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可惜。
  孔明一辈子都在恢复汉室,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完成。
  想到这里。
  陈凡又说道:“曾经杜甫在蜀地参观武侯祠时,写过好几篇孔明的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杜甫写的《八阵图》。
  不需要陈凡解释,众人便知道,这说的是夷陵战役当中,诸葛亮用八阵图困住陆逊。
  而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并不是说没有将东吴灭掉,而是说刘备失策想要吞吴。
  以当时蜀国的势力,别说是打魏国了,就是想灭掉吴国也不可能。
  之所以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北伐,只不过是以北伐而求蜀地生存空间。
  不过。
  杜甫关于诸葛亮的诗,《蜀相》却更为知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后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说的不正是诸葛亮六次北伐,全都失败吗?
  而除了杜甫,陆游也写了不少有关于诸葛亮的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说的是陆游回忆当年在大散关一带的军旅岁月。
  但此时陆游已老,他再也不可能前往一线战场,再不可能参加北伐了。
  这也让他想起当年的诸葛亮。
  有谁能像诸葛亮一样,一生鞠躬尽瘁,励志恢复中原呢?
  “诸葛亮去世之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但可惜,蜀国刘禅最后投降于魏国,而东吴也在陆逊死后,东吴没有出现特别厉害的大将,被晋所灭。至于魏国,也被司马家族夺位,最终三家归晋……”
  也到此,三国历史至此结束。
  说完。
  陈凡便没有再继续讲下去,离开了武侯祠。
  ……
  “唉,没想到最后丞相竟然死去了。”
  “人总会有一死的。”
  “我知道,但孔明的志愿没有完成,就这样死去,实在是太遗憾了。”
  “换我,我也是。”
  虽然几天时间过去。
  但关于孔明,关于诸葛亮的传奇一生,他的热议仍然没有停下。
  特别是诸葛亮最后死去之时那段经历。
  本以为将司马三父子诱骗至上方谷,北伐有望。
  结果,上天却降了一场大雨。
  本想靠七星灯续命,不想,魏延却是不小心撞倒了主灯。
  但哪怕如此。
  明知道自己要死,孔明仍然对于死后做出了安排。
  先是除去了有反骨的魏延。
  又让将士将他的尸体推出,惊走司马。
  但天下大势,到底不是在蜀地。
  哪怕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最终也只能长叹,不可能再看到北伐成功那一天。
  当然。
  还有诸葛亮北伐写的那篇《出师表》。
  无数粉丝自发背诵起了这篇文章。
  甚至。
  不只是他们背诵,他们还令自己的子女背诵。
  至于原因。
  也不是说未来可能教科书上会提及。
  更多的,则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记住,能够知晓在千年之前有一位生于隆中的诸葛孔明。
  ……
  “陈凡老师,您这是想去哪?”
  “我也不知道。”
  “啊,不知道?”
  离开武侯祠之后,陈凡便一路沿着泯江前行。
  刚开始,同行的电视台工作人员以为陈凡这是想参观岷江。
  可后来见陈凡走了几天,即没讲什么故事,也不说什么景色。
  电视台工作人员有些不明情况,然后问道。
  “陈凡老师,您是想参观岷江吗?”
  “不全是。”
  陈凡即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说道:“我记得好像去年的时候,蜀地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洪涝。”
  “是的。”
  同行电视台工作人员说道:“去年我们拍过一次节目,就是关于岷江的。基本上,岷江十年左右的时间,都会有一次洪涝。”
  “有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
  “想过。”
  几人说道,但又无奈的摇头:“只是岷江水势流得太急,根本没得制。此前蜀地水利部门想过多种办法,比如建堤坝,修水库……等等,但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水一大时,仍是会流进城内,损失很大。”
  “我估计不只是这样吧。水大时,城内就涝,水小时,城内也会变得非常缺水,甚至老百姓庄稼都没水。”
  “对对对,陈凡老师,您对我们这里太了解了。”
  “走吧,我们租一条船。”
  “陈凡老师,租船做什么?”
  “到时候大家就知道。”
  陈凡没有多说。
  半个小时之后,陈凡租到了一条船。
  租船的目的,他只是想确定前世“都江堰”的位置。
  是的。
  这个世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都江堰。
  不过,这也与历史当中的记载有一些奇怪。
  “蜀地号称天府之国,这里沃野千里,历史当中似乎很少发水灾。”
  坐上船头,一边观看着岷江,陈凡一边说道:“至少,在明朝之前,就没有太多记载水灾的记录。”
  “陈凡老师,我们也感到奇怪。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百年来,反正每十年,我们这里都要发生一次水灾。可能千年前,我们这里的地势发生了改变。”
  这当然也可以说得通。
  不过最为重要的,那就是,这里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如果有这一个工程。
  哪怕就是千年过去,也可保蜀地沃野千里。
  “我记得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秦昭襄王时期,蜀国太守李冰任职于此。当时的岷江比之现在更为凶猛,几乎是年年发大水。不只发大水,在枯水期,蜀地城内也没什么水。整个蜀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哪里有什么沃野千里。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讽刺,明明有着一条这么大的岷江,但却无水灌溉。”
  “是啊。”
  众人也是无奈的点头。
  “李冰随后便仔细研究,他想到了一个方案。”
  “什么方案?”
