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昏君-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官问你,如果川蜀不参加这个项目,那单靠你们云贵两省,能获得多大的利益?”曹睿直视云南代表问道。
 云南代表也知道自己刚才说错话了,见曹睿呵斥,急忙低头不敢去看曹睿的脸色。
 深呼一口气,曹睿缓和一下心情,说道:“就照本官的意思,此次经费除却贵州的那两成之外,剩余的八成经费,云南承担三成半,川蜀承担四成半。”
 说完,曹睿就气呼呼的离开,剩下云南、川蜀两省的代表大眼瞪小眼……
 另一边,川蜀巡抚在收到了消息之后,来到驿馆去见曹睿。
 见曹睿脸色还有些不大好,川蜀巡抚安慰道:“这些商人也真是的,竟然将曹尚书气成这样。”
 曹睿长叹一声,说道:“老夫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商人的目光竟然如此短浅。不说这个项目关系到大周对天竺、缅甸两地的战略,陛下极其重视。就说一旦道路修通,他们的投入将十倍、百倍的收回。
 有这扯皮的功夫,还不如早些探查地形,尽快做出规划好呢!”
 川蜀巡抚也跟着道:“谁说不是呢?可曹尚书您也应该体谅一下这些商人才是。他们都是些升斗小民,哪里会去关注朝廷的利益?再说此次投入的金额实在是巨大,他们也是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的。”
 见川蜀巡抚这么说,曹睿一时间有些默然……
第四百六十五章:曹睿的智慧
 曹睿虽然不是商人,可也是做过封疆大吏的人物,对于实务还是算比较精通的。所以川蜀巡抚说了那句话之后,才有些沉默。
 因为曹睿明白,虽然这个项目的投资看似没有丝毫的风险,可其实背地里的风险却不是一般的小。
 云、贵、川西南三个行省,数千上万家商家联合投资,谁都能保证哪一个商家的资金链一直完好无缺呢?
 特别是几家较大的商家,他们之中一旦有一家的财务出现状况,所导致的后果将其全面性的,甚至整个项目因此停止也说不一定。
 所以想了又想之后,曹睿向川蜀巡抚问道:“这次投资的回报是一个长期性的东西,不知道商家们有何打算?”
 虽然商家也都明白这条道路的重要性,可很显然,曹睿并不会相信如果不能尽快的收回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商家愿意出这么庞大的一笔银子。
 “你果然还是猜到了!”川蜀巡抚轻笑一声,说道:“之前,川蜀这边几个大的商家与我商议,待道路修通之后,他们想要在各个关卡要地设置收费站,收取为期三十年的过路费。”
 “三十年?”曹睿心中一愣,随即摇头道:“不行,这个期限太长。”
 别说三十年的时间了,只怕不用二十年的时间,这些参与投资的商家就能收回投资了。更何况,这么多年下来,他们通过与缅甸、天竺贸易获得的利润至少要十倍以上。
 “那尚书大人以为该定多少年合适?”
 “老夫觉得,十年就已经很不错了!”曹睿说了一句,见川蜀巡抚欲言又止的表亲,继续说道:“十年时间,这些参与投资的商家虽然不能收回全部的成本,可在这十年时间里,他们商品的竞争获取的利润只怕十倍也不止吧?”
 曹睿又不是不通实务,哪里不明白,待道路修通以后,他们会对没有参与投资的商家征收高额的过路费,而自己则是完全免费。
 但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的运输成本就比其他商家要低上很多,自然而然,在市场上,他们生产商品的竞争力要比其他商家强上很多。
 只怕根本就用不了十年的时间,他们就能将那些没有参与投资的商家在缅甸、天竺的市场挤压的毫无抬头的迹象。
 所以,曹睿才会给出只有十年的期限。
 见曹睿这么说,川蜀巡抚一时间有些犯难。毕竟,在说服这些商家参与投资的时候,川蜀巡抚可是对他们保证过,至少要给他们二十年的时间。
 之前之所以说三十年,其实也是给曹睿一个讨价还价的余地,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曹睿竟然会这么的精明。
 到了这个时候,川蜀巡抚不得不对曹睿说出实话:“尚书大人,之前下官在说服商家参与投资的时候,曾向他们保证过,至少给他们二十年的时间。您这一下子划出去一半,让下官无法交代啊。”
 曹睿笑道:“其实期限上老夫倒不是不能宽限,不过你在这里却要给老夫一个保证。”
 “尚书大人您说,只要下官能做到的,一定会全力办成。”
 曹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最后过路费的定价权交上去,老夫可以做主,给他们十五年的时间。”
 “定价权?”闻言,川蜀巡抚急忙摇头,“尚书大人,您这不是在开玩笑吗?定价权上交给朝廷,他们哪里还有得赚?”
