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应该是有关于《岳阳楼》最有名的诗吧。”
要说最能代表岳阳楼的是什么?
此前的是《洞庭岳阳》。
后来则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当然岳阳楼也有一些名人写的诗,但写得诗一般。
不过。
杜甫这一首《登岳阳楼》之后,恐怕又将成为岳阳楼的一首代表作。
只是大家感慨之即,有一位比较机灵的网友却是问道:“我在想,凡哥,您不会又收了岳阳楼的钱吧。”
这让陈凡差点喷水。
是谁走漏了风声,这么快就知道了?
但没办法。
他还真收了。
“不要这么直接说出来好不好,我会不好意思的。”
“少来了,凡哥,您天天喊我们刷小礼物都喊得出来,你会不好意思问他们要推广费?”
“我这不是向景区多要点推广费,然后等实现财务自由,到时候就不叫你们刷小礼物了。”
“说得好像跟真的一样。”
“当然是真的。”
“那现在财务自由了吗?”
“差不多吧。”
陈凡点头。
可就在这时,陈凡又说道:“兄弟们,小礼物走一走。”
“我神你个小礼物……”
众人朝着陈凡竖起了一个中指。
陈凡只是笑笑。
与大家打闹习惯了,陈凡继续说道:“跟大家再分享一首杜甫写的诗,这首诗叫做《蜀相》。这是杜甫在来到四川成都定居时所作的,蜀相指的是蜀国的诸葛亮。做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杜甫很佩服诸葛亮,于是就来到了成都西北的武侯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除了讲诸葛亮之外,言下之意,其实也在感慨自己的遭遇。
不过。
这首诗所写的诸葛亮,一下子却是吸引了一众粉丝的兴趣。
“凡哥,前面几句我们都懂,但【三顾频烦天下计】是什么意思?”
“这个啊……”
这个世界的三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
这个时代整个中华民族死了几千万人。
很多一些史料,文献……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所以关于三国。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只知道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这一些人。
但关于他们具体做了哪些事,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事实上。
前世如果没有陈寿的《三国志》,估计史学界对于三国也是一片懵逼。
而要不是有三国演义,那更没有多少人知道三国了。
“三顾频烦天下计……这里说的是一个典故。他说的是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来到诸葛亮所住的地方。最终,因为刘备的诚意,诸葛亮就一路开始辅佐刘备。并且,一路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出师未捷身先死呢?”
“这说的是诸葛亮北伐。当时刘备已死,整个蜀国的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来解决。而为了谋求蜀国的发展,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策略。可是,北伐还没有看到成功,诸葛亮却先死去了。所以,杜甫就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原来如此。”
陈凡这一解释,一切也就更好理解了。
“凡哥,被你这一讲,我怎么感觉三国好像有点味道了。要不,什么时候您跟我们讲讲三国。”
“这个啊……有空再说吧。”
要讲三国,那可是一个超长大篇。
一天两天,当真讲不完。
不说讲三国,唐朝陈凡都没讲完呢。
比如,李白。
接着,陈凡便跟大家分享了杜甫第三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众多诗里面最有情蕴,也最富有含蕴的一篇。
“凡哥,这个李龟年是不是那个唱歌的李龟年?”
陈凡一说到李龟年,一众粉丝便想到了此前介绍的那个李龟年。
“是的。”
陈凡点头:“这个李龟年正是当年在梨园中很会唱歌的李龟年,也是王维写出红豆生南国的那个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少年之前,家境条件不错,所以小的时候杜甫经常可以看到李龟年在岐王以及崔涤府中演奏。而在几十年之后,杜甫这会儿已经57岁了,他在江南这个地方再一次碰到了李龟年。对于碰到故人李龟年,杜甫是愉悦的。所以,后面两句,杜甫写出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但……这只是表面意思。”
以前陈凡初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以为这首诗就是字面意思。
甚至。
那一段时间没有特别了解杜甫,陈凡还觉得最后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写的是爱情。
这就像王维的《相思》一样,现在一大堆人都觉得这是爱情诗。
可这一首《江南逢李龟年》,不是爱情诗,也不是友情诗,而是感慨国家动荡,不只是让他,也让整个大唐无数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诗。
“凡哥,难道这首诗还有更为深层次的意思?”
陈凡点了点头:“其实也很好理解,大家想一下,此前李龟年是风光无限的。同样,杜甫也是。那个时候李龟年就像明星一样,被世人追捧,而杜甫也不愁吃穿,每天可以出入高门大户。可是呢,几十年之后,原本那个被世人追捧的李龟年,以及原本那个经常出入高门大户的杜甫,现在怎么样了呢?”
“所以两人的相逢看似喜悦,但落花时节就已经点明了此时的主题。前面的经历就像梦一样的,虽然很美,但却不可能再回去。而现在的他们,就像当年开过的花朵,如今已然凋零。不管是杜甫,也不管是李龟年。也不管是大唐,他们都已经辉煌不在……”
听着陈凡的讲述,一众网友感慨万千。
“诗圣果然不愧是诗圣,这首诗的内在含义竟然如此的隐晦。”
“是啊,一不小心,我们都可能误会这首诗的意思。”
“我觉得这才是杜甫的高明,你也可以理解字面意思,反正字面意思也很美。当然,如果你能更进一步理解背后的故事,那才真正的读懂了杜甫。”
第一百九十七章:李白,字太白,又号青莲居士……
“杜甫果然不愧是诗圣之名。对了,凡哥,《唐诗何止三百首》结束了之后,您准备去哪里浪?”
“结束,没结束啊?”
“诗圣杜甫都讲完了,还没结束?难道,还有?”
