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算下来,等回到京城,得有半年的时间了。
好在现在朝中没有什么大事,要不然单是与朝臣的沟通之时,这一路上的来来回回,就要消耗不少的时间。
也幸亏朝中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要是发生了什么六部做不了主的事情,如果再通禀张凌阳,这期间又要耽搁多长的时间?
只怕等得到张凌阳的确切回复,黄花菜都要凉了。
好在朝中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正在张凌阳想着何时回京的问题时,王皇后开口道:“皇上,昊儿也到了该识文断字的时候了,臣妾听说江南有不少的宿朽名士,就想着何不召见几个,考察一番他们的才学,如果有满意的话,让他们做昊儿的老师,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竟是胡闹!”张凌阳不轻不重的呵斥了王皇后一句,“那些名士能教导给太子什么?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你要知道,昊儿可是储君,又岂是那些名士能教授得了的?”
倒不是张凌阳瞧不起那些名士,可说到底赵昊身为储君,学习的东西自然要与旁人不同。
张凌阳又何尝不知道王皇后的打算?
眼下其他皇子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外戚支持,只有赵昊这位太子,背后竟无一点势力,作为母亲,王皇后又怎会不心急?
所以往皇后就想到了这么一个方法,甭管这些所谓的名士是否有真才实学,可一旦他们聚集到了太子的麾下,那么经过这些名士的宣传,太子在外的名声起码不会太差。
对于王皇后的担心,张凌阳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张凌阳看来,这些所谓的名士,也许诗词歌赋确实很出众,可真论起处理政务,只怕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好手。
即便有那么几个精通朝政之人,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就知道,都是一群性格执拗的倔牛,要不然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官不做了!
“皇后也不用太过担心,关于太子老师的人选,朕心里已经有了目标,等回到京城就会着手安排!”拍了下王皇后的手背,张凌阳安慰道。
“昊儿的事情,让皇上费心了!”王皇后道。
“皇后怎么这么见外?昊儿也是朕的孩子,朕作为父亲,操心孩子还不是应该的吗?
不过皇后如果实在过意不去的话,好好补偿朕一下就行了!”说到最后,张凌阳的眼睛开始不住的在王皇后身上上下打量。
“那皇上想要什么补偿?”跟着张凌阳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对于张凌阳的言行举止,王皇后自然心知肚明,因此小脸有些红扑扑的。
“你说呢?”张凌阳轻笑一声。
示意身边服侍的太监、宫女全都退到院子外面,张凌阳一把将王皇后拉入自己的怀中,粗糙的大手也开始不老实的伸进了王皇后的衣服里面。
王皇后不敢挣扎,乖乖的半躺在张凌阳怀中任由张凌阳施行为,只是脸色更加的通红,眼眸中的春意更是难掩,鼻腔的呼吸也不由加快了起来。
感觉着张凌阳的大手在自己身上游走,王皇后直感觉身子有些燥热,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的力气,整个人就如同一堆烂泥一般。
躺椅开始来来回回不断的摇晃起来,并且还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以及不时传出的低吟声。
半个时辰后,声音逐渐消散,只剩下‘滴答滴答’的雨滴声。
两名宫女走进院子,其中一名宫女红着脸服侍王皇后更衣。
而另外一名,则蹲下身子,将玉首埋在张凌阳的袍子下面,如喝了摇头丸一般在那里前后摇动……
整理好衣服的王皇后见躺在躺椅上一副享受表情的张凌阳,暗‘呸’了一声。
张凌阳却好似没有看到一般,眯着眼睛看似十分享受,可身体却绷得很紧,脸上的肌肉有些微微跳动。
那一刻,张凌阳好似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无力的瘫软看下来。随着张凌阳的瘫软,身子也松了下来。
蹲在地上的宫女起身擦拭了一下嘴巴,就开始为张凌阳整理起衣服……
第三百六十二章:新都洛阳
陪王皇后游玩西湖后不几天,张凌阳的銮驾开始北返。
大半个月后,銮驾到达新都洛阳。
看着已经建造完毕的洛阳皇宫,在里面转悠了一圈,张凌阳直接喊来小福子吩咐道:“小福子,你去问一下太后和皇后,看她们相中了那处宫殿?你也好提前布置了!”
