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御卫营守在此处,仙门再临之时,第一时间通报!”
“遵命!”
“王贲。”
“臣在。”
“带人搜查咸阳以及其他地方的六国余孽,特别是楚地项家之后,这些人祸乱人心,查到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
“遵命!”
“冯去疾。”
“臣在。”
这位刚刚没能拍到马屁的大秦左丞相,连忙躬身施礼。
“你前去北地,安排那些修建长城的民夫慢慢地遣散回乡,不得再征收民夫。
大秦以后,永不以徭役而驱民!”
冯去疾一愣,却只能是连忙领命,也不敢再拍马屁。
蒙恬却上前谏言道:“陛下,如若不修长城,何意抵御北方匈奴?”
嬴政对于这位被仙师点名的忠臣,是最为信任的,所以直接道:“自然是靠你们蒙家军!”
蒙毅在一旁,担心自己的老哥不懂,便开口解释道:“仙师有言,国之强盛在武,外武内文方可长治久安。
匈奴再强,有大秦之铁骑强?
百越之地人烟稀少、瘴气丛生,征百越不如攻匈奴。
长城只会给大秦的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于国于民都是负担。
不如训练强军,打的匈奴不敢南下。”
蒙恬懂了,自己的老弟能够和陛下一起进入仙境之中,必然是忠诚之人。
也是被仙师赏识,才可进入。
这也是为何,陛下降罪李斯之后,便提拔了自己的老弟。
而如今,又言要依靠蒙家军,那就是不会担心蒙家势大,功高盖主了啊!
要知道这位陛下可是有前科的。
既然能被如此信任,倒也可放手一搏。
“臣必不负陛下厚重,此生定当以灭匈奴为己任!”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
而随着这些大秦官员出了皇宫。
大秦必然也迎来一个转折点。
首先便是咸阳城内鸡犬不宁、百姓们躲在家中瑟瑟发抖。
廷尉拿人。
黑甲武士挥刀便砍。
多少潜伏在咸阳城内的六国余孽被黑甲武士压在地上,就地斩杀。
多少方士、练气士、修仙的仙师于今夜遭到血光之灾。
而在第二天朝阳升起之后。
大秦的黑甲武士却又变成了让百姓们感动不已的存在。
他们骑着战马,背后插着令旗。
从咸阳出发,一路高喊。
“始皇帝下令,大秦永不加徭役!”
“始皇帝下令,大秦永不加徭役!”
“始皇帝下令,大秦永不加徭役!”
于此同时,大秦左丞相冯去疾去北地长城,遣散民夫的消息也被传出来。
一时间。
百姓纷纷高呼不已,感动地跪在地上,对着咸阳城朝拜。
………………………………
第七章 朕得了仙师点化
秦始皇等了三日。
他要给有一些人一个机会,也要给自己踏入仙门带来的影响一个持续发酵的机会。
距离第三日的朝会,仅仅是一个晚上。
忍了两天的蒙恬,最后还是忍不住,登上了自己弟弟的府邸。
如今。
李斯已经深陷大牢,可能永远都不会翻身了。
蒙毅成为大秦右丞相。
这自然要入住右丞相府。
“大公!”
值守丞相府的人乃是蒙家子弟,见到蒙恬的时候,连忙施礼。
蒙恬点点头。
只身进入了府内。
而这三天。
蒙毅谢绝待客,从未见一人。
但是自己的哥哥,他是拦不住的。
“那一夜,你和陛下,到底见到了什么?”
蒙恬眉头深蹙,面带好奇。
“大哥,此事事关重大,弟不敢言语,然明日之后,大哥的疑惑也会得到一个答复。
长夜漫漫,除了此事,大哥想要问一问其他,弟知无不言。”蒙毅一脸的平静之色。
蒙恬点点头,他也没有为难自己的这位弟弟。
左右不过是一夜。
他等的了。
“为何不攻百越之地而要攻匈奴?”蒙恬问道,作为一名将军,他最为疑惑的也是军事。
蒙毅开口道:“大哥可知道这百越之地的真实情况?”
