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赵思温领兵作战,多是倚仗其膂力过人、骁勇悍猛的身手,耶律阿保机也十分赏识似他这等打起仗来敢打敢拼的性情……可单论调度指挥、临阵应变的能力,他与谢彦章比较可就相距甚远了……
  听闻大同军节度使谢彦章,乃是魏朝开国名将葛从周的义子,得传授兵法,尽得其妙……他尤其善于统领骑军,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行军交战迅逾风驰雨骤,甚至素来以骑军为傲的河东沙陀问其名也不由心生忌惮……今日一战,方知谢彦章果然名不虚传。只统领三千骑并,势头上便已能压制住我军!
  心中忿恨的念着,然而凡事总需要亲自试过才知道,现在的赵思温方才大概意识到自己急于发起攻势,也未免争功心切,而有些冒进急躁了……若只是与谢彦章统领的骑军数目进行对比,一万对三千,可对方只要兵精将勇,配合默契,那也很有可能以少胜多。
  赵思温虽然自问带兵绝非庸才,可是敌军主将谢彦章在仍能维持军阵严整的情况下,指挥调度麾下骑军整齐划一,所能发挥出的战力彼此却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么面对数倍于几的敌人,他要克敌制胜也不是什么问题。
  更何况,还有白承福统领的吐谷浑骑兵,为了保全部族也都铁了心要来拼命……这也让赵思温感到压力陡增。他挥舞着手中大刀,怒吼如雷,拼命的催马提速,他身后的骑兵也发出声嘶力竭的喊杀声,驱使战马面对狂涌而来的魏军精锐军马,直接便对冲了过去!
  身为一路兵马的主将,却也只得亲自参与厮杀了……赵思温手中大刀骤然抡起,掠过当面从来的一名魏军甲骑胸口,两马高速交错而过之际,刀锋撕裂开当胸铠甲,登时鲜血激溅,那名骑兵便向后倒栽坠马。然而此刻骑兵对冲之际,完全没有躲闪的余地,双方马术精熟的骑士奋力挥舞着兵刃,还是契丹方面落马的士兵更多。
  又厮杀一阵,赵思温已不由得喘起了粗气,他的目光凝视向骑军骑阵中那杆猎猎舞动的牙旗……本来还打算仗着个人武勇,便去直取位于敌阵中心处的谢彦章。然而依稀瞧见那大同军节度使周围,有层层叠叠的精锐骑军护卫冲驰,赵思温情知如若贸然撞阵,非但不可能伤及谢彦章,自己也很难全身而退……
  再这样下去,只怕已是撑不到援军杀至……可恨只差那一步,便能截杀住意图迁至南朝的这支吐谷浑部族,但终究还是会功亏一篑么!?


第1232章 国战的规模,名将云集
  直至另有契丹兵马杀至,吐谷浑族民大概也都已转移进关隘当中。大同镇牙军立刻出关列阵,也完全能够放开手脚与敌军交战。
  而新近抵至关隘左近的契丹军旅尚在观望时,大同军将士正在徐徐展开阵型,虎视眈眈,与北面契丹军旅保持着对峙状态。进可与来犯的敌人对决,退则能复入关隘,据险抵御对方的攻势。
  如此一来,赵思温也就无法再通过冲击吐谷浑部族而加剧乱势,再伺机一举抢夺城关……他陷于战团中亲自厮杀,不但已拼得气虚力乏,耳畔噗的又有闷响声起,慌忙转头望去时,方才发觉自己的左肩被一柄马刀挑中,肩甲已然迸飞,连带着还被剜下了大块肉,殷红的鲜血登时便从伤口处泊泊涌出。
  感到肩头一阵火辣辣的灼痛,甚至有些无力提起手中的大刀,赵思温知道再硬拼下去,只怕自己的性命便要撂在此处……他也只得气急败坏的下令撤兵,招呼麾下骑军尽快从战场中脱身。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谢彦章统领麾下精骑趁势掩杀,仍然尽可能的收割人命。又有不少军骑惨遭屠戮,相继坠马毙命,余者已骇得心惊胆战,只顾跟着赵思温一路突围奔走,而在原地留下了许多无主战马打转悲嘶。
  契丹既然已有其它军旅赶至,谢彦章、白承福也不便再追击下去,遂统领所部兵马,从容的退回关隘当中。赵思温拼得伤重退返,枉自折了三千余人,还是未能歼灭由白承福统掌的吐谷浑部族。大同军再度紧闭关隘,南面还有在后世被誉为“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雁门关做为屏障,契丹大军如若一时间想不出良策妙计,那么想经由云中代北之地入侵河东,就算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恐怕也很难有什么成效。
