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和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打开装着不同草药的药柜,取了几味出来,让侍女熬好汤药给靖安公主送过去。
侍女不解的问着她:“小姐,您这一片心意,为何不亲自送去?您看静了师太之前深居简出,这会不也主动凑上前去。”
静和勾了勾唇角,道:“我只是担心靖安公主若是病了,庵中会受到牵连罢了。”
她的仇人在宫中,是那个不声不响,却阴了她一道的笑面佛郑太妃。她想要报仇,要做长远的打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就算讨好了靖安公主,又如何?
难道,靖安公主会为了她,而替她报仇不成。
静了的事情,她看在眼底,心头也明白个五六分。但旁人的事情,与她何干?她不想多管闲事。
汤药送到之时,靖安公主刚刚沐浴完毕,良辰为她擦拭着头发。美景在室内找了一圈,道:“禀殿下,此间没有熏笼。”
静了将自己的房间让了出来,给靖安公主居住。但以静了的身份地位,在衣食住行上,只能说和京里普通大户人家的小姐差不多,和靖安公主相比差得太远。
就说沐浴之后,侍女都是用熏笼的热力,来慢慢地将靖安公主的头发烤干。这种熏笼做得十分精巧,和大户人家女眷常用的手炉有些类似。
最里面一层的银制小球中烧着银霜炭,外面套了一层中空的镂空陶瓷圆球,银制小球用银叉悬空在其间,无论怎么翻转,位置都在中间。
而中空的陶瓷球可以打开,将喜欢的香料填充进去。在烘干头发的同时,还能为头发熏香。靖安公主用的香料,是让宫中善于调香的女官特制,混合了几种香味,有舒缓、镇定等功效。
这样精巧的物件,静了怎么会有。
靖安公主早已料到,美景应是白忙一场,闭上眼睛缓缓道:“不急,慢慢干便是。”
良辰轻声道:“殿下,头发未干,您可别睡着了。”
“我哪里能睡得着。”靖安公主摸了摸藏在胸口的信件,自嘲的笑了笑。幸好,自己将此信贴身放着,才没让他得手!
没想到,自己一片拳拳爱护之心,竟然换来了惨遭毒手的下场!找不到密信,就将自己迷晕,再放火,他怎么狠得下心。
他还是那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子吗?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狠辣了。
靖安公主摇摇头,努力劝服着自己,他不是这样的人。自幼失去了母亲,他的性子或许是骄纵偏激了些,但绝对不会谋害自己。
但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自己面前,回想起逃生的惊险,又由不得她不信。
被困在净房时,由于不知道外面的火势,不敢离开。那时,她曾经绝望的以为,自己的生命就到此为止了。
她设想过很多种死法,唯独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自己亲手养大的侄子所烧死。
这个念头,就好像有毒一样侵入她的脑中,挥之不去。好似一把尖刀,狠狠地捅入了她的心上,痛得她整个人都快要抽搐。
“公主殿下,静和师太命婢子送汤药来。师太说,您受了惊扰,这剂汤药有宁神精心的功效,还可以预防着凉。”
靖安公主睁开眼睛,看着眼前屈膝举着汤药的侍女,道:“起来吧。”
美景接过她手上的汤药,尝了一小口,缓缓报出其中所用的药材,道:“茯苓、知母、甜葶苈、银花藤……殿下,静和师太所配的药方不错。”
“你们师太有心了,你回去先替我谢过。”
待侍女退下,良辰将靖安公主扶起来,半坐在榻上。美景往她腰后塞了一个青绿色锦缎大迎枕,伺候着她喝药。
一碗药喝完,靖安公主觉得自己后背薄薄的出了一层汗,美景道:“寒气发散出来,公主可无碍了。”
良辰用一大张素绢将她背后的汗擦拭干净,笑道:“听说静和师太出自于归诚候府上,没想到,她还懂得草药。”
她不是要在背后嚼人舌头,只是要引着靖安公主说些话。
===第一百四十四章 前朝往事
夜已深了,折腾了一夜,靖安公主甚为疲惫。但头发还未干,良辰不得不找些话来吸引她的注意,避免她就此睡了过去。
良辰用心良苦,靖安公主也能领会,便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道:“你们可知,归诚候府的来历?”
