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昏君-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好比现在的欧洲,不少国家的大学都已经成立的汉语学院,方便以后跟大周的来往。
 这跟科技水平无关,也跟国力无关,这是供求关系发展的必然。
 现在,欧洲更加迫切的需要大周的市场和商品,反观大周,除却采购一些机械设备之外,其余的工业品,大周基本上是不进行采购的。
 既然你欧洲是求着我大周的,那自然得按照我大周的规矩来,因此语言就成了其中最大的阻碍。
 通过那些前往大周的专家、学者的书信,现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大周完全是一个人间天堂,那里有华美的丝绸,有可口的食物,有优雅的礼仪,还有海量的财富,这些,都让富有冒险精神的欧洲人民对大周充满了向往。
 商人想要去大周赚钱,自然要学习汉语。
 专家、学者想要前往大周发展,自然也需要学习汉语。
 百姓向往大周百姓的生活,想要移民大周,自然更加的需要学习汉语。
 所以不知不觉间,欧洲已经掀起了汉语热。
 如果张凌阳知道这种情况,一定会大笑不已。
 其实,说到底任何一国国家的底层百姓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可大周底层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欧洲人又怎会知道?
 现在那些去往大周的欧洲商人、专家、学者已经使臣,要么在沿海地区活动,要么在富庶的江南和首善之地的京城,这些地方都是大周的富裕之地,在那里他们自然看不到大周百姓过的究竟是什么日子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百姓事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已经到了泰安六年的春天。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张凌阳南巡的事情再次提上日程。
 第一次南巡,张凌阳刚到江南没有几天,就因为罗斯国的事情不得不返回京城。
 这一次,张凌阳觉得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再说,上一次张凌阳南巡主要是为了游玩,这一次却不然。
 首先,张凌阳要去一趟泰山,去年自己‘建’了那么大的丰功伟绩,自然要去泰山封禅一下,来证明自己的功绩。
 其次,新都洛阳的营建已经有一半了,主要是皇宫已经建成,张凌阳自然要去视察一番。
 至于另外一个方面,张凌阳还想目睹一下江南春日的盛景。
 杭州的西湖、江宁的秦淮河,苏州的园林,这些江南名声张凌阳可是都未去瞧过的。
 都睡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在后世张凌阳可是都没有瞧见过。
 古人的诗词描述的那么美,如果不亲眼目睹一番,也确实是人生一大憾事。
 在确定由吏部尚书陈一鸣监国,六部九卿留守京城之后,张凌阳带着小福子、韩笑、冯喜等亲信并后宫一应嫔妃,当然也少不了徐太后这尊大佛,乘上龙舟,浩浩荡荡的沿着运河一路南下。
 二月初的北方还有几分料峭,站在船头,张凌阳看着运河两边已经有几分绿意的土地。
 岸上,天气回暖之后,农民纷纷扛着锄头来到田间地头心情愉悦的忙碌着。
 以前是给地主家种地,虽然他们干活依旧很努力,可哪有如同现在这般脸上挂着笑容的呢?
 自家的土地,耕种起来到底与别家不同。
 施肥、耕地、撒种,田野里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然而张凌阳并没有多么高兴,因为他想到了一件关键的事情。
 现在大周北方大地上多是春耕秋收,一年只有一熟,粮食产量因此并不是太高。
 张凌阳记得,后世的时候,冬小麦得到大规模推广之后,北方大地也能实现一年两熟,只是冬小麦的种植历史张凌阳并不是十分清楚。
 见张凌阳愁眉不展,一旁的周畅上前询问道:“陛下可是有心事?”
 张凌阳点了点头,说道:“你看百姓们在田里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只收获那么一点收成,甚至一旦遇到干旱和洪涝,甚至颗粒无收,想想朕就于心不忍。
 所以朕就在想,在北方,粮食能不能如同南方那般实现一年两熟呢?”
 “只怕不能!”周畅轻摇了下头,道:“前些日子,微臣也在皇家学院了解了不少那里的农业,用西夷人的话来说,就是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实现不了。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种植的多是水稻,一年可以两熟。而北方却偏干旱,种植的作物生长周期较水稻长一些,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不尽然!”张凌阳摇头道,“朕觉得,就好比这小麦,只要找到合适的品种,完全可以在秋后种植,待初夏时节收获。等那个时候,再种植上一些成长周期较快的玉米、番薯、土豆等作物,北方也是完全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的。”
 周畅觉得,自己身旁的这位天子完全有些想当然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进行?
