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高源-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远吗?你真的能做出比我更高明的决断吗?我们不过是一群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曲折是难免的,但你要相信我们的目标从来都是一致的,我们都是在努力地让我们人民的生活过的更好。”
  这话说的高源心里非常难受。
  王汉章看着高源,目中露出回忆之色,他说:“你还记得吗?56年的时候,你刚回来就碰上了流感,那时候没人去支援霍乡,你带着人就去了。你回来的时候,我就在路口等你,是我第一个叫你同志的,高源,我一直都把你当成是我的同志的。”
  “对不起,对不起。”高源懊悔极了。
  王汉章摇头:“我不是要责怪你,我找你来,只是想告诉你,我不是你心里想的那种人。医疗反腐是我做的,剔除两家医院的科室承包也是我做的,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补助也是我做的。今年你们县里提早开始抗非预防,也是我说了话的。”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重新启动了,我也跟相关的领导交流了意见,为你们县里争取了试点示范。村一级的卫生室如果愿意改成集体举办,村里的医生现在就可以通过卫生系统来交统筹,等他们老了,就可以领取退休金,对他们的将来也是一个保障。”
  高源怔怔看着王汉章。
  王汉章道:“但我也很抱歉,对于你们最早的那一批赤脚医生,就没有办法给他们交统筹了,他们年纪太大了。但只要他们还在岗位上,有乡村医生证,那就还可以拿工资。至于村里以前的接生员,我就无能为力了。卖掉的乡镇卫生院,目前还赎不回来。这些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但我已经尽力了。”
  高源对他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替他们谢谢你,我也替李伟民谢谢你。”
  王汉章看着高源的眼睛,他问:“所以,你还愿意认为我是你的同志吗?”
  “当然。”高源认真点头。
  王汉章又问他:“那你还会愿意叫我一声老王吧?”
  高源开口:“老王吧。”
  王汉章笑:“你咋骂人呢。”
  高源也笑了,可旋即他捂住了眼睛,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嘴里轻轻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王汉章温声宽慰道:“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同志。”
  一周后,王汉章病逝。
  高源去了他的葬礼,在他坟前站了很久。可能是年纪越大,越容易想到从前。王汉章是个老烟枪,从来都是烟不离手的,而且他也很爱给别人分烟。高源每次去找他,他总是习惯性地把烟盒子抛给高源,示意他自己拿,可高源却从来没有抽过一根。
  高源看着墓碑上的王汉章照片,他在身上摸索了一下,拿出一包烟来,他笨拙地拆开,说:“上辈子我也是个烟鬼,所以很被老婆嫌弃,这辈子我就决心不再抽烟了。你劝过我很多次,还说都没有机会跟我一起抽上一根。其实你不知道,上辈子我们一起抽过很多次了。只是这辈子没有这个机会,现在在你坟前,我陪你抽上一根。”
  说完,高源取了两根烟出来,点燃后,一根放在王汉章坟前,一根放在自己嘴上,用力吸了几口,辛辣呛鼻的烟气刺激他眼泪都冒出来了,他说:“若有来生,我再好好陪你抽上几支烟。再见了,王汉章同志。”
  ……
  2004年,国家发文要求将已经下放到各乡镇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上划到县里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同时把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纳入县财政预算。此后,乡镇卫生院的补助在逐年增加。
  乡镇卫生院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重新焕发了活力。
  2005年,医改方向风云突变。国家明确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我们绝不主张民进国退”。
  这一年,李润玉辞世。
  曾经的县里医术第一人,没了。严家也没了,那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高源拿着新出版的《彭子益古中医学》来到了李润玉坟前,将这本书放在了李润玉的墓前,了却了他的遗愿。可惜的是,李润玉并没有看见这本书的出版。
