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大军阀-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耶律挞烈已然按捺不住,他扬起手中佩刀,满面决然悲壮之色,便声嘶力竭的高声吼道:
  “儿郎们,举起你们的兵器,与魏人死战到底!如若守卫不了我契丹的圣山,毋宁死!不苟活!”


第1390章 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立场
  随着两拨人潮的不断靠近,双方将士舍死忘生的拼杀在一处,恶狠狠的瞪视过去,手上劈斩戳刺的动作一直不停,还咬牙切齿的咒骂着……寒芒翻腾卷落,鲜血四下里飙射而出,不一会的功夫,便已是伏尸遍地。
  身为契丹军的主将,耶律挞烈已经杀得浑身浴血,仍是与一彪亲随嘶吼着朝着前方敌军人群撞去……他死战不退,已不知道砍翻了多少截击过来的魏军士兵,每前进一步,总要带走几条人命,无论敌军甲士来了多少,耶律挞烈总是要更加凶狠地将对方砍翻,期间手中战刀劈得卷刃,已由身旁的亲随赶忙换上来第三口,此刻刀锋也已是缺口累累……
  毕竟处在契丹宗室子弟的立场上,耶律挞烈愤慨于如今山河破碎,内心始终深受煎熬。如今就连自己民族的圣山祖地都保不住了,他宁可拼得个以死殉国,也着实不愿苟活偷生下去……那么现在除了拼命厮杀,却还能怎样!?
  可是很快的,耶律挞烈陡然间便听见前方有剧烈的破风声乍起,那是一把大枪锋刃颤动着,犹如一条巨蟒席卷而至,前方一众契丹将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几乎便被一扫而空!
  耶律挞烈瞪视过去,就见魏军大将夏鲁奇傲然屹立,就如同一尊杀神,手中紧绰的大枪枪锋有幽暗的寒芒闪耀,鲜红的血液也正淅漓滴落下来。双方主将这一打照面,满含杀意的目光便对视在一处,空中便似有火花迸溅……看来如今这般形势,他们二人当中,也注定会有一个活不过今日!
  耶律挞烈也不叫骂,便擎刀直扑了上去,他周围那些契丹亲随也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歇斯底里的奋声怒吼,紧紧跟随着涌杀上前;
  夏鲁奇眼下若是论个人武勇,虽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魏朝军中的翘楚人物……可是以他如今的身份而言,麾下魏军将士,当然也绝不会让他们的主将只身冲入杀阵。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中,魏军精锐甲士也纷纷冲杀过去,与突进过来的契丹部众迎面相撞,便好像两道滔天巨浪恶狠狠地撞在一处!
  此处仍处于陡坡,地势崎岖,不便骑马作战,所以两方将兵只是徒步竭力是啥这,很快人人衣甲上便满是血污……诸般兵刃互相交错、翻飞生寒,令人心颤的利刃入肉声交织响起,血肉横飞的场面在这片山岭中也显得格外的凄艳。
  惨烈的战团当中,前列若是出现死伤者,后排便立即会有生力军立刻冲上去填补空位,地上堆砌的尸体之间,还有抱成一团滚打撕扯的双方士兵……每个人几乎都杀红了眼,手中握紧了兵器,一旦对面身着敌军制式衣甲,且双目中满是仇恨的目标,便会当即大吼一声,旋即直扑上去……
  虽然忿恨于自己民族的圣山祖地遭受外敌侵占,致使处于颓势的契丹部众虽是身陷绝境,却也得以爆发出宁愿赴死的战意……可是如此以命换命的打法,再持续下去,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到底还是要在源源不断合围而来的魏军将士攻势之下要被尽数歼灭。
