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昏君-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左良却摇了摇头,说道:“各地官吏,有几个人是指望这点俸禄银子吃饭的?以老夫看,陈尚书还不如继续拖欠下去的,反正他们也饿不死。
 而我们兵部却不同,如果只要了一半银子回去,那该将银子发放给谁,又不该发给谁呢?
 只怕无论怎么做,下面的将士都会有意见的。”
 “你这是哪来的混账道理?
 在你眼里,难不成天下所有当官的都是贪官污吏不成?
 没有银子,下面的官员饿着肚子给朝廷办事吗?”见冯左良这么说,陈一鸣便不乐意了。
 “饿肚子?”冯左良讥笑道:“天下谁人都有可能饿肚子,可地方上的那些官老爷,只怕永远也饿不着肚子!”
 “你……”气愤的指着冯左良,陈一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冯左良所言乃是实情。
 可这也不能成为吏部拖欠官员俸禄的借口不是?
 要不然,下面的官员不是更有借口向百姓进行摊派了吗?
 事情吵吵嚷嚷,闹到傍晚时分,也没将事情商议完毕。
 第二天,众人索性将事情闹到了内阁首辅郑永基面前。
 郑永基听了之后,说道:“兵部的银子全部拨发,工部的银子拨发一半,至于吏部、礼部、刑部的银子,先拨发一成。”
 郑永基亲自前往户部,向朱开山索要了三百万两银子,才将事情给压下去。
 对于这个结果,除却兵部之外,其他部都不是很满意。
 可面对郑永基的强硬,他们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闹到张凌阳面前。
 可一旦闹到了张凌阳面前,天知道他会做何处理?
 毕竟,六部尚书可都知道,他们的皇帝脑回路可是极其不同。
 一旦闹到了张凌阳面前,说不定一两银子也不拨发也是极有可能的。
 正是众人都明白这一点,郑永基才能强硬的将众人的意见给压下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同时,郑永基也向众人保证,一旦江南参与叛乱的那些士绅的议罪银上缴上来,肯定第一时间向各部下发拖欠的银子。
 也是因此,众人才没有继续闹下去。
 否则,即便郑永基身为内阁首辅,不见得其他人就会给郑永基这个面子。
 毕竟,这可是牵扯道各部切切实实的利益……
第二百零七章:议罪银的落实
 郑永基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内。
 旁的先不说,议罪银制度,可是郑永基首先提出来的。
 甭管议罪银制度的好坏,可一旦实施,下面肯定有无数官员反对。
 特别是那些清流!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郑永基才会提出待那些江南士绅将议罪银上缴之后,将拖欠各部的银子全部发放。
 这样一来,至少六部的官员会支持自己的议罪银制度,以后自己在朝堂上所面临的压力也会在无形中少上许多。
 还有一点便是,议罪银制度一旦实施,下面肯定有无数人前来求情,请求延缓缴纳罚银的时间。
 到时候面对大大小小官员的说情,一向圆滑的郑永基还真不好抹开情面全部拒绝。
 而有了六部的支持则不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六部官员肯定会极力促成议罪银制度的落实。
 至于那些士绅是否能缴纳上来罚银?
 呵呵!
 在自己的利益面前,谁管你的死活?
 上缴不了罚银,很好办,原来定的什么罪,就按什么罪处置就是。
 没有银子,何必在那大费口舌呢?
 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也只有郑永基这么狡猾的人能够想的出来。
 结果自然是不出郑永基的料想。
 待朝廷正式宣布了议罪银制度之后,以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为首的清流是极力反对。
 特别是李广泰,在向张凌阳讨要了银子之后,多少对郑永基产生了一些好感。
 可此番的议罪银制度一经提出,李广泰就差没指着郑永基的鼻子骂他是大周第一奸臣了。
 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赞同。
 不说六部的官员,各地的官吏在听说了议罪银制度之后,自然是极力赞成,纷纷上书,字里行间对议罪银制度极尽赞美之辞。
 看着这些奏折,张凌阳心中不由冷笑一声:“你们这些人心里是如何想的,难道朕还不知道?
 既然你们这么赞同议罪银这项制度,那朕就让你们试试这个制度的‘好处’!”
 心中这样想着,张凌阳对孙胜吩咐道:“都有哪些地方官员赞同议罪银制度,都给朕记录下来。
 另外,传旨锦衣卫指挥使韩笑入宫!”
