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是太祖皇帝要干掉南唐的时候说的,你现在连一个字都不改就直接拿来用?
金虏背盟这事儿也确实是有,可是要真个刨根问底的追究起来,只怕还是上皇他老人家先不讲究的吧?
说是汉家天子收得汉唐故土这个理由倒还勉强说的过去,可是后面那个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又是个什么借口?
如果说火铳火炮之类的都能算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金国那点儿火器技术好像都是从咱们大宋学去的吧?好像也是官家您派人去教会金虏在火药里面多加硝石的吧?
所以,归根到底其实所有的理由就只有您老人家最开始说的那句“想打他还需要什么理由”是吧?
李纲隐隐约约有些明白官家为什么比上皇厉害甚至比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都厉害了。
上皇虽然“轻佻,不可君天下”,可是上皇他老人家好歹还要点儿脸面,官家您这是一点儿脸都不要了啊!?
“行了,灭金之事暂且这么定了。”
就在李纲暗自吐槽之时,赵桓便乾纲独断的做了决定:“赶明儿个咱们君臣一起去看看蒸汽机车,等回来之后便留太子监国,太后和皇后垂帘,李卿和庄卿辅政,朕亲率大军出征。”
“李卿、庄卿跟礼部、吏部那边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501章 撒……撒币?
要是说到对于赵桓的了解程度,庄成益要是认了第二就绝对没人敢认第一,哪怕是当朝宰相李纲或是有大宋第一佞臣之称的秦会玩也不行。
就像庄成益当初所揣测的那样儿,赵桓确实是一边走一边大肆撒钱,一路上不仅对普通百姓各种免赋免税,还对那些六十以上的老人以及军属家庭赏赐各种米面粮油和酒肉布匹,当赵桓带兵达到顺天府的时候,一路上免掉的赋税外加撒出去的钱粮直接高达四百多万贯,这让庄成益脑袋顶上仅剩的那几根头发也都被气得都随风而去。
当然,不爽的也不仅仅只是庄成益。
庄成益这个户部尚书的不爽之处好歹还只是脑袋顶上那几根头发的问题,赵桓这个大宋官家之所以不爽,那可就是因为赤裸裸的挨骂了——因为赵桓所发行的大宋宝钞在民间又有龙钞、龙币、靖康宝钞、靖康币之类的称呼,所以……所以也不知道哪个缺德带冒烟儿的混账东西,居然想出来撒……撒币天子这么个称呼。
还特么不如撒钞天子呢。
关键是民间给赵桓取这么绰号的时候又没有什么恶意,而且赵桓这个汉家天子又不是建奴那些螨虫皇帝,总不能因为老百姓家里供着赵桓的长生牌位,嘴里念哪着撒币天子就说百姓对皇帝不不敬从而大发雷霆搞什么文字狱之类的玩意。
这就让赵桓很是气抖冷,甚至一度不想接着撒钱了——明明是给百姓好处,结果特么莫名其妙的挨了骂,挨了骂还没地方撒气!
人间如此冷漠,唯一能让赵桓感觉到人间还有点儿温度的就是奶……,不对,应该是顺天府的皇城终于完工了。
但是让赵桓没有想到的是,新修的顺天府皇城不仅仅只是按照他所描绘的大明南京皇城为蓝本,而是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咸阳宫、阿房宫、长乐宫、建章宫、未央宫、太极宫、大明宫、庆兴宫等等历代著名宫殿的精华,重点突出了一个‘大’字。
正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
顺天皇皇城直接照搬了紫禁城的名字,规模却是后来那个紫禁城的三千倍——紫禁城就够大了吧?大宋版的紫禁城单只宫殿就有九百九十九座,整座皇城同样也是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开四门,外城开九门,内外城墙高六丈六,内城护城河宽五十二米,外城护城河宽九十九米,城墙四角的角楼更是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
按照庄成益等朝堂大佬们的设想,从赵桓的寝宫乾清宫到皇后所住的坤宁宫光走路起码就得让他走上半个时辰,从乾清宫到大朝会时所用的大庆殿更是得一个时辰左右。
简单来说就是赵桓折腾朝臣,朝臣们也趁着这个机会给赵桓找乐子——哪怕你想在乾清宫里上个厕所都得走上半天的路!
