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7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图切断魏军的补给。
  毕竟按耶律德光以及契丹众臣想来,魏朝看似是趁着耶律倍叛逃出走,东丹国局势更为混乱之时主攻辽东……可对方也不是没有可能声东击西。两处藩镇牙军出现在草原上,谁又知道后续还会有规模庞大的军队,将源源不断的向契丹国都的方向进发?
  然而高行周、谢彦章统领卢龙、大同两镇牙军做为疑兵北进,也就相当于要在草原上搞一场军事演习,自然也不会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契丹严防戒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西楼以西,却没有留意到临潢府东面,有一千五百魏军锐骑轻装简行,已迅速逼近那处孤零零矗立于草原上的土城……
  用于幽禁大諲撰的土城子以黄泥夯筑,高度也就一丈有余,设施甚是简陋。不过只有两百士兵轮班值守,驱散贸然靠近的游牧民,平素也是闲散惯了,所以当魏军锐骑这一路奔袭而来,当即便被打得个措手不及!
  虽然草原上视野开阔,也很容易发现是否有兵马靠近……可是此处用黄泥垒成的土城门前没有护城壕沟,也没有吊桥,城门也只是用硬木打制的,还不算甚厚……辨识清来者不善,显然是魏朝奔袭犯境的骑众,奔走惊呼的契丹士兵立刻关闭城门之前,也有轻骑抢先奔出,朝着东面纵马狂奔,要去报信示警,报告有魏军奔袭过来。
  两百守军,对上一千五百余众,把守土城子的契丹将兵根本不敢主动出击,也只得躲在墙后仓促的向外面的魏军射出箭簇……然而一名契丹军官声嘶力竭的指挥周围慌乱的兵卒,只稍探出半个头来,就惊觉一支羽箭自下而上,犹如疾电般射来,直直射中他的面门……那员军官便一个踉跄,头上脚下,从也不算甚高的城墙直挺挺地摔了下去!
  其余探出头来,试图时机的契丹士兵,只要稍微显露出身形,下方便是一蓬蓬呼啸的羽箭袭至,先后哼也不哼的扑倒在地上……在城外奔驰游走的魏骑甲士手绰骑弓,驱马来回奔走,对城头也足以形成压制之势。
  就在这些弓马射术精湛的同僚掩护着,又有二十余骑迅速向紧闭的城门迫近过去。当先几名骑士抄起挎在腰间密封的瓦罐,在颠簸的马背上用先已点燃的火折子,再点上瓦罐一端的火引上。旋即便抡臂甩动瓦罐,奋力抛了出去……那些盛满了猛火油的瓦罐砸在城门上,轰得顷刻间便燃起猛烈的火势!
  不过一会功夫,燃烧的城门便发出必必剥剥的响动声,逐渐摇摇欲坠……而窝在城头上的契丹士兵惊慌失措之时,城外又有几队魏军甲士翻身下马,将备置好的竹竿连接起来,前端由数十先登悍兵死死夹在腋下……后方十几名士兵也绰紧了竹竿,顶着最前面那些甲士朝着土城疾奔过去……一众先登军健伸脚蹬住城墙,旋即蹬蹬蹬的在墙面上健步如飞,便撑着竹竿一跃翻过了墙垛!
  墙头上利刃入肉的闷响声乍起,也卷带起凄厉的惨嚎惊叫声,两百契丹军卒很快被杀得溃散,在空间有限的土城内如没头苍蝇一样乱窜……而自打远处,两百甲骑从西面也如旋风一般朝着土城这边疾驰而来……而先前疾奔出城,直朝着西面意图示警报讯的那几名契丹轻骑,也已被他们尽数歼灭。
  不过一会的功夫,土城上下便倒卧着一百来名契丹士兵的尸首,其余还有几十人也只得弃械伏地,做了魏军将士的俘虏……余炽未尽的城门已轰然倒塌,还有黑烟冉冉升起。而统领这彪甲骑的魏将高从嗣一马当先,催骑直奔进来,他身后甲骑也纷纷鱼贯而入,自此完全控制住了此处的土城。
  这座犹如大号监牢的土城占地的空间不算大,也不过散落着几处简易的房舍,与就地搭建的帐篷……高从嗣很快便发现了被幽禁于此的渤海末主大諲撰,正与自己的妻室靠在一处,眼见他身着的裘衣几处翻毛,隔离于此已有一段时日,自然也无心修整边幅,那副模样也显得甚是寒酸……
