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朱家因他而兴旺发达。就算辞官不做,因为经营多年而遍布天下的门生,他的影响力也不会弱了去。
在朱自厚的老家,朱家已然成为了一方大族。
拥有了大片用以传承的族田,人丁兴旺。更重要的是,兴建了族学、保存了众多典籍,让知识得以在子弟中传承。
有了这样的根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一旦族中出了有出息的子弟,就是朱家再现于朝堂之时。
所以,就算朱自厚不再为宰相,就算官场上人走茶凉,朱家,也不会差了去。
同理,这样的机遇摆在面前,自己却连争取的资格都匮乏,这怎能让方孰玉感到甘心?
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那只是他的外表。
方孰玉的内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
只是,如今的方家虽然势头良好,却也没到能参与争储这样大事里去的资格。
就算他想赌,手里没有筹码,又能徒呼奈何?
若就这样一头撞进去,方家可能会变成疾风骤雨中被风浪掀翻的小船。
因此,就算他有一腔雄心壮志,想要辅佐明君,也只得按奈住满腹心思,徐徐图之。
司岚笙是了解他的,知道他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本意。乃是为了整个家族,为了她以及膝下的子女。
她伸出手,握住方孰玉的手掌,柔声道:“老爷,妾身知道你的抱负不止于此。且耐心些,朝堂的事瞬息万变,等等看也许就有了机会。”
知道她在宽慰自己,方孰玉执着她的手,笑道:“你放心,我不会拿满门去赌一个未来。”
说着,他换了寝衣上榻,道:“不早了,快些睡吧。”
司岚笙“嗯”了一声,道:“是该睡了,明儿你还要早起上衙。”
只是,刚刚才得知了这样大的消息,司岚笙如何又能睡得着?怕扰了方孰玉,她将眼睛闭上,身子也不敢乱动,脑子却是清醒的很。
窗外,夏夜的虫鸣声格外清晰,也不知过了多久,司岚笙仍然没有片刻睡意。
“睡不着?”方孰玉道。
司岚笙微惊,睁开眼道:“老爷也没睡着?”
方孰玉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嗯,睡不着。”
既然他也没有睡着,司岚笙干脆将在心头徘徊已久的疑问道出:“老爷,如果让你选,你会辅佐谁?”
“齐王。”方孰玉的声音很低,却很坚定。这是他早就想好的答案,与藏在心头的那个她无关。
司岚笙原以为他还会仔细想想,没想到这么快就给出了答案,便问道:“为何?”
“他更像当今圣上。而太子,不知道是不是像谁,心胸不够宽广。”
皇家之事,普通百姓岂能随意议论。就算是在夫妻之间的悄悄话,也要保持敬畏,点到即止。
这,只是方孰玉能说出口的理由。
更深层次的原因,就他看来,齐王未必是像他表现出来的这样风光霁月、礼贤下士,但作为一个王爷,他愿意这样去做,也有足够的耐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齐王最像庆隆帝的地方,便是这份谋定而后动了。
但同时,方孰玉隐隐察觉到,齐王的心思深沉,比庆隆帝更冷淡薄情,以及多疑多虑。
关于这个话题,两人就此打住。
长夜漫漫,也不知两人究竟何时入睡。
然而,时间总是那样不紧不慢的流逝着:不会因为人们的紧张、焦虑、烦恼,而快一分;也不会因为人们的快乐、高兴、愉悦而停留半息。
这场疫症,终于得到了遏制,迁病坊中的患者不断痊愈。
当他们最终走出被隔离多日的迁病坊,再度见到洛阳城里熟悉的景物之时,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可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疫症!
在进去的时候,他们原没有指望能活着出来。只想着,能不拖累家人,便是最好的结果。
而如今,好端端地走出来了,这怎么不让人恍如梦中?
他们热泪盈眶,相互搀扶着跪下,对着迁病坊磕头道谢,再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要不是皇上英明,哪里还有他们的活路?
