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未曾想到,鱼水之乡的江南,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当即,他觉得自己的确有成为这个御史的必要了。

    陛下也应该是信任他的为人。

    为臣者。

    食君之禄,自然是要为君分忧!

    崔元综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也有着仁爱天下的儒家思想。

    还有一位魏晋之风!

    毕竟崔家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南北晋的时候开始发迹。

    家风向来如此。

    崔元综带着人到了江南之地以后,就从江南最大的一个灭门惨案开始调查。

    从而查到了江南的最大的布商。

    又从另外一件影响比较大的案子开始调查,查到了江南之地的几个槽帮。

    总之,崔元综在江南,前前后后抓捕了差不多两千多人!

    这算得上是李治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抓捕问罪的官府行动。

    随着大唐国报的跟踪报道。

    百姓们也就知道了大唐的朝廷,为了天下的安宁和稳定,为了维持世间公道,做了多大的事情。

    一个崔元综在明。

    一个王玄策在暗。

    两个人相辅相成,把江南之地给翻了个底朝天。

    彻彻底底地解决了江南之地不受朝廷控制的弊端,也缓解了江南之地的百姓和那些个王公贵族以及乡绅、土财主等之间的矛盾。

    从而稳定了江南之地。

    而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比较漫长的。

    毕竟江南之地非常大,很多地方,也有一些偏僻。

    再加上,不少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和朝廷的大臣们,又或者是地方上的那些个大官员们,也都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还有一个就是,惩处了官员,就必须要朝廷派遣官员来替补,不然,官员空缺,每人来治理这地方。

    好在,朝廷这些年科举,还是有不少士子。

    这些人,也就有了为官的机会。

    崔家在这一次的事情中,受到的影响很大。

    他们为了保住崔元综,最后竟然直接断开了和江南之地的联系。

    没了这个富足的江南之地。

    清河崔家也就只能是靠着自己在清河之地的影响力,保存世家最后的一点儿底蕴了。

    不过,如果崔元综能够进入朝堂,成为三品大员。

    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算是值得的。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侠之大者

    李治在朝堂之上,亲自为王玄策和崔元综两人嘉奖。

    如此殊荣和做派。

    也是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羡慕不已。

    李治突然弄出来的大唐国报,以驿站传递的方式,让大唐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崔元综和王玄策在江南的英雄事迹。

    如今的大唐士林之间,那些士子们也都是争相吹捧崔元综和王玄策。

    把他么两人称之为刀剑双雄。

    这个时候的大唐是比较尚武的,所以游侠儿也比较多。

    李治也听从了仙师的点化。

    在大唐国报上面,开始连载大唐英雄传。

    里面有一位在北地边关镇守,却不幸身陷突厥的勇士。

    此人如何忠诚老实,又是如何忠君爱国。

    就算是草原上的明珠,都未能打动此人的赤子之心。

    在他救了草原上的单于之后。

    单于决定放他离开。

    然后便是一番奇遇,最后成为了一代大侠。

    在突厥后来南下,攻打中原的时候,这位大侠为了守住晋阳,和突厥的宗师大战三天三夜,最终同归于尽。

    而这位大侠最终的遗言,乃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也是青铜门研究院对于这个时候的大唐的研究,从而得到了一个结论。

    大唐尚武,有很多的游侠儿。

    这些游侠儿如果能够被舆论控制,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侠者。

    对于大唐各地的稳定而言,也将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国策。

    这就是引导。

    引导这些游侠儿成为一个大侠,天天做好事。

    做好事还不留名。

    这样的以小说为载体,并且还是章回体的记载方式。

    在士林之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长孙无忌等人是追着看完了整个大唐英雄传的。

    一个虚构的人物。

    却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侠,一个正义、赤子之心、为国为民的真正大侠。

    可以想象,今后的游侠儿,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当真是好大一步棋啊!”

    长孙无忌不得不感慨。

    这仙门中的仙师,当真是智慧过人,非是凡人能比。

    仅仅是一个大唐国报,就直接让皇帝掌控了整个士林,捏住了读书人的命脉。

    谁不想在这国报上面出现自己的名字?

    谁有不想扬名立万?

    谁不想青史留名?

    谁不想建功立业,成为百姓所追捧的清官、好官、忠臣?

    在这之后,怕是很多人都开始积极地施为。

    这样一来。

    获利最大的人是谁?

    自然是坐在皇宫中太极殿上的大唐天子!

    不久之后。

    关内的第一位大侠就出现了。

    此人带着十几位游侠儿,直接去伏龙山,屠杀了整个伏龙山的山匪。

    此事一出,便被大唐国报详细地报道了。

    李治也立即做出赏赐,赐了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令牌。

    按照文件上面的内容。

    把这个大侠打造成为大唐的第一代大侠。

    就是那种快要接近于完美,一心为公、武艺超强等的游侠儿之间的大侠。

    这一下子。

    各地的山匪的噩梦,算是来临了。

    世家大族之间,会有分支出去的阴族。

    所谓的阴族,就是隐藏在暗处,取了个名号,或是商贾,或是山匪,或是槽帮的头子,或是水贼等等。

    世家不能出面做的事情,都是这些阴族来做。

    他们算得上是世家大族最后的血脉。

    江南稳定之后。

    李治接着便开始慢慢地改革,利用大唐国报,促使地方上的游侠儿,变成了有组织,有侠义之心的游侠儿。

    而不是以前那种,为了一点儿什么名声或者是义气,就混乱杀人,就不把朝廷的律法放在眼中。

    他们也有了真正为之生存的目标。

    山中的山匪,江湖的盗贼,朝廷追缉的凶犯,甚至是关外的突厥蛮夷等等。

    而官员们,也为了能够进入大唐国报,开始一心为民,带着其他的官员,亲自出面慰问百姓。

    还控制地方上的商贾,能够给百姓一些恩惠。

    一时间,大唐各地都是一片祥和,欣欣向荣。

    而李治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三部。

    以工代赈。

    “诸公,看看吧。”