 要是可能的话,只怕早就推广开来的,哪还会等到现在?
 张凌阳却认为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没有后世先进,可却并不代表着培养不出冬小麦。
 如果张凌阳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冬小麦就是以自然选择之后改良出来的品种。
 想到就做,张凌阳转头对周畅吩咐道:“你现在就替朕草拟一份中旨,令辽东、西北等地的卫所专门开辟出来一份田地培养小麦。另外,修书一封给留在京城里的小吴子,令其在秋收后在皇庄留一片空地,专门种植小麦!”
 张凌阳也明白种子的改良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通过这种笨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说今年秋收之后种植的小麦有一部分能够在冬天存活下来,那这批小麦收获之后完全可以当做种植在明年秋收后种植。
 如此反复,张凌阳相信,过不了几年,就能选出合适的冬小麦品种。
 当然,培养冬小麦品种需要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张凌阳并不清楚,所以才选择了西北、辽东已经位于北方的皇庄这三处作为试验田,好尽快找到答案。
 这些在周畅看来都是小事,自然没有劝谏的必要,因此就顺势答应了下来,去船舱草拟起了诏书。
 盖上玉玺,自有侍卫送信。
 不知不觉,龙舟就到了山东的地界。
 山东原本也是富庶之地,可不知怎么搞的,这数百年来,山东越发的贫穷了。百姓们虽说不至于衣不蔽体,可到底温饱一时间还解决不了。
 因为张凌阳之前已经下过饬令,禁止地方官吏粉饰太平,因此进入山洞之后,张凌阳看到的是这么一处景象:御道两边,跪着接驾的除了地方官吏和士绅的打扮不错之外,其余百姓身上竟然看不到一块好的衣服。
 至于这些百姓的脸色,也大都面黄肌瘦。看着张凌阳的銮驾,眼神中有敬畏,但更多的却是麻木。
 见此,张凌阳心中十分困惑,在行宫安定下来之后就命锦衣卫指挥使派人瞧瞧出去打探。
 他可不想如同之前那般,山东地界的官吏合报灾情骗取国库的钱粮。
 在张凌阳看来,大街上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面黄肌瘦的百姓,有很大的可能是当地官吏故意做给自己看的。
 可韩笑的调查结果却出乎了张凌阳的预料。
 “启禀陛下,据微臣调查得知,虽然现在山东地界的土地绝大多数已经分到了百姓手中,可这才是去年冬天的事情。
 再加上这两年山东地界干旱,土地又有些贫瘠,所以百姓才会衣不蔽体,面黄肌瘦。”
 “据朕所知,山东的土地也比河北贫瘠不到哪里,怎么河北的百姓看起来要比山东的百姓要健康许多?”对于这一点,张凌阳十分不解……
第三百五十四章:处理庸官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微臣也有过类似的疑惑,并因此命人做了一些调查。结果微臣发现,河北的官吏在任事上要比山东的官吏强上一些。”
 韩笑的回答并不能让张凌阳满意,都是地方官吏,为何河北的官吏就会比山东的精明强干呢?
 关于这个困惑,张凌阳始终困惑不解,韩笑只是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说吧,朕赦你无罪!”也许其中牵扯到什么大的隐情,要不然韩笑不会如此表现,所以张凌阳说道。
 “是,陛下!”韩笑首先告了一声罪,就跪倒在地上说道:“陛下,这都跟您在泰安三年发的那道圣旨有关!”
 “圣旨?”张凌阳一时回不过神来,“什么圣旨?”
 “泰安三年,山东巡抚赵毋为谋反,牵连地方官吏数百人,为了补漏查缺,陛下下旨起用大量的后补官吏……”说道这里,韩笑就不敢再往下说了。
 “难不成,这跟那些后补官吏有关?”张凌阳神色有些闪烁,转身盯着韩笑继续道,“你继续说下去,朕赦你无罪!”
 无法,韩笑只得硬着头皮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了出来,“回陛下,那批后补官员之中,除却极少是因为丁忧之后因为没有门路所以才没有被起用的之外,其余大多都是之前在任职期间政绩平平之人。”
 “政绩平平?”张凌阳嗤笑道:“好一个政绩平平,你直接说这帮人尸位素餐不就得了!”
