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家已经站出来了,崔家和卢家等继续坚持,那也就没有必要了。
………………………………
第一百零六章 大唐要大力发展基础建设
李世民知道,就算是强求他们拿出书籍来,估计也就是质量比较差的书籍。
而且,再怎么强求,也不可能现在就撕破了脸皮。
他这个人间帝王的权力很大。
可是却也不能在自己刚刚登基的第三年,在大唐刚刚打败了突厥。
就转而开始向世家开刀。
连仙师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自己并没有那个能力。
李家靠的就是这些人的辅佐,才有了大唐。
他现在要是和五姓之家撕破脸皮,最终要么就是拔除了五姓之家的威胁。
要么,就是被五姓之家联合起来推翻了大唐的统治。
不管如何,最后的结局都不会太好。
所以他只是要一个态度。
世家愿意拿出书籍来,已经算是一种态度,不会违抗他这个帝王的命令。
而贞观四年的三月。
长安城内出现了大唐的第一家图书馆。
学子们可以在这里选择书籍免费阅读,不得把书籍私自带出。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图书馆里面抄录。
毕竟现在也只不过是第一座图书馆,并没有那个能力低价把书籍都卖出去。
因为这个成本那也是花费了李世民很大一部分钱财的。
有着琉璃工厂还有如今的盐田,他的国库自然是充盈了起来。
不然,这第一座大唐图书馆,都可能要建不起来。
“辅机,始皇有言,大秦已经以墨家、农家、法家、儒家和兵家这五家之学来治国理政。
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效,你说,大唐如果这样做,是否可行乎?”
李世民在仙境之中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
就算是没有楚风这位仙师的教导,他通过始皇帝、赵构和崇祯皇帝这三位帝王的思想以及大宋和大明这个来自于后世的王朝的前车之鉴。
他也能够获取很多知识。
“陛下,如今大唐乃是以儒家为重,虽说有一些其他的学派,但是也都出自于儒家。
而墨家、农家、法家等,早已经消失在了汉朝之后。”
“大唐直接以五家之学来治国理政,有些难以实现。”长孙无忌躬身道,“但是,若是建立这样的官署,并不是不可行。”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有些好奇道:“哦,看来辅机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启禀陛下,臣于最初进入仙境之后,和大秦的丞相蒙毅以及公子扶苏还有那王承恩私下谈论过。”
“大秦的五家之学的确可以说有着一种平衡的作用,各家都是可以帮助君主很好地治国理政。”
“法家明法度,对天下万民都有一个约束,也可以为很多人伸张冤屈。”
“律法的存在,可以让那些杀人者得到惩罚,也可以让弱者得以生存。
这是当初仙师的话。”
李世民点点头,这一个观点,他是没有听到。
不过,长孙无忌从蒙毅那里知道了。
说实话,当初听到的时候,总觉得仙师是心系天下百姓,而不是真的愿意点化始皇。
不过如今再看,依法治国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国策。
因为大唐的官署就有了借口来惩治任何一个,他想要惩治的人。
也就像是蒙毅后来说道的。
“律法的存在,可以向百姓彰显官署的存在原因,也可以显示官署以及君主的权威。”
“人不能犯罪,一旦闹事犯罪便会被官府捉拿。”
“如此一来,天下也会太平,而那些百姓也会更加拥护官署,拥护君主。”
李世民听完之后,感慨了一声。
“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大家都觉得大秦灭于暴政和苛政,以至于忽视了律法的重要。”
长孙无忌很是赞同李世民的话。
“陛下不必以法家来治国,但是却可以以律法来治国,臣建言,大唐的律法可以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要昭告万民。”
通过蒙毅和公子扶苏还有王承恩这三人的讲解,长孙无忌知道仙师似乎最为注重依法治国。
大宋的包青天可是时长被仙师拿来做典型。
倒是熟知大宋历史的赵构,也怀疑自己这祖上的历史,是不是被修改了。
那个包拯,真的有仙师说的那么高风亮节,那么的邪乎吗?