  周围越来越大的喊杀声,已经震得耶律挞烈脑袋嗡嗡作响,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感到双臂愈发的酸麻,握在手中的钢刀变得愈发沉重……耶律挞烈也意识到了,就算自己称得上武勇过人,但是也仍及不上面前那个身躯雄壮如牛,浑身透着股凛凛神威的魏军大将……
  毕竟夏鲁奇早年常与王彦章比拼较量,如今也早已称得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枪技又何止精熟,更兼力大,一旦抡臂旋舞起来,仗着身高臂长,大枪枪锋所向,扫出来的圈子又极大……就算也会有些自诩力大剽悍的契丹甲士从旁嘶吼着杀来,意图支援他们的主将,却都被扫得歪歪倒倒,甚至直接被砸飞了出去。
  后人评述若是五代第一虎将,往往都会联想到“将不过李”的李存孝,亦或在演义中酣斗五龙二虎的“王铁枪”王彦章……然而按史载实打实的战例,夏鲁奇在万般险急的情况下,持枪携剑,却是五代十国以一己之力亲手诛杀敌将敌兵的最高记录保持者……而按中华几千年来的战争史,细数正史中明文记载,能达成在一次战事中亲手诛杀百人以上这等成就的绝世猛将,也不过项羽、冉闵、杨再兴,再要加上夏鲁奇这寥寥几人而已……
  所以对于夏鲁奇而言,如今虽然是下马步战,可是这等混战厮杀他更显得得心应手……何况由他统领的魏军雄军士气如虹,本来便处于绝对的优势,无论二将厮杀,还是两军混战,如今也已形成压制之势,要将耶律挞烈所部契丹兵马荡尽除绝,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看得出眼前那个统领契丹部众垂死顽抗的主将,也已是精疲力竭……夏鲁奇抡枪横扫过去,忽然却开口说道:
  “看得出你是个不怕死的汉子,也已是尽力了……可是你绝非我的对手,带着手下这些兵马战死于此,也不过是枉然送命罢了。若是现在弃械投降,尚还能保全性命。”
  耶律挞烈咬紧牙关,勉强荡开夏鲁奇轮扫过来的大枪,他脸上却露出一抹凄然惨笑,旋即沉声回道:
  “眼下你们魏人挥军杀来,要侵占的是我契丹的圣山祖地……而当初为我契丹效力卖命的汉人,往往会被你们南朝视为数典忘祖、里通外国的叛徒败类,可是难道就只有你们中原的汉人知晓什么忠孝廉耻,以为我契丹儿郎便不识得民族大义?
  如果我契丹南下,南朝便要打出驱逐外敌的旗号……就算我等国事衰微,意图休兵议和,你们又说什么要收复前朝安东都护府治下疆域故地,便要兴兵杀来,就是容不得我契丹族裔当家做主!
  想按你们汉儿古人所言: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说是要让你们眼中的狄夷明白,胆敢侵犯你们的外族即使相隔再远,也一定要前去将他们诛杀……如今却是我契丹要捍卫自己的国家与族裔,你以为我贪生怕死,会就此降从,却把我耶律挞烈当做何等样人了!?”
  夏鲁奇闻言,接连又格挡化解掉耶律挞烈抢攻上来的几刀,旋即豪声又道:
  “你们契丹人趁着当年中原内乱,侵占燕云疆土,掳掠汉人百姓,如今则被我朝杀得势力大减。而我朝当然也要防患于未然,趁势北伐,难不成还要等着你契丹日后养回元气,再度南下侵犯中原疆土?
  毕竟我是中原汉人,你则是契丹人,既然各有各的理,你又不愿归降,我也不会再多费唇舌,否则反而是小瞧你了……那便不争是非曲直,只决胜负生死便是!”
  “好!多说无益,你们魏人若要侵占木叶圣山,除非从我的尸首上踏过去!”
  耶律挞烈嗔目大喝,旋即拔足突进,他面色决然,眼中中杀机四溢,便抡起手中钢刀劈空斩去……而夏鲁奇瞧得真切,出枪如电,又准又快地直击砸在劈来的刀锋上……霎时火星迸溅,又是“铛!”的一声劲响,耶律挞烈陡然间便感觉到,一股猛烈霸道的反震力倒卷而回!


