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末年风云录-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舅他老人家还在前院里,等着我们去拜见,不能失礼让外人笑话。”李小婉找着了一条理由。

    “要我说,舅舅他巴不得我们三日不出这内宅,夫人与我的任务艰巨啊。”韩奕厚着脸皮说道。

    “甚么任务?我不知道。”李小婉脸上发热,装作不知,柔软的身子扭捏着,却更让韩奕心猿意马。

    韩奕轻柔地抚摸着,亲吻着爱妻的秀发、额头与光洁娇嫩的脸颊。两人正值新婚燕尔,郎情妾意,十分投入,李小婉禁受不住这热烈的挑逗,欲拒还迎,口中娇羞呢喃道:

    “夫君,不行……不行……天亮……了……来日方长……”

    韩奕放缓了动作,抱着娇妻温存了好半会,这才放过了她。

    李小婉重拾起画笔,认真地问道:“夫君,你说我该如何修眉好看?”

    “柳叶眉最好看!”韩奕同样认真地答道,他一时性起,抓起画笔,便往李小婉眉上点去。他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如蜻蜓点水,仿佛全身心地投入一幅伟大而又精美的画卷。

    李小婉微闭着双目,十分惬意。

    “想不到夫君还有这本事。”修完眉,李小婉照着铜镜欣赏着韩奕的成果,又促狭地说道,“夫君以前是否常给人画眉?”

    “天地良心,这是为夫第一次。”韩奕拍着胸脯道。

    “真的吗?”李小婉可爱地歪着脑袋道。

    “当然了。为夫丹青的水平还过得去。主要还是因为夫人天生丽质,我怎么画都美,没法不好看。”韩奕满脸诚意地说道。

    “噗!”

    窗外忽然传来年轻女子的压抑的笑声,紧接着又传来一阵远去的轻快脚步声。韩奕猜定是银铃在窗外偷听。

    李小婉又羞又恼道:“银铃这个小妮子,今日定要教训教训她。明日就将她嫁出去,看她还敢偷听不?”

    两人收拾了一下衣衫,出了卧房,见天早已经大亮,清晨的阳光从高大翠柏间洒下点点金钱,甚是可爱。

    屠夫张坐在前院正堂西首,乐呵呵地看着韩奕与李小婉走来。银铃侍立在屠夫张的身侧,脸上红扑扑的,不敢看向韩奕夫妇。而郑宝侧坐在下首的,嚷嚷道:

    “兄嫂来的正好,你们要是来的再晚些,我就只能饿着肚子等吃午餐。”

    韩奕瞪了郑宝一眼,与李小婉一起向屠夫张跪拜。

    “免礼、免礼!”屠夫张笑不拢嘴,“这几日汴梁城有头有脸的贵客盈门,数不胜数,二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也累坏了,怎不多歇息歇息?”

    “舅舅在堂,外甥怎不尽孝呢?”韩奕笑道,给了屠夫张一个特别的眼神。韩奕在家乡时,跟屠夫张随意惯了,没上没下,二人之间根本就不客套。

    屠夫张意会,口中仍道:

    “话虽如此,能看到你如今风光地娶妻,我也知足了。过几日我便回青州,你要善待小婉,莫要让她受了委屈。”

    “舅舅为何要急着回去呢?子欲养而亲不在,夫君就只有你这么一个长辈,正好在你膝前尽孝。”李小婉连忙道。

    银铃端来一碗用桂圆与莲子煮的粥,寓意“早生贵子”,李小婉接过来转献给屠夫张。郑宝见屠夫张尝了一口,便立刻开动,专心对付自己的早餐。

    “你们都是有孝心之人,我很高兴。”屠夫张喝了小半碗粥,“我比小宝还小时,总想着出人头地,当兵打仗,东奔西走,妄想拜将封侯,到头来差点连命都丢了,一事无成。天可怜见,也只有如今这几年咱平民百姓才享受点太平日子。我年纪大了,在这侯府里日子过的太好,锦衣玉食的,总觉得不太舒服,我还是回青州养老,那里才是我的根,就是粗茶淡饭,我也乐意。”

    韩奕见屠夫张去意已决,不再劝说,点头说道:

    “我离家也有好几年,爹娘坟前几年未祭,我眼下无事,舅舅不如在我这里多住上几天,待我准备一番,陪你一同回青州可好?”