 “你也不要以为老夫是个傻子,什么都不懂!”曹睿看了一眼川蜀巡抚,嗤笑道:“万一这些商家故意抬高过路,排挤同行的话,只怕过不了几年,整个天竺、缅甸市场,就完全由这些商家垄断了。
 你身为朝廷封疆大吏,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垄断市场,进而损失朝廷的利益不成?”
 曹睿这话说的就有些重了,川蜀巡抚那里敢反驳?急忙辩解道:“尚书大人,我难道不知道朝廷的苦衷吗?可眼线的实际情况是,这些商家一个个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是不愿意出这笔资金的。”
 “那这条道路就不修了!”曹睿冷声道,“等以后国库宽裕了,他们就是再想参与投资,只怕朝廷也是不许的。”
 “难不成朝廷也有这方面的计划?”见曹睿这么说,川蜀巡抚急忙问道。
 “自然!”曹睿见川蜀巡抚对朝廷的大政方针并不是很了解,就说道:“现在陛下和朝中诸公正在指定朝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且已经有了大政方针,所以对你们西南三省才没有那么的关注。
 可一旦朝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朝廷就会自主出资修通西南三省通往缅甸及天竺的道路了。”
 “可为何下官没有听到风声?”川蜀巡抚问道。
 “那是因为这个计划,陛下只对内阁和六部九卿提及过,并不曾泄露出去,你又如何得知?
 再说,天竺、缅甸那么大的市场,你以为朝廷会无动于衷?只是眼下顾忌不上罢了。等朝廷财政富裕了,到时候是什么场景,你不会不知道吧。”
 “既然如此,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尚书大人就等着下官的好消息吧!”说完,川蜀巡抚就匆匆离开了驿站。
 看着川蜀巡抚匆匆离去的背影,曹睿冷笑一声:“和老夫斗,只怕你们还嫩了些。”
 这天晚上,川蜀巡抚将当地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商家召集到巡抚衙门,说出了今天与曹睿的对话。
 有商家就有亦或道:“巡抚大人,您觉得曹尚书是不是在诈我们?”
 “应该不会!”川蜀巡抚摇头道:“首先,朝廷对天竺和缅甸很是重视,甚至不惜在天竺驻扎了二十万大军。
 另外一方面,缅甸是三皇子的封国,曹尚书身为三皇子的外家,不会不顾及三皇子的利益。”
 见川蜀巡抚这么说,众人一想也是。先不管朝廷的大政方针,单说三皇子这一方面,通往缅甸的道路早一天修通,三皇子的利益就早一天得到回报。所以,即便是为了三皇子的利益,曹尚书也会尽快督促修路计划的落实的……
第四百六十六章:大动脉的启动
 又经过三天的激烈商讨,最后云贵川三省商人代表达成协议,共同出资修建通往缅甸的道路。
 不过具体修建路线、出资数额、修建期限以及使用劳力,还需要等皇家学院的地质专家考察完之后才能给出详细的结果。
 不过,曹睿的任务到这个时候算是完成了。
 将这几天商议的结果写成一份奏折,曹睿就呈报上去了。
 五天后,张凌阳收到曹睿的奏折,细看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不住的称赞道:“这个曹睿,果然也有两把刷子。”
 其实,像西南三省这般修路的模式,张凌阳本人心里是拒绝了,因为这是另外一种私有化的表现形式。
 思乡一下,西南三省可以这般做,那是不是意味着其他行省也可以这般做?