美景摇摇头道:“婢子只知道,归诚候府崔家是前朝降将,所以封号才叫归诚。”
“是啊,崔家。”靖安公主叹道:“这个崔,可不是一般的姓,是博陵崔氏,那是延绵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
“先帝开国,想方设法地削弱着世家的权力。沿袭前朝末年的科举取士,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
靖安公主谈性大发,不知道是不是想要刻意回避扎入心头的那根刺,对心腹侍女讲起了科举的来历,听到两人云里雾里。
见到两人神情,靖安公主不由一笑,道:“我怎么跟你们说这个?还是说崔家吧。想当年,崔家在前朝中遍布门生故旧,和其他五姓七宗把持着朝政。”
这些事,她也没有经历过,是在先帝那里听来。
兄妹两人年纪相差很大,靖安公主在英烈皇太后身边启蒙时,先帝已经领着兵马四处征战了。
开国之后,出于心头的愧疚,先帝对她很是宠溺。与其说是疼爱幼妹,不如说拿她当女儿一样宠爱。连先帝亲生的公主,获得的关爱都没有她多。
又因为她是女儿之身,在朝政上,先帝对她也没有避忌。所以,靖安公主虽然没有大儒教导,但在全高芒的权力中心长大,拥有天然的政治敏锐。
前朝末年,世家把持朝纲、瓜分权力,皇帝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政令不出京城。
说句公道话,前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堪称明君,可惜生不逢时。他想要打破世家垄断人才,创立了科举制,却遭到所有世家联手抵制,寒门子弟遭到排挤,能出头者寥寥无几。
最后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豪门世家凭借多年来的积累,各自领兵,逐鹿九州。
而卫家,当时只是驻守晋阳的郡守。晋阳号称北都,乃兵家必争之地,好几家都朝卫家递出了橄榄枝。但是,先帝见惯了世家的丑恶嘴脸,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自己打出了旗号,参与这场天下的征战。
卫家能打下来这个天下,殊为不易。
世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从来都只捞取家族利益,而罔顾民生。家族之间的倾轧,对寒门子弟的排挤迫害,都让先帝下定决心,采取了不同手段削弱世家权势,大力推进科举取士。
经过了先帝一朝的刻意打压,世家已经逐渐衰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堂之上以寒门学子居多,但世家通过科举出仕的官员,仍旧遍布高芒。
百年世家的底蕴,要想培养出几个进士,实在是太容易不过。博陵崔家,只是其中之一。
想起这些往事,先帝连拉带打让世家屈服的手段,靖安公主的胸中涌起来骄傲自豪。连带着,方才的伤痛,也渐渐趋于平缓。
比起先帝当年的艰难,自己这点痛楚,又算得上什么?
靖安公主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良辰、美景两人默默地为她擦着头发,不去干扰她。她们都知道,公主殿下露出这样表情的时候,就是又忆起了先帝。
她们既然没有追问,靖安公主也就没有继续解释博陵崔家和归诚候府的关系。静和出自博陵崔家,这是毫无质疑的,她懂得草药又算什么稀奇?