  再瞧大諲撰惊愕的朝着自己这边打量过来,高从嗣呲牙一乐,旋即朗声说道:
  “阁下勿忧,我奉命前来救应渤海先主,且请速速随我上路吧……而由我朝庇护,比起困在此处,阁下日后也有福可享了……”


第1355章 听我的劝,你们都归顺了吧
  惊魂稍定的大諲撰,与他的妻室由魏军骑众接引,离开了此处本来会软禁他们直到去世的土城……等到身处于临潢府西楼的耶律德光得知竟然已有魏朝兵马犯境,并且带走了渤海末主,大諲撰夫妻都已进入魏朝境内,于幽州蓟县暂时安住了下来。
  “尊驾为契丹囚禁,这些时日受苦了。我朝于汴京已准备好府第,安排使女仆役,就按亲王规格安置尊驾与令正……只是如今我朝经略辽东,与渤海遗胄频繁来往。是以赶赴汴京面圣之前,也还要劳烦尊驾出面与昔日的臣僚会晤……”
  事先由汴京派出赶往幽州,接迎那渤海末主的官员转述过了魏帝李天衢的旨意……大諲撰恭恭敬敬的听完,自然也很清楚中原皇帝助他脱离契丹人的掌控,可不是发善心、做好事,而还是因为他有利用的价值。
  渤海国祚也已经覆亡了,不能指望魏朝会扶植他重新登上王位复国……当初的国土完全由契丹吞并,随后便是中原王朝出兵驱逐设立东丹国的契丹,但却还有渤海遗众正闹着要复国呢,本来反抗的是契丹的统治,结果这却要与魏军对线了……眼下双方心里也都泛着嘀咕,彼此间也不是没有开战的可能。
  凭实力魏朝当然能够强行动用武力侵吞白山黑水全境,但是渤海遗众还可以转入深山老林打游击战,亦或表面上暂时臣服,等候时机再复发动叛乱,那么中原王朝也将不胜其烦……大諲撰寻思这就显出他这个渤海末主的价值了,可以去劝告当初自己的臣僚,不如就此归顺魏朝,做中原王朝治下的子民吧……
  不同于寻常尽失人心的亡国之君,当初契丹大军一路打到国都忽汗城,已是城破在即,大諲撰实在扛不住了,遂遣使表态愿降。结果城中臣民群情激奋,极力请命愿为大王死战对抗契丹,大諲撰遂一咬牙,决定再博一次,虽然触怒得耶律阿保机在受降时对其刻意羞辱,还发配到僻壤穷陬之地的土城子中终此一生……但当时也能看得出,大諲撰在渤海国民的心目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
  而如今统领渤海遗众,闹独立复国的两大首领人物大玄震、大光显,一个是大諲撰的弟弟、另一个则是他的儿子……按理说应该也会听从昔日他们君王的劝告,起兵反抗契丹,但是会归顺于魏朝。
  想到这里,大諲撰暗叹了一口气,无论被魏朝、契丹哪一方控制,自己还是要受制于人……但是不同点在于,被契丹人掌控,他就只能做为一只被关在土城子当中,受尽冷眼的笼中之鸟直到凄惨老死;而如今被魏朝控制于股掌之间,起码受亲王的待遇,锦衣玉食,在中原富庶之地活得风风光光……
  当然换一种活法的条件,就是要大諲撰协助魏朝招抚当年自己的那些臣民……奉劝他们也别再闹着要复国,不肯接受契丹人的统治倒也罢了,如今不妨就归顺中原王朝了吧……
  既然自己的民族曾经建立起一个国家,当然谁都不想做亡国奴……可是大諲撰心中感叹,当初他已经死拼过了,然而照样还是难以阻止契丹灭国,又被幽禁苦熬了一段时日,自己本来也已根本不报任何复国的希望了……如今迎来的则是更为强大的魏朝,就算渤海族民中仍有人意图复国,可是真要闹到与中原王朝开战的份上,又将会有多少族人白白流血丧命?
  思忖了一阵之后,大諲撰便已拿定了主意……魏朝固然是要利用自己招抚渤海遗众,可是渤海人已经历过一次亡国,折损了大量人口。那么与其继续发动叛乱,遭受残酷的镇压,大树底下好乘凉,就顺势归入魏朝,对于自己的民族而言,也不失为更加合适的出路……好歹还受优厚待遇,那么别人给脸的时候就得接着,大諲撰遂直接跪在地上,朝着南面汴京的方向遥拜道:
  “臣幸蒙陛下施以援手,纵然粉身碎骨,不能报浩荡皇恩之万一!天朝但有差遣,当以马首是瞻,微臣尽管遵从便是!”
