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怨,选择报团取暖的可能。
确认了耶律德光的全盘计划,捺钵大帐当中的一众契丹臣僚也不禁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然而其中年纪最轻,眼下正在契丹惕隐司当职的耶律屋质眉头紧蹙,忽然不易察觉的轻叹了一口气,心里也正寻思着:
陛下如此谋划……是不是也未免太过想当然了?
第1399章 劝了也不听,又有何用?
同样是契丹皇族出身的耶律屋质,虽然眼下也不过才二十多岁,可是早先几年便已出仕为官。毕竟他按正史线,是历经辽朝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的五朝元老,还两次于契丹宗室争夺皇位之时,为平定内乱、确立新君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在整个辽国时期,耶律屋质同契丹开国二十一功臣之首耶律曷鲁,以及后来的耶律休哥、耶律仁先同为被授予“大之极矣,所以没品”,地位凌驾于百官之上,甚至与帝同格的大于越。而终辽之世,被评述为“以于越得重名者”也仅有耶律屋质与曷鲁、仁先三人,而史称“三于越”。
只不过耶律屋质虽然按史载所述,其为人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到突发事变能从容处置,想法别人很难猜测到,且博学多识,通晓天文。然而眼下他年纪轻、资历浅,比起其他契丹耶律氏贵胄而言,存在感也并不算很高。
只是有时候年纪轻,也不代表见识浅……眼见耶律德光有些莫名亢奋的,道出了他所谓要夺回契丹故地的计划,耶律屋质却立刻意识到,面前那个如今在位的契丹帝君,看来是为了给自己正名,思维也未免变得愈发的偏激起来……
就算因为魏朝的存在,契丹、泰封双方也有理由摒弃前嫌,而共同对抗最大的威胁。但是这两个国家之前一直彼此敌视,如今为势所迫被栓在一起,以后也必然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再去拉拢有亡国之恨的渤海遗胄,挑唆煽动对方,以复辟称王,彼此结成攻守同盟为诱饵,只怕成效也不会十分显著。
只不过是有可能搅乱白山黑水地域的局势,而且能够拉拢来能出动十几万兵力的帮手……但是这也只能说为了契丹夺回故地领土,去争取到了一些机会……本质上而言,耶律德光还是属于要孤注一掷的冒险,而且以眼下的形势来说,契丹也已是输不起了……
可是耶律屋质默不作声的打量过去,就见言行激动的耶律德光,看似已有些入了魔怔一般……想必已是听不进劝,铁了心要放手一搏。
当耶律屋质再朝着周围望去,发觉捺钵大帐当中,耶律吼等人看来愤慨于契丹如今窘迫的处境,就算耶律德光打算兵行险着,他们也并不排斥放手一搏;至于耶律突吕不、耶律鲁不古这两个当初作为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身边近臣的契丹显贵,虽然位高权重,可是主抓的却是文化口,先前一直主掌的是创立契丹文字那等大事。
虽说当初由耶律阿保机下诏,命耶律突吕不与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的契丹大字三千有余,可是当初治下汉儿仍用汉文,本族新创的文字只在契丹人当中通行。偏生契丹上层贵胄,普遍读汉书而通晓汉文,也是的眼下这般时节契丹文的应用范围也十分有限。
更何况如今国势衰微,被几路魏军围追堵截,也只得四处转移迁徙……寻常契丹族民,哪个还有那闲情雅致读书识字?所以契丹文的推广事宜,现在也不得不搁置下来。
耶律突吕不、耶律鲁不古近期遂主要负责契丹户口、物资的整合管理事宜。不过他们更倾向于辅政治国的文臣,并非拟定战略方向的谋臣……眼见耶律德光已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耶律突吕不与耶律鲁不古默然不语,看来也并不打算站出来反对他们主公的计划。
留意在场其他契丹贵胄的反应,耶律屋质也看出来了,如果他现在出面苦谏耶律德光不可冒险行事,也就相当于朝着契丹皇帝兜头淋下一盆凉水……非但全然没有用处,还很有可能刺激得耶律德光勃然怒发。