“兵不过五万,人少地多,是可争之地。”蒙恬回道。
蒙毅:“大哥的想法和当初的弟,以及宫中的陛下都不谋而合。或许其他的将士们也都是这个想法,百越兵少、拥有的疆土却辽阔,攻占之后亦可扩大我大秦之疆土。
然则,事实并非如此。
百越之地身处南方水域,地广人稀、沼泽遍地、深山老林、瘴气丛生。
试问,大秦要这样的疆土有何用?
仅仅是展现出来大秦之强大吗?
北方匈奴常年入关,劫掠北地,让大秦北地之百姓民不聊生。
我等却熟视无睹,避强而欺弱,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蒙恬听完蒙毅的话,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老弟。
你啥时候变得如此聪明,对大局的分析如此透彻了?
这就是被仙师点化之后的结果吗?
不愧是仙师啊!
蒙恬被蒙毅的一番话给点化了。
“说得有理,其实,我最初也并不太愿意放弃抵御北地匈奴而举兵伐百越之地。
百越对于大秦而言,就像是一只蚂蚁,随时可以拿捏。
然那北地匈奴却是大秦心腹之大患,长长扣关入侵北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仅仅是一个长城,根本就挡不住匈奴的铁骑。
唯有以战止戈,方能解决此等大敌。”
不愧是大秦有名的上将军。
仅仅是从蒙毅那里听到的局势分析,便瞬间明白了。
听到蒙恬的话,蒙毅点点头。
他觉得这就是仙师的厉害之处。
不仅是他懂了。
现在,他的大哥也懂了。
明天,或许整个大秦的百官也都会懂。
……
这三天,对大秦的百姓以及各方势力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动荡。
云中郡的云中城,位于北地原野之上。
这里以前乃是蛮族之地,后来被大秦上将军蒙恬带兵攻占,建立了云中郡。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成为了不少六国余孽的躲藏之地。
一身儒袍的张良,坐在小院的柳树下。
在他身边,则是一位老者。
“听闻秦宫有了变故,致使秦始皇以金丹杀死中车府令赵高,治罪丞相李斯,又派左丞相来北地遣散民夫回乡。
又于咸阳等地抓捕六国余孽,几日之间,血流成河。
暴君再一次举起他手中的屠刀,天下都为之颤抖。”沧海君叹息地说道。
张良放下手中的书,问道:“不知,这大力士可有找到?”
沧海君叹了一口气,也有一些急切起来,“想要找一位大力士,并不难。关键是,对方愿意做出那等惊天之举来,那就很难了。”
张良听完,继续读起手中的书。
而在楚地。
项羽啃着烧饼,听完叔父项梁的话,直接说道:“连自己的亲信都杀,当真是一个暴君!
如此君王,我项羽必定取之!”
六国之人,怎可忘记身上的亡国亡家之仇?
……
这一夜,还是那么的漫长。
百官们顶着黑眼圈,急匆匆地赶到了咸阳宫的皇城外,队列整齐,进入了皇宫。
一路上,窃窃私语。
跟在蒙毅后面的大臣,几次想要开口询问,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赢氏之人,早已经听到了一些消息。
可是也亲自登门拜访过蒙毅,直接被对方拒之于门外。
便知道,这个时候,也问不出个所以然。
文臣武将进入大殿内。
百步之上,则是秦始皇的帝王宝座。
眼见一身黑袍,带着玉冕的秦始皇出现,大殿之上立即安静下来。
“吾等,参见陛下!”
嬴政坐定。
百官恭迎。
“免礼。”
“喏!”