随着走出迁病坊的人越来越多,笼罩着洛阳城的紧张空气为之一松。
这座雄城,重新恢复了活力与生机。
太子前往棣州赈灾的队伍中,也配上了在此次抗疫中有经验的太医,若在灾区发了疫症,便可因地制宜。
得了庆隆帝的首肯,齐王的詹事府,紧锣密鼓地筹建了起来。
为了日后的便利,也为了不大动干戈惹皇帝起疑,齐王并没有另外选择府邸。而是将齐王府的一大片后花园隔了出来,再往外扩了一个院子的面积,一起作为詹事府。
在这件事上,曹皇后刻意保持了距离,并不过问。
一来齐王已成家立业,自有齐王妃替他操持,不似当初那个弱冠少年,需要曹皇后替他建立王府。
二来,这也是为了避免庆隆帝的猜忌。
太子没有母族的支持,若曹皇后对齐王的支持太多,昭阳公主冒险换回来的这个均衡的局势,或许就会被打破。
而这,绝不是曹皇后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件大事的发生,已经成为洛阳城里众多势力关注的焦点。
齐王的詹事府设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会请谁来担任詹事,麾下又会聚集怎样的幕僚团队。
这,将是齐王实力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第六百四十章 忍
如果,齐王詹事府里,能招揽到足够分量的人,朝臣们的心便会更想多一层,变得活络起来。
太子是嫡长不假,可他的母妃却早已被废,连皇后的名分都不曾拥有。
真论起来,齐王才是当今皇后的嫡长子,一样有继承皇位的正统资格。
他们两人究竟谁会最终登上帝位,都系于庆隆帝的一念之间。而太子被弹劾的那些罪证,极有可能影响庆隆帝的倾向。
一时间,朝中风平浪静,所有的汹涌都藏在了水面之下。
在墙头观望的人,越发变得多了起来。
齐王府里,书房。
长史舒解世恭声禀报着:“王爷,根据眼下的工期,顶多还有大半个月,詹事府就能竣工了。”因为是改建,需要的工期并不长。
齐王站在书案前,揉了揉眉心,道:“不急。先慢慢修葺着里面的屋宇花园,修得越仔细越好。”
“王爷的意思是,詹事府的大门,留到最后面?”舒解世闻弦歌而知雅意。
齐王颔首认可,道:“何时修大门,等我的吩咐。”
他往日虽然行事低调,也在暗中招揽了不少人手。依他在青年官员和寒门学子中的名声,足可补充完整詹事府的各级官吏。
这些人手,都是他精挑细选后留下的,实干任事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他们的名声不响,影响力更是极其有限。
这是皇妹昭阳公主好不容易才替他博来的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是他头一回亮出政治资本。仅仅这样的阵容,他如何去跟太子相争?
只怕,朝中的官员都会就此将他看轻了。
所以,他便想了个法子,将詹事府的修葺先拖延着。
在这段时日内,寻找到合适的人选,能让朝中上下认可的人选。尤其是,统领詹事府的詹事,至关重要。
在他心中,已有几个合适的人选。但他心头属意,对方未必愿意来烧他这个冷灶。
这世上的人,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更别提,争储夺嫡这样的大事。一旦失败,可能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以他目前所展露出来的实力,凭什么令人赌上全幅家当来效忠?
而他,为了不让太子抓到错处,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缺乏财路。而招揽人才,需要大量的钱财作为支撑。
若非母后的娘家定国公府,他就连他眼下的幕僚,都养不起。
所以,他无法对跟随他的人承诺当下的荣华富贵,只有允诺在他登基为帝之后的将来。
但那份将来,在眼下看起来,是如此的不确定。
在通往登基的路上,充斥着血腥、残酷、阴谋,注定是一条以荆棘为基、以鲜血铺就染红的不归之路。
而这条连他都不知道是否能成功通往终点的路,在路上追随他的人,不确定性就更高了。就算他能成功登基,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抵达。
这一路上,总会有些牺牲。
而这头一个付出巨大代价的,就是他的皇妹昭阳公主。
若不是为了他的大业,昭阳公主怎会痛快答应远嫁去契丹和亲?怎么暴露她手中的实力,来替他争取到这份来之不易的公平?