    “这两河之地,常年收到了大河洪水之灾,百姓们每到夏季之时,苦不堪言。”

    “朕决定招工匠和徭役,由户部出钱招工,工部协作监督和设计。”

    “彻底解决两河之地的百姓之担忧。”

    “让大河之水起到它该有的作用,可以灌溉田地,也可方便大江南北的行脚商。”

    有大臣以为,李治是想要效仿隋炀帝,兴建大运河。

    不过,听到要户部招工,还要给钱。

    这个就意外了。

    “这是朕受到仙师点化,想到的一个法子,尔等都可看一看。”

    太监拿出一个折子。

    交给了站在最前面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看完之后,再一次感慨,这仙师这布局,当真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恐惧。

    如果此仙师在这世上,怕是无人能敌。

    从最开始的青茶,建立茶司,再到整顿盐司,然后征收商税。

    再然后,引起江南之地的动荡。

    从而派人前往平叛,接着又是以崔家之人去调查江南之地的官员和商贾。

    再到一个大唐国报,直接吸引了天下世人的目光。

    让游侠儿变成了一个忠君爱国的游侠儿,在各地剿匪,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保障。

    然后又是报道崔元综、王玄策、薛仁贵这样的大臣的英雄事迹。

    引得更多的官员,也争相开始积极做事儿。

    想要得到李治的赏识,想要被大唐国报报道。

    再到现在的以工代赈,决绝很多百姓的生存问题,让他们有了立根之本。

    而这些钱财,怕是李治手中的商税、青茶、海盐、贡酒、高产农物等等手段而获得的。

    然后又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把钱财散给黎民百姓。

    这一招。

    当真是绝了!

    看过了以工代赈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方式之后。

    不仅仅是长孙无忌一人有这样的想法。

    褚遂良、马周、崔元综、王玄策、狄仁杰、李绩、卢承庆等人,也都是有了这样的想法。

    仙师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

    不知不觉之间。

    大唐的天子竟然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做了这么多的改变。

    而他们直到这个时候才发觉。

    当真是让人感到,有一种佩服,和一种无奈,更有一些恐惧。

    他们似乎什么都没做。

    都在被动的接受。

    大唐的兴盛,竟然没有他们一点儿功劳?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万利

    百姓们有钱了,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是那些放印子钱的商号。

    而在这朝堂上,几乎有很多大一部分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商号。

    这样做,自然让他们无法再把钱放出去,收取高额利息。

    可相反的。

    百姓们有了钱,对谁又是最有利的?

    是那些个商贾。

    而朝堂上的百官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商铺,有些家产在外面。

    百姓有了钱,那肯定会花出去啊!

    这个钱的来源,是皇帝控制的青茶还有商税等等。

    相当于是收取了他们手中的商贾的一些钱财,然后给了百姓。

    本来,是损失了一些他们的利益。

    那现在,他们完全可以从百姓的手中给赚回来!

    朝堂上,为了这个以工代赈,也是争吵了起来。

    有大臣说。

    这是在重徭役,重赋税。

    百姓到时候肯定承担不起,而大汉和前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百姓们活不下去。

    对于地方上的治理来说,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大唐不能开这个先河。

    也有大臣认为。

    以工代赈是一个利国利民之策。

    李治静静地看着他们的争论。

    直到几位朝中的大臣,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站出来。

    才算是真正为这个政令做最后的决策。

    “陛下,臣以为……。”

    长孙无忌开口对这个以工代赈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优点在于。

    可以让天下百姓又有了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生计。

    还能让大唐顺利治理好两河流域的水患。

    的确是非常好。

    只不过,却也有着缺点。

    那就是以工代赈,如若找不到百姓,又该如何?

    这工钱一次又能给多少?

    少了。

    百姓自然不愿意。

    多了,朝廷定然是负担不起。

    所以说来说去。

    最后也不过是一个从长计议。

    长孙无忌没有说,自己是绝对支持。

    只是在这一会儿的时间。

    把以工代赈的利弊都想到了。

    说了出来。

    最终就看李治自己的抉择。

    他这个右仆射,算是已经仁至义尽了。

    当真是好一个和稀泥的长孙无忌。

    而第二个人。

    却是马周。

    此人乃是寒门出身,当初还给人养过马。

    所以对于以工代赈,他有着更为全面并且比较细致的想法。

    大唐百姓千千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从事耕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经商。

    剩下有着不少百姓,都是无所事事。

    又或者是,成为了那些个富家的佣人,打一些短工,又或者成为长工。

    还有一部分,那都是直接签订了卖身契,成了富家的佣人,一身都靠着富家生存。

    一旦富家出现了意外,他们将会变成无主之奴。

    到时候。

    有办法的人。

    或许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而没有办法的人。

    只会沦落成为一个乞丐,一个苦力,一个烧杀抢掠的恶人。

    马周的一席话。

    让在这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静下心来。

    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