如果远遁大漠,深入苦寒之地,远迁至人生地不熟的草原,每年更要担忧白灾、黑灾,会致使大批牛羊牲畜冻死、病死,族民当然也会为了生计苦苦挣扎……也还会有其他部族相继脱离迭剌部耶律氏,宁可归属于中原王朝,好歹能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生活下去。
所以耶律德光宁可铤而走险,也不愿再得过且过下去,他认为自己如果远遁大漠,那么在有生之年,恐怕也不会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而且耶律屋质先前主要在皇太后述律平身边听用,当然知晓耶律德光急于夺回故地,甚至闹到与他母亲翻脸的程度……就连处事态度一直强硬的断腕皇太后,都被方今契丹帝君冷落在一旁,而且诸如耶律曷鲁、萧敌鲁等极具战略眼光,善于运筹帷幄的元勋功臣都已病逝,萧阿古只那等军中梁柱也已战死于同魏朝的战事当中……以在场一众契丹贵胄的资历与身份而言,已没人能劝得动耶律德光。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谁敢站出来劝阻他,恐怕非但不会有任何作用,甚至还会招致耶律德光的杀意。
思前想后一番,耶律屋质到底还是选择缄口不语,因为他深知以自己的资历,以及在耶律德光心目中的地位,就算豁出性命以死相谏,恐怕也不会有任何用处……眼见这场军议就要拍板钉钉,耶律屋质愁眉紧锁,心中又喟叹道:
如果远遁大漠,契丹人心离散,只怕还有会部族相继脱离牙帐……可是好歹我耶律氏迭剌部还能得以保全,就算没有个几十年光景,难以养回元气,可是转迁漠北、西域,也未尝不能再打下一片江山来;但陛下深以丢了契丹故地为耻,而仍要冒险行事……就算他的计划,不能说一丝胜算都没有,可是一旦失败,恐怕再想远迁也已是晚了,只怕我契丹将有亡国灭种之灾啊……
……
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所以耶律德光笃定了心思,意欲挑唆渤海遗胄发动叛乱,还要联合泰封国王建共同对抗魏朝……而他那兄长耶律倍下定决心,明明早已从契丹叛逃出走,如今又要背反魏朝,试图协助他那二弟复兴契丹社稷。
好歹耶律倍当年受他老子阿保机的册封,曾作为国主统掌过由契丹设立的藩属东丹国一段时期……而东丹国主要仍按渤海国旧制治理,就算国主有权任命百官,可是以当朝四相,须由契丹、渤海各自占半为例,很多高官要职也都由渤海人担任,此举自然也是为了安抚那些亡了国之后,起码明面上愿意归顺降从于契丹的贵族遗胄。
故而对于耶律倍而言,那些渤海贵族当中,其中有谁相对与契丹更为亲近;谁又安于现状,管它魏朝、契丹谁来统治白山黑水地域,他们也都不愿再折腾;亦或还有谁看起来野心较大,如果给他个机会,也很有可能要以复辟为名,会起兵造反意图闹独立……他相对也更为了解一些。
所以除了留在耶律德光身边听用,随时准备传递声息的萧挞鲁之外,耶律倍还要派出其他亲信,赶赴东丹国故地,去与他所选定的渤海遗胄暗中密谋交涉……只不过耶律倍自认为行事隐秘,能够瞒天过海,却不知他再有所动弹时,除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那边,这又要与谁暗地里勾搭,自然也早让巡院侍卫司的密谍查探得明明白白,机密经传递呈报,便已在第一时间送至汴京内朝,而让魏朝帝君李天衢知晓……
第1400章 为了千秋大计,最后的战争
“果然如此,耶律倍与耶律德光暗中来往合谋,看来不但是要煽动归顺我朝的渤海贵族发动叛乱,想必也是打算要与泰封国沆瀣一气吧……”
内朝御书房当中,李天衢端坐在交椅上,手捧书卷,也已经内侍呈报确认过巡院侍卫司那边打探的情报。得知反复无常的耶律倍,果然还是心向契丹,已经与他那二弟耶律德光搭上了线,要合谋对付中原王朝;而耶律德光到底还是不甘心认命,不愿远迁别处,作为一个丢了大片疆土,只得在大漠上奔波流离的窝囊君主了此残生……
如果耶律德光按他族裔后人耶律大石的行经,一路迁徙到西亚地界,那么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倒也的确算是鞭长莫及。
不过既然耶律德光孤注一掷,既然不甘心一直背负着守不住他老子打下那片江山社稷的污名,眼下当然会竭尽全力拉拢有可能利用的帮手……除了个别意图打出复国旗号,而有据地称王野心的渤海贵族之外,他也就只能去寻求与昔日彼此关系极度紧张的泰封国王建。
