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蓟忍不住呸了一声道:“难怪官家说这些书生都是被惯坏了的,如今看来,真是……真是……来人,都与我拿下!”
“这些人……真真是将圣贤书给读到了狗肚子里。”
王时雍瞧了一眼几百个束手就擒的书生,顿时也忍不住叹了一声,说道:“正如官家前些日子所说,大宋之未来,尽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可是眼前这些年轻人……哎!”
事实证明,大宋的读书人就是被惯坏了的。
在被皇城司和禁军包围之前,许多人还敢叫嚣着哭庙迎上皇,甚至在皇城司出手杀人之前,还有人敢叫着要杀光这些朝廷鹰犬。可是当何蓟开始出手杀人之后,便再没有人敢于挑衅皇城司。
尤其是当这些书生听说自己这些人要被革除功名,从此后再没有进入官场的可能之后,这些书生更是开始疯狂的攀咬起来,甚至都没等真正的用刑过堂,这些人就在互相攀咬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待的清清楚楚。
面对这个既在情理之外却又早在预料之中的结果,赵桓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高兴还是该蛋疼。
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自然是好事儿,可是这些被视为国之未来的读书人却又表现的如此不堪……
凭心而论,哪怕这些人跟皇城司和禁军在汴京城里纵马相攻,双方大战上三天三夜然后推翻了自己这个皇帝,都比现在的结果要强上无数倍。
蛋疼了半晌之后,赵桓还是勉强打起了精神,开始对这次的哭庙事件开始善后:“既然这些人已经交待清楚了,就褫夺了他们的功名,以后永不叙用。”
“凡是这些人招认出来的主使之人,全部由皇城司锁拿下狱,回头由三司会审。”
“还有劝学教喻碑的事情,礼部和工部马上着手去办。”
……
哭庙,迎回上皇还政的闹剧戛然而止,然而这次的事件却拉开了靖康二年的大幕,同时也掀开了朝堂上新一轮的博弈。
“刀剑利器,非生员可持……”
“是否该加强刀剑利器的管制……”
大宋的官员有一点是比螨清那些奴才们要强上许多的,就是无论有什么新鲜的事物,大宋的官员和读书人都能放下姿态去接受去学习,而不是像螨清的奴才们一样喜欢抱残守缺。
所以就出现了极为搞笑的一幕——
朝堂上的大臣们各种上疏劝谏赵桓,希望赵桓能够改弦易辙,收回发放给太学和社学的那些刀剑,整个儒林也不断的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试图用这一次哭庙的例子来证明开放刀剑管制的坏处。
然而赵桓却不为所动,不仅丝毫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的反向操作,不仅要求枢密院跟礼部互相配合,做好派遣军中士卒参与学校生员们训练的准备,甚至还自己组织了一批人手,准备编写一本详细剖析历朝历代那些造反案例的教材,计划等编写完成之后就大量发放到所有的学社,供所有的生员和百姓们阅读。
如此骚气的操作,甚至惊动了久不问朝政的孟太后。
PS:有人说朕最近倒霉是因为没怎么祭天的原因,所以今天就拿《我都天下无敌了难道还要继续苟》祭天!
第167章 给他们点儿教训
“官家,听说你又在跟朝臣们置气?”
一见到赵桓,孟太后顿了顿手中的龙头拐杖,劝道:“你要折腾着改制也好,还是你让人往学堂里面发放刀剑也罢,哀家都不管,都依着你。可是你编的那本书,哀家觉得最好是收在宫里,非官家与太子不可读。”
孟太后确实被吓坏了。
孟太后已经看过赵桓命人编撰的那本书,虽然打着《历史》教材的名号,可是其中详细分析了历朝历代的兴弊,连百姓为何造反、该如何造反才能成功这种内容都有!
这要是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得了去,哪怕就是完全照搬书里那些造反的方法,都能让大宋的江山陷入动荡!官家这是嫌自家江山百六十年里造反的百姓们太笨,没把赵氏的祖坟给刨掉?