 而且这么重要的交通干线掌握在商人手中,对朝廷来说是祸非福。
 不过好在,这条道路西南商人联盟只有十五年的经营权,一旦超过这个年限,道路自动收归国有。
 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现在朝廷财力有限,不可能对没一个行省,没一桩项目都面面俱到,所以只要项目对朝廷利大于弊,张凌阳还是会同意的。
 西南三省修路这件事情,对朝廷来说就是利大于弊,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按说这样的大项目,朝廷是不应该允许私人插手的。可刚才也提到了,朝廷财力有限,而且还要尽快的完善大周的战略布局,所以难免会在利益上做出一些取舍。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次西南三省的商人愿意掏钱修筑这条交通干线,单靠朝廷的财力,只怕至少要等到五年以后才能修筑。
 可大周一十八行省,要修筑的道路又岂止一条?而朝廷想要完善大周的道路网,单靠财政收入,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所以,张凌阳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甚至,张凌阳还以此为由,允诺各地商人可以自主修路。
 当然,根据对朝廷利益的多寡,对商人允诺了不少有利的条件。当然,前提是修建的道路必须要在朝廷的规划、监管之下。
 根据内阁、军阁一致讨论的结果,张凌阳还打算修通数条关系整个大周国计民生的交通大动脉。按照大周的地理结构,交通网共分为西南、西北、华北、辽东、华中、华东、华南七大区域。
 按照这七大区域的划分,朝廷允许区域内各省商人参与投资修建在朝廷规划下的交通干线。
 当然,根据地理形势的复杂程度,朝廷允诺给商人的利益也有多寡。
 就好比西南三省,山脉纵横,道路修建难度很大,再加上投入资金较大,期限较长,朝廷允诺给西南商人的利益自然多上一些。
 而华北方面,因为地处大平原,道路很容易就能修建完成,且投入资金也很少,所以朝廷允诺给商人的利益就少了很多。
 西北方向,因地瘠民贫的原因,西北几省的富户很少,所以也根本就拿不出多少资金进行投资修路,再加上这条主干线要延伸到万里之外的西西伯利亚,根本就不是商人所能承担的起的,这就要由朝廷出资修建了。
 华东、华南区域,虽然山脉较多,但那里本就富裕,所以在允诺商人可以集资修路的前提下,朝廷给他们的利益也没有西南那么多。
 虽然朝廷许诺的利益并不多,可华东、华南的商人出资修建道路的积极性依旧比西南地区要高上很多。
 因为当地本就比较富庶,如果连贯数省的交通大动脉修通的话,那带来的经济利益远不是那点投资可以比拟的。
 再说,虽然投资很多,可耐不住那里的富户也多,均摊下来,其实每家商户身上承担的费用也并不是很多。
 而且一旦他们参与了投资,会在朝廷中留下好的印象,自然也会给他们带来自己都有可能想象不到的利益。
 而在辽东地区,因为当地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原地区迁居过来的贫民,所以富户自然也是全国最少的。
 可因为当地卫所较多的缘故,自然而然,辽东地区的主干线是在军队的主持下修建的。
 现在的辽东地区,在经过数年的大开发之后,已然超过江南地区,成为了大周最大的粮仓,这是朝中大臣所没有想到的。
 同时,他们不得不佩服张凌阳的魄力。
 想当年,在大臣的集体反对之下,张凌阳一意孤行的向辽东进行大移民,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试想,如果当年张凌阳在朝臣的压力下被迫停止大移民,现在的辽东是什么场景?只怕还是一片荒芜,哪里还有现在的千里沃田?
 与此同时,原本人口较多的中原地区,因为此次的大移民,土地压力骤然减小,使得许多原本很多看不见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内部矛盾都减缓了。
 随着张凌阳的一张圣旨下达,皇家学院内的地质专家开始带着自己的学生奔赴各地,一路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
 之前,地质学家们并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但之前他们主要是为了探索当地的矿产资源,所以很多地方的地质结构,他们并没有详细的探索。
 虽然还要经过数月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贯穿整个大周的交通大动脉才能进行规划、开工,可因为圣旨的下达,各地商人早已安奈不住了心中的兴奋,投资的积极性很是高涨。
 很明显的,一旦贯穿整个大周的大动脉修通,最先获益的,就是他们这些商人,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积极性?
 在江南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