“奴才遵旨!”
小福子退下之后,张凌阳又将豫南巡抚郑永基召来,问道:“郑爱卿,洛阳城何时才能全部完工?”
郑永基回道:“回陛下的话,主体建筑的话,今年年底就能完工了,至于整个洛阳城,只怕还要等上两三年的时间。”
张凌阳点了点头,明白这已经算是最快的时间了。在这个时代没有高楼大厦这么一说,所以建造房屋的时间并算不上很长。可这毕竟是一项大工程,所以时间上并非一年半载就能彻底完成的。
就是现在郑永基说洛阳城内的主体建筑能在年内建造完成,那也是基于十多万当地百姓参与进来的结果。
就是这,基本上将之前内帑拨付的一千万两银子给花了个一干二净。
不过现在看来,这一千万两银子花的很值。
张凌阳并不心疼那一千万两银子,因为随着京中权贵以及豪商在洛阳购买田宅,这千万两银子已经收回了七七八八。等到洛阳城完全建造完成,那银子全部能回收过来不说,且还能再盈利一些。
至于最后究竟能盈利多少,还得看到时候洛阳城的房价能提升到什么程度了。
不止这些,当地百姓通过劳作,也赚取了不少的钱财,这些钱财虽然不能真的让他们发家致富,可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还是能够的。
所以张凌阳很满意。
出了皇宫,郑永基引张凌阳在洛阳城内又转悠了大半圈,结果除却皇宫附近的建筑已经建造完毕之外,整个洛阳城还是一个大工地。
“现在人手可够?”回到皇宫,张凌阳向郑永基问道。
“这已经是极限了!”郑永基回道,“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水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这就造成了水泥供不应求的局面。”
闻言,张凌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道:“朕可以命人再从西夷那边引进水泥设备。不过你这边还是要加紧一些速度才行!”
“微臣明白,可是陛下!”郑永基突然道,“陛下下旨引进那么多水泥设备,只怕有些不大合适啊!
微臣也去水泥厂参观过,发现那里灰尘极重,如果长期呆在那里的话,微臣担心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的!”
对于这种情况,张凌阳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是吩咐水泥厂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而已。
“洛阳城的建造就麻烦郑爱卿了,只是朕希望豫南民生方面的事情,郑爱卿也不要忘记。”
“微臣明白!”
想着郑永基也不是拎不清轻重之人,张凌阳就不再叮嘱。
第二天开始,张凌阳开始带着徐太后以及宫里的一众嫔妃,开始在洛阳周边游玩起来。
说起来,洛阳城的名胜古迹亦是不少,无论有天下第一寺院之称的白马寺还是位于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都是值得一游的。
“只是可惜了,此次来的季节不合适,没有看到牡丹!”在回京的路上,张凌阳还在为没有看到牡丹的事情耿耿于怀。
要说洛阳城什么最为有名,不是白马寺,也不是龙门石窟,而是牡丹。
牡丹力压群芳,是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自古就是雍容华贵的代名词,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可说来奇怪,整个天下,也就只有洛阳城的牡丹开的最艳,在张凌阳看来,也许是水土的原因吧。
相较于张凌阳的耿耿于怀,王皇后心情却很不错,就劝说道:“皇上切莫忧心,等过几年都城迁往了洛阳,还有什么花是皇上看不到的?”
“皇后说的是!”张凌阳点头道,“到时候朕会下令,在皇后的寝宫种满牡丹,这样一有闲暇,朕就陪皇后一同欣赏牡丹,不知皇后以为如何?”
“臣妾先行谢过皇上!”王皇后自然是欣喜不已。
张凌阳这句话,初听起来没有什么,可仔细一想,里面却另有深意。
牡丹是什么?
牡丹是花中之王。
王皇后呢?
王皇后更是一国之母。
将牡丹种植在王皇后的寝宫,不就是说以后王皇后的位置安若泰山,谁都甭想动吗?