赵桓一看到孟太后这副着急的模样就赶紧扶着孟太后到椅子上坐下。只是等孟太后坐好之后,赵桓却又莫名的笑了起来,像极了孩子在自己母亲面前搞些小恶作剧成功后的模样。
“皇伯母多虑了。您先喝杯茶水,听侄儿慢慢跟您说道说道。”
赵桓笑眯眯的亲自倒好了茶水端给孟太后,等孟太后接过去之后才嬉皮笑脸的道:“其实吧,将这屠龙之术遍发天下,是侄儿早就计划好的,从社学一开始推广之时就已经计划好了。”
“你少在那里嬉皮笑脸的,哀家不同意。”
孟太后气咻咻的道:“明知道这是屠龙之术,你还想着要明发天下,你这是嫌大宋的江山不够乱?”
“您老人家消消火,要是气坏了身子,侄儿挂心不说,还没人能替您难受。”
赵桓嘿嘿笑了一声,对于孟太后的训斥也不以为意,说道:“就是一本书罢了,跟《论语》和《韩非子》之类的一样,跟街头的那些话本也没什么两样。”
孟太后顿时更气,怒道:“那能一样么!论语也好,韩非子也罢,谁教百姓怎么造反了?”
赵桓道:“论语是教人怎么为人处世,韩非子是教人怎么做皇帝。别的不说,就说父皇他老人家吧,他要真能按照《韩非子》里面说的去做,他至于摆弄不了朝堂这些人?”
后期的那些沙雕网友们哪个不会屠龙术啊,随便抓一个出来都知道怎么排兵布阵怎么忽悠造反怎么挖坑埋人,再怎么不成器的也是纸上谈兵键盘治国的高手,可是也没见那些沙雕们造反。
如果说大宋没有后世的环境,用后世的沙雕网友们来举例子不恰当,那大宋呢?
大宋朝堂上的大小官员们可都是熟读《论语》的吧?可是整个朝堂上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是正人君子?
眼看着孟太后的脸色好看了点儿,赵桓赶紧趁热打铁,说道:“这书的事儿啊,您听我慢慢跟您说。您看啊,自古来这造反之事,为什么离不开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说白了,还是因为要靠这类手段来糊弄、裹挟百姓,从而造成天下粥粥的乱相。真把这些手段都掰开了揉碎了,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
孟太后忍不住开口道:“是没什么稀奇的,到时候人人都知道怎么造反了!”
赵桓点了点头,认真的道:“没错,侄儿就是要让百姓都知道怎么造反——
当老百姓都懂这些的时候,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或者是某些真的蠢到没有一丁点儿脑子的蠢货,剩下的谁还愿意冒着牵连九族的风险替那些宵小之徒卖命?”
说完之后,赵桓又站起身来,挥退了侍候的宫女太监之后向着孟太后拜了一拜,说道:“百姓能活得下去,就算他们身怀屠龙之术又能如何?只怕他们巴不得侄儿的江山万年永固。”
“百姓活不下去了,就算他们不会屠龙之术又能如何?这历朝历代造反的多不胜数,可是只有百姓都参与进去的时候,才会真的改天换地。到时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倘若有一天我赵家子孙不争气,如司马家一般败了这江山,这天下百姓总能靠着屠龙之术东山再起,不至于彻底亡国灭种。”
“侄儿跟您老人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无论这江山是姓赵还是姓刘,只要是我汉家江山,我汉家百姓就能好好的活着,倘若换来外族来坐这花花江山,只怕我汉家百姓的日子……”
当赵桓直起身子的时候,眼眶已经变得通红。
两脚羊,够凄惨吗?扬州十日,够凄惨吗?嘉定三屠,够凄惨吗?
在螨遗们卖力吹捧紫气东来三百年时,谁又记得,整个大同被屠杀到只剩五个活口?
打断了民族脊梁,跪到站不起来,够不够屈辱?
跟建奴比起来,倭国的南京之屠算得了什么!
但是!
明知道建奴螨清的罪行,你还不能说!因为螨遗包衣们很聪明的把历史跟现实联系起来,只要你敢说起那一段历史,你就是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
糠熙王朝,庸挣王朝,钱聋下江山,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狗才,延禧攻略,宫,步步惊心,满屏的辫子戏,洗白了文字狱的罪魁祸首,洗出来一大堆脑残哭着喊着要给四爷八爷送逼!
一想到这里,赵桓就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官家?官家?”