  契丹大举犯境,侵入北疆各地的战报,如雪片般传至汴京,自然已引得满朝愤慨。双方和平的假相已经彻底撕毁,李天衢近日以来调兵遣将,魏朝各路主力军旅相继将于河东、河朔集结,先重挫契丹锐气,之后还要参赴反守为攻的北伐大战当中。
  只是期间还有不免让人惋惜的消息传来,李天衢得知大将王景仁因病长逝,还有于平定静海军战事当中立下大功的吕师周,在返程途中因水土不服而染了疾症,也已病故……毕竟生死无常,李天衢感叹这般时节,时不时会有上了一定年纪的文臣武将噩耗传来,这种事当然也是自己无法改变的。
  按常情与法例,李天衢遂下诏追封王景仁、吕师周,嘉奖抚恤家眷子嗣,至于安仁义、米志诚等将帅则因年事较高,且管治当地兵事有责,也不必北上参战。然而刘词、符彦卿、安审琦……等军中青壮派的将领,处于锐气正盛的年纪,也都奉李天衢的诏令率部北上,由符存审挂帅,再与卢龙军高行周、大同军谢彦章、横海军王晏球、府麟折从远等将帅配合作战。
  而魏朝开国名将,同样亦是军中威名最盛的铁枪王彦章,也已是五旬过半的年纪,虽说他当初武名远播,而于连斗李嗣源、石敬瑭、李从珂、刘知远等一众猛将之后更是威震天下,可再后来逐渐低调,也有种退居二线的趋势……
  但是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王彦章所参与的,却几乎都是属于中原军阀之间的内战。如今终于要与契丹这个逐步崛起的强大势力展开决战,他常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势必要让自己的武名在青史中被记录得更为深刻……如今这场大战,关乎中原王朝,与塞外异族帝国的国运,王彦章又怎能置身事外?
  所以王彦章极力请命,既然廉颇老矣,尚能战也……李天衢也不愿让这个肝胆相照的股肱之臣失望,遂应允调派他赶赴大名府统领一路兵马,虽主要在后方策应。可是根据战局走向,王彦章或许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于魏朝西北方面,当初册封那几镇节帅当中,虽然康延孝于讨灭后唐的战事中身亡,而后康怀英也已病逝,只还剩下智将刘鄩,虽然如今也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可契丹再是兵马众多,其疆域也已拓张至后世阿尔泰山一带,对方主要还是须从代北、燕云向南侵攻,魏朝西北面边防将承受的压力有限,机智多谋的刘(上龙下天)只须采取守势,应该也不会给契丹人可乘之机。
  更何况……本来奉旨经略安抚川蜀之地的夏鲁奇,他这个生得大老粗模样的猛将却通吏道、善抚民,能够做到上为国家、下安生聚,眼下则治理巴蜀地界时局趋于稳定。他遂也已奉诏由川入陕,还有朔方军康福做为偏师辅助,也将投身进这场国战当中;
  水路方面,按李天衢估计,如今距离寿终正寝之日应该还差得远的柴再用,与其子柴克宏,还有原本的楚将王环、岭南名将苏章配合协作,则统领舟师大举北上,以莱州、登州与耽罗岛等地口岸为据点,袭扰契丹辽西、辽东治下沿海区域,并且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是否可以运兵登陆,去进攻敌国腹地。
  而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魏朝要投入这般规模的军力,粮秣军需、后勤补给的筹集、运输、分配、保管等事宜更是怠慢不得。汴京内朝文德殿中,李天衢便与即将动身启程的符存审等将帅进行军议。期间对于契丹入侵的方式,战略嗅觉十分敏锐符存审仍然甚感蹊跷,这些时日经过他前思后想,便又向李天衢表述心中的想法:
  “按说当初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当年亲自统兵二十万却遭受重挫,为晋主李亚子杀败而只得逃回北地。而后虽卷土重来,占据原晋国北隅各处州府,也全因但是我军士气如虹,李亚子又因宠信伶宦奸佞而致使诸路军将寒心气沮,遂除了归从于我朝的降将之外,也有众多晋将倒戈献地于契丹……