正是基于这种官家你不让大家伙儿好过,咱们也不让你舒坦的互相伤害原则,原本赵桓所规划的紫禁城就被弄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不去计算到底花了多少钱财,也不去计算到底用了多少材料,仅仅只是青壮劳工一项就折进去九万多。
注意,这个折进去指的仅仅只是死在工地上的,没有死在工地上的,或者是活着离开工地的那些都不计算在内。
所以,当赵桓第一次进入大宋紫禁城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直接就变成了(@_@;)。
在秦会玩的带领下,赵桓一大早从最南端的午门进入,从早上逛到下午天色将黑,而且一路还都是走的直线,整个过程更是马观花似的逛,一天整的时候居然只是从午门逛到御花园。
所以,秦会玩和工部的那些混蛋们是不是对‘非壮丽无以重威’这个词有什么误解或者是过分解读了?皇城这玩意虽然要壮丽不错,可是在赵桓的心里也就是跟紫禁城差不多就行了,谁能想到这些混蛋直接弄了个史上第一的宫殿群出来?
“这里给朕安排一座山。”
心情大大不好的赵桓指着御花园正北的位置,吩咐道:“山上多给朕种些歪脖子的老槐树。”
随侍在赵桓身边的秦会玩寻思着御花园里弄假山倒是应有之意,可是听官家这意思似乎不仅仅只是一座假山,而是一座小山?还有,山上种别的花草树木都好理解,种槐树是什么鬼?
槐,木鬼也,其阴气极重,虽然有‘面三槐,三公位焉’的说法,可是同样也有屋后不栽槐的说法,御花园所处的位置正好在紫禁城最北的位置,相对乾清宫来说也算得上是屋后,在这里栽槐树?
想到这里,秦会玩还是忍不住劝道:“启奏官家,臣以为虽然皇城龙气极重,可以不用在乎什么槐树不槐树,可是……”
赵桓却摆了摆手,笑眯眯的说道:“没什么可是不可是的。以后哪个混账王八蛋胆敢不忠王事,陷害忠良,贪腐无度,残害百姓,朕就把他挂到这老歪脖子树上去。”
……
“秦卿留在顺天府这里做好准备,回头等朕领兵出征,朕会让人传信汴京,各部先往顺天府皇城这里搬迁。”
安排完了歪脖子老槐树的事情后,赵桓又对秦会玩吩咐道:“另外,废现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宋时的应天府为商丘而不是后来的南京)以及大名府,依着紫禁城的规模缩小千倍之后在金陵、长安、沈州各自再修一座皇城,此后以汴京城为留都,以金陵为南京,以长安为西京,以沈州为东京。”
秦会玩咂咂嘴,心中暗道官家果然就是官家,真特么会玩——沈州现在可还在人家金国手里呢,官家这就惦记着在那里修皇宫了?你是有多瞧不起人家金国?
再说了,虽然咱大宋有西京、南京和大名府,可是这三个地方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陪都,连像样的皇城都没有,官家却要在金陵、长安和沈州修建皇城,这是要干啥?你想狡兔三窟还是咋的?