  2006年,新农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实行,提出了低层次,广覆盖的保障模式。自此农民有了医疗保障,乡镇卫生院开始走上坡路,个人缴费跟2003年一样,都是10元钱。
  2007年,做过赤脚医生的新部长上任,开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并且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此,城乡居民,城镇职工都有了医疗保障。只是这一年,新农合个人缴费变成了20元,价格提高了。
  高源他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很好,村集体有钱了,所以给每个村民补贴5元,困难户补贴10元,所以他们村新农合参保率很快就超过了90%。
  2008年,财政资金大量投向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求每个县必须建好一个县医院,每个乡镇必须有一个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个集体举办的卫生室。
  村里个体行医的卫生室纷纷转为集体举办,这些农村医生,经历了生产队的赤脚医生,个体户的乡村医生,到现在成为了医疗系统里的基层医生,他们终于又拿上了工资,缴纳了社保。
  而原先卖掉的那些乡镇卫生院,也开始着手赎回。
  新农合个人缴费涨至30元。
  同年,沈丛云辞世。
  与他决裂多年的严宽严仁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沈丛云死时,为他送行的人们挤满了道路两侧和公墓山上,声势之浩大,极为罕见,还来了多家媒体拍摄和报道。高源也是后面才知道,是这对兄弟花钱雇的人。来送行的,无论大小,一律给二十块钱的辛苦费。这些媒体,也都是他们花钱请的。
  当然,这里面有不少人是因为受过沈丛云的恩惠,自愿来的,可更多人是拿了钱来的,这一点让高源心里非常不舒服。
  葬礼之后,沈丛云的“二角爷爷”大名彻底响了。
  张庄卫生院被赎回了,沈氏兄弟拿了钱就在隔壁建造了一个新的医院,叫“沈氏伤科专门医院”,沈丛云的铜像立在大门口,成为了医院的活招牌。随着“二角爷爷”宣传的扩大,沈氏兄弟的医院生意做得非常红火。
  沈氏医学,振兴了。
  父辞,子笑。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何主任
  “老师,这边,这边。”
  何方大步走过来:“病人在哪?什么情况,说。”
  小宋医生道:“女孩,1岁,患流行性腮腺炎2日,左耳下肿大,体温39。5,口不能张,情况比较严重。”
  “知道了。”何方应了一声就到了诊室门口。
  “来了,来了,何老师来了。”小宋赶紧对里面的病人家属说。
  何方走进来,看到了病孩,他上前查看了起来,发现孩子左耳下的肿块大如拳头,赤红肿痛,孩子发热呕吐,手足时时抽动,何方推了推小儿食指,发现其紫纹直达命关。
  “痄腮重症。”何方皱眉,看向了孩子父母,他道:“这么严重的病,你们应该直接来找我。”
  孩子父亲说:“您这样的全省出名的大专家,号太难挂了,我们根本抢不到。他们说挂您学生也是一样的,而且是越年轻的学生越好,我们去挂号处问了,他们说就小宋医生最年轻了。”
  何方看向了小宋。
  小宋也是一愣,愕然看向这对夫妇,他还以为是人家信任他,合着是看中了他摇人的能力。
  何方没说什么,就道:“孩子现在热毒壅聚少阳,已见热极动风之兆,情况危机,要紧急救治。小宋,拿三棱针来,先点刺十宣、十二井出血。”
  “好。”小宋答应一声就跟何方一起动了起来。
  随着放血,孩子很快就出汗了,神志渐清醒了过来。
  “哎呀,好多了,好多了。宝宝,宝宝,你看看妈妈。”孩子父母依旧紧张地不行。
  何方对小宋说:“接下来用普济消毒饮加蚤休和勾藤,我留个方子给你。”
  小宋点点头。
  何方看向这对父母,问他们:“哦,对了,你们孩子办医保了吗?”
  孩子母亲刚想说话,孩子父亲却拦住了她,孩子父亲道:“没办。”
  何方皱眉:“那有点难办了,本来孩子病的这么重,按说最好住一两天医院观察一下,毕竟小孩子的病来的很快,很容易就转重的。没有医保的话,那自己支出就会多一些,你们住附近吗?”
  孩子父亲却没有回答何方的问题,他反而问:“就住一两天?”
  “嗯?”何方还给整的愣了一下。
  孩子母亲则是气恼地掐了她男人一下,她道:“孩子都这样了,你还那样!何主任,我们住院,我们住院,孩子办过医保了。”
  何方更奇怪了,他问:“那你们为什么要说没办医保呢?”