    郑宝放下碗筷,急忙说道:

    “我也要去!上一回去青州,来去匆匆,这青州城是什么模样,我都没瞧清楚。”

    郑宝上一次去青州,正是当年与徐世禄及一班少年,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劫持时任青州节度使刘铢时的事情。青州人对刘铢恨透了,对郑宝等人的英雄壮举记忆犹新。

    屠夫张笑道:“哈哈,小宝年少英雄,如今你的名号在咱青州也是排得上的。就是我老张,听人提起当年旧事,也觉得很有脸面。”

    “那是自然!”郑宝骄傲地说道。

    “那就说定了,七日后,我们一家人回乡祭祖。”韩奕当即决定道。

    一家人一边喝着粥,一边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如今韩奕正式娶妻,一旦有了家室,才真正有家的感觉。

    中午时,呼延弘义等结义弟兄齐齐来贺,既是再次来道贺,也是来辞行。韩奕设宴款待众位兄弟。

    众兄弟衣冠楚楚,一本正经地与李小婉见礼。待李小婉回内院后,众人又全都露出了武夫草莽本色。

    “老七,昨夜滋味如何?”朱贵嬉皮笑脸地问道。

    “怕是意犹未尽吧?”吴大用道。

    “嗯,这是人之常情。老七,你虽然身板好,不过也要注意节制啊。”朱贵面有得色,“不过不要紧,兄弟我有独家秘方,壮阳补肾,包你金枪不倒,夜夜尽兴。”

    冯奂章鄙夷道:“朱阿三,闭嘴!别拿老七房内事说笑。”

    “冯秀才,你这话我的理解是,你嫉妒我。嫉妒我有秘方是吧?”朱贵脸上仍挂着笑意,勾搭着冯奂章的肩膀,“咱是过命的交情,你只要点点头,我绝对会将这千金难买的秘方奉上。”

    冯奂章抖落朱贵的手,回道:“怕是江湖方士招摇撞骗给你的吧?”

    “江湖方士?怎么会呢?”朱贵辩道。

    众人见朱贵急了,便知冯奂章一语道破。陈顺奇道:

    “文举,你怎会知道?”

    “诸位可还记得我们当年第一次结拜时的事情吗?”冯奂章转头问众人道。

    “这事当然忘不了。我记得第一结拜是在兖州,那时吴大嘴和小五还是梁山上混,李武还是个小卒。”呼延弘义道。

    “正是在兖州,我们干掉了那个大贼寇。刘公找来一个术士,给我们看面相,后来我看到朱三哥跟那术士鬼鬼祟祟的,我觉得奇怪,便长了个心眼,问那术士……”

    朱贵见冯奂章提及旧事,连忙抢白道:

    “那人给我们看面相,说我们个个将会好前程,还说老七贵不可言,如今看来那术士之言也算应验了。这样的奇人,怎会是招摇撞骗之徒呢?”

    朱贵这话等于是承认自己的所谓独家秘方,是这样得来的。

    陈顺感叹道:“我等今日有此功业,全拜老七所赐。虽然举朝上下,比我们职位高的人多不胜数,但人不可忘本。老七文武双全,是我大周开国功臣,为国九死一生,如今只空有一个爵位,闲居京城,我等于心何忍?”

    韩奕招呼众人饮酒,道:“诸位兄弟心意,我心领了。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不会因为受了委屈而消沉自艾,如今我闲居无事,也正好可以回乡祭祖,了却一桩心愿,他日好为国效力。”

    蔡小五一直没有说话,见韩奕提起此事,突然插话道:

    “七哥要回乡吗?”

    “是啊,我舅舅在京城住不习惯,要回青州居住。我正好闲着无事,就与你嫂子还有小宝,约好一同陪他回乡。”韩奕答道。

    “那我也要回去!”蔡小五道。

    “义勇军中,咱兄弟说了算,就是天王老子反对也不行。小五,你想回便回吧,准你假!”呼延弘义当场说道。又见蔡小五神情寂寥,呼延弘义斥道:

    “老幺,你又怎么了?像个娘们!”

    “他想家了!”韩奕道。

    “想我当年与七哥结伴离乡,七哥是为了杀辽报仇,而我却只是为了出人头地。正如二哥方才所言,我如家也算是小有功业,可闲暇时总会想念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其实我家中已经没有活人了。”蔡小五点头道。

    朱贵见蔡小五没来由的忧伤,也想起自己同样不堪回首的家世,便想叉开话题,故意调笑道:“小五长大了!该娶妻了!”