第502章 大宋的基本国策
众所周知,云服务器和cdn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多节点分发,在某台服务器宕机可以立即切换到其他节点的备份服务器,除非是所有的节点同时全部完蛋,否则的话是不会影响服务器在线的。
如果把一国之都看成是服务器主节点的话,那陪都自然就是备份服务器节点——赵桓在穿越成崇祯那个倒霉蛋之前是个程序猿,而迅飞先生曾经说过,不会玩云节点云备份的程序猿不是好皇帝。
尽管历史上最早玩出来云备份的是大宋,拥有应天府和西京、大明府这三个陪都,然而很可惜的是大宋朝的皇帝们显然不明白什么叫做云节点,以致于这三个地方根本就不具有云备份的功能,大明府这个原本做为攻辽前出基地的存在更是连其应有的做用都没发挥出来。
真正搞出了云备份功能的还得是大明的成祖皇帝朱老四,虽然崇祯那个蠢货在北平服务器节点宕机的时候没有及时切换到金陵服务器节点。
现在赵桓要搞的可不仅仅只是金陵、长安、沈州这三个地方各自修建皇城,而是要像大明时期的南京一样让这三个陪都拥有从中书省再到六部、军府的完整职能机构,假设未来有一天真有需要,也可以立即启用。
当然,这个想法确实是有点儿杞人忧天的意思,可是就算以后永远也用不上,这三个地方的皇城也能够让百姓吃到一波产业链的福利,从而拉动经济和税收。
哪怕是收门票让百姓参观都能带来稳定且持久的收入。
好的皇帝,就是这么高瞻远瞩并且时时刻刻不忘从百姓身上捞钱。
当然,就像周树人说的那样儿,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换到一个国家身上也是一样。
能从自家百姓身上捞到的,那都是属于小钱儿。
真正的大头还得是打上几场灭国之战,直接把对方的国库搬回来才能算是横财。
所以,赵桓的关注重点很快就从云备份转移到了金国那边,再加上此次亲征根本就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赵桓也想知道顺天府这边百姓的真实反应。
“金国那边倒是动静颇大,最近来往滦州边市的商人都少了些。”
秦会玩躬身奏道:“至于顺天府这边,除去那些豪商巨贾们想要捐饷献粮之外,民间百姓也在闹腾着从要从征,不过都被臣给劝回去了。”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你做的对。”
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老流氓刘邦还知道立下士不教不得征的规矩,现在大宋对外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达到一战二战那种纯热兵器战争的水平,却也不再是以前凭着血气之勇就能上阵杀敌的冷兵器模式了。
再加上金国那边的火器发展已经被方别引向了歪路——火药中硝石的比重加大,不仅意味着容易炸膛,同时也意味着炮声更响,硝烟味儿更重。
正所谓新兵怕炮,老兵怕枪,禁军里面的老兵油子们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睡着,也能在偶尔火铳响起的战场上保持万分警惕,而那些新兵就恰恰相反,更别说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百姓,到时候不先炸营才怪。
至于那些想要捐饷献粮的豪商巨贾,赵桓一时间却是有些迟疑。
不接受这些人捐饷献粮吧,难免就会寒了人心——崇祯那倒霉孩子想要借钱都借不到,大宋民间是可着劲儿的给皇帝送,这人心多难得多宝贵呀。
可要是接受吧,又有可能给人一种扶植商业的错觉。
大宋虽然从来都不禁止商业的发展,但是也不会大鸣大放的支持商业,重农抑商才是大宋的基本国策,而大宋之所以会放宽对于商业的管制,说白了还是为了有钱给大辽、西夏等国岁币。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历史上就只有大宋会放开商业管制,其他辣么多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是重农抑商,难道这些王朝的皇帝们全都是瞎子,看不到商税能够给国库带来多少好处?就算这些皇帝全都是蠢货,那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总该看的到吧?
不是看不到,而是在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前提下只能选择性的重农抑商——商业这个玩意固然能提高朝廷的收入,可是没有了农民种地,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换成粮食,种花家有高产杂交水稻有化肥,古代的那些皇帝们有个球?所以,为了国家的稳定,皇帝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只能优先选择重农。
就像黄世仁说的那样儿,正所谓穷**计,富长良心,无聊生祸患,文雅点儿的说法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理论的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农民的血泪——吃不上饭的时候是农民伯伯,有饭吃了就是农民兄弟,吃的好了就是农民工,基本上用不着了就是恶意讨薪。
现在的大宋虽然不用给谁岁币了,可是在小冰河期的威胁下,赵桓也没胆子去挑战重农抑商这个基本国策。
万一都特么跑去搞工业搞商业了,谁来种地?没有人种地,各地的粮仓又该上哪儿囤粮食去?没有粮食,等着小冰河期来了之后粮食减产,粮价疯涨,老百姓照样吃不起粮食,该造反的还是会造反,基本上还是个凉凉的结局。
除非先搞出来化肥,再搞出来杂交水稻高产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玩意,可是除了红薯土豆还比较靠谱之外,剩下的又有哪个靠谱的了?天然肥料的产量低,化工肥料没那个技术,就连玉米这玩意都不太靠谱——据江湖传言,大宋时期的玉米跟后世那些甜玉米、粘玉米之类的可是一点儿都不像,产量也未必真就那么高。
还有一点更要命的是,赵桓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