想到这里,他暗暗握紧了拳头。
忍耐!
必须忍耐!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古有韩信忍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自己这点困局,算得了什么?!
忍,就意味着退让、躲避、懦弱吗?
错!
知不可为而为,知不可为而不为,那只是浅显的庸俗之见。
忍是随势而动,忍也有忍的智慧于取舍。
然而,话虽如此,这堂堂七尺男儿之躯,却要托庇于皇妹、母后之下,这种感觉,怎生一个“憋闷”能够形容?
齐王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胸中翻涌的情绪压下。
形势比人强,他既然要做大事,自己这些许不愉快的情绪,就必须要舍弃。
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詹事府的班底,令朝野上下刮目相看。
宁缺毋滥。
他宁愿用拖延詹事府工期的法子,来延长找人的时间,也不愿勉强凑够人数。
昭阳公主被禁足、母后为了避嫌不会过问,这是他必须独立面对的第一仗。而这次他若不能将詹事府的班底成功搭建好,凭什么让朝中重臣对他有信心?
虽然,他也暗暗收服了一些朝臣,并获得了部分武勋的效忠支持。
但这些力量,对于夺嫡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需要更多的人,造更大的势,做出更显眼的成绩。
让朝野上下,都一致认可他的能力,正视他的位置。将他作为能与太子相提并论的存在,作为帝位的候选人之一。
只有这样,他才能让父皇想要忽略他也无法视而不见,让父皇明白,他这个儿子才是继承江山大统的最佳选择。
所以,这第一关,他必须闯过去。
齐王筹建詹事府,他所遇到的困难,也都被有心人看在眼底。尤其是那些世家,缄口不言地等待着,在詹事府挂牌的那一日,齐王究竟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争储夺嫡之事,各大世家虎视眈眈,手持筹码等待着下注。
齐王式微,无法与太子争辉的时候已成为过去。对世家而已,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局势。
势均力敌的局面,也就意味着两位皇子都需要他们的帮助。而他们的帮助,在未来将会换来更大的利益。
难道他们不怕下错注吗?
其实不然。
但,根深叶茂的世家输得起。
就像在前朝末年,皇朝覆灭群雄逐鹿天下,百年世家们纷纷下注。
同一个家族,长房追随一个王者,二房辅佐一个枭雄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就算是亲生的父子两人,也为不同的主子效力。
因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再加上世家的眼光、底蕴,纵然有人失败,却始终有人成功。
失败的人身首异处,其中不乏惊才绝艳,却押错了赌注之人。他的后人则由家族供养,不会让他们白白牺牲。
到了一切尘埃落定之际,便是世家攫取利益之时,越发根深蒂固。
这也是,为何百年世家能保持不败的秘诀。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与君同行
其他人就算想要效仿,却也知易行难。一个家族,没有时间的积累和足够的运气,无法成为百年世家。
连皇朝更迭这样的大事,世家都能从中获取利益,何况只是争储夺嫡。
太子和齐王的斗争,逐渐浮出水面,日趋明晰。
从迁阳王谋逆身死开始,太子接连惨败。直至获得了关景焕的支持,才稳住脚跟前往棣州赈灾,暂时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各大世家都默默看在眼底,思忖着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曹皇后一脉的手究竟伸了多长。有些时候,未必事事都要讲求证据。
眼看就要立秋了,疫症逐渐成为过去,但夏季的暑热仍未褪去。
知了紧紧抓住这夏季的尾巴,声嘶力竭地在树上鸣叫着,吵得人心烦意乱。
书房里的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