  如今耶律阿保机已与我朝开战,可契丹即便有不少汉将为其卖命,与我军相较,到底还是长于野战、短于攻城,若要尽快侵吞疆土,也应当集结大军主攻一个方向,才更有把握攻克我朝名城重镇……可是如今契丹化整为零,分兵侵袭大同、卢龙北疆诸地,正是贪多嚼不烂,致使南侵的势头进展缓慢。
  契丹如此兴师动众,按说绝会不只为了袭掠寇钞。耶律阿保机如此用兵,也必有所图。按臣看来,他似乎并不急于尽快南下攻城掠地,非但有意要诱使我朝集结大军北上,而且非要在蓟北一隅与我军决战……”
  李天衢听罢微微一笑,旋即意味深长的说道:
  “符爱卿聆音察理,果然善于揣测敌军用意。毕竟耶律阿保机要与我朝全面开战,他也需要有更多的把握才是……契丹分拨多路兵马侵攻,而不急于南下,的确别有用意。
  毕竟我朝大军陆续北上,也唯有于会师燕云北隅一带驻扎屯戎,而与契丹对持之时,占据定州、易州的北平王王都,方才能够做为契耶律阿保机的内应,而派上大用场啊……”


第1233章 看破阴谋,将计就计
  符存审虽然精谋韬略,如今五十多岁的年纪,气力上而言即便已过壮年,可是指挥用兵较之当年更为沉稳老道,这大半辈子的仗打下来,也如正史的轨迹那般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完全称得上能决策制胜的当世顶级名将……可是他毕竟没有读心术那般的神通,也不似李天衢那般熟知这个时代的历史,能推敲出一个人在某些处境会做出的抉择。
  所以听李天衢说罢,符存审面色仍不由微微一变,先是问道:
  “当年北平王王处直,唯恐李亚子以诛讨张文礼的名义吞并赵国之后,再吞并与其唇亡齿寒的北平国,遂暗中遣使引契丹入关,后来却致使其义子王都篡夺王位……如今王都明面上臣服于我朝,却当真要重蹈他义父的覆辙不成?”
  李天衢长叹了一口气,随即悠悠念道:
  “当初王处直背反晋国而勾结契丹,是怕李亚子以后将吞并北平国;如今王都要归附契丹以图对抗我朝,也是不愿坐视我朝兼并他的领土……养儿篡夺了义父的王位,而他们也都是因为不愿舍弃把握在掌股之中的权力。
  自唐末乱世至今,毕竟曾礼崩乐坏,各方诸侯桀骜难驯,诸处藩镇形成由来已久的顽疾,并无君臣父子之念,自据一方惯了,为了称王称霸,无论是以下克上、杀父弑君、骨肉相残……乃至勾结外族,这等人自然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王都既会背叛他的义父,为了把握住手中的王权,如今当然不惜会为外族卖命。
  朕断言王都必然已暗结契丹,毕竟我朝陆续兼并昭义、朔方两镇,归义军曹议金识得时务,也自愿上表奏请将藩镇改制为经略府。如今北平只据两州之地,领土也已完全被我朝包裹住,王都必然不会无动于衷,而他若不甘自废王号,赴京前来领受赐封以享清福,那么他也就只有投靠契丹这一条路可以走。”
  听李天衢言之凿凿,有十足的把握。符存审再想到这些年来自家主公揣度人心、推测时局走向往往甚是准确,他也已是见怪不怪了……故而符存审又静下心来,思索了一阵,便道:
  “如若契丹有北平国这个内应可用,而刻意要与我军与蓟北一隅进行决战……我军往来转运后勤粮秣,则多须经由幽、易之地,毕竟北平国小兵微,比起阵前倒戈、突然背叛,若要予以我军更为沉重的打击,王都以地利之便,要向契丹透露我军后方虚实,想必是要打军需补给的主意!”
  对于符存审的推测,李天衢也深感认同……虽说按正史轨迹,王都那厮,是在李嗣源继任为中原帝君之后有了危机感,又发现后唐宿将王建立与权臣安重诲不和,王都便暗做手脚,派遣使臣去怂恿王建立谋叛自立,又向青、徐、岐、潞、梓五帅传蜡书做煽动的勾当……结果因事发而招致中原王朝派兵征讨,最终落得个国灭身亡的下场。
  然而如今与北平国邻近的卢龙军、横海军、大同军等藩镇,如高行周、王晏球、谢彦章这些节度使并未与朝中权臣闹不和,对魏帝李天衢向来表现得也甚是忠心……王都如若还是按到处发密信的套路,暗中拆台,去煽动中原王朝的地方官员造反,人家反手一个告发,便能立刻定下他意图谋反的大罪……如今周边时局大不相同,王都应该不会蠢到那个份上,而主动给魏朝出兵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