    “以前高怀德在铁骑军中时,曾跟我提起,他有一个庶出的妹妹,正值二八年华,生的貌美,是齐王掌上明珠。齐王看我面子,曾书信往来,主动询问起小五相貌性格,似乎也有意将其明珠嫁给小五,后来因诸事繁杂,我倒把这事给忘的一干二净,这是愚兄的不是。”韩奕自责道。

    “咱兄弟是一家人,不说见外的话。”陈顺道,“昨日老七大婚,在宴席上,我跟魏枢密闲谈时,听他说齐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大约齐王的大限要到了,高家眼下怕是没心思谈婚姻嫁娶之事。”

    “我看这事得抓紧。正好我这次还乡,路过郓州时,定会去拜见齐王,求他允诺。”韩奕道,“齐王一生戎马,德高望重,门人故交,更是如过江之鲫,小五若能娶了他掌上明珠,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就怕小五一定要找个情投意合的,那就没法子喽。就像老七与汝阴县君这样的。”朱贵笑道。

    吴大用嘿嘿一笑:“不怕价比价,就怕货比货。咱老幺一表人才,壮如猛虎,长的又仅次于我一般英俊潇洒,哪个女子不喜欢?何等样的美人娶不得?”

    “吴大嘴巴,你闭嘴吧!”众人闻言,齐声唾骂道。

………………………………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五十六章 帝师2

    大周广顺二年五月初三,皇帝郭威颁下旨意。

    鉴于官军围攻兖州不下,郭威决定御驾东征,阵前慰问参战将士。诏以郑仁诲为右卫大将军,依前充职,兼权大内都检点。以李毂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又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五月初五晨,郭威在汴梁东郊祭旗,然后在元老冯道和宰相范质、魏仁浦、王峻等群臣及万余禁军的护卫下,御驾亲征,奔往兖州平叛战场。伴驾官员,无论文武,一律皆着戎装。

    雄壮的军队,踏着阵阵鼓号之声,沿着广济河两岸向东进发,如两条弯弯曲曲的长蛇大阵,一眼看不到头。旭日东升,令那黄绢质地的龙旗分外绚烂夺目,这象征着国家正在走向强盛。

    郭威骑在雄骏的战马上,心中十分自豪,尽管此前他不止一次地抱怨曹英、向训与药元福等人在兖州攻城不力。他天生属于马背之上的英雄,曾经习惯于策马纵横,但现在他是皇帝,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人,这让他时常怀念年轻时代自由与无拘无束。

    一出了皇宫,郭威心情便好了起来,又找到了昔日天地竞自由的豪迈感觉。一边不急不慢地行军,一边和臣子们指点自己的江山,他还饶有兴趣地看着广济河上那来往如织的船只。

    艄公们喊着号子,升着灰白色船帆,一时间千帆竟游,百舸争流,满载着货物向各自的目的地驶去。从洛、汴方向往下游进发的货船,满载着兖州战场所需的粮食与物资,由下游青、郓逆流而上的,则是载着各地的土特产,当中甚至包括通过海路远道转运而来的江南茶叶、织锦、土特产及海货。

    众多的船只争相抢道,大船和沿岸百姓交通往来所用的小舢船在河道狭窄处挤成了一团,一时间动弹不得,堵在了一起。艄公、水手与随船的商贾们,急的纷纷站在船头上争吵,谁也不肯先行避让。

    郭威对河面上的热闹感到有些惊讶,对着随驾的臣子们问道:“东南漕运,竟有如此不小的规模了?”

    魏仁浦奏道:“陛下深居宫中,有所不知,也不足为奇。此事倒与北海侯脱不了干系。”

    经魏仁浦的提醒,郭威这才蓦然忆起,韩奕在天福十二年郑州任上,凭一州之力浚通汴水上游,乾祐元年在西京留守任上又大修汴口,引洛入汴,抬升汴水水量,后来在郓州、开封府上任上,花了两个农闲,将广济河加宽至五丈,如今才显现出治理漕运的初步成果来。

    “北海侯虽然对于朝廷漕运贡献颇多,但他毕竟力量有限。去年初春及今年冬春,朝廷利用两个农闲时节,大发徐、宿、宋、单等州数万民壮,浚通汴河下游,朝廷每年因此可增加水路运力百七十万石以上。”范质也说道,“就是此番兖州战事吃紧,将士每日所需军粮亦可源源不断地保持供应。”

    “国朝漕运虽比前几朝有所恢复,但汴梁要真正成为天下巨都,商贾巨货云集之所,这漕运还需多修,等兖州平定,最好修到淮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