 “是,陛下!”韩笑继续道,“之前山东百姓就已经被赵毋为等人剥削,加派各种苛捐杂税。等赵毋为事泄,山东又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动乱。虽然那场动乱只发生在山东,可其他州府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
 原本这个时候,新上任的官吏应该安定民生,积极恢复生产才是。可山东这帮官吏呢?他们多是在职务上装聋作哑,对治下百姓民生不闻不问,所以才导致了现在的景象。”
 “那为何朝中没人跟提起这件事情?”张凌阳气愤道。
 韩笑嘀嘀咕咕道:“还不是因为当时启用后补官吏是陛下您当初下的旨意?朝中谁人敢反对?”
 韩笑的声音虽然很小,可还是一字不漏的传到了张凌阳耳中。
 闻言,张凌阳气得直笑,“以朕看来,朝中大臣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军国大事上每每与朕作对,一旦牵扯到了地方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些什么玩意?”
 “是!是!陛下说的是!”韩笑在一旁附和道。
 瞪了一眼韩笑,张凌阳喝骂道:“还有你,你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韩笑瞪大了眼睛,眼神十分无辜,心道:“这关微臣什么事情?”
 似乎看透了韩笑的内心,张凌阳道:“你也不用在朕面前装无辜的样子,朕问你,朝中大臣因为官官相护的原因隐瞒了这个事情,为何你早就知道却没有向朕提起过?”
 韩笑大呼冤枉,“陛下,非是微臣不愿向陛下提起此事,实在是担心有伤陛下龙颜啊!”
 “有伤朕的龙颜?”张凌阳笑乐了,“难不成这还都成了朕的责任了不成?”
 “陛下,起用后补官员可都是您的意思……”韩笑的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说了什么连自己都听不清楚。
 “你也不用在这里嘀嘀咕咕,你心里怎么想的,朕也能猜出一、二来!”深呼一口气,张凌阳平缓了一下心情,说道:“你现在就带人前去调查,看看山东都有哪些官吏尸位素餐,一五一十的回禀给朕!”
 “小福子,给朕滚进来!”张凌阳朝外面大喊一声。
 “万岁爷有何吩咐?”
 “你即刻拟一道旨意传给吏部尚书陈一鸣,让其拟定一批官员名单,朕看这山东的官吏还是都要换一遍才行!”
 “奴才遵旨!”
 ……
 韩笑早就掌握了这批尸位素餐的官吏的人员名单,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整理完毕,然后呈交到张凌阳手中。
 张凌阳一看,顿时火冒三丈。
 整个山东行省,尸位素餐的官吏竟然达到了七成之多,这哪里能忍?张凌阳当即就命人将这份人员名单送至京城,并命吏部尚书陈一鸣按照这份人员名单上的官职,一一进行后补。
 京城,东华阁内,陈一鸣收到圣旨之后,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这么多地方官吏,吏部一时之间还真寻不到这么多合适的后补人员。
 见此,户部尚书朱开山向陈一鸣建议道:“陈尚书,以老夫的意思,不如从其他地方任上抽调一批能任事的官吏前往山东,再委派其他后补充实地方,如此不就万事大吉了!”
 “多谢朱尚书提醒!”听了朱开山的意见,陈一鸣眼前一亮,道了一声‘谢’就匆匆赶往吏部衙门。
 三天后,远在山东的张凌阳收到陈一鸣的回复,对于陈一鸣的陈奏条款,心里十分满意。
 “擢升政绩显著亦的官吏或积年老吏为地方主官,再任命新进后补官吏为地方辅官,这个陈一鸣,还真有一套。”
 可惜陈一鸣听不到张凌阳的赞美,要不然心里肯定十分高兴。
 说着,张凌阳又补了几条意见,就命人传至吏部,让吏部照着这个陈条去办。
 同时,张凌阳又下了一道旨意,饬令山东境内所有庸碌之官吏在一个月内递交辞呈,并永世不得复用,这才算处理完了这件事情。
 又在行宫呆了几天,张凌阳的銮驾再次启动,向泰山方向出发。
 前往泰山的一路上,倒也没有发生什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