不少人有些奇怪。
“有的。”
陈凡点头说道:“还有最后一期。”
“最后一期讲哪位诗人?”
“不能剧透啊。”
“凡哥,我们给你刷小礼物。”
“李白。”
一见小礼物,陈凡直接就剧透了。
“噗……”
“凡哥,有没有一点原则性啊,一有小礼物啥都出卖了。”
众人对于陈凡这变脸的速度也是服了。
陈凡摊了摊手:“反正下一期节目就要讲了,跟大家剧透下,也算是打打广告。”
“这个李白是谁,比杜甫厉害吗?”
“你们啊,记性不好啊。还记得杜甫的偶像是谁吗?”
这一说。
众人记起来了。
没错。
杜甫的偶像就是李白。
并且,杜甫年轻的时候还与李白一同游了许多的仙山胜地。
“这个,这个,凡哥,您不会说李白比杜甫还厉害吧。”
众人有一些震惊。
李白他们是记起来了。
而且好像此前陈凡也说过李白。
说是李白当年还去拜访过贺知章,贺知章觉得李白这位小兄弟还不错。
但是。
杜甫可是诗圣。
虽然杜甫早年确实将李白当成是偶像。
但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年轻时候很多人都会将他人当成是偶像。
可是经过这么多时间的洗礼,杜甫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杜甫。
“要说厉害啊,这个也不好说,但至少,不在杜甫之下。”
李白与杜甫谁的水平高?
这放在前世,哪怕争论千年也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
你说谁高谁低?
两方都有绝对的支持者。
真要说。
其实很多人都是将诗仙与诗圣放在同一个地位的。
毕竟,李杜,李杜,他们是一起的。
如果要陈凡来选。
陈凡肯定不选。
因为两个他都喜欢。
他即喜欢诗圣的忧国忧民,同样喜欢李白的大气飘渺。
“不在杜甫之下……我了个去,这又是一个炸啊。”
众人还以为最后一期的李白只不过是收下尾,其实没有太多的看点。
就算是有看点,也不可能超过杜甫。
毕竟杜甫已经是诗圣了。
都已经成为了圣。
你觉得,还有谁能超过圣?
可陈凡现在却说李白的水平不在杜甫之下……虽然杜甫年轻时候将李白当成是偶像。
可这实在是让他们难于相信。
“凡哥,我们有些不太敢相信。”
“不相信算了。”
“别啊,凡哥,要不,您跟我们透露一点。”
“那不行。透露了,我还怎么到央视做节目?”
“就透露一点点,我们还有小礼物。”
“好的。”
“……”
一阵小礼物刷起。
陈凡笑着说道:“既然大家这么想了解李白,那我就先跟大家讲讲李白的感情史。”
要说李白。
他的感情史当真是很值得津津乐道。
“李白,字太白,出身于701年,出生的地方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是出生在碎叶城,这个地方目前在吉尔己斯境内。也有的人说四川的绵州。不过,这都不要紧。后来他的父亲在他5岁的时候,就搬到了四川的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20多岁的时候,李白选择离开亲人去外面闯荡。不过,闯荡了不少年,也没有闯荡出个什么浪花来。直到李白28岁了,他还没有结婚。不但没有结婚,也没什么钱。”
“为了吃饭,也为了前途,李白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想法。在经过友人的介绍之下,李白28岁的时候,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说是娶,其实是入赘。”
陈凡只是一开始,瞬间众人就懵逼了。
“等等,等等,凡哥,您说啥……入赘?”
“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入赘就是当上门女婿?”
“嗯。”
“我的天……凡哥,你不会坑我吧。”
“没有啊。”
“可,可……我实在是想不明白,李白为什么要入赘。”
“你们啊,思想太局限了吧。”
陈凡叹了口气,说道:“年少不知软饭好,错把搬砖当成宝。你看,人家李白就聪明。选择了一个更为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如此,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好吧。”
众人被陈凡说得不知道怎么回了。
“其实入赘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许圉师的孙女长得还可以,不但还可以,而且也很有才华。李白与妻子时常吟诗作对,并且还生下了一儿一女。而许家也很欣赏李白的才华,几年之后,许家就给李白拿了一封介绍信,想让李白前往京城博得一个官位。”
“可惜,李白前往京城混了好几年,不少人对他都没怎么理睬。而后来他的妻子突然早逝,许家于是就将李白给赶了出来,没得办法的李白只好带着子女再次前往长安。并且,在长安的时候,李白又与一位姓刘的女子同居在了一起。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刘姓女子以为李白很有钱。可是,等她和李白同居之后才发现。原来李白不但没钱,而且还喜欢喝酒,甚至随便糟蹋钱。没几年,刘姓女子直接与李白分手了。”
这又来了一次大家对于李白的认知。
“凡哥,您真要到央视讲李白?”
“是啊。”
“我怕央视也不敢播您这期吧。”
李白的感情史当真是太让人吐槽了。
入赘不说,竟然在同居的时候还被女人给甩了。
要知道。
古代只有男人休女人,何曾听过女人甩男人?
虽然两人只是同居,没有结婚。
但这般被女人甩,李白脸上还真没啥光采。
不过李白的感情史可不只如此。
陈凡接着说道:“刘姓女子甩了李白之后,李白又与一位东鲁女子同居了。不过这位女子是比较传统的贤妻良母,她不但包容李白动不动醉酒的习惯,还将李白此前的孩子视为己出。后来,这位东鲁女子也给李白生下了一个儿子。可几年之后,东鲁女子也去世了。”
当然。
李白的感情史仍没有结束。
陈凡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