如此,也只得认命……”
  钱镠叹声说罢,缓缓的转头望向默然恭立的钱传瓘,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当年若非唐末乱世,为父也不过是个做贩私盐行当的不法之徒。虽然有幸能得众卿辅佐,受封为王而统掌一方,也不过是顺应时势而已。王权霸业虽好,但如果天下大势,已经容不得还有人裂土分疆自据一方,仍然不肯放手,那么这所谓的王位,便将会是钱氏子孙万劫不复的灾祸罢了……
  量力而为、识得时务,虽是知易行难……但是为父已告诫过你,若是时逢乱世,豪杰蜂起,方才多有黥髡盗贩崛起而称王侯。这天下如果再乱下去,你才有机会继续做个偏安一隅的君王,也仍须对内保得一方百姓安乐,对外恪尽臣节,谨事中原,方才能保全我钱家儿孙,后嗣香火。
  然而如今前朝唐室江山,大半已为魏朝所有。能够再造一统治世的雄主,看来也非魏帝莫属……自古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懂得取舍,不是你的也就莫要强求。时事如此,若是我钱氏子孙能够世代安乐,那么这个王……非但不做也罢,也实乃消灾避祸之举。”
  钱镠都已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顾全武、杜建徽、钱传瓘这些本来反对吴越国轻易归降于魏朝的公卿、宗室也能听出国主心意已决,一时间心绪复杂,矗立在当场踌躇不语……而大殿当中,本来便打算建议钱镠投降的臣僚见状,也正要出言附和之时,殿外却有传奏官赶来禀说,魏军派出使臣已至钱塘城前,请求面见吴越王。
  魏朝在这个节骨眼派来使者,并且要求直接与钱镠交涉,一想便知对方就是要奉劝吴越国君臣尽早投降的……顾全武、杜建徽这两个本来的强硬主战派,若是不久前得知这一消息,只怕恨不得要把满肚子的邪火都发泄到魏军的使臣身上,寻思着是否应该斩了这厮祭旗,以示要与魏朝对抗到底的决心。
  然而非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眼下发觉自家主公基本上已经决定向魏朝投降了……顾全武与杜建徽便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心中倍感沮丧,关乎主上钱镠以后所将面临的处境,他们也怎敢自作主张?
  而钱镠则沉吟片刻,便吩咐传奏官传令下去,恭请魏朝使臣至王城内殿,前来面议相谈。既然已经决定纳土归降,处于弱势的一方,钱镠也不想再多绕弯子,再多费功夫指使属臣与对方代为交涉……索性便亲自与来使说个明白:我吴越国已情愿归顺,这场仗也不必再打下去了。
  钱镠遂又坐回王座,略整仪表,便与殿内一众臣子等候魏朝来使被引请至王城内殿。
  直至对方来时,进入殿中,吴越国君臣就见这名使臣约莫二十上下的年纪,交脚幞头、锦绿官袍、腰佩银銙的扮相,他生得俊朗,颇有股风流才子的气质,迎着众人的目光,非但举止从容,这个使者始终笑吟吟的,倒也另有种不拘小节的狂生意味。
  不过这魏朝来使瞧见钱镠端坐在王位上,也仍按礼数上前恭身说道:
  “下官秘书郎韩熙载,参见吴越国主。”
  钱镠微微颔首,便喟声叹道:
  “上国天使远道而来,虽然一路劳苦,但也是不虚此行了……孤自知先前违诏不曾赴京朝觐魏帝,招致兴兵讨罪,竟然还招聚兵马抵抗王师,自知冒犯天威,罪责深重。
  孤悔不当初,更不愿见吴越黎民枉遭战祸殃及,按罪咎情愿自去王号,不敢再做抵抗,迎王师进入钱塘。我吴越国献土纳地,至此归顺中原,孤也会与家眷亲族一并赶赴汴京伏拜请罪,伏候圣裁……如此也无须天使多废唇舌,便可回去复命了……”
  哪知那个名为韩熙载的魏朝使臣闻言却摇了摇头,竟然回复道:
  “国主误会了,下官此行奉诏前来,并非为了游说国主尽早归降……实则我朝诸路军旅按陛下旨意,也不会接受贵国投降的请求。”
  韩熙载此言一出,也登时引得朝堂内吴越众臣一阵喧哗,顾全武、杜建徽等人更是面露愠色。都已经到了如此境地,魏朝到底还要耍什么花样!魏帝寻衅出兵讨伐,不就是要处心积虑的全盘吞并我吴越国?
  可恨与魏朝相较而言,我吴越确实国小兵微,饶是我等已经竭尽全力,还是无法阻止你们的军队杀至国都城下……但是继续死战下去,背城一战,哪怕胜算较低,吴越国也不能说必然会覆亡。可叹大王体恤黎民,却也不愿再抵抗下去,那我们也只得追随他就此归降。
  结果魏朝来使韩熙载这小儿,竟说不会接受投降,这却又是何意!?