第1391章 下一个目标,便是契丹国都了
  实在扛不住那等猛烈反震力道的耶律挞烈,竟然被这一记反弹硬生生带得往后飘移数步……就算自负勇力,可是无论膂力还是身手,面前那员以摧锋破阵、斩将夺旗而闻名于世的魏军名将,自己到底还远远不是对手。
  而夏鲁奇一枪迫退了耶律挞烈,立刻便虎吼一声,雄健的身躯腾空而起,手中大枪势如长虹贯日一般,闪电般疾刺了出去。立足未稳的耶律挞烈,堪堪要架起手中钢刀格挡,终究还是慢了一拍,顿觉胸口冷渗渗的冰凉,惊低头望去时,就见大枪那锋利的锋刃已然刺穿了自己的胸膛。
  夏鲁奇在一拔枪收势,鲜血如喷涌的泉水,便从耶律挞烈胸脯上的疮口喷溅而出……他死死的瞪视过去,脸上神情仍旧格外的凶狠,看来仍意图死战下去,只是似乎又发出一声不易令人察觉的叹息……
  什么雄心壮志,到头来也都已是过眼云烟……
  耶律挞烈心中悲愤之余,也不住感到十分的惋惜……他真心是打算有朝一日要辅国安邦,治理好这个国家,让除了契丹人以外的族裔,也都能成为治下安居乐业的子民。耶律挞烈虽然本来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但也认同汉家儒学的治国之道。
  即便这般时节,汉人臣民处于契丹治下,普遍地位仍要低人一等……可是耶律挞烈也不是那种因为处于统治阶级而优越感极强,会肆意欺压打杀汉儿的契丹骄横贵胄。他很清楚一个国家如果要长期稳定下去,也绝不能歇泽而鱼地打压盘剥国内的另一大族群。
  然而中原的魏朝,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帝国,而与契丹人为统治阶级的这个国家,彼此因领土纷争、争取霸权无法达成共识,至少眼下而言,也难以共存下去……除非双方历经十几年、几十年的战争却斗得个旗鼓相当,谁也无法彻底碾压过对方,才由可能如正史中的宋辽两国那般达成澶渊之盟……可是如今的契丹,却遭遇魏朝这等对手,国势衰弱得也实在太快了……
  耶律挞烈乐于接受汉人成为契丹国治下的子民,却绝对无法接受魏朝前来征服由他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所以他也只能死战到最后一刻,直至被夏鲁奇一枪搠入胸膛。耶律挞烈满含悲愤之色的双眸,已渐渐地黯淡下去,生命的神采消逝不见,忽然便仰面倒了下去。
  ……这个本来按正史轨迹会做到辽朝南院大王,不会因治理一方疆土,而以利民为本,遂赞称为“富民大王”……也无法力保住风雨飘摇的北汉国,为其接连迫退后周、宋朝的大军,成为辽朝德高望重的几朝元老了……
  耶律挞烈这一死,其余负隅顽抗的契丹将兵,到底还是难以改变被尽数歼灭的下场……初春的山岭间,已是遍地伏尸,遭受猛火油弹打击过后,直至火势渐小,又有大片的树木草丛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不过魏军虽然攻占了契丹人的发源地木叶山,按魏帝李天衢的指示,山中供奉祭拜契丹相传先祖奇首、可敦的祖庙非但不可破坏,还须妥善维护……毕竟与契丹之间的战争,会有完结的那一天,经过武力征服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要让这个民族接受魏朝的统治,以另一种方式逐步接受融合同化,当然也不能把事做得太绝。
  而夏鲁奇击杀契丹将领耶律挞烈,统领军旅占据木叶山的消息传至汴京,朝议期间,李天衢矗立在龙一之前,环视上朝那一众臣僚,忽然掷地有声的说道:
  “按众卿所言,如若连年征战,的确会消耗巨大的财力、物力,死伤大量的将士,身为国君者,也切记不可只为好大喜功便穷兵黩武……可是古人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当年契丹雄霸于塞外,趁中原内乱南侵燕云兀不知足,如今虽然遭逢惨败而国势衰微,可是若不削株掘根、以绝后患,日后一旦养回元气,也必然还会意图南下而祸乱中原。
  所以趁势一举攻破契丹国都临潢府,乃是势在必为。既然如今我朝物阜民康,然而眼下可还远没到刀枪入库、偃武修文的时候,要一劳永逸,而为后世子孙计,还是须集结重兵北上……朕意已决,众卿当中,谁又有异议?”
  ……即便魏帝李天衢先前曾做出个承诺,就算要对外用兵,以后也会尽量控制战争的规模。如果是针对泰封国那边,那些对于李天衢还真就要将前朝大唐下辖那些羁縻统治地区,也都要一股脑收复回来,而不惜相对频繁发动战争的举动颇有微词的文臣,只怕在这个时候就要跳出来力谏仗还是要收着打,没有必要太过劳民伤财而兴师动众,也会暗示称陛下金口玉言,理当一言九鼎,先前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吖……
  但是针对的目标是契丹,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与对方都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而且当年诸国割据,由后唐做为北面屏障提防塞外诸族之时,正值契丹强盛时期,对于中原所能造成的威胁,魏朝在场众臣也都十分清楚。
  何况正是由于魏朝的缘故,本来对外扩张势头极为猛烈的契丹,却被打得疆域大面积缩水,曾经征服过的领土大片沦陷,本来依附的诸族各部相继叛离,而与魏军交战期间,折损的契丹开国功勋、宗室贵胄更是不计其数……眼下的契丹帝国,对于中原王朝恨意当然已是深入骨髓,如果留有它东山再起的时间,那么无论出自于拓张领土,还是兴兵复仇的目的,对方也势必还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