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最狠暴君-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士其不仅论述了哈士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影响,还堂而皇之的论证出伏羲是哈士其人,甚至连夏、商、周的创立者以及赢胖子也都是哈士其人……
  关键是还有很多沙雕相信这种屁话,抖阴上还有傻逼说高仙芝率十万大军结果**XX帝国血虐。
  赵桓觉得既然以后世的网络之发达都能出现这么多没脑子的玩意,没道理辽国的遗民会比后世的沙雕网友们更聪明——
  而且趁着现在修辽史,拿到后世就是妥妥的铁证,就算子孙败了家,这本《辽史》也是妥妥的自古以来……
  但是对于李纲等朝堂上的大佬们来说,赵桓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玩法就很操蛋,因为太掉头发——
  官家说要永不加赋,官家说要广建社学,官家说要用“四格八法”来考核官员,官家说要修订《大宋律》,官家说要修长城……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容易的?
  就像是永不加赋,看起来只需要一道诏书就解决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敲锣打鼓齐欢庆,可是实际上呢?原本的赋税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何保证落实?
  还有广建社学——汴京城铺开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可是其他地方总要一个一个来吧?推而广之,十几个路的地盘,哪个能多建哪个能少建?先生从哪儿来?先生的待遇该怎么算?
  就连官家登基之初就提出来的四格八法考核法,同样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落实好吗?从开始折腾到现在也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连汴京城的官员都没考核明白呢,还指望考核全天下的官员?
  就像吏部扛把子李若冰说的那样儿,真要是严格按照四格八法来考核,整个朝堂上都得宰个七七八八,弄个万人坑倒是差不多够用了,可是空出来的官位又上哪儿找合适的人来顶上?
  现在官家又说要修《辽史》……
  关键是官家不仅仅只是要修订《辽史》,还要求在《辽史》之中突出辽国是怎么来的?辽国又是怎么跟大宋亲如兄弟的?辽国又是怎么没的?
  李纲很想说辽国怎么来的不知道,但是辽国跟大宋亲如兄弟是因为你祖宗不给力,辽国怎么没的是因为你爹玩海上之盟,不光把辽国弄没了,还差点儿把大宋也弄没了。
  但是李纲不敢说。
  要是赵吉翔敢像赵桓这么能折腾,李纲觉得自己不把赵吉翔喷出屎来就算他拉得干净,可是换成了赵桓这么折腾,李纲觉得还是闭嘴为妙。
  既然官家愿意修辽史,那就召集人手修订辽史好了,只求官家别再折腾其他的幺蛾子就好。
  然而理想很丰满,丰满的就跟杨玉环一样。现实却很骨感,骨感得比维拉莉勒维提娜还要硌人。
  身为一个不折腾不舒服斯基综合症晚期的患者,赵桓的思维发散能力是极为惊人的。
  通过萧德等辽国遗民的反应决定要修辽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赵桓又通过他们要求正常交纳赋税的举动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老百姓能不能交得起赋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收入能否支撑得起一家人的生活之外还有富裕。
  能吃饱喝足之外还有闲钱,那老百姓自然也无所谓交不交赋税。如果连饭都吃不起了还要交赋税,那不是逼着老百姓造反是什么?
  别看以萧德为首的那些辽国遗民们现在叫得欢,可那是在完全免除他们的赋税,而且这些人的收入并不是太低的前提下。
  如果这些人都穷的揭不开锅,还要让他们按人头交纳赋税,你看看他们会怎么选择?螨清三百年里不断有人反清复明,除了建奴不把老百姓当人之外,跟庸政玩摊丁入亩的关系也很大!
