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听说有一个黄祖带着人马出来野战了,这个消息一传过来孙坚就高兴了,他和左右说,刘表不守巢穴,妄图野战,其势危矣,我军破刘表全取荆州就在今日。
初平二年八月,黄祖和孙坚相遇在野外,双方列阵野战。黄祖既然自以为不错,他自然要和孙坚斗将了。
黄祖亲自出战,他不怕孙坚。孙坚本来想亲自出战的,可是他的长子,今年十七岁的孙策,他向自己老爹主动请战。
孙坚一想,虎父无犬子,我儿子自然也是最厉害的!于是乎孙策出战。
黄祖看着出来一个娃娃,确实孙策才十七,怎么看也不会太老吧?
而且他还长得很帅的。黄祖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孙坚,孙坚都快到不惑之年了,怎么说他也不应该长成这样吧?一通名姓,原来是孙坚的儿子孙策。
黄祖这里也说了,他来是打孙坚的,你知道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他黄祖是不屑于对付的。孙策也没理那套,他大枪一挥,直接就出手了。
黄祖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应战,本来黄祖的想法是三五个回合打败孙策,然后去和孙坚单挑。
不过他和孙策越打越心惊,这年轻人怎么这么厉害!他都厉害到这个程度了,那他爹得是什么水平啊?
其实黄祖不知道,孙策的武艺天赋远在他老爹之上,现在还没有步入成熟的孙策,武艺已经不逊于他老爹了。
黄祖武艺不差,按照百分制来说至少是在八十分上下的,只能说他的对手太强大了。
黄祖七八个回合就不行了,他败走了,孙坚挥军掩杀了一阵,这样孙坚小胜了一阵。孙坚回去也大加赞赏自己的儿子,说是虎父无犬子。
接下来初平二年十一月,黄祖知道斗将没便宜占了,黄祖选择借助地形列阵和孙坚交战。黄祖有两下子,可是他的能耐也就是那么两下子罢了。
孙坚和孙策父子的脾气差不多,都是喜欢冲在最前面的!
孙坚以自己为箭头冲在了最前面,黄祖的部下这么多,就连黄祖本人都不是孙策的对手,何况孙坚呢?
人没有不怕死的,这些人都开始纷纷败退。孙坚的部队就冲破了黄祖的部队,黄祖就这样,在地利之中依旧不能取胜,他这次是大败,三万多人被打得就剩一万人左右了,而且还都是士气低迷!
黄祖继续后退,孙坚急起直追,一口气就逼近襄阳了。刘表等人为了过一个好年,他派出了蔡瑁带兵援助,和黄祖兵合一处,将打一方!
不过这两位的能耐相仿,和孙坚是没法比的,结果就是在初平二年年底,刘表的部下黄祖,蔡瑁联军两万多再次被孙坚打得兵败如山倒,他们败逃到大山里,孙坚进而围攻襄阳。
当然了,孙坚想攻破襄阳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孙坚部队虽然厉害,但是不过就一万多人,襄阳城内军马还不止两万人呢,而且襄阳坚城,不容易攻克,这就打到了初平三年战斗还没有结束。
要是孙坚一直攻击襄阳,虽然没有什么便宜占,但是也不能吃什么大亏。
不过蔡瑁和黄祖在大山了自己研究出来一个游击战的打法。
他们手里多人不说,三五千人还是有的。他们没什么事就出来捣乱,杀个把孙坚的士兵,孙坚这里一追,他们就躲进深山。这破地形孙坚也不熟,于是乎就被打得不胜其烦。
后来孙坚设计引诱黄祖,打败了他的游击部队。孙坚一心要解决这个苍蝇,他猛追黄祖的败兵,把黄祖追得升天无路,入地无门的。
不过孙坚也倒霉,他不知道被哪来士兵暗箭射死了!