嬴政看着朝堂上的文臣武将,身边少了一个中车府令赵高、下面少了一个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李斯。
的确是有一些不习惯。
但是他笑了。
百官们是第一次看到秦始皇在朝堂上露出笑容来。
一个一个,头上顶着好几个问好。
“右丞相。”
蒙毅听到秦始皇发令,连忙出列。
“臣在。”
嬴政缓缓地说道:“告诉他们,仙门降临之夜,卿和朕都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百官们激动不已,他们的疑惑和好奇之心,这就要被满足了吗?
一个一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点儿重要的信息。
“喏!”
蒙毅直起身来,看了看大臣们,开口道:“仙临之夜,有一座青铜门从天而降,落在未央宫。
此乃仙门,等闲之辈不可进入。
陛下一统六国、文治武功,立下这始皇伟业,被仙师看重,降下仙门,让陛下和臣进入了仙境。
那里……。”
随着蒙毅的讲解,整个大殿之上,有了很多很多喘着粗气的声音。
仙境?
仙师?
赵高?
李斯?
二世而亡?
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呀!
也难怪。
陛下从仙门回来之后,就大开杀戒。
青铜门的降临,朝中一部分官员可都是亲眼所见。
由不得他们不相信这一切的真假。
嬴政看着神色各异的文臣武将,问道:“众卿可明朕意?”
………………………………
第八章 仙师三策收民心
听完蒙毅的话。
谁还不明白?
为何始皇帝从仙境回来之后,就杀死了赵高。
为何要把大秦右丞相李斯打入天牢。
又为何要下令搜查六国之余孽,大秦境内之方士。
最后还要让冯去疾去北方遣返修长城的民夫,并且再一次重用蒙恬,还把蒙毅加封为大秦右丞相。
这一切。
都源于仙师的指点。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才有一统天下之功业,朕和卿等劳心劳力覆灭六国而强秦。
结果大秦二世而亡!
朕初次听到之时,也不敢相信。
然则,那一夜赵高之死便证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方士炼制的金丹,根本就是毒药!”
嬴政有一些忿忿不平,要不是为了验证金丹的毒性,他可能会选择直接腰斩赵高。
毕竟此贼喜欢腰斩他人。
以金丹毒死他,实在是便宜他了。
“陛下,臣以为赵高死得其所!”隗壮直接站出来,躬身施礼道。
隗壮说完之后,就列举了赵高这些年以中车府令这个身份,犯了多少事情。
赵高已经死了。
有一些罪孽自然是死无对证。
但是这不妨碍隗壮对赵高的弹劾。
可以说,这位大秦的丞相,可谓是典型的痛打落水狗,陈列了赵高大大小小的罪孽差不多二十余。
让嬴政听着是喘着气,面色愤然不已。
其他人更是对隗壮充满了敬意,也有一些莫名的害怕。
隗壮是什么时候搜查到这些关于赵高的罪证的?
竟然如此详细!
“嘭!”
嬴政气的直接拍桌子,大声叫道:“来人!”
外面的黑龙卫直接挎着宝剑,走进了大殿,单膝跪地道:“陛下!”
“章邯,你亲自带着人,去抄了赵高在外的府邸!”
这些府邸是隗壮刚刚曝光的。
要不然,嬴政还不知道赵高竟然在外面还有府邸,还有佣人。
“喏!”
章邯领命,带着人出去了。
赵高已经身死,再做什么惩罚,也不太可能。
隗壮弹劾完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嬴政让自己平心静气下来,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不能因为一个死人而影响了大业。
“仙师曾有三策救秦,这第一策就是指点朕,宫内之方士都是欺君之贼,还有赵高此等狼子野心之奸臣。
李斯和赵高谋,未能保住大秦之基业,理应当罚。
第二策,则是实行仁政!”
嬴政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
因为他要看一看大臣们的反应,想要获得一些信息。
果然,听到大秦要实行仁政,下面的官员都是神色各异。
毕竟这仁政也就代表着大秦愿意遵从儒家之学说,毕竟孔子曰仁。
仁政之说,便是儒家的孔圣之道。
“陛下,臣请问,何为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