 孙胜不敢怠慢,急忙命人前去传旨,而自己则亲自记录哪些赞同议罪银制度的地方官员。
 待韩笑入宫,张凌阳拿着孙胜已经记录好的名单扔到韩笑怀中,说道:“你去查一些这些人这些年在地方上有没有什么不法之事。
 记住,即便查清楚了之后,没有朕的旨意,锦衣卫不得轻举妄动。”
 “微臣遵旨!”
 看着名单上的一个个封疆大吏的名字,韩笑一开始还摸不着头脑。
 孙胜提醒道:“这些都是赞同议罪银制度的地方官吏。”
 韩笑这才恍然大悟,向孙胜道了一声“谢”,便匆匆出宫而去……
 话题再回到议罪银这件事情上。
 虽说以李广泰为首的清流极力反对议罪银制度的落实。
 可却耐不住郑永基这边有六部的大力支持。
 更关键的是,身为皇帝的张凌阳也支持这项决定。
 所以,在即便有李广泰等人的反对,可议罪银制度最终还是被定了下来。
 制度既然已经确定,那么接下来自然就要落实。
 怎么个落实法呢?
 张凌阳给了一个标准。
 杀头之罪,只要交纳十五万两银子,便可被减免为流放。
 如果你银子真的多得花不完?
 那好,上缴五十万两,你身上的一切罪名,都可以被赦免。
 至于你家人身上的罪名?自然还要再上缴一些银子。
 当然,至此以后,祖孙三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
 至于原本被判了流放的士绅,缴纳个二三十万两银子,就可以无罪释放。
 原本,那些士绅别说二三十万两银子了,即便再多,凑一凑,他们还是能够凑齐的。
 可现在却不同,自己的家已经被锦衣卫给抄了。
 在锦衣卫的眼皮子低下,即便银子藏得再隐蔽,最后也都给扒拉了出来。
 现在,他们又哪还有银子给自己赎身?
 即便有些人懂的狡兔三窟的道理,在失败之前就已经将自己的家产给分成了好几份藏了起来。
 可这些人都是家大业大,子孙众多,你即便赎了自己的罪,可父母妻儿的呢?
 不还得花银子去赎吗?
 如此一来,所需要的银子自然就不够了。
 事情很无奈,可他们又想要活命。
 那怎么办呢?
 向昔日的同僚、朋友、亲戚借呗!
 可昔日的同僚、朋友,现在避着他们还来不及,又怎会借给他们银子?
 亲戚同样如此。
 不过家大业大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亲戚够多。
 总有一些比较仗义的亲戚,会选择掏出一部分钱来救济他们。
 自然,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压在这上面。
 一家不够,两家、三家……十家、二十家,这总算是够了吧!
 可这些人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因为现在他们即便被释放了出来,可无官无职不说,家里的所有产业也全都被朝廷抄没了。
 以后,无容身之地不说,身上还背负着天文数字般的债务。
 不能入仕,又没有了家产,这些士绅自然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更关键的是,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便想要外出做工糊口,也没有人愿意雇他们。
 至于他们的处境,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朝中的大臣才不会关心他们的处境呢。
 现在,国库已经收缴了不少的议罪银。
 于是在郑永基的协调下,户部尚书朱开山大笔一挥,原来拖欠各部的银子,全都一文不少的发放了下去。
 如此一来,自然是各方都很满意。
 兵部自不用多说,工部有钱修黄河堤坝了,吏部有钱给下面的官吏发放俸禄了,吏部有钱修缮贡院和天坛了,刑部也有钱修缮顺天府的大牢了。
 而户部自己,自然也是高兴异常。
 因为即便一下子拨出去了近五百万两银子,可国库的银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出了上千万两来。
 这样的结果,六部尚书谁不满意?
 谁不高兴?
第二百零八章:筹建大周皇家学院
 因为江南士绅叛乱一事,原本张凌阳欲派翰林院‘大儒’前往瓦剌一事一直拖延至今,未能成行。
 现在好不容易腾出手来,张凌阳便将目光瞅准了翰林院。
 当然,还有帝师周鹤祥。
 原本,周鹤祥已经告老还乡,在老家颐养天年。
 可好死不死的,周鹤祥偏偏卷入了不该卷入的事情之中。
 要说杀了周鹤祥吧,别人会说张凌阳无情无义。
 谁让周鹤祥是两朝帝师,并担任过赵宸熙的老师呢?