  ……
  这一段时日,占据渤海国故都忽汗城,乃至龙泉府辖境约相当于后世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县一带的大玄震,虽然遣使至已经由魏军攻占的沈州示意亲善,但实则也在严防戒备,思量着魏朝不止要歼灭白山黑水各地的契丹守军,是否也打算将似他这般由渤海遗众所组成的割据势力也一锅端了……
  本来是趁着契丹势微,东丹国内乱之际召集渤海遗民发动叛乱,可是与杀得契丹元气大伤,国力更为强盛的魏朝周旋……大玄震纵然有复国称王的打算,可是否当真要与中原王朝开战,他也难免举棋不定;
  至于掌控渤海国故地鸭渌、南海二府的亡国世子大光显,近期则频频受泰封国王建派去的使臣怂恿蛊惑……魏朝得陇望蜀,占据辽西,兵发辽东,迟早必然要来侵吞渤海遗民夺回来的领土。毕竟中原势大,世子也当与我泰封国同心协力,对抗魏军,毕竟辽东乃至白山黑水各地,也应由“我们”来统治……
  与魏朝虽然尚还没有出现武力冲突,可是彼此间的氛围也甚是微妙……然而占据沈州的魏军这回则是主动告知大玄震、大光显两方:你们当初的君王,已经被我朝从契丹国中解救出来了,眼下暂时安置于辽西锦州,而他也答应以后回去汴京安住……论亲情本来是兄弟、父子,当年又有君臣之谊,按理说你们不是也该亲自前来为大諲撰践行?
  渤海国最后一任的君王,已经被魏朝掌控……大玄震、大光显闻讯后都甚感震愕,立刻便以拜谒探望故主的名义,派出使者前去确认真伪。
  大玄震、大光显两方也都很清楚,如果魏朝当真控制住了大諲撰,那么他们昔日的王兄、父王说是要自己的兄弟、子嗣亲自前去为其践行,实则就是相当于献出如今掌控的兵马与领土,而接受魏朝的任命……
  假设渤海能够复国,那么论法理,也理应由摆脱契丹掌控,而当初在位的大諲撰继续为王,王位也不会轮到他们二人来坐……可是昔日的王如果放弃复国,而心甘情愿的接受魏朝的统治,那么大諲撰的主张,也势必会影响大批本来矢志要复兴国祚社稷的渤海遗民。
  直到大玄震、大光显派出的使者去了个来回,禀说他们当初的君王大諲撰却是就在锦州,并且委托昔日的臣僚回来分别向自己的兄弟、儿子带个话:
  契丹对我渤海人而言乃是国仇家恨,所以你们理所当然召集我族遗民,兴兵对抗契丹……而魏朝讨伐契丹,也可说是为我们渤海人报了仇。中原王朝入主辽东,已是大势所趋,与其驱使我渤海儿郎无谓据地作乱,莫不如就此归顺于魏朝。
  现在趁着还未曾与天朝王师发生武力冲突,给了你们个台阶就赶紧下来,纳土交兵,以示臣服。否则若是连我这个兄长、父亲的奉劝都听不进去,也就别声张你们是要复兴渤海人的社稷,而只是为了一己私欲,要致使无数渤海儿郎枉自送命罢了……


第1356章 皇帝认证的,辽国第一名将?
  即便大諲撰是个失了势的亡国之君,可好歹他的话对于渤海族民而言,还是很有分量的……所以大諲撰为魏朝派出奇兵搭救,已脱离契丹的掌控,并且奉劝占据龙泉、鸭渌、南海三府故地的渤海军归顺中原王朝的消息一经传开,也登时引得两地遗胄遗民一片哗然。
  要对付的是历经与魏朝的国战后元气大伤,如今半死不活的契丹,才更有把握复兴国祚。可是真要转而对抗强盛势大的魏朝,当初已经历过一次亡国的渤海遗众,只怕更经不起折腾祸害……所以不少人的立场已经不算十分坚定,又有当年的君王大諲撰推波助澜,奉劝归顺于魏朝,自然也更大程度的动摇了渤海遗众意图复国的决心。
  占据龙泉府的大玄震经过前思后想,注意属下关于是否应该遵从大諲撰的奉劝,而接受魏朝任命的反应……最终他也喟叹着做出了决定:
  自己愿意动身前去,为兄长大諲撰践行。而天朝王师兵抵龙泉府之时,由他统领的渤海遗众恭谨迎候,也会将当地州府交接于魏朝。
  大玄震率先表态,宣称他要对付的只是契丹,而愿意接受魏朝的收编……由他统领的渤海遗众大致也意见相同,不想同中原王朝开战;然而占据鸭渌、南海二府的大光显迟迟未做回应,看来对他亲爹的奉劝消极应对,也属于置若罔闻的态度。
  毕竟大光显按史载轨迹接受王建的赐封,入籍伪高丽,后世子孙也完全被三韩人同化。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