一下子孙坚变得转胜为败了!黄祖也兴奋过头了,他追的太狠了,被孙策给生擒活捉了。
本来孙策是要杀了黄祖祭奠他老爹的,结果被程普劝住,用黄祖换孙坚那具被蔡瑁抢走的尸首。
这蒯家兄弟和蔡瑁不想要一个和他们夺权的黄祖,他们想趁机干掉孙坚残部,并解决黄祖。刘表不傻,黄祖留下对他更加有利。
于是乎刘表答应了议和,最后双方罢兵,时间是初平三年二月底。
刘表得以坐稳荆州,孙策带着孙坚残部去投奔了袁术。
第32章 董卓之死
初平三年这孙坚战死也是一件大事,整个的大汉天下在这一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初平二年八月,袁绍在界桥之战中打败了公孙瓒之后,接下来的同年十一月,袁绍带着众将再次进攻磐河,公孙瓒白马义从都被打残,他的军心已丧,他再次兵败磐河,一口气被打回了幽州。
不过袁绍这里也几乎打光了冀州所有存粮,他也只能罢兵。
后来袁绍回去之后晋了曲义为破锋将军,陈铁为裨将军,也算是赏赐了他的功臣。
而且公孙瓒回去之后也不得安生,初平二年年底,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他在幽州人望极高。
他发动民众数十万,讨伐大逆贼公孙瓒!这刘虞也是大汉最后也是最大忠臣。
你公孙瓒要干什么?自己封官?要是一个郡丞,校尉什么的,他刘虞也就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了,反正大汉也已经乱了,这事也管不过来。
可是你这是委任州牧!这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是公开叛国了!这事可大了!
公孙瓒刚刚两次兵败给了袁绍,自己也元气大丧,要是刘虞正常进攻,公孙瓒可能就真的远去了。
很可惜,这刘虞有些迂腐,他说了,他本次兴兵只杀公孙瓒一人,不杀其他。
这样他自己的部队如何进攻产生了迷茫,让公孙瓒抓住机会干掉了自己,刘虞兵败身死,公孙瓒把刘虞暴尸荒野!
这是对这位深得民心之人的巨大羞辱!
公孙瓒这次人望几乎到了谷底,刘虞的儿子刘和遂投奔了公孙瓒最大的敌人袁绍,事情也是在初平二年年底发生的。
而这些消息在初平三年三月底都传到了长安,董卓听得可真是心花怒放!
董卓这人有能耐的,他尤其是知兵,还有些谋略。他在诸侯讨董的时候就知道了,诸侯大多是徒有虚名之辈。
厉害的只有袁家兄弟,孙坚以及公孙瓒,还有一个就是刘虞。
其他的曹操当时实力太小,说实在的,董卓这样的巨鳄真心是看不上眼的。
这次到了现在,公孙瓒也被袁绍打残了。这董卓也认为袁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两边应该是都半斤八两了,这下子两个人的实力几乎都消耗殆尽了。
刘表逼走了袁术,这样袁术对于关中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刘虞被公孙瓒干掉了,董卓又少了一块心病。
最关键的是刘表给力,他又干掉了孙坚,这次董卓感觉更爽了,他四围没有什么威胁了!这次董卓完全也就堕落了。
董卓开始进京的时候,他也不傻,他没有完全堕落,最多是好点色,强抢民女什么的。
后来被诸侯联盟给打跑了,董卓更是害怕了,他不敢做什么坏事,给人留太多的把柄。
这次他的心腹之患都没有了,董卓开始烧杀抢掠了,并且建造了郿坞,囤积财宝和美女,他专心享受,朝政交给了牛辅和李儒负责。
其实董卓堕落也是必然的,董卓的儿子早年死了,他又没有孙子,只有一个孙女。
剩下至近的亲属中男丁只有弟弟董旻和侄子董璜,而且能耐都非常一般。
这样董卓也就没有什么奋斗目标了,在他看来自己后继无人,而且年岁也快到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好活呢?还不如好好享受一下。
董卓控制朝政的时候,大家可能还有好日子可过。可是那个牛辅,大家就都遭殃了!
