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生锦-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墨冼的尊敬,发自内心。

    感受到他话中的诚挚之意,洪老夫人心头感动。她所做的事,连自己的儿孙都不能理解。

    洪家上下,她的儿子媳妇等人,谁都不愿离开京城,离开这等优渥的生活。尤其是一心想要有从龙之功的儿子,只怕在心头已经将自己恨透了吧!

    没想到,她所获得的认可,竟然来自于这位年轻的官员。而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陌生人,却能在短短的交谈之中,明白她的心。

    “权大人,你的这份心意,老身无以为报。”她将桌上的银票推到权墨冼的跟前,道:“还请大人收下。”

    在来之前,她打听过权墨冼的事情。知道他是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也知道他在刑部饱受排挤。

    但洪家目前都自身难保,唯一能拿出来做回报的,也只有银钱了。

    权墨冼摇摇头,将银票推回到桌子中间,道:“老夫人,在下只是心怀不忍,并非为了回报。”

    他在和丰镖局有商队的份子,又利用宝昌公主开辟了北方的财路,手头并不缺银子。

    权墨冼并非奢靡之人,对生活上的物质并不看重。否则,也不会任由皇上赏赐的那座宅子空着,而住在老宅子里了。

    银子,除了日常花费之外,主要用来养着自己的班底人手。

    见他不收,洪老夫人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大人若不嫌弃,洪家便欠你一个人情。他日若有洪家能帮得上忙的,权大人只管来信便是。”

    说着,她褪下手上的一只质地细腻的白玉镯,在桌上使劲一磕,只听“啪”地一声,白玉镯断成大小不一的两半截。

    洪老夫人将其中半截推到桌子中间,道:“这是信物。今后,就算老身不在世了,只要权家有人持着这半截玉镯,就能请洪家办一件事。”

    这就是说,这家信物是洪家对权家所做出的承诺。权墨冼若用不上,他的后代子孙,都可凭此信物,请洪家还这个人情。

    她行事果决,这只白玉镯价值不菲,她说断就断。

    权墨冼本没有要求回报的打算,但洪老夫人做到这个份上,他再不收,就显得过分矫情。

    “在下受之有愧。”他收起这半截白玉镯,抱拳道:“请老夫人放心,权家却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辞了洪老夫人,权墨冼信步走在夜里的洛阳街头。

    道路两旁的店铺中,透出温暖的光芒,照着人们归家的脚步。茶肆酒楼之中,好友小聚,高谈阔论。

    更远的地方,有丝竹之声传来,为这夜色增添了一份欢乐。

    这世间,总有一种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那场噩梦般的疫症,已成为过去,人们告别了死亡、饥饿、悲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就算活得卑微、或不如意,也要努力活着,也能拥有小小的温暖。

    这样的温暖,正是自己要守护的。

    权墨冼这样告诉自己,脚下的步伐越发坚定。如墨的黑眸中,有万家灯火在他眼中闪烁。

    在这夜色中,洪老夫人心情沉重的回了府。

    洪自良这件案子,远比她预料中的结果更坏。幸好她今日见了权墨冼,才有了妥当的解决法子。

    她吩咐下去,待天色一亮,就遣人去探望洪自良,让他坦然认罪。只要过了庆隆帝的这一关,她才能继续设法,在流放之地上做文章。

    而蒋郎中,则暗暗盼着权墨冼审案没有突破。

    这不光是涉及到功绩,还有颜面问题。他拿到手里好几日的案子,毫无进展。权墨冼这才刚刚接手,要是一举立功,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可事实,要令他失望了。

    翌日刚刚过了午时,便从刑部大牢里传来消息,洪自良对他私换通仓粮食一事,供认不讳。

    蒋郎中一边在暗暗诅咒着权墨冼的好运,一边绞尽脑汁地想,权墨冼究竟做了什么,才让洪自良这个连用刑都熬过去的人,坦白招供。

    可他一番打探下来,权墨冼也就让人替洪自良裹了伤,再请他吃了一顿酒菜。

    难道,就这么简单?

