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凌晓靖陪着唐文霏家人。
“大哥、大姐,咱们还是先上车吧,京城这个二月天还是挺冷的,车上暖和。”高元凯笑呵呵地说道,“等下到了酒店,把行李安顿好,我请大家去一家据说祖上做过御厨的私房菜吃饭,咱们再慢慢聊,您说行不?”
“行,行,行!”唐光年他们挺少接触像高元凯这样的京城大老爷们,豪爽的态度让他都觉得一见如故,赶紧也笑着点头。
……
杨涵找高元凯来,当然不是想要叫他请吃饭的!
第二天凌晓靖领着唐文霏的父母去逛京城的那些景点、去京影等学校去看考场后,高元凯就开车接上了杨涵跟苏雪璇,还有一脸迷茫的杨若伊,一头钻进了京城的一些老胡同里!
“爸爸,咱们这是要去哪呀?”杨若伊看到他们也不是去央音的校园里看考场,反而是来到了狭窄逼仄的老旧街区,车开不进去,还要下来走路,她就觉得奇怪了。
第470章 提前买套房子不过是四合院
老街区不是车真的就完全开不进去,而是巷子实在是太窄了,不熟悉的话,你把车贸然开进去,都不知道在哪儿掉得过头来!但在巷子里面,还是有一些车贴墙停放着。
豪不豪车另说,从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的车都有,但它们都有非常统一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车身不大,而且有些车没用布盖着,你还能看到上面有不少“摩擦”的痕迹——看来在这样的小巷里还是众车平等的,来了都得跟墙凑上两下子。
当然,杨涵他们来这里也不是要看车的!
“我们去看看这老京城的四合院。”杨涵笑眯眯地跟女儿说道。
“看四合院啊!四合院是不是都是那些王公贵族住的啊?”杨若伊没多想,她还以为是来看什么名胜古迹的,刚才他们还从故宫前面经过呢!不过,提到四合院,她也来了兴致,一边跟着爸爸他们走着,一边好奇地问道。
“怎么会!四合院才多大,王公贵族哪里会住四合院这样的小地方?他们都是住那种,叫府邸,是吧?”杨涵哈哈一笑,不过,他其实了解得也不是很透彻,说到后面,都忍不住看向了高元凯。
“杨老师说得没错,其实以前老京城的建筑,大概能分成这么几个等级,府、第、宅、院、房,你像四合院的院,就是由几间房组成,而府、第、宅,一般是指伊伊说得那些王公贵族住的院子,只是它们一般都是由几个院子组成,每个院形进制不同,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两进三进这样的四合院。”高元凯帮杨涵圆了回来。
“那府、第、宅,分别有什么区别?”杨若伊听着都觉得有意思,特别是这三个字连在一起读,有点像在说什么伏地魔很宅的感觉,她便兴致勃勃地追问下去。
“府的话,拿离咱们最近的清朝来说,就只有那些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还有一等国公这样级别的人住的地方才能称为府,普通的官员只能说是第和宅,什么级别的官员住什么级别、多大面积的房子,清朝的律法上面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府的话,是皇帝赏赐的。普通的第和宅,都是要自己出钱买的。”高元凯说道。
“那当小官的话岂不是挺惨的,要很多钱才能买到房子……”杨若伊听得津津有味的。
说话间,他们也到了高元凯帮杨涵找的那套四合院。
不过,按门铃没人应。高元凯打电话联系了一下屋主,才知道屋主出去了,不过还好,他只是出去喝碗豆汁儿,就在附近,马上就能回来。
“没关系,我们等一下。”杨涵看出了高元凯的尴尬和歉意,便笑着摆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正好你可以跟我说一下,这个康教授是什么来头?”
高元凯收起手机,连忙跟杨涵介绍起来:“以前这套四合院,是京城大学一个叫康宝泉的老教授的房产,建国前就买了的。老教授因为本身就是研究古建筑的,比较爱惜房子,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保护得特别好!之前您说了这事后,我打听了这里都不放心,还提前来看过。说句实在话,我从小在京城长大,大大小小的胡同都走过,以前南城那边很多没拆的地方都去过,就没见过的保存得这么好的院子,有破损的地方,人家都修补回来了,看起来还能找到当初的那种古韵!”
“刚才电话里的康教授,应该不是康宝泉教授吧?”杨涵粗略地算了一下,建国前就买了房子的话,这教授得有多大年纪了,怎么可能还能跑出去买豆汁喝!
“不是不是,康宝泉教授二十多年前就过世了,现在四合院的所有人是他的儿子康福年,康福年老先生也是教授,京城理工大学的教授,教物理的好像,五年前刚退休。”高元凯解释道。
“原来是书香世家啊!不过,他为什么想要卖这里的四合院?现在应该都很少有人想要卖四合院了吧?而且这里还是独院,不是大杂院。”杨涵笑着问道。
四合院早就成了有价无市的稀缺“商品”!杨涵之前还想让高元凯帮自己多张罗几套完整的四合院,对比着看一看买哪个,但高元凯踏破了京城,找了很多哥们帮忙,最后还是只找到这样一套有意向出售的!