于是乎朝臣变得不满起来了,除了蔡邕,因为董卓说了,这位是他治理天下的招牌,牛辅不敢得罪人家。
剩下的人就要想办法解决牛辅了,可是大家非常悲催的发现了,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要除掉牛辅真的很难。
大家现在都已经对于被董卓统治已经默然了,没什么人敢动这董卓的嫡系心腹了。
不过这里面有一位有大志之人,就是董卓重点拉拢的一个对象大司徒王允,王允这老小子也过了知天命之年了,这位心气极高,他的想法就要是独掌大权,可是实机不允许。
这次董卓露出破绽了,王允也没带过兵,他也是和一般世家人一样,有些眼高手低的。
他错误的认为只要干掉董卓一家和牛辅,西凉军就会溃散了,这样他就可以真的掌握大权了。
王允知道董卓和吕布都好色,这次王允用了侍女貂蝉施了一个美人连环计,先给吕布,之后再给董卓,这样成功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感情。
要是刚刚入京的董卓,这样的计谋估计就没用了,不过现在董卓已经没有了英雄气,他就为了貂蝉大骂吕布,并且向着吕布掷戟,这次两个人的感情也就彻底破裂了。
当时吕布还顾念自己和董卓当时的义父子情,王允来了最有心的一句话:“将军姓吕,太师可姓董啊!”这么一句话,吕布就彻底恨恶董卓了。
王允就请来了捞不到好处的并州人李肃,这一批人一下子骗了董卓说皇帝陛下要禅位于董卓。董卓更高兴了,他去接受了禅位了。
结果他没有接受到的机会,董卓死在了吕布之手,王允以大司徒的身份录了尚书事,又晋吕布为奋武将军,时间是初平三年十一月。
给董卓点了天灯,杀了牛辅,这些都是做的不错,可是他错在杀了为董卓哭灵的大儒蔡邕。
而且王允掌权之后,也骄傲自满起来了。西凉四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上书请罪,只要王允宣布赦免这些人,也就没事了。
可是王允错误的判断,认为树倒猢狲散,董卓一家和牛辅都死了,其他人能有什么威胁?他也就宣布绝不赦免,追究到底!
结果这四位在贾诩的劝说之下,带领西凉军杀回了长安。本来吕布想出战,但是王允这时候真的怕死了,他知道吕布武艺高强,他要留下吕布保护自己,美其名曰,护驾最重要。
他派了徐荣出战,结果明显是李傕打着的旗号为太师复仇更有吸引力,董卓在西凉军中的威望是无以伦比的,董卓有好处就给西凉军,西凉军自然是对他忠心无比。
李傕收编了徐荣的部队,兵力扩大到了十五万,他到了长安。
有内应在,李傕等人进入了长安。他们干掉了不少士兵,吕布单挑一个回合打败了郭汜,他得以带着自己的曲部出武关投奔袁术去了。
李傕等人逼死了王允,李傕为大将军,郭汜是大司马,张济是骠骑将军,樊稠是卫将军,四个人分别掌握朝政。
这样王允除掉董卓仅仅过了不到四个月,初平四年二月底,王允就没了,接下来一年被改元为兴平元年,大汉注定不能恢复真的平静。
第33章 再战公孙
时间再次回到初平三年秋天,冀州全境获得了大丰收,袁绍手里又有了粮。
公孙瓒解决了刘虞也让他几乎一统了幽州,不过他人心大失也是有些艰难了。
袁绍要干掉公孙瓒,这是一件大事,不能让公孙瓒恢复元气,同时也要扩大自己的地盘。
无论历史还是现在,袁绍占据河北都是最好的选择。有钱有粮就要去做一些事情,不能留在那里浪费自己所有的资源嘛。
现在青州那里唯一的割据势力就是北海太守孔融,孔文举有一个孔子后代的名头够唬人,有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人传讲。可是在乱世,这些玩意有用吗?没人会记住这些都。
所以袁绍决定去进攻青州,和进攻公孙瓒同时进行。冀州人口稠密,有人口接近五百万,士兵也至少可以征募二十万以上。
袁绍最看好的儿子是袁尚,不过他还年纪不大,没和审家女成婚呢。
至于丧母嫡长子袁谭,袁绍一直不喜欢,他不和自己同心嘛。
在打败公孙瓒之后,袁绍为了稳定后方,他先是命令下属甄家的第三女甄道给陈铁做妾,接着又把甄家第五女甄宓给了次子袁熙为妻。这样,陈铁也就和袁绍家有了亲戚。
当然了陈铁也不傻,他知道袁熙是袁家的小透明,是不可能成为袁绍的接班人的,除非袁绍其他的儿子都死了。
袁谭是原配嫡子,袁尚是继室嫡子,只有袁熙怎么看都是庶出,怎么可能是袁熙继位呢?
这种安排自己也不会支持什么袁熙的,而且袁熙的能耐也不行。
后方解决了,袁绍派出了族弟袁叙,参军辛评,淳于琼,颜良并四万大军这样的阵容去进攻青州,这也是袁绍一定要拿下来的地盘。
袁绍带领剩下的兵将去对付公孙瓒,公孙瓒没有了人望,他已经要破罐子破摔了,在幽州他又强行征募了六万人马,加上之前的不到两万人,手上也有七八万人马呢!
公孙瓒这小子也号称三十万大军,他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强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