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徽因选择了老实本份的梁思成。
  所以四年之后,当徐志摩再见到林徽因后,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
  “不过,说梁思成更为老实本份,并不代表梁思成不如徐志摩。只不过梁思成的才华并不是表现在诗歌上,梁思成更大的成就则是在建筑这一块。而林徽英同样喜欢建筑,所以,刚开始两人或许并没有发生太多的交结。可是,当两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慢慢的,林徽因知道,最为适合自己的正是梁思成。”
  甚至。
  如果从某些成就上来说,徐志摩最多就是写出了一些还不错的诗。
  但是。
  在国家建筑文化上,梁思成才是真正的大师。
  如果不是梁思成,恐怕中国建筑都有可能断代。
  而正是梁思成的回来,才在中国开创了第一个建筑体系。
  而为了保留与完善中国建筑体系,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走遍了整个中国。
  当时没有电脑,所有的图纸都是用人工手绘。
  而在前世流传出来的梁思成建筑图纸,就是比之电脑制作还要更为精细。
  “只是,虽然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不过,在徐志摩志世之后,林徽因也写了一首新诗。”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没错。
  这首诗,正是林徽因的代表作。
  如果全文你不记得,那没事。
  你只要记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可以。
  事实上。
  不需要特别的记住。
  只要你听了这句话,脑海里面你就会自然而然的记住。
  正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样的句子实在是太美好太美好了,哪怕是想忘都忘不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了个去,果然是才女。”
  “啊啊啊……难怪徐志摩过林徽因爱得死去活来。”
  不需要其他再证明了。
  光是这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已经足够。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诗就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
  “是啊。”
  陈凡点头:“不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往深处去想,其实还是有一些阴郁。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则是无比的明媚。”
  “这首诗是纪念徐志摩的吗?”
  “这个啊,林徽因没有说,我也不知道。”
  陈凡摇了摇头。
  关于这一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说,这是写给林徽因儿子的。
  提供这个说法的是林徽因儿子梁从诫。
  梁从诫在他的书里写过,说是梁思成告诉梁从诫,是林徽因在梁从诫出生之后,内心喜悦而作的。只是,梁从诫又说,但母亲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首诗是写给他的。
  所以呢。
  这首诗到底是写给徐志摩还是写给儿子梁从诫的,那就让读者去评价了。
  但不管是写给谁的。
  这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却是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林徽因的才情。
  只是。
  关于林徽因,她却不是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说得完的。
  “陈凡老师,林徽因还有其他的一些诗吗?”
  众人这会儿对于林徽因已然越来越感兴趣。
  主持人自然知道众人的意思,顺着众人的意,再次向陈凡问道。
  陈凡说道:“我其实并不是特别想聊林徽因的诗,虽然林徽因写的诗也非常好。但相对于林徽因写的诗,在她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我更为愿意与大家分享。或者,我想跟大家说说林徽因的家族。”
  说到这里,陈凡突然问了一句:“各位,你们知道有一个叫做清朝的朝代吗?”
  “清朝?”
  “是的。”
  “陈凡老师,有这个朝代吗?”
  “这个世界是没有的。”
  陈凡点点头:“可是,在我的记忆当中,有这么一个朝代。”
  “这个……”
  主持人一愣。
  但到底是主持人,他很快明白了陈凡的意思。
  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清朝。
  但是。
  可能陈凡老师笔下,就诞生了这么一个朝代。
  这有一些像架空历史。
  也就是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虚构了一个未知的朝代。
  “能跟我们说说清朝吗?”
  主持人再次问道。
  “清朝自然是要说的,不过,要讲清朝的话可能不是一两个小时讲得完的,我们还是回到林徽因吧。要讲林徽因,我想先讲讲与林徽因有关的一些人。比如,林徽因的几个叔叔。”
  “林徽因的祖父叫做林孝恂,林孝恂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林长民,林尹民,和林觉民。不过林觉民小的时候却是过继给了族中一位长辈。
  这里我单独讲林觉民,林觉民出生在清廷末期,这个时候,整个国家都被一众外族势力刮分的四分五裂,国家危在旦夕。中华许多有志之士便联合起来,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家园。”
  “林觉民自天资聪慧,还善诗文。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林觉民在考场却是一字不答,离开考场的时候才在考卷上写上【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看到林觉民如此,继父并没有怪罪林觉民,反而觉得他的儿子正气浩然,有冲天之志,很可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陈凡讲故事的能力自然是一流的。
  不过哪怕如此。
  此时,一众游客这会儿对于陈凡所讲的故事也是暗自佩服。
  佩服不是说故事讲得怎么样。
  因为故事还没有开始。
  他们并不知道具体这个故事怎么样。
  但故事不知道没关系,可他们却知道,这个故事写得太过于真实了。
  真实到,比如讲一个人物,他不单单讲一个人物,而是把这个人物的一系列关系全部例子出来。
  比如讲林觉民。
  现在你知道的不仅仅是林觉民。
  你会知道,林觉民有个哥哥叫林长民,林长民有个女儿叫林徽因。
  林徽因的老公叫梁思成。
  曾经追求林徽因的叫做徐志摩。
  而与徐志摩结婚的却并不是林徽因,是陆小曼。
  最后徐志摩是坐飞机去世了。
  你能想象,这个故事的人物设定该有多么的详细吗?