 可要不杀了周鹤祥,以周鹤祥的声望,一旦在朝堂上搅风搅水,只怕张凌阳的龙椅坐的也不会安慰。
 几经思索之后,张凌阳决定让周鹤祥跟随翰林院的那帮‘大儒’一同前往瓦剌,去教授那里的孩子四书五经去。
 当然,也顺便讲述一下大周的辉煌历史。让瓦剌的孩子们明白大周的强大不是他们瓦剌可以匹敌的。
 这样一来,待十几年过去之后,瓦剌人还不都人人向往大周,从而顺利成为大周的一份子。
 嗯!
 就像后世有人哭爹喊娘的要加入美帝一般。
 更何况,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怎么也扫除不尽。
 即便现在大周将瓦剌打得丢盔卸甲,甚至一蹶不振。
 可难保以后草原上会诞生其他更加强大的游牧民族。
 以汉武之雄才,唐宗之大略,不也没有彻底解除来自北方草原上的威胁吗?
 张凌阳可不认为自己有秦皇、汉武的能力。
 其实对待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政策,最成功的莫过于满清。
 甭管我们有多么的不待见满清,可对待草原民族的政策,满清无疑是历朝历代最成功的。
 这一点,从历史上来看,是无可争议的。
 出发先,张凌阳将周鹤祥及翰林院的那帮‘大儒’全都召入宫中,严厉叮嘱了几句。
 当然,期间自然少不了胡萝卜加大棒。
 毕竟,一旦这些‘大儒’在瓦剌搅风搅雨的话,只怕大周边境将不得安宁。
 为此,张凌阳便说会好好的‘照顾’他们的家人。
 如何‘照顾’?
 自然由张凌阳说了算。
 如果乖乖的听话的话,他们的几人自然会一辈子衣食无忧。
 可这些人如果想耍什么阴谋诡计的话,锦衣卫的诏狱现在可还空着呢!
 张凌阳相信,有了自己的一番警告,他们这些人在瓦剌一定会好好的‘教导’草原的孩子们,不会整天有事没事的想东想西的。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张凌阳还在这些人之中安插了锦衣卫的密探。
 如果只是将目光放在国内,锦衣卫确实有些小材大用了。
 更何况通过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张凌阳已经将目光瞄向了大周以外的土地,瞄向了肥沃的南洋地区。
 如今,整个东南亚,除却交趾、缅甸等极少数大周藩国之外,都已成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对于这种情况,来自后世的张凌阳又怎会不做出防备?
 但张凌阳却迟迟没有动作。
 因为张凌阳在等待。
 等待威尔逊、维克多的再度到来。
 一旦威尔逊再度来到大周,他们将会给大周带来欧洲最新的技术:蒸汽机!
 一旦有了蒸汽机,张凌阳的海军战略也将开始部署。
 要不然,你以为之前张凌阳为何派冯喜带着皇家军队乘坐那几艘破船参与平叛?
 原始的战船虽然很容易打造,可每一艘船,特别是海船,至少也要几万两银子才能打造出来。
 有更先进的技术等着自己前去利用,张凌阳又怎会去花那个冤枉钱?
 但在这之前,张凌阳还有一件事情要办,那就是兴建皇家学院。
 前些日子,英吉利使臣威尔逊托向大周来往的英吉利商人捎了一封书信,说他已经在欧洲物色了一批专家学者及技术工人,再过三五个月便能到达大周。
 只要专家学者一到,张凌阳便要在大周掀起科技浪潮。
 所以,早早的,张凌阳便命孙胜在京城西郊的山下物色了一块地皮。
 眼线,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好,就等开工建设了。
 当然,皇家学院依旧是大周的建筑风格。
 待学院建成之后,更重要的事情,便是招纳学子。
 可大周历来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想要招纳饱学之士入学学习科学技术,在大周来说只怕有些困难。
 可如果是目不识丁之士,即便入学了,短期内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因此,张凌阳便下了一道中旨,让年纪在十八岁以下的识文断字自愿前来京城入皇家学院报道。
 大周识文断字之人虽然很少,但也只是相对于整个大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