    蒋郎中不敢相信,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洪自良的证词送到了权墨冼的案头,他连同作为物证的通仓账册、其余人证的口供等放在一起,整理成一个卷宗,写了结案的折子。

    在折子的最后,他进行了流放千里的量刑建议。

    顾尚书接过折子,不由多看了对权墨冼两眼。再怎么不喜权墨冼,他的能力和效率,再一次让他感到吃惊。

    但无论如何,能结案总是好事。

    这桩案子,已经引起了庆隆帝的注意,他不敢在其中再动手脚。将权墨冼的折子递了上去,附上这些证据。

    宫里的结果,出来的很快。还不到下衙,庆隆帝的批复就到了刑部衙门。

===第六百七十二章 掩饰?

    在庆隆帝给的批复中,洪自良流放,涉案人员按律量刑。权墨冼破案有功,记上卓异的考评,以示褒扬。

    在高芒的朝廷中,每一年都会有各级官员的述职考评。年度的考评成绩相当重要,关系着每一个官员的升迁。

    通常来说,地方官连续三年考评卓异,就可以进京述职,由吏部重新分配更高一级的官位。有底蕴有银子的,再设法活动一二,就可能留京。

    而京官,同样满足这个条件的话,就可官升一级。是否调任,吏部会拟出折子来,由皇帝批复。

    “连续三年考评卓异”,这个条件看似轻松,却极难达到。难,就难在“连续”二字,差一年都要从头再来。

    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京官,评语都是由上司来拟定。为了避免溜须拍马、却无真本事之人升官,同僚和当地德高望重的人还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

    当然,里面也有空子可钻,但要做到也十分不易。

    这还尚未入秋,庆隆帝就提前将“卓异”的评语给了权墨冼,对他的认可表露无遗。

    顾尚书拿着批复,脸色铁青。

    洪自良如何,他已经不再关心。关键在于,拿到了今年的卓异,权墨冼就满足了“连续三年”的条件,从目前的“五品下”,摇身一变成为“五品中”。

    每一个官员品级,都有“上中下”三品。别小看这区区一品,其中的差别大了去。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升不上去。

    “五品中”,那就离四品命官只有两级之差。而四品和五品之间,只隔着一品,却犹如天堑鸿沟一般。

    四品京官,若到了地方上,那就是三品大员,足可独当一面;在京里,每日早朝参与朝政,在朝堂上有了直接与皇帝对话的权利。

    三省六部的四品官,就已经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子。再往上,就是三品朝中重臣。而二品官,在文臣里,眼下只有宰相朱自厚一人罢了。

    在前两年,权墨冼表现突出,庆隆帝甚至还将他从六品的员外郎,擢升为五品郎中。顾尚书纵然心头万般不愿,也只得给他一个“卓异”的考评。

    而今年,他多方加倍刁难权墨冼,就是盼着他会犯错,顺理成章地给一个“普通”的评语,断了他“连续三年卓异”的路。

    然而,权墨冼愣是抗住了所有的挑战,生生没有犯下任何错误,被他捏到把柄。

    洪自良一案,他让蒋郎中来抢功,也是存了不让权墨冼露脸的意思。哪里知道,弄巧成拙,反倒惊动了皇上,直接给了“卓异”。

    越想,顾尚书心头越是郁结。

    权墨冼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骨头,他堂堂三品尚书,还是他的顶头上司,竟然奈何不得他!

    这种事,未免也太过邪乎。

    如果说在最开始,为难权墨冼是来自关景焕的授意。那么到了如今,权墨冼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挑战他权威地位的一根刺。

    在刑部,那些最底层的人员,见权墨冼在他的打压下,始终屹立不倒,已经隐隐以权墨冼为首。

    顾尚书的拳头“嘭”地一声击在桌上,宣泄着心头怒火。离年终考评还有几个月,他就不信,不能将权墨冼打压下去!