王皇后能猜出张凌阳话里的意思,那些知道了消息的嫔妃,自然也都明白了这话里面的意思。
这一天,不知道有用多少碗碟被砸。
对此,张凌阳一点也不关心。
张凌阳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告诉那些有野心的嫔妃:王皇后始终是一国之母,你们的那点小心思,还是趁早收起来为好。
从洛阳回京,这一路上走的不再是水路,而是出了虎牢关之后,从荥阳渡过黄河,再经怀庆、卫辉、彰德、广平、保定等州府,方才回到京城的。
这一路上的风景其实并算不上好,这一路上的几个州府,基本上都处在华北大平原上,连几座像样的山头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风景了。
如果说道路两边田地里茂盛的农作物算是一道风景的话,那这一路上,张凌阳确实也领略了‘不少’的风景。
与江南相比,无论是豫南还是河北,都相对要凋敝许多。
城池没有江南的繁华,百姓也没有江南的富足,但总的来说,也要比山东的百姓要好过一些。
河北是直隶省,就处在京城边上,所以朝廷百官对河北的民生还相对关注一些。也是因此,河北的官吏并不敢太过胡作非为。
而豫南省这边,无论是上任巡抚朱开山还是现在被贬摘到豫南的郑永基,都是能臣干吏,其治理之下,民生自然不会太过凋敝。
如果现在将大周一十八行省排一个序列的话,那江南几省肯定是第一序列,而湖广和豫南、河北、川蜀处在第二序列,至于其他省份,这处在第三序列。
第三百六十三章:大周的实际情况
江南是天下最为富庶繁华之地,排在第一序列自然无可争议。
湖广历来有‘湖广熟,天下丰’的说法,排在第二序列也是理所当然。川蜀是天府之国,百姓的生活相对要安逸许多。
至于河北、豫南两省,两省虽然地处大平原,可说实话,土地早已不像千年前那边肥沃,之所以能排在第二序列,完全是吏治较为清明的缘故。
其他的几个省份,山东就不再多说,虽然山东的地理位置不错,可其吏治腐败可以说位居大周之首,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
西北几省特别是雍州,早已破败不堪,没有了千年前的雄伟豪迈的景象。
而晋中,虽然出了不少豪商,可整个晋中完全处于太行山脉之中,连大一些的盆地都没有几块,百姓的日子又能好到哪里?
至于新兴的海贸重地广东,也就沿海的广州附近看起来有些繁华,其他地方民生算不得好。福建、江西等情况连广东都不如。
至于除却川蜀的其他几个西南省份,民生在大周更是处在吊车尾的位置,且又有苗人不是爆发的动乱,民生能好才是怪事。
这就是目前大周的实际情况,其实跟后世很类似,总体来说是东富西穷。
想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地理位置、气候等都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不是人为能够决定的。
张凌阳所能做的,只是尽量改善这一状况而已。
在西北,张凌阳早已经下旨在祁连山、天山附近开始军屯,引天山、祁连山之水灌溉那里的土地。相信过不了多久,祁连山、天山附近将会成为一片沃田,最起码能够解决那里百姓的衣食问题。
至于西南几个省份,张凌阳的办法却并不多,因为西南地区山脉纵横,单靠耕地,是解决不了百姓的口粮问题的。
所以回到京城之后不久,张凌阳便给云贵总督张广之下了一道圣旨,令其带领百姓在那里种植药材,最后由太医院统一收购。
西南地区山脉纵横,气候又温暖湿润,人工种植药材其实大有可为。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中医必须要规范化。
在以前,但凡是有人生病,服用的都是散包的药材,自从张凌阳下令太医院研制药丸之后,在李太医的带领下,太医院已经研制出了数十种不同的药丸。
药丸一旦大规模生产,所引起的,自然是对药材的极大需求,单靠药农上山采药,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了。
再说,这些药丸,可不仅仅是大周自己需求,还要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就好比上次出口欧洲用于治疗黑死病的药丸,所需要的海量药材机会掏空了整个京城几附近几个州府所有的药铺。
无奈之下,最后张凌阳下令附近的几个皇庄种植药材,这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可皇庄赚再多的钱,也跟百姓无关,也根本改变不了百姓的民生,所以张凌阳才会做出现在这个决定。
西南多山,产出的粮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