要知道,崔家精于调养女儿。出自崔家的女儿,各有特色,无论是做宗妇,抑或娶回去过日子,都能胜任自如。
崔家的女儿,比皇帝的女儿还要好嫁。
崔家献上一名嫡女,表示了臣服之意;先帝纳了崔氏,也有着安抚世家的意思。告诉所有世家,只要你们够忠心,就不会斩尽杀绝。
这一夜,靖安公主心绪翻腾,回忆先帝往事。
火场中,灭掉最后一丝隐患,众人散去,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被烧毁的木梁,还在冒着最后残余的热气。
心头的疑问得到了解答,方锦书睡得很好,一觉醒来神清气足。
接下来的几日,很是忙碌。静尘分派了人手,轮流将火场的残渣清理出去。让静贞关注着靖安公主的身体,医治着伤员。
靖安公主的仆妇大多数都救了回来,只有两人重伤,一人被砸到头当场去世。后来,在清理火场的时候,找到了她被烧焦的残骸。
听到这个消息,靖安公主吩咐在后山葬了,待开春之后,给予其家人三百两雪花银作为抚恤。
失火那么大的动静,外院里守着的金吾卫怎么会不知道。奈何庵堂里面男子不得入内,他们也只能干着急。还好,火势控制了下来。
郎将向静尘师太打听了消息之后,将此事用军中养着的飞鸽传入京中。关于那夜的贼子,静尘和静贞一路追了下去,打过一场,静贞和对方头领都受了伤,但还是未能将人留下。
过了大约七八日,飞鸽便带回了京中宗正寺的信。净衣庵属于沙门,归在礼部名下。同时又是皇家太妃的荣养之地,宗正寺也有权过问。
如果只是太妃,宗正寺也没有这么积极。关键在于,靖安公主还在庵中,这由不得端王爷不放在心上。
他在信中表示,待开春融雪,就立即派人上山,勘查庵中损失。派出工匠,重修房舍。另外,堂堂皇家庵堂竟然有贼人窥视,庆隆帝震怒,命刑部追查。
共度了这场患难,庵中众人的感情越发好了。
静了迎了靖安公主进入她的院子,她也不在面前露脸,索性更加深居简出起来。还是靖安公主过意不去,做什么都带着她,两人的关系愈见亲近。
靖安公主脱险之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方锦书。
以她目前的身份地位,金银珠宝易得,真心难求。方锦书对她的牵挂,所流下的眼泪,她都看在眼底。
如今,已经真心拿方锦书当晚辈来看。甚至,将她积累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抽丝剥茧的说给方锦书听。
===第一百四十五章 还是自己
靖安公主的年纪,比方锦书两世加起来还大。
她经历过从前朝末年到先帝建国,她的人生经验,特别是对朝局的高屋建瓴,在言谈中漏出来的只言片语,对方锦书来说,都是发人深思的金玉良言。
方锦书在前世从定国公府的嫡出贵女,到全高芒最尊贵的皇太后,这其中的经历的风浪,所沉淀下来的智慧,不比靖安公主少多少。
但是,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靖安公主的眼睛能看到的事情,和她所见又有所不同。
得先帝带在身边教导,靖安公主看事情的角度,是站在帝王的立场,放眼全高芒。所思虑的,是全天下的利益,而非一隅之地。
同一件事,方锦书看见的是定国公府的利益得失,而靖安公主却是着眼于天下。有好几次,方锦书在心头尝试着继续往下分析,都能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原来,站在皇帝的立场,这件事应该这样处理。她默默的回味着,在前世时她的处理失当之处。却苦涩的发现,身处在皇后的位置,背后站着的是家族,就算明知会被庆隆帝不喜,有些事她也不得不去做。
靖安公主以为她年纪尚幼,她并不能懂得其中的意义。就像跟自己的侍女,谈起科举的来历一样,对方并不懂得其中的意思。
所以,在跟她说话时也没有特别顾忌。年纪大了,未免就容易缅怀往事,这一点,连靖安公主也不能例外。对着方锦书,她并没有太过提防,这样一来,方锦书受益匪浅。
她不再是皇后,根据靖安公主的思路,她对皇帝的心思能揣摩个七八分,往日想不明白的地方也豁然开朗。这,对整个方家都有好处。
过完了年,转眼间天气便暖和起来。
积雪初融,地里过冬的小麦露出了麦秆。庵中女尼渐渐的忙活了起来,身上的棉衣也在逐层减少。但春寒料峭,下过几场绵绵的春雨,待暖暖的阳光洒下来,大地才彻底回春。
甫一通了道路,宫里的便传来了旨意,封赏在火灾中救靖安公主有功的众尼。跟着旨意上山的,还有宗正寺派来修葺院落的匠人们,庵里忙碌起来。
山上的树木抽出了草绿色的嫩叶,草丛中也发出了嫩芽。在庵中后山处,大片大片的鹅黄色迎春花,争先恐后的盛开着。
又过了一些时日,漫山遍野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着身姿。远远望去,就好像大地上铺就了一张织锦地毯,让人沉醉其间。
闻着春风吹送来的花香,方锦书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