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源拿着胶带把短针粘在孩子额头上。
吴温泉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不怕乱动了。”
孩子母亲也紧张地问:“这就可以了吗?”
高源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现在不敢多行刺激,所以就先留针半个小时,看看情况再说。”
孩子母亲看向了自己孩子。
高源说:“你们仔细观察他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就马上找我们。”
孩子父母都点头答应了。
高源再看一下孩子的情况,见其比较稳定,他也就转身出去了。
见高源出去了,其他人也都出去了。
老祁走在最后面,出了门之后他赶紧跑到最前面,叫道:“高源医生,等一下。”
高源停下脚步,回头看他。
第二百五十三章 见效
老祁赶紧快步到高源面前,他问:“你给我交个底,这种治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刚才小孩的反应到底是好是坏?”
高源沉默了。
旁边的专家也不知道该咋说。
吴温泉道:“刚才针刺捻转的时候出现了酸胀的感觉,这是得气了,而且没有出血,也没有明显疼痛,证明刺激这里的穴位是有效果的。但小孩难以忍受,所以高大夫保守起见,只能及时停下来。”
“至于留针半个小时,这是我们现在针灸的一个默认的手法,主要是保持针刺持续的一个作用力。至于具体结果,我们只能等等再看,现在还不好说。”
老祁皱眉,合着这些专家也是什么都不知道。
高源点点头,一言不发,转身就走了。
其他专家也都有些无奈,跟老祁道别之后,也都离开了。
老祁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头疼。
这时候,石院长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一下就赶紧跑上前:“哎呀,领导啊,您说您过来怎么不让人跟我说一下,我这都没陪着……”
老祁理都懒得理他,看都不想看他,也扭头就走了。
石院长又赶紧跟在后面。
……
高源去了楼上的办公室,翻阅起了住院病人的这些医案。
吴温泉和郑正辉也跟着上来了,见高源又开始忙碌了,这两人也是无奈摇头。
郑正辉道:“你说他到底是在紧张,还是没紧张?”
吴温泉没好气反问:“换你,你不紧张?”
郑正辉却说:“保不齐人家心态好呢,之前乙脑那么大的事儿,他都给扛下来了,眼前这么点儿怕是不算什么了吧?”
吴温泉没好气白了这个老伙计一眼。
严旬跟着高源在里面,见高源还在翻阅病例,结果他却来了一句:“老师,如果这次咱们治对了,是不是得算我一个大功劳?”
高源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扭头看孽徒,没好气道:“我算给你两个脑瓜崩!”
严旬叫道:“干嘛呀,我这也算是提出建议了!”
高源道:“你书抄完了吗?没抄完接着写去。”
严旬立刻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委屈巴巴地走到一旁默默抄书去了。
吴温泉和郑正辉对视一眼,都有些哭笑不得。
吴温泉则说:“那看来是没什么大事。”
郑正辉也点点头。
只是两人都没发现一点,高源翻了许久的病历,但却迟迟没有落笔记录,他翻动的,只是内心的波澜而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半个小时就到了。
正在抄书的严旬倒是在密切关注时间,时间一到,这小子就站起来:“老师,半个小时到了。”
拿着病例的高源闻言,手上就是一紧,指尖稍稍泛出了白色。
便是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声音:“高医生,高医生,医生。”
高源抬头,见是孩子母亲找上来了,他一个紧张,蹭的一下站起来,把桌子都给顶出去了,可这时他哪里顾得上这个,他赶紧往外走:“怎么了,发生什么了?”
孩子母亲许是跑的有点气喘,说话都不利索了:“孩子他……他喉咙……”
“喉咙怎么了?”高源赶紧追问。
孩子母亲越着急,越说不出来,一着急竟还咳嗽了起来:“咳咳咳!”