  “他觉得可以将岷江一分为二,往城区流的为内河,往城外的则是外河。一但洪水爆发的时候,那么洪水则走外河流走,不至于让城内发生洪涝。可一但到枯水期的时候,水则走内河,同样还能灌溉田野。正是靠着这个办法,李冰使得整个蜀地成为了天府之国……”
  “啊……”
  众人被陈凡这个故事给震得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相比之其他的历史故事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传奇性。
  但是。
  如果拿真实来讲,这样的一个水利工程却比历史当中的传奇故事还要传奇。
  “陈凡老师,真有这样的一个水利工程?”
  “是的。”
  陈凡点头:“而且这个水利工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都江堰……其实这几天,我就是想找到都江堰的遗址。”
  “陈凡老师,您不会骗我们的吧?”
  “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陈凡点头:“走吧,我们继续找。如果能够寻到都江堰的遗址,那么我们就能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修补,一但整个的水利工程修建好了,到时候蜀地就不会再发生洪涝。与之同时,蜀地百姓也有水可灌溉。当然,如果没有找到,我觉得水利部门也可以研究一下,看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百四十二章:找到另一条“郑国渠”遗址
  “都江堰?”
  “蜀地千年之前好像有一座水利工程叫做都江堰。”
  “正因为有都江堰的存在,所以蜀地才是天府之国,要不然,蜀地还是一片泽国。”
  虽说这几天陈凡并没有找到都江堰的遗址。
  但关于陈凡所说的都江堰,却是一下子成为了热搜。
  这个热搜。
  一方面是陈凡的人气很高。
  另一方面,这也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的实事。
  特别是对于蜀地人来说。
  岷江虽然川流不息,为蜀地提供了水源,但时不时来一次洪涝也让人受不了。
  “那个啥,千年之前真有都江堰?”
  “不知道,是陈凡老师说的。”
  “感觉不可能啊,如果有,那也不可能动不动发水灾了。”
  “我相信有。”
  “你找到证据了?”
  “暂时没有。”
  “没有你还说。”
  “我只是相信陈凡老师罢了,你觉得陈凡老师至出道以来,他骗过人吗?别说是都江堰了,人家可是能发现皇陵的存在。”
  “哥,发现皇陵与这个没什么关系吧。”
  不少人其实有一些半信半疑。
  这倒不是不相信陈凡的才学。
  主要是像都江堰这样的工程,他是涉及到水利的。
  而像什么皇陵之类,这是涉及墓葬文化技术。
  你说陈凡懂墓葬文化,这个没问题。
  可这种水利工程,那可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搞定的。
  要不然。
  你看看。
  现在穷国家之力,竟然还无法治理岷江的洪涝。
  “我知道没关系,不过,我真的相信陈凡老师。而且,以陈凡老师的推测,你不觉得,千年之前为什么蜀地是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要知道,当时的蜀地并没有太过于开发,根本没有多少人口。刘备也不可能将蜀国建立在此,成为天府之国。”
  “这只是陈凡老师的推测。而且,陈凡老师之前在说墓葬文化的时候曾经说过。千年过去了,山川河流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也许千年之前这里确实是天府之国,但后来岷江水文改变了,于是一年就比一年凶了。”
  “我还是相信陈凡老师。而且,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为此负责。要不然,每十年岷江爆发,都让老百姓承受这样的洪涝之灾,难道他们不能为此做点什么吗?”
  事实上。
  岷江洪涝一直是个热点问题。
  特别是去年,岷江爆发大洪水,整个城区差点全部淹没。
  好在这场水来得快也去得快,加之全国人民的帮助之下,蜀地这才渡过了这一次危机。
  但这样的危机不解决,迟早还会爆发。
  如果下一次再爆发,又怎么办?
  难道就真的靠天?
  ……
  “各位,关于岷江洪涝的问题,大家也看到了,又上了热门,这是我们水利部门的耻辱。”
  “江局,就是一个快抖网红在那里带节奏,他有这本事,他自己去搞个工程出来,解决蜀地洪涝了?”
  “不管是不是网红,这都是老百姓对于我们的监督。关于岷江的治理,上头已经提过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我们呢,拿出了多少解决的方案。”
  “江局,按规律来看,去年我们这里发了一次洪涝,一般来说,最近几年就不会再有了。”
  “呵,你敢保证吗?虽说十年来一次,但这只是概率问题,谁能保证去年来了今年就不会来。再者,就算是十年发一次,我们也够丢人的。你们也不听听最近几天老百姓给我们打的电话,他们问我们,我们这一些部门是用来做什么的?是像地震部门一样,地震啥时候来不知道,只有震了才知道吗?”
  “江局,其实您也知道,岷江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雨季来临的时候,他便流的非常急。而枯水季的时候,他又没有多少水。加之上游还有许多的泥沙,治理起来非常的困难。我们之前也研究过很多的方案,甚至也为此做过几个大型的工程,但效果并不是很大。而且,我们也请了国内外的专家……也没能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我们……”
  “我不想听解释,关于这一些解释实在是太多了。如果都是这一些解释,我们如何向上头交待,我们又如何向老百姓交待。别说是向他们,就是为我们自己。还记得去年吗,连我们这里都没淹了,你们还好意思跟大家解释。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为期半年,你们必需拿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拿不出来,大家提交辞职吧。当然,在这里面包括我……”
  一场会议,让整个水利部门所有人都是极为的郁闷。
  “江局这是怎么了?”
  “你说呢,上头压力太大了。你也不看看,现在全国都关注着我们这里呢。”
  “说是这么说,可这个问题又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连全国的水利专家都请来了,他们都解决不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这也是……”
  众人摊摊手。
  虽然江局是发布了命令,但他们却无比的苦涩。
  不过虽然如此。
  但做为主管这一块的水利部门,他们必需为此负责。
  ……
  几天之后。
  蜀地水利部门将全国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