毕竟从耶律德光的立场上看来,正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既然与王建都面临魏朝的威胁,那么以往就算看你泰封国不顺眼,现在当然也有联手对抗中原王朝的可能。
然而契丹如果当真试图与泰封国联手,那么必定要承诺在领土的瓜分上让对方有利可图……李天衢心说我与耶律德光只能作为敌人,是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对于他本人而言,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可是如果耶律德光真要是认可泰封国过鸭绿江继续北拓,那我就更有要灭了你的理由……
不过耶律德光为势所迫,也与儿皇帝石敬瑭甘愿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性质截然不同……辽东大片疆土,本来也是契丹后来征服的,所以按他想来,宁可作为吸引泰封国联手的价码,也总胜过一直被魏朝占据。
实际上正史线中就算代表中原正朔的宋朝,朝廷实则也都有一直联合伪高丽讨伐契丹的打算,而于明州、苏州,等地于城中辟怀远、安流二亭,及盘、阁之外各建大馆,为亭栈之所,但凡有伪高丽使臣前来,便有使馆接待。甚至还闹得苏东坡大学士直指伪高丽乃是无厌小国,与其来往无丝毫之利却有五害……
如果当时宋朝联丽抗辽的计划真能得以施行,那么鉴于当时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主要以羁縻统治为主,宋朝既承认交趾静海军的独立,起码在这个时代看来,对于那些丢了也不会感到心疼的领土,也极有可能默许伪高丽北拓蚕食辽东疆土。
这般时节,无论是汉人还是契丹,毕竟还没有出现后来以汉家为主体,但包括所有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概念……耶律德光当然也不可能想到,他所属的契丹人以后除了绝大部分融入其它民族,在后世便只剩下达斡尔族这个血缘高度吻合的中国少数民族……
故而以如今的处境,耶律德光当然有如此计划的理由。只不过契丹作为中华史当中,以少数民族为统治阶级的割据政权,它的存在所能对后世中国所能带来的正面影响,便已经完全消失了。
毕竟后世朝鲜半岛南面某国的祖宗先人,由于地势三面环海,一直都有向北扩张的野心……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朝各代以来,那边不是被辽国讨伐、遭金国压制、被蒙古征服、又遭满清按地摩擦……其它时期则只得乖乖臣服于中原王朝。
所以本来因为契丹辽朝的存在,使得东北地区并没有出现权力真空,某国的那些先人意图窃取辽东,乃至白山黑水全境的阴谋这才一直无法得逞。可是如今耶律德光、王建倘若当真凑到了一块去……李天衢还是受以后世领土主权意识的影响,沉吟片刻后,便忽的又沉声念道:
“无论是契丹,还是泰封……乏了,都灭了吧……”
……
随后一段时日,汴京朝廷下诏晓谕各路魏军,暂缓对契丹牙帐的围追堵截。却是有意要让耶律德光、耶律倍更便于同他们所要煽动的渤海贵族,以及泰封国那边暗中勾搭,以更便于将他们一举荡灭。
便如同进入草原打狼,当对方察觉到猎人的强大,便会到处躲藏隐蔽,而不会莽到直接跳出来正面硬碰硬,既然知道狼打算偷袭羊圈,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诱饵,并设下陷阱,就只管等候对方一头扎进来便是。
只是这一段时期,李天衢却先后又收到了三名宿臣身故的消息……一直司掌宫廷内侍的贤宦张居翰,以及投从李天衢打天下差不多算是资历最深的元老安仁义,以及魏朝统掌一方藩镇的节度使王晏球三人,相继大限已至,也都已经离世了……
其中宅心仁厚的张居翰既是太监,自然无儿无女,李天衢便下诏为其建陵立碑,抚恤封赏张氏亲族;安仁义也没有按其原本你的命途轨迹,响应田頵去造十国第一人杨行密的反,而落得个被俘斩于广陵的下场,如今也已是儿孙满堂,就凭着他开国元老的资历,家室受福荫抚恤,只要安仁义的子孙不自己作死,只管安安分分的过活,那么魏朝社稷延续下去,起码也能安乐富足的生活下去;
而比起已经退居二线的安仁义,王晏球是在任的节度使,他的牙军,以及统掌的藩镇也便如当年的张归霸那般,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