  更何况。
  这还是人物设定。
  后面的世界观设定,那就……
  “兄弟们,陈凡老师这是在讲故事,还是在讲历史?”
  “应该讲的是历史。”
  “可好像历史当中没有林徽因,也没有徐志摩,更没有林觉民。当然,这还只是其次。最为主要的是,我们历史当中没有清朝。”
  “那就将他当成是一个故事吧。”
  “可这故事写得也太详细了吧。”
  “别说了,再说,信不信陈凡老师编一套历史给你看。”
  得。
  别人自然是没有这个实力。
  但陈凡,绝对有。


第三百五十章:满门忠烈,林徽因……
  “两年后,林觉民考入新式学堂全闽大学堂,他彻底摆脱了科举。在这个学堂里,他阅读了许多书,特别是那些提倡民主科学革命,以及自由平等的书籍。通过这一些书籍,这打开了林觉民的思想。同时,在这一些进步书籍的影响之下,他也看到清廷的腐朽。”
  “为此,林觉民成为了该校的学生领袖,经常带领其他学生一起阅读进步书籍,以及发表对于时政的看法。并且,当时他的一些言论受到了不少名人的认可。他的父亲听到此事,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如此的有出息,但忧的是。儿子年龄并不大,可现在的清廷却无比的腐败昏庸,父亲很怕林觉民出事。于是便让林觉民回家结婚,希望用婚姻收一收林觉民的心。”
  “虽然做为过继的儿子,但林觉民对于继父也当生父看待。他没有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而是接受了。或许是上天安排,虽然林觉民的婚姻是包办的,但与妻子【陈意映】却是非常和睦。两人婚后发现,原本并不认识的两人竟然有说不尽的话题,又拥有共同的爱好,一时之间,两人的感情非常好。林觉民就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向往说于妻子。没想到,妻子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很支持林觉民。得到妻子的支持,林觉民变得更为有动力。他与同学开设私立学校,免费招收家境很贫穷的人入学。在林觉民的鼓励下,陈意映还放弃了包裹小脚,进入了女子师范学堂,成为了该校首届毕业生。”
  相比之徐志摩来说,林觉民自然没有这么大的名气。
  甚至。
  前世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林觉民是谁。
  但是。
  要说林觉民所做的事情,可能十个徐志摩都不如他。
  甚至。
  如果没有林觉民。
  前世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陈凡继续说道:“林觉民这种举动无疑是对于当时清廷的挑衅,为了躲避清廷的打压,于是林觉民便前往其他国家留学。到了国外,林觉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经常与这一些朋友畅谈当前局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以现在清廷的情况,和平演变已经不可能了,如果要建立新家园,只能发动革命。”
  “为此,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准备发动起义。随即,林觉民回家与妻子父亲见面。林觉民知道,这是与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虽然林觉民有很多的话想对他们说,但又怕走漏消息,所以一个字都不敢说。这让林觉民非常苦闷。而妻子也看出了丈夫林觉民的异常,问林觉民情况,但林觉民并没有多说。”
  “只是,就在所有人一切就绪,准备在广市发动起义。却不想,内部出现了汉奸。没得办法,整个计划被迫提前。面对着此时,林觉民却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说道,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意思很简单。
  林觉民知道这一次起义绝对会失败。
  但失败他也要去。
  他就是想用通过他们的死,来唤醒所有的同胞。
  如果所有同胞醒悟,哪怕他们这一些人死了,也死得其索,死得壮哉,死得没有遗憾,甚至虽死犹生。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林觉民等一众敢死队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冲向两广总督署,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时任两广总督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亲自会审林觉民。林觉民毫不畏惧,畅论世界大势,用英语慷慨陈词,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一时之间满庭震动,张鸣歧惜才,想劝林觉民投降,林觉民拒绝。最终,林觉民被枪杀于广市天字码头,年仅24岁。与林觉民一同被枪杀的,还有林觉民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此前所说的林徽因的另外两个叔叔林尹民与林文。”
  “因一众起义者最后葬于广市黄花岗,后来他们又称之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就是改变中华走向的黄花岗起义。
  ……
  “我……”
  “英雄。”
  “不只是英雄,还是烈士。”
  听着陈凡讲述林觉民的故事,一众游客不时擦了擦眼睛。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当时的清廷是什么样的朝代。
  但他们明白。
  面对着无比昏庸与腐败的朝代,那些起义者都是英雄,都值得无数人敬仰。
  “用自己的死去唤醒同胞,听得我都哭了。”
  “虽死犹生,虽死犹生。”
  “是的,虽然我不知道后面会变成什么样。但我想,有林觉民这样的英雄,未来何愁国家不强大。”
  众人内心无比的激动。
  这个故事哪怕与现在这个世界无关。
  但是。
  林觉民体现出来的那种家国天下的意志,却是无比的感染着众人。
  但关于林觉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若干天之后。
  远在老家的陈意映,也就是林觉民的妻子收到了林觉民的来信。
  “陈凡老师,林觉民不是……”
  主持人有些惊讶的问道。
  “这是林觉民的绝笔信。”
  这一说。
  所有人都懂了。
  可正因为大家懂了,这更让人内心一震。
  绝笔信。
  简单的三个字,但却是用生命换来的。
  “陈凡老师,这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