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以工代赈之后,百姓们的手中都有了钱。
大秦的商贾也得到了一片可以发展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商品开始出现了。
其中以墨家和农家最为积极,也是最会做生意的人。
墨家联合起来建造的大宅院,就受到了很多富商的喜欢,一些平民四合院,也都是一些小富之家最喜欢的住宅。
而他们制作出来的一些精美装饰,还有一些日用品,也有着一些市场。
比如水桶、浴桶、风车、水车、桌子、椅子、凳子等等。
而大秦现在最赚钱的还是始皇帝掌握在手中的盐田、琉璃、造纸和印刷这几个技术。
始皇帝也算是真正掌握了盐田,并且吃到了盐田的红利的皇帝。
海水晒盐的产量很大,而需要的人手却不是很多。
所以每一天就可以生产不少的白盐出来,然后通过驿站运送到各个地方。
而上一次,经过了楚风的提醒。
大秦的驿站也变成了一个民间物流,官方也会借助驿站运送各种白盐、邸报、消息、奏报等等。
民间则是借助驿站来寄送一些书信,送给远方的亲人。
又或者是,寄送一些物品。
始皇帝已经不缺钱了。
听完了始皇帝的叙述,李世民、赵构和崇祯皇帝无不羡慕。
至于朱元璋,他还没弄清楚现状,听得也是云里雾里,毕竟在他的认知之中,始皇帝是死了的。
大秦已经是二世而亡。
他哪里来的五家之学治天下,哪里来的休养生息、繁华大秦?
“如此甚好,大秦作为一个史上真正一统的王朝,在经历了六国战乱之后。
也处在一个比较原始的时代,需要的就是慢慢地发展壮大,以各种仁政来促进民生的发展。”
“如此一来,大秦才可有真正的繁华和昌盛,才会有盛世乾坤、万世之功业。”
楚风稍微点评了一下。
“巴蜀、颍川、九江、长沙等地,有着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些都是肥沃之地。”
“大秦要是开垦好了,这些地方就能够成为大秦的粮仓,修渠引水、灌溉田地、鼓励农桑、外武内文。”
“两年之后,大秦可以继续向南扩张,同时,也可组建海军,这里有最好的舰船技术。”
楚风照例拿出了图纸来。
这些都是打造帆船的图纸,其中不少都是大明时期的高端技术。
始皇帝连忙上前接过。
“多谢先生。”
楚风点点头,然后看向了李世民。
大唐如今的发展其实已经很快了,可是这时不时的一些内部争斗。
还是拖了发展的脚步。
比如李世民和世家之间的矛盾,就让地方上的一些世家豪族产生了不满之心。
他们已经开始暗中支持一些人,在地方上闹事。
同时,再加上一些早年留下来的隐患,比如隋朝余孽,还有其他诸侯的余孽等等,都时不时来一场反叛。
李世民想要发展民生,也时长因为这些原因而受到了阻碍。
就好比这盐田。
面对运河上的槽帮,李世民根本就没办法。
因为一个槽帮养活了很多很多清苦的民夫,他一旦对槽帮下手。
这些人联合起来反叛,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盐田的收益,一般都进了槽帮。
还有这图书馆,建立的也并不是那么的顺利。
世家在背后支持,各地出现了不少的书局,图书馆建立之后,也有些难以维持。
“先生,惭愧啊,先生之指点乃是治国之良策,然,如今之大唐,唉……。”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知半解的指点
李世民颇有一些一言难尽的样子。
这都已经好几次进入仙境了。
然而现在的大唐,也就是稍微有了一些气色。
这样下去,怕是会被大秦给反超了。
“不急。”
楚风安慰了一下,然后说道:“如今你之威望正盛,突厥已经被打败。”
“至于世家,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毕竟你掌握着大唐的兵权,他们也有着忌惮之心。”
“你可以一边发展民生的同时,一边多多扶持一些贵勋之家,扶持一些富商之家。”
“等到他们能够和世家大族竞争,于你而言,必然轻松很多。”
楚风并不想让李世民做太多。
有着崇祯皇帝这个前车之鉴,一旦给他指点太多,必然会出乱子。
就好比开始,李世民对世家的出手,听从楚风的指点,做出那么多的改变。
说实话,李世民绝对是一个有野心、有手段、有帝王心术、有能力的一个皇帝。
但是因为楚风这个仙师的存在,他最开始选择了相信仙师。
在大唐建立图书馆。
在大唐海边建立了盐田。
让弘文馆的学士们,组建邸报,宣传大唐的仁政。
又派遣了不少的皇商,前往周边的番邦做交易,为国库积累钱财。
还建立了武举科考制度,让大唐的贵勋后辈,大唐的一些民间武夫,可以有一个报效国家、施展能力的舞台。
两年时间,如此多的国策。
为的就是让大唐变得更加繁华昌盛,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只不过,这事实却是如今面对地方上的一些豪强和地方官员勾结。
面对的是僚人的反叛、东边突厥的入侵、吐谷浑攻打兰州等。
李世民觉得这连番征战的背后,很有可能有一个推手,他们在推动这些战争的突然爆发。
为的很有可能就是让李世民分身乏术,只能是安排兵力对抗这些反叛。
随之,这地方上出现的反叛,就不是那么容易,有那么多的兵力来镇压。
“多谢先生指点。”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要支持一些豪族和世家对抗,可是以他现在的实力。
以那些世家在整个中原之地的底蕴和实力,根本就不是几个新起的豪族可以对抗。
“万事开头难,唯有坚持下去,才能够看到雨后的太阳。”楚风通过李世民的讲述,明白了大唐的难处。
“各位可有什么想法?”