“明朝有一个锦衣卫和东厂,我大唐有刑部和大理寺,倒是也算是相得益彰。”
李世民想了一想,觉得不直接以法家治国,却也可以加强刑部和大理寺的权柄。
“律法的确需要修改,当初仙师点化朕的时候,就说过,律法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刀,悬在每一个人的头上,告诉他们,不能违法。
如今大唐的律法还是太过浅薄了,不过,真要是开始修改,那就不能只有那些大儒来修改。”
李世民喝了一杯茶,看着长孙无忌,说道:“下一次,朕亲自请教仙师。”
长孙无忌自然是赞成。
知晓过去和未来的仙师,必然会有一个很完美的律法。
“至于墨家,如今大唐的工匠比较多,陛下只要是稍微奖赏一下,那些有功劳的工匠。
想来会有更多的工匠愿意为陛下修建都城,也会有更多人愿意成为工匠。”
长孙无忌再一次建言道。
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已经和李世民心中的一些想法,有一些不谋而合。
毕竟他们两个人都是进入过民宿,和始皇帝等人一起接受了楚风的指点。
然后他们又坐在一起论道。
这收获都是差不多。
大唐的图书馆,吸引了天下很多学子前来长安求学。
也就让长安城的人口一下子增多了不少,这个长安城的市场也就更加活跃了。
这就是经济效益。
更是人口红利的表现。
对于这种变化,其实很少有人能够感觉出来。
那些个长安城内的商贩,顶多就是觉得最近的收益好像提高了不少。
而大唐的造钱官署也在加急印造钱币,因为铜制的通宝,需要很多铜,这速度再快也快不了多少。
要不是因为有了琉璃工厂,再加上如今的图书馆,激起了水花。
大唐怕是要出现通货膨胀了。
有钱的人,把通宝一箱子一箱子的放在家中储备。
没钱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没钱。
“长安可以建造外城了。”
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扩建了一次。
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长安城已经出现了人挤人的现象。
而根据仙师的指点。
想要发展和建立一个盛世。
就要看都城的大小。
而作为一个皇城,那是天下的中心。
应该成为中原最大最大的都城。
这就相当于是从中间开花一样,让皇城成为一个经济命脉的中心。
这样一来,这些皇帝在楚风这里得到的一些工业,也会很快建立起来,然后辐射到各地。
杜如晦和房玄龄坐在李世民的面前,听到这位大唐帝王的话。
多少有一些不明白其真正的用意。
“陛下,这修建皇城,可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以如今户部和工部来看,怕是有些撑不住。”杜如晦说道。
李世民高深地说道:“无妨,朕得始皇指点,仙师有言,有一策,可利国利民。”
………………………………
第一百零七章 天子脚下的魑魅魍魉
李世民说的这个利国利民的方法,就是以工代赈。
可以说,在古代,以工代赈这个国策真的是一个万金油一样的仁政之法。
不管是在什么朝代,都可以使用。
就像是大秦。
在遣返了修造长城的那些民夫之后,就不可能让他们懒散在各地。
这很容易就出现一些问题。
毕竟人一旦没有了生存之本,就容易发生偷盗、抢劫、山匪等事情。
以工代赈的好处。
就是可以让这些人去加入基础建设的工程之中。
大兴水利。
绝对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
毕竟把水系直接不满大江南北,这样一来,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水源。
水乃是万物生存之本。
大秦给这些民夫每天两顿饭和一个五铢钱,就可以让他们成为墨家的弟子。
然后修建都城、水利、道路、房屋等等。
水利可以灌溉,对于粮食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因素。
就算是遇上了干旱,也可以有这样的水库储水,完成灌溉,也好度过干旱。
这样一来,大秦各地的收成就不会差。
粮食多了。
人也就有着活下去的本钱,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如此一来也就有利于大秦的长治久安。
这是当初楚风给嬴政、赵构和崇祯皇帝尚可的时候,讲到过的内容。
天下大势之所以分分合合,那是有着很明显的因素。
大秦是因为暴政。
始皇帝死了。
大秦的威望就没了。
在始皇帝没有处理完的六国余孽这个尾巴,以及秦二世不顾百姓之死活,大兴土木和徭役,逼得百姓苦不堪言。
这就是帝王权力使用过度,和百姓的生存之间产生了矛盾。
以至于百姓不得不造反。
也就迫使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喊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宋的灭亡。
其原因在于大宋和大金以及蒙古之间的关于国与国之间的争斗。
大金强盛起来,他想要更多的疆土,想要征服世界。
而大宋却还在歌舞升平,文官们在这几百年的重文轻武之下,已经变得目中无人。
而面对大金的铁骑,还变得软弱无能。
国与国之间的争斗,谁强谁就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
最后,蒙古异军突起,横扫大半个大陆,灭亡了大宋,建立一个疆土十分辽阔的元。
楚风说道这里的时候,始皇帝的眼光是冒着火的。
如今,当李世民知道了之后,他的眼中也冒着火。
一个突厥的后人,竟然能够横扫大半个大陆,建立了非常辽阔的疆土。
关键是,原来中原之地的外面,还有那么大的疆土!
这种宏观地图的出现,当真是给他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至此以后,始皇帝和李世民的眼光就变得更加长远了。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要选择以五家之学来治国理政,为的就是走始皇的路子。
但是现在发现,好想并不太行。
不过嘛。
李世民还是记住了楚风的话,要先发展民生。
然后训练军队,多召士兵,把将士们的待遇提上去,每个月的军饷发到位。
自然会训练出来和蒙古一样强大的大军。
到时候,横扫大陆,根本就不是问题。
“长安城要扩建了?”
“听说现在长安城那边正在招工,一天两顿管饱,还有一枚通宝可以拿?!”
“真的吗?”
“这是自然,那边告示贴着了。”
“你大字不识一个,能够看懂那个告示?”
“切,如今这告示,每天都会有衙役在一旁宣读,早中晚各一次。”
“我可是听得清清楚楚。”
“就问你,去不去吧?”
“去!”
“当然要去!”
“老子一身力气,到时候,可以多拿一个通宝也说不定!”
楚风教给他们的第二个方法,那就是房地产。
话说,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这天下的疆土都应该是帝王的,皇城乃是天下的中心,肯定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以前没有皇帝会把这地方当做是自己赚钱的手段。
但是现在嘛,完全可以收回皇城的土地权力。
到时候直接建立豪华的宅院,然后卖出去,肯定会有人愿意买。
再建造一些可以居住的小阁楼,然后租出去,那也是一笔不菲的钱财。
至于那些个商铺,那是要收租金的。
这地契,可是一个好东西,一定要收在户部。
谁要是敢多占据一份地,那就是违法,欺骗了帝王,私自占有了皇帝的土地。
至于清查土地这种事情,也就只有始皇帝能够有魄力做得出来。
李世民、赵构和崇祯皇帝那是根本就不敢下这个手。
他们都明白。
一旦这样做了。
那就是和天下的所有世家、豪族、官宦之家、乡绅等等为敌。
这些人要是反抗。
他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