高源来不及问她了,生怕再发生什么意外,便赶紧往下跑。
严旬也不敢怠慢,快速跟在他身后。
师徒俩蹭蹭蹭跑下楼,下去了才发现医院里这些专家早就已经堵在病房门口了。不说他们了,连老祁都在最外面,都没挤进去。
高源一看这阵仗,顿时也傻眼了。
老祁回头一看,就见这懵逼的两师徒,他道:“你们倒真有大将风范,真能稳得住,不到半个小时就绝对不下来。”
高源顿时无言以对。
严旬懒得搭理这领导,他站在人后喊道:“让一让,开水来了,我要烫人了!”
理都没人理他。
严旬脸都绿了,这帮人这么狠的吗?连开水都不怕?
高源只能在后面说:“我是高源,让我进去看看。”
前面人听到高源下来了,这才赶紧让路:“高源大夫来了,快让高大夫进去。”
高源赶紧从人缝里面钻进去。
老祁眼巴巴跟在后面,他这个悲催的领导,居然跟在了医生后面。
等几人进去,孩子母亲才姗姗来迟,一看这场面,她也傻眼了,得,她也别进了。
高源挤了进去,见吴温泉和郑正辉早就在里面了,他还没走到床前,就赶紧询问:“怎么了,孩子怎么样,有没有出什么变故?”
郑正辉回头看高源,好笑道:“你不是气定神闲的很吗?都不肯提前来看看情况,怎么,这会儿紧张了?”
“我……”高源顿时一噎,但见郑正辉这轻松的表情,他又是微微一怔。
吴温泉脾气性格都很好,也不会拿高源打趣,他说:“孩子的咽喉疼痛缓解很多了,现在疼痛程度已经非常轻微了。”
听到这话,高源顿时脑子一懵。巨大的惊喜,把他冲的有点晕。
高源脚下跟踩着棉花似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孩子床前,他赶紧看孩子的情况,嘴里询问:“你……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孩子回答的声音都清脆了许多,没有原先那样嘶哑了。
高源兴奋不已,再度检查一番,果然孩子情况明显好转了。
高源看向吴温泉。
吴温泉亦是难掩内心兴奋,他用力地抓住高源的手,激动地点头:“针刺阙上,有效,有效啊!”
“太好了!”高源用力击着掌,又喊了一声:“太好了!”
后面的专家们也被巨大的惊喜冲击的懵逼不已。
老祁站在他们身后,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要摆出什么表情了,他只觉身体越来越畅快,而后竟然感觉自己都有点站不稳了,他赶紧扶着墙壁,生怕自己摔倒,可脸上洋溢着的兴奋,是怎么也消散不掉的。
两个小时后,孩子退烧,喉咙已不疼。
次日,白喉伪膜脱落。
再后,痊愈。
第二百五十四章 这不就是个机会
其实连高源都没有想到针刺阙上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当时他也不过是想着要试一试,这一试,还真是给了他一个莫大的惊喜。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药材和物资都很短缺的情况下,这种疗法实在太可贵了。不过是用针插上一会儿而已,并不会产生别的消耗,针取出来之后,还可以给下一个病人用。
而且这种针刺疗法所取得的效果竟然比用药治疗还要快,还要稳定。根据他们观察,针刺阙上之后,用胶带固定留针。轻症白喉病人,大多在半个小时之后,喉咙疼痛就消减了。
半天之后,基本会退烧。第二日,白喉伪膜就会脱落。当然,情况严重一些的,治疗过程相对来说,也会延长一些时间。
“方剂的话,还是要侧重于神仙活命汤和养阴清肺汤,尤其是养阴清肺汤,这是治疗白喉的重要方剂。轻症的病人,能用针刺的,尽量针刺治疗。如果情况比较重的,那就要上方剂,针药并用。所以药材方面,还需要祁厅多费心。”
这次开会,高源就占据了重要位置,现在基本上都是由他来统筹安排治疗。
老祁神色也轻松了不少,他点点头:“好,我尽量去协调。”
高源亦是微微颔首,然后又道:“若是不能完全足备,那么还是优先满足养阴清肺汤的药材组方。”
“哦?”老祁有些疑惑。
高源解释道:“养阴清肺汤是清代医家郑宏纲所创,是针对治疗白喉专门研究出来的。清朝乾隆时期,白喉从海外传来,而后在我国逐渐传播,到道光年间,就已经蔓延全国,死伤无数了。”
“最开始医家按照伤寒来治,但没有疗效。后来温病学派,又按照叶天士的观点,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的医学逻辑,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应当苦寒降泻,不过治疗之后情况反而更差。”