  不过顾全武、杜建徽等吴越国宿臣虽然恚怒,但也都见惯了风风雨雨,绝非头脑简单的莽夫。魏帝李天衢在他们看来,虽然得陇望蜀、野心极大,但是推敲其为人秉性,也绝不可能是因为吴越军进行过抵抗,便要杀鸡儆猴拒绝接受投降,而非要屠掠吴越国百姓的残忍暴君……
  要吞并的目标既然已经认输,不必再动用武力强行攻打,从魏朝的立场上而言当然是乐见其成的。那么对方拒绝接受大王直接投降的请求,应该另有目的……顾全武、杜建徽等人也都沉下气来,且看韩熙载这个魏朝使臣还能有什么说法。
  而钱镠眉头一皱,以他的阅历而言,当然也能意识到魏帝李天衢如此安排,必定别有深意,他虽凝视向韩熙载,又沉声说道:
  “孤向陛下奉表称臣,虽然自问过往向来谨事中原,可先前毕竟违诏抵抗,便是上国的罪臣。如今知罪情愿纳土献地,伏候任凭裁决,也不敢有任何绝无怨言……但陛下不肯接受孤投降,这却又是何意?还望天使能够指点迷津。”


第1181章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韩熙载听钱镠问罢,在大殿内一众吴越属臣的注目之下,仍是面带笑意,神情自若的回道:
  “我朝与吴越军的确交锋过几阵,彼此各有伤损。只是虽然要向陛下做个交代,但大王也并非是以罪臣亡君的身份赶赴汴京。下官奉陛下口谕,宣请大王乃至宗室家眷朝觐,并非是为谴责吴越抗旨,勒令尽快投降而来。
  大王这次尊奉陛下旨意,尽肯尽快携族亲家眷启程。屯驻于钱塘城外的我朝兵马,也将按藩王礼制相待,护送大王赶赴汴京。至于吴越纳土归顺,以及大王有甚过失要向陛下交代等事宜……呵呵,眼下暂不必细议,待朝觐时陛下与大王从长计议,也为时不晚。”
  钱镠听韩熙载侃侃说罢,便立刻意识到,魏帝李天衢暂时不会接受吴越国归降的用意所在。
  是做为亡国之君,在自家国都城下宣告社稷覆灭,再被押解着启程上路;还是以臣属藩王的身份,到宗主国国都后再敲定“要不咱就合并吧”如此大事,这其中的讲究其实也有很多……
  毕竟按亡国之君投降的制度,前有曹魏灭蜀,晋朝灭吴之时,刘禅、孙皓这两个末代帝王都是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舆负棺椁的落拓模样;后有金国灭北宋,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这对昏君父子脱去上衣,外裹层刚宰杀的羊皮,四肢着地,而任凭金人羞辱。
  而先前魏朝灭蜀,末帝王衍也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身穿白衣,衔壁牵羊,以草绳系颈,迎降道左”……还要备口棺材跟随,寓意自己违抗上国,当真是罪该万死。
  所以钱镠现在便要宣告归降于魏朝,若是细究起来,他也要在众多吴越军民的注视之下,穿素衣牵白羊,拿草绳拴住自己的脖子,后面还要跟着一口棺材……对于他这么个年事已高的长者而言,也无疑是一种天大的羞辱。
  李天衢遂安排下去,三路魏军一旦在吴越国都钱塘城前会师,这次派出的使者韩熙载便立刻动身,告知钱镠咱们之间确实开战了,不过这件事暂且不提,有什么要紧事你先到我这来谈个清楚……毕竟你如果是在先前战败,大军又已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投降,便将以罪臣亡君的身份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请罪受辱;
  可是你如果亲自赶赴汴京,咱们好说好商量着敲定吴越并入魏朝这等大事,你就是献地而理当厚封重赏的有功之臣。
  大概想清楚魏朝的用意所在,钱镠闭目沉思片刻,脸上倒流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意。他忽的缓缓起身,竟向韩熙载微微躬身作揖,又说道:
  “陛下宽大为怀,体恤藩篱属臣,孤感蒙天恩、诚惶诚恐,不敢违负圣天子垂恩宣召,自当尽快赶赴汴京,必不迟滞。只是家眷众多,望天使转达,宽限几日,许孤准备停当之后,便即刻启程,朝觐面圣,上表我吴越愿纳土归顺于天朝……”
  包括顾全武、杜建徽、钱传瓘这些本来强烈排斥吴越归降的重臣在内,大殿内众多官宦,当然也都很清楚亡国之君按说在奉表投降时所要走的流程……再通晓些人情世故,相继察觉到魏朝暂不接受投降,仍是以宣召藩王的名义让吴越国主赴京的用意所在。
  看破不说破,在场一众臣子,也不会再有人站出来反对钱镠纳土归魏的决定……毕竟吴越国主心意已决,而且魏帝李天衢做为胜利的一方,也已是尽可能的给予他们主公最大的尊重……不出些许时日,看来吴越为魏朝所并也已成定局,即便是先前的主战派,到了这步境地,又还能有什么脾气?
  ……
  到了钱镠与他妻儿家眷奉宣召赶赴汴京的时日,于钱塘西面城门外扎营的魏朝军旅,也早早的让出了一条道路。诸部兵马整齐肃列,看上去也完全不像准备攻打吴越国都城的外来敌军,现在倒更像是接迎、护送钱镠启程的仪仗。
  而钱镠膝下仅仅是史册中有载的便有三十五子,儿女众多,再加上他这个吴越国主都已经是爷爷辈了,这一大家子人还要算上随行的仆役、使女,装束行囊、乘坐车舆的阵仗很大,自然也难免吸引得钱塘百姓聚众前来,目送他们的王奉中原天子的宣召,踏上奔赴汴京的路程。
  长街两侧、城内城外聚众围观的民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固然有不少人庆幸吴越国放弃抵抗,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便不会受到战火殃及;然而还有更多的百姓摇头叹息,感叹由吴越钱氏统治的时期很快便要过去,将会成为中原王朝治下的子民,但也仍有人念着钱镠的好,脸上也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
  毕竟寻常百姓所盼望的,就是能与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