孟太后一瞧赵桓这副模样,顿时忍不住心疼了起来,起身扶着赵桓道:“哀家不拦着你了,你愿意明发天下就明发天下,哀家不拦着你了。哎。”
让赵桓也坐下之后,孟太后忍不住又叹了一声,说道:“这江山是你的,你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只要别气坏了身子就好。”
赵桓点了点头,起身走到孟太后的身后,一边慢慢替孟太后捶着肩,一边说道:“您老人家放心,我再怎么胡来,也不会拿着江山社稷开玩笑。这一次,其实就是给朝堂和士林一个教训罢了。”
“教训?”
孟太后有些懵:“把屠龙术遍发天下,是为了给朝堂和士林一个教训?”
赵桓点了点头,答道:“没错,就是给他们一个教训。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第168章 武德丰沛啊~
“朝堂,还有整个士林,甚至包括宗室还有将门,都在盼着侄儿能收回成命。”
赵桓道:“一旦侄儿收回成命,就等于侄儿向他们低头认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再一次回到仁宗皇帝时的局面。”
“仁宗皇帝也没什么不好啊?”
孟太后道:“天下谁不知道仁宗皇帝是个好皇帝?难道官家觉得仁宗皇帝不是个好皇帝?”
“宽仁少断,庶无定志,这样儿的皇帝对于官员来说绝对是个好皇帝。”
赵桓一边轻轻的给孟太后捶着肩膀,一边说道:“可是啊,他忘了他是握秉乾坤,言出法随,兴亡继绝的皇帝!
宽以待人,善于纳谏,这固然是优点,可是任凭辽国敲诈,坐视西夏建国,还有侬智高之乱,单只这三件事……”
后面的话,赵桓没有直接说出来。
孟太后却笑了起来,伸手拍了拍赵桓的手之后笑着说道:“你啊你,好好的仁宗皇帝你也编排!不过,也是你说的这么回事儿,要是这大宋历代官家都像你一般杀伐果断,那也没什么辽国金国了。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这世上又哪儿官家这么教训人的?常言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官家你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万啊?”
“这您可就错啦。其实啊,把屠龙术遍传天下对于大宋来说其实没什么坏处,可是对于朝堂和士林中的某些人来说可就难受的很了,因为再想裹挟百姓,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赵桓道:“这些人啊,一个个的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替自己考虑,替家人考虑,替宗族考虑,可是就很少有人愿意替百姓考虑。
就说这次生员哭庙的事儿吧,表面上是有人串联起来想要迎回上皇,可是实际上,根本就是有人想要借机生事,把矛头指向社学,慢慢的再把责任都推到侄儿的身上。”
“社学?”
孟太后皱眉道:“不是说要为往圣继绝学么?官家广开社学是好事儿,怎么……这利益二字,当真是害人不浅。”
赵桓嗯了一声,又接着说道:“还有报纸上刊登的那些文章也是一样。无论是那些说应该对刀剑严加管制的,还是那些说我大宋武德不振,应该彻底放开刀剑管制的,其实这些人都一样,都是想借机生了乱子,好把矛头指到侄儿身上。”
孟太后呵呵笑了一声,说道:“你少在这里糊弄哀家,你当哀家不知道,那报纸根本就是控制在皇城司手里的,没有你点头,上面能发表这些乱七八糟的文章?”
“您这就是冤枉侄儿了。”
赵桓揉了揉额头,说道:“那些文章确实是侄儿让人发表出来的,因为侄儿也想借着这些人的文章,让这些人自己先斗起来。
可是,无论这些人是要求加强刀剑管制还是说我大宋武德不振,其实都没安什么好心眼儿。”
“难道不应该加强管制么?”
孟太后迟疑道:“还有,我大宋武德不振好像也是事实吧……”
“刀剑发给生员们在学校练习,并不允许带出学校,这有什么好管制的?”
赵桓道:“至于说我大宋武德不振的,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真正武德不振的,是朝堂,是大宋历来重文抑武所造成的军队不振,至于民间,两个村子之间能出动上百人械斗,动不动就死伤一大片,这也能叫武德不振?”
孟太后这就是典型的没见识。
比如源远流长的械斗——这种事情自打中原堂口成立之后就一直存在,直到千禧年的时候还能暴发参与人数六千多,重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