“一直到新安医家郑宏纲和郑承瀚父子通过观察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白喉是因为‘伤燥及感受疫气’,之所以会感受疫邪,是因为肾水不足造成的。”
“肾水不足,肺金不润而燥,再感染疫邪,更加加重了津液的损伤,所以白喉病情才会这么严重。他们由此提出了不能用发散的药物,更加不能使用苦寒之品,而要用养阴清润之法。”
“他们在这种思路下,创造出了养阴清肺汤。在随后的白喉大流行中,养阴清肺汤建功甚伟,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是在这之后,历代医家治白喉的思路,都以阴虚肺燥而论。”
老祁听明白了,他点点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高源道:“所以养阴清肺汤非常关键,对治疗大部分普通型白喉患者是很有效的,而这这种症候的患者,也是目前患病的白喉患者中的大多数。”
老祁道:“好,我尽量去协调药材资源,你们的针刺阙上疗法也要尽快研究,我准备把这个疗法向下面各级医院推广,毕竟下面的市县也出现了白喉患者。”
“好。”高源认真点头。
老祁看向高源,他对着高源郑重说:“清朝的郑宏纲大夫救了那个时代的白喉患者,而你救了我们这个特殊时期下的白喉患者。谢谢你,高源大夫。”
说罢,老祁站起来,朝着高源伸出手。
高源不敢怠慢,他赶紧站起来,跟老祁握手,说:“为人民服务,不敢言功。”
老祁闻言,有些意外,而后微微颔首。
……
针刺阙上的效果,确实很好,省中医院这边经过统计分析,很快就形成了报告。
这些轻型和重型白喉病人,平均退热时间不超过两天,三天内白腐膜都会脱落。
这个治疗效果,竟然并不逊色于白喉血清,甚至在配上相关的汤药一起治疗,疗效还要更好。
大家都被这个惊喜冲击的脑袋发懵。
石院长也是个人才,赶紧组织医院里的研究人员,针对阙上位置对咽喉部位的影响作出科学性的研究,他想拿这个研究结果登报评奖了。
老祁在接到报告反馈之后,也立刻命人向下面各级医院进行推广,一定要把这种多快好省的治疗方案传播推广下去。同时,他也拿着报告向上面反映,因为他们省出现的白喉病情,上面也是非常关注的。
针刺阙上治疗白喉的新思路,也给上面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还是那句话,在现在这种物资短缺的情况,这种多快好省,简便验廉的治疗方案,实在是太可贵了。
所以上面部门也着令中医研究院对这种疗法进行研究。
这一下,石院长傻眼了,被抢活了,嘿!
……
这次来势汹汹的白喉病情,在针刺阙上和养阴清肺汤的综合治疗下,逐渐被平息了下去。一场让大家焦头烂额的灾祸,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
而这里面最大的功臣,高源也将要踏上回去的路程了。
老祁亲自来送他,道别之时,老祁内心颇多感慨,看着高源,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省中医院的这些专家领导,也来了车站送高源。
高源神色倒非常平静,他说:“来此一趟,终究不辱使命,幸甚至哉,我很满足。”
吴温泉道:“这次白喉,多亏高大夫的奇思妙想,不然真不知道要害了多少性命。”
高源只是客气地说:“侥幸而已,我们在乡下,物资药材都很短缺,所以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在推广简便验廉的外治疗法,所以这次能想到针刺阙上,也是因为之前的习惯思维使然。”
老祁有些意外:“你两年前就在推广外治疗法了?”
高源点点头:“对,我们一直在培训当地医生大夫还有卫生员学习外治。乡下的情况,终究跟大城市不一样,我们没有太多可以选择,只能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想出最合适办法,尽可能保卫群众的生命健康。”
“幸好,我们当地有擅长外治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