    他在心头拿定了主意,他吩咐把蒋郎中唤来,要好好商议一下对策。

    权墨冼获得了褒奖,顾尚书等人固然郁闷,但有更多的人在真心替他高兴。比如刑部的捕快小吏,受过他恩惠的百姓,以及方锦书。

    “姑娘,婢子觉着,您今儿心情特别好?”芳菲打来清水,替方锦书受伤的胳膊处抹着生肌膏。

    生肌膏触感清凉,方锦书看了一眼正在愈合的伤口,抿嘴笑道:“伤口快长好了,我自然是高兴的。”

    “可婢子怎么觉得,您似乎并不在意这个伤口能不能长好。”见她心情不错,芳菲打趣着。

    这却也是实话,重生以来,方锦书没拿自己当回事。

    亲事也好、身子也罢,在她心里统统都不重要。她的所思所想,甚至于存活于世的所有意义,都为了替方家逆天改命。

    诚然,方锦书也想通了一些事情。既然重活一世,就该好好感受这世间的一切,方才不辜负了上天的恩赐。

    换一个身份,看到的风光便截然不同。

    前世她际遇坎坷,幸福的时光极少。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的境地。

    后来,她终于熬成了太后,齐王终于成了万人之上的延平帝。他们的生命,不再受制于人,成为了全高芒最尊贵的一对母子。

    但,就算这样又如何?

    她并没有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有的只有松了一口气之后的空虚,与高处不胜寒的寒冷。

    为了那个位置,她付出了青春的时光、泯灭了善良,独留下一颗长满荆棘的、满目疮痍的心。

    而今生,她拥有爱着她的家人,一心一意地宠着她、包容她、只想她过得好。哪怕她做出超乎常人的举动,也没有多问过她半句,更未要她为方家而奉献。

    这份满满的爱,于方锦书而言,是幸福,也是沉甸甸的压力。

    来自内心的不安,让她常常于半夜惊醒。尤其是进入庆隆七年之后,她总是梦到各种不祥的梦境,令她忐忑惶恐。

    这大半年来,她在亲人面前还保持着微笑。可芳菲却知道,在私底下她的笑容越来越少,神情也越来越严肃。

    她已经多久没有见到,自家姑娘如此轻松自然的神情了?

    听到芳菲这样说,方锦书微微有些怔忡。是啊,自己其实是不在意伤口如何的,可为什么,要下意识的用这个借口作掩饰呢?

    而自己,又在掩饰些什么?

    “姑娘,”芳菲替她抹均匀了膏药,道:“您这伤口委实有些深,这么些天了,还是很明显。也不知道,权大人的伤怎样了。”

    “杨柳刚刚来的时候,也没提起他的伤口,想来应是无事了吧。”

    芳菲只不过是随手一说,方锦书却是心头一震。

    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好心情,是从听见杨柳禀报洪自良一案的结果开始的吧?

===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心情

    洪自良认罪,无论卫亦馨想要用那批粮食做什么,她都打算落空。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

    但对方锦书而言,当她将这件事托付给权墨冼之时起,就没有再担心过。对他的能力,方锦书仿佛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她相信,只要权墨冼应了下来,就不会出错。

    所以,如今的结果,不过是印证了她当初决定的正确。事实上,从权墨冼将那批粮食查获之时起,方锦书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那么,自己的好心情,从何而来?

    难道是,因为得知他被庆隆帝褒奖,得了卓异的考评吗?

    方锦书的脑中,出现了两张面孔:一张是前世那个眼神冰冷如刀的权臣,而另一张,则是今生那个紧张自己受伤的年青官员。

    两个人,两种迥异的气质,让方锦书情不自禁的陷了进去,越想越是理不清自己的思绪。

    “姑娘,马车准备好了。”芳芷进门禀道,让她猛然惊醒过来。

    或许,自己是对帮助权墨冼这件事,心存疑虑吧?所以,才会在他身上花费如此多的心思。

    方锦书这样告诉自己,掩下心头那点不同寻常的情绪。

    她换上昨日就准备好的衣裙,由芳菲扶着在垂花门处上了马车,朝着靖安公主府而去。

    “公主婆婆。”方锦书进门见礼。

    “书丫头来了?”靖安公主笑道:“来尝尝这蜜柚味道如何,我正有些不敢吃,怕酸。”

    秦氏坐在她下首,凑趣道:“媳妇刚刚尝过,味道好着呢。偏您不信我,还得让书儿再尝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