  所以,赵桓决定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
  想要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除了暗戳戳的推动工业化进程之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也莫过于提高粮食的产量。
  当然,像土豆和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暂时是不用想了。
  赵吉翔那个沙雕把木兰舟等等海船全都付之一炬,想要重建海军,尤其是能够远航美洲的海军,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
  但是没有土豆和玉米,并不代表没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稻谷产量:平均亩产53公斤。
  嵇康的《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约合每亩90公斤。
  而最近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则推算出唐朝时期太湖流域的亩产约合138公斤,宋朝则为255公斤,明朝亩产为333公斤,螨清时期约合278公斤。
  嗯,袁圣搞出来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是一千公斤,除了养活了种花家十几亿的小兔子之外,顺便还喂饱了一大票狗屁不通的滚着叽歪患者。
  赵桓自然没有袁圣那么厉害,就算赵桓再怎么膨胀,也不会膨胀到自以为可以超越袁圣。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全面火力覆盖的同时研究如何精确打击是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提前上千年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自然就是摸着袁圣过河——
  尽管赵桓不太懂这玩意,上辈子在皇家学院时也没太关注过,但是凭借着上上辈子混论坛的经验,赵桓好歹也知道点儿大概。
  论坛上不是说了么,杂交出来的水稻其实就像混血出来的婴儿——混血婴儿漂亮,杂交水稻的产量高。
  就像是倭奴,倭女漂洋过海来借种的行为不就是杂交?
  不行,不能让他们借种,不能让她们把大宋的优良基因带回倭国,应该把来度种的日本娘们儿都扣下,发给大宋的百姓当小妾。
  扯远了,不能光琢磨倭国那些杂种,正事儿还是得研究杂交水稻。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赵桓知道那么点儿大概,但是是杂交水稻这玩意也不是说弄就能弄出来的,除了要选种育种之外,还得想办法铺开。
  而且就算成功铺开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米价狂跌——无论米贱米贵,其实最后都特么伤农。
  当然,当皇帝就得当的舒服,不能什么事儿都自己干。诸子百家里不是还有个农家么?
  “所以,农家传人到底在哪儿?”
第186章 我家主人姓赵
  都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专业的人在哪儿?
  农家早在东汉中期以后就因为儒家所谓的“重农抑商”而迅速衰落了!
  因为儒家所谓的重农,其实是将大部分的重税加在了农的身上,抑商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抑——
  偏偏农家讲究的是农本商末,《吕氏春秋》关于农家的部分还提出来了统一度量衡以避免商业投机,甚至要求在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两个月,由国家统一组织人力划齐度量单位,统一衡称,平整量器,修正溉具。
  真要是按农家学说提出来的这些规矩去办,那特么不就成了连自己家的商也一起抑?想要让正人君子们损了自己的利益来提高那些泥腿子的收入?
  然后,以耕战为核心的农家就凉了,凉到连创始人许行所著的《神农》二十篇都失传了。
  省略掉肯定会有某些沙雕叫嚣着不差那儿起点币、不可描述、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河蟹降维打击的几万字内容之后,进入贤者模式的赵桓感觉很头疼。
  “农家?”
  如同被灌溉过的鲜花一般娇艳的林才人一见赵桓头疼的模样,便忍不住说道:“妾身在娘家时,曾听家父说过,说是离太原清徐县不远处有座马名山,山脚处的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产量比其他地方种出来的粮食要高许多。
  家父曾经特意带了金银珠宝前去求购种粮,但是种出来的粮食却没他们的收成好,妾身当时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直到妾身进宫之前,才听家父说,他曾趁着去收购种粮的时候跟那边的百姓在一起喝酒,那里的乡民酒后失言,说这种子倒没什么不同,只是没了山中人的指点,其他人便种不好这粮食。这些人莫非就是农家传人?”
  产量,山中人,两个关键词连在一起,赵桓顿时便来了精神。
  这才是正想吃个铜锣烧,天上就掉下个黏豆包!
  “对了,妾身娘家的六个哥哥都曾跟着家父去过马名山,他们肯定知道那些人所在的位置。”
  “那朕可要好好奖励奖励你!”
  ……
  章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抬手扑打掉身上的雪花之后又艰难的脱下已经磨破的靴子,换上新靴子之后刚刚舒服的呻吟了一声,又如同被蝎子蜇了腚一般蹦了起来。
  石头太凉,只是换个靴子的功夫,整个腚都快失去知觉了。
  嘎吱嘎吱的踩着雪蹦了几下,又将已经冻得通红的双手放到嘴边哈了几口气,章英才一边向前走,一边闷声闷气的道:“老六啊,你们以前来找他们这些人,也是这么费劲么?”