楚风也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指点意见,毕竟他对科技领域非常在行。
但是对于如何以李世民的身份来治国理政,并不是那么的专业。
始皇帝第一个说道:“唐皇可学崇祯老弟,不服者,皆杀之。杀到所有人信服,如此便可举新政而强江山社稷。”
“大秦不存在能够强过朕的世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些个胆敢反抗者,就是敌人。”
李世民对着始皇帝抱拳施礼,说道:“受教了。”
“治国理政者皆不可心慈手软,想要富强就必须拥有至上的威严。”
“先生有言,大明之亡,在于政令出不了朝堂。”
“难道,你也想要大唐和大明一样吗?”
李世民摇摇头,“朕自是不愿见到如此场面,帝王之令出不了朝堂,那这个帝王要之何用?”
他们两人说着话的时候,完全就没有顾及崇祯皇帝的感受。
让坐在一旁的崇祯皇帝,面色有些羞愧。
朱元璋听到这话,扭头盯着崇祯皇帝,小声地呵了一句。
“瓜怂!”
他刚刚已经从崇祯的口中知道,历史上的大明已经亡国了。
而如今崇祯皇帝受到仙师指点,正在改变亡国之命运,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
崇祯皇帝面对朱元璋这个祖宗的呵斥,只觉得憋屈,你们说就说,干嘛要对我插刀啊!
“先生,还请先生能够指点在下。”
李世民并不想采用始皇帝的建言,杀人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他已经犯了很大的错,给自己的帝王声誉带来了影响。
所以更加不想成为一个暴君。
“不急,如今在这里的,也都是明君和能臣,大家也都可以参与到此事的议论之中。”
“大明这边,尚书孙承宗乃是熟读史书之人,你认为,此时此刻的大唐,该如何做,才可摆脱困境?”
楚风先是安抚了一下李世民,然后看向了坐在崇祯皇帝身后的孙承宗。
这些个大臣进来了,好想存在感比较低。
关键是,楚风也需要这些身处在历史王朝之中的大臣,以他们的身份提出来的意见,再结合一下,给出一个更好的更合理的指点。
“回先生,臣以为,大唐如今并不需要把心思完全放在世家,以大唐如今之状况,那世家也不过几家而已。”
“他们的实力的确可以影响大唐,影响唐皇的政令,但是现在和世家争斗,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唐皇可大力发展民生,鼓励商业之发展,支持更多的皇商,从而产生更多实力强大的大族。”
“世家其实也是需要稳定,而不是挑起战争,遭受战火之影响。”
孙承宗到底是大明时期的一个人才,那山海关的防御工事,都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袁崇焕也是他提拔起来,成为了蓟辽总督,并且两人联合起来,打败了努尔哈赤。
他读过全唐书,也读过其他唐史文献。
孙承宗觉得现在的大唐根本就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是大力发展民生。
肯定会更加富强,到时候世家的影响也会慢慢地减少。
等到唐皇的威望提升到了一个顶峰的时候,他想要做什么,谁敢不从?
相比较起来,如今的大明,才是真正的千疮百孔、病入膏肓难以痊愈。
反王被赶走了。
但是天灾的影响还在,各地还是有不少流民,每天为了吃上一口饭而争抢、偷盗。
李世民听完,看了看楚风。
当初,也是楚风提醒这世家的隐患比较大,也是这一系列的指点。
造成如今的局面。
知道自己好像有一些胡乱指点,让李世民为难了。
楚风并没有慌乱。
“对此,你可有和想法?”
李世民想了一下,回答道:“世家之患犹如猛虎,从如今之大唐局面就可看出。”
“先生,是我心急了,一心想着削弱这些世家对大唐的影响,从而操之过急。”
这个错,自然不能是仙师。
那就是自己了。
楚风说道:“无妨,既然如此,那你就放慢步子,以农桑为重,商业次之。”
“回去之后,可示好,平定内乱外患之后,发展民生为重,当天下百姓归心之后。”
“世家也翻不起大浪来,国强民富之后,自然会有更多世家大族。”
说到这里,看向了所有的皇帝。
“只要帝王能够掌握好兵权,亲贤臣、远小人、任人唯贤,便不会有倾覆之危。”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了野战炮还要啥自行车
大唐现在缺的是什么?
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大环境,让各个阶层的人,自己去发展。
李世民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大环境,一个仁政,鼓励农桑,修建水利、发展商业和民生。
这大唐的综合水平自然会慢慢地上升。
只不过,上升的速度会很慢。
大唐最为繁华的时代,应该就要属高宗李治时期,疆土辽阔。
外面的番邦臣服。
内部的世家也都非常安定,真正的国泰民安。
这叫做奋一世之余烈,用李世民在位时期的积累财富和综合实力,才有了盛世。
可惜的是,李治死的太早。
再加上后期的昏庸,把挣权交给了皇后,而不是自己的太子。
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武周。
不过就算是出现了一个女皇,最后朝廷陷入内斗,大唐也有一个武周之治。
等到唐玄宗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盛世。
结果,这唐玄宗没守住。
面对如今的大唐,楚风觉得还是发展民生最好,等到人人都能够吃饱饭了。
这时候在转过身收拾世家,应该不成问题。
之所以要如此,要针对世家。
其实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
魏晋之后留下来的问题,等到了隋朝,因为隋文帝的文治武功。
形成了更加强大的八柱国,除此之外,便是五姓七望之家。
隋炀帝的覆灭。
就是因为这些世家过不下去了。
杨广开了一个科举制度的先河,其次也是因为劳民伤财之下,世家的发展之路被断绝了。
动不动就要征兵。
动不动就要打仗。
动不动就要让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来承担战损,承担杨广巡视天下的钱财和物资。
他们自然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