  孩子父亲耷拉着脑袋,有点尴尬。
  孩子母亲也挺不好意思的,她道:“这不是……这不是听人说,医生要问你有没有医保,你一定要说自己没有,不然人家肯定给你开一大堆检查和一堆没什么用的药,要多花钱嘛。”
  “哎……”何方刚想说话,自己却又怔住了,他刚才要问对方有没有医保,也是想判断对方需要个人支付多少钱。如果对方有医保,那有些检查,或者有些用药,他就不需要思虑那么多了。
  孩子父亲此时也插了一句嘴:“我们也看过病,结果我们有医保的人,报销完后自己要付的钱跟人家没医保的人相差不大,这事你说……”
  小宋医生道:“人家没医保的是能省就省,你们有医保的,当然要以稳妥和全面为主,尽量减少各方面的不确定的风险,这才是你们交医保的意义嘛。”
  孩子父亲道:“怎么治病不是治?人家没医保的也一样能治好。医院现在这么搞,弄的我们都不愿意交了,这不跟白交一样嘛。”
  孩子母亲又赶紧拉了拉男人,骂道:“别说了,闭嘴!”
  孩子父亲这才悻悻然闭嘴。
  孩子母亲说:“我们住,该怎么检查就怎么检查,该怎么用药就怎么用,只要能治好孩子就行。”
  何方挥挥手,示意小宋自己去安排,他扭头出去了。
  孩子母亲又踢了孩子父亲一脚:“看吧,叫你别乱说别乱说,现在把人得罪了吧?到时候人家不肯好好治,那怎么办?”
  “我……”孩子父亲被搞了个无语凝噎。
  何方回去思索了这个问题,他当然不是想多赚病人的钱,可现在的确有不少医院和医生在这么干,多赚医保的钱。结果有些时候有医保的患者的支出反而比没有的更高,职工医保情况还好,毕竟是单位交,农村自己交新农合的农民意愿就不是很高了。
  面对这个问题,何方想了好一阵,也想不到合适的办法,他也只能挠挠头,作罢了。
  所幸,用药效果非常不错。第二日,发烧就退去了,呕吐也停止了,肿块消掉了一半,孩子已经能下床嬉戏了,所以何方直接给她办理了出院,然后让他们带药回家治疗。
  二日后复诊,腮肿消至杏核大,小宋医生予以原方三剂。
  三日后再诊,腮肿仍如杏核大,小宋医生又把不准了,继续摇人。
  何方又来给他擦屁股了:“怎么了?”
  小宋说:“这孩子出院的时候,您不是开了两服药带回家吃嘛。上次复诊,肿块已经到杏核这么大了,我看有效果就效不更方,又开了三剂。然后这次来诊,腮肿不仅没消失,情况还有点别的变化。”
  “我看看。”何方上前来检查,发现腮肿坚硬色白,且病孩出现了痰声漉漉,食少便稀的问题,面色萎黄欠华,指纹淡。
  何方不由微微皱眉。
  孩子父亲还问呢:“何主任,是不是还是得住个院,上次住院就好那么快,现在不住院咋就不行了嘛。”
  孩子母亲又拍他一下,这男人是真不会聊天。
  何方也忍不住看他一眼,然后他问:“小宋,你怎么看?”
  小宋医生说:“有点像是寒凉太多,损伤了中阳,所以才出现了阴凝不化的症状,孩子的面色,指纹,便溏都提示了这一点。”
  何方微微颔首。
  小宋医生道:“只不过接下来怎么治,我这……这就有点把不准了,本来按理说应该要用辛温救误,但我又怕她的温毒反复,不敢用。”
  何方对他道:“你能有这个意识是好的,但你这个经验确实太不足了。小孩子脏腑娇嫩,好转会很快,恶化也会很快,你既然看到人家明显好转了,就应该要注意这个问题。就像拆房子,轰倒之后就要慢慢搬了,你倒好,房子倒了还接着轰。”
  小宋被说的一阵阵尴尬。
  何方仔细斟酌着,现在炉火虽然灭了,但是再用辛温之品也有可能导致炉灰复热,那就是按下东边,翘起西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