  “嗯。”
  老六的回答很简单粗暴,似乎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
  而章英却如同话痨一般,丝毫不肯放过能够说话的机会。
  “你说他们这些人是不是有毛病?只要从山里出去,随便哪里不能过活?非得憋在这深山老林里,也不知道这老林子里到底有啥。”
  “你说官家也是,种地这种事儿还得找这些人?咱大宋这么多的老百姓,随便从哪块儿田间地头上抓不来几个会种地的?”
  “难道这些人真能一亩地种出来好几百斤粮食?”
  “还是说这些人种出来的粮食比较好吃?”
  “你能不能说句话!想节省体力也没你这么个节省法啊!”
  “……”
  “到了。”
  就在章英一个人嘟嘟囔囔个没完的时候,老六却忽然指着前方说道:“从那条小路下去,就能见到那些人了。”
  “我滴个娘哎!”
  顺着老六指的方向望去,却见一座座小院错落分布在山谷中心,周围尽是些被白雪覆盖的土地,大约也就几百亩的样子。土地之外,便是一座座起伏的山头,偶尔有犬吠声远远传来。
  章英忍不住叹道:“倒像是桃花源记里的桃源一般!”
  老六却瞥了章英一眼,一边往通向庄子小路走去,一边说道:“其他地方也都一样。只不过是你走的累了,忽然看见这庄子,觉得能休息了,所以才觉得这庄子分外好。”
  章英赶忙快步跟了上去,说道:“要不然说这人得读书呢,这些道理你看你说的多明白,可是俺就不知道。”
  老六没有再理会章英——这杀才向来喜欢喝酒逛青楼,让他读书?简直比剥他的皮还要难受!
  好不容易顺着小路来到庄子外,老六和章英等人却被一众青壮给拦住了,为首的壮汉更是面色不善的瞧着老六问道:“不是跟你爹说过,不要带太多人来这里?你爹这是打算违反咱们之间的约定?还有,现在也不是来取种子的时间吧?”
  被这壮汉这么一说,老六顿时就涨红了脸色——
  当初自家老爹也不知道是从哪儿知道的消息,说是这里的人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就是比别人高,所以才费劲千辛万苦找到这里,又是耍赖又是金钱美酒各种招数用尽,这才从这个山谷里弄出去一些种子。
  可以说,自己家之所以能够在太原积累下万贯家财,也是多亏了这个山谷里的种子。
  但是这个山谷里的人不喜欢被外人打扰,就连自家老爹每次来取种子,也都是带着自家兄弟六个过来,绝不会带其他人来这里,这也算是自家和山谷这方的约定。
  如今自己带着一大票人马浓烟滚滚的杀到山谷里,自然是自己违反了自家老爹和山谷的约定。
  老六自知理亏,但是又不能出卖自家妹子,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吭吭哧哧的说道:“这次的事情,是小子一人所为,家父并不知情。”
  听到老六的话,壮汉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难看:“你走吧。回去后告诉你爹,让他以后也不要来了。我们之间的交情,到此为止。”
  章英瞧了瞧老六,又瞧了瞧神色不善的壮汉,忽然笑了一声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在下姓章,乃是奉我家主人之命,来请诸位贤达出山。”
  “出山?”
  神色不善的壮汉嗤笑一声道:“我等乡野村夫,当不很明显贤达之称。还有,不知贵主人是谁?”
  章英唰的一声展开折扇,学着赵桓的样子摇了摇,笑道:“我家主人姓赵,单讳一个桓字。”
第187章 给的实在太多了……
  一听到赵桓这两个字,那壮汉脸上的神色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太子?”
  向后退了一步,壮汉沉声道:“乡野村夫,不值当太子如此拉拢吧?更何况,当今官家健在,太子如此行事,就不怕……”
  章英上上下下打量了壮汉一眼,见这壮汉脸上的神色不似作伪,忍不住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