“主要是康福年教授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这四合院想要传下去,也没有人可以继承。所以他有个想法,就是趁他现在还利索的时候,把院子卖了,卖的钱捐到京城理工大学跟京城大学,成立一个以他和他父亲名字来命名的奖学金。”高元凯说道。
“原来是这样。”杨涵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人嘛,不为利,就为名!康福年所做的,虽然可以说造福了很多学生,但实际上他也是为了能够留下自己和父亲的名声、等再过几十年还有人记得才做出的这个选择。
杨涵认为捐助奖学金这件事值得尊敬,但自己买房卖房这件事,还是得分开来谈,该怎么样讨价还价的,还是要怎么样讨价还价!
“所以说,我们是运气好,刚好碰上了这样一套四合院?我看这门头上的雕花,还挺漂亮的,希望里面也是这样。”杨涵笑道。
虽然说运气这事最玄乎了,但杨涵也不担心会有诈,因为买这样一套四合院,起码是好几亿的大买卖,他不可能随随便便跟几个人聊了就掏钱的!
杨涵如果决定要买,肯定还会派人来调查、勘察,确保所有手续都没有问题,才会签合同、付款的,他手底下那支团队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杨涵和高元凯的交谈听在了旁边杨若伊的耳朵里,她越听越觉得不对。
“等等,妈,我们不是来参观的吗?怎么又说到了买卖上?”杨若伊忍不住跟妈妈小声问了起来。
“没有说是来参观的呀!”苏雪璇笑道,“你爸说,你要来京城上学了,我们就先买一套房子在这里,平时上来看你的时候可以住住。”
第471章 四合院的那些知识
“不是吧!我来京城读书,你们还要专门买一个四合院给我住?”杨若伊肯定是没有听仔细,难以置信地惊呼出来,声音一时间还没压住。
“买四合院不是给你住,是给我们上来看你,顺便在京城玩的时候住。”杨涵听到了,转头笑眯眯地跟女儿说道。
“你们平时不上来的时候,不就是我在住吗?这跟是不是给我住有什么区别?”杨若伊糊涂了。
“你住学校啊!都大学生了,还住家里啊?得去宿舍体验多人的住宿生活,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能还想着住家里,依赖着爸爸、妈妈!”杨涵故意逗她。
苏雪璇看得出来这家伙的坏心肠,好笑地拉了拉他的衣服,示意他别欺负女儿。
“我又不是没住过宿舍,以前在乌苏古镇录节目的时候,我还不是住宿舍?”杨若伊撇了撇嘴。
不过,就在这爷俩斗嘴的时候,四合院的屋主回来了,高元凯看见他骑着小三轮过来,远远地就招手打起了招呼:“康教授!”
屋主康福年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外表上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甚至在他的身上都感觉不到教授的那种满腹经纶的气质,瞧他头戴很复古的那种带护耳的棉军帽(又称帽),身上垮垮地穿着一件灰色的羽绒服,骑着三轮车都有一股老京城的那种吊儿郎当的随意劲儿!
这样的老头儿,不应该是常见的公园里遛鸟、琉璃厂里盘古董的那种京城老大爷吗?怎么就是教授了呢?
还好,康老头很快就为自己正名了!
“这门,古时候叫广亮大门!”听高元凯夸他们家这道门看起来很气派,康老头头也不抬,一边开着门锁,一边操着一口京腔,悠哉悠哉地说道,“要是在清朝那时候,想住有广亮大门的这种房子,起码是有些品级的大官才行!”
“那您这个房子,是不是有很厉害的大官住过的?”杨若伊听着,脑海里冒出来了张之洞、李鸿章这些晚清名人的名字,忍不住问了出来。
康老头转头,低着眼镜看了杨若伊一眼,微微一笑:“那倒没有,要是名人故居,那早就被保护起来了,哪里轮得到我来住、你们来买?”
杨若伊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
“虽说广亮大门是有些品级的官员才能拥有,但你也架不住京城的官多,是不是?”康老头狡黠一笑。
广亮大门确实是比寻常四合院的院门看上去气派,像它门前就留出了差不多半间房的空间,康老头的三轮车停在自家门前还绰绰有余!
可能是看见杨若伊年纪不大,康老头有点找到之前在大学里教书的感觉,就忍不住想要多讲上几句:“你看你看的这石头,两边都有,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杨若伊低着头呢,但刚才没注意,现在才发现门的两边有两个方方正正的大石头,上面还有雕花!不过,也是受到了岁月的洗礼,这些雕花都看得不清楚了!
当然,拿这个考她,杨若伊肯定回答不上来啊!她是学音乐的,又不是学历史、学古建筑的!
“康教授,我记得这是抱鼓石吧?文官家的抱鼓石像您的这样是方方正正的,跟书箱一样,武官家的抱鼓石是圆的石鼓。然后还有那个成语门当户对的门当的意思,是不是?”高元凯笑着帮忙回答道。
“你看你,道听途说,就过来不懂装懂地卖弄了吧!”康老头哼了一声,才慢悠悠地说道,“这是抱鼓石没错,门当户对里头的门当包括抱鼓石,但可不能反过来说抱鼓石是门当!我们为什么说门当户对?就比如说官宦人家的门当有抱鼓石、石枕、门墩,这些跟普通人家只有门墩、石枕或者更穷一点的人家只有石枕的门当能相提并论吗?”
高元凯连连点头,杨若伊也跟着点头,不过她点的有些迟疑,因为这些话她听起来有些迷糊!太多新的名词了,她第一次接触,有点记不住……
“刚才说广亮大门以前都是住高官的,但广亮大门,跟真正能开在大院中轴线上的王府大门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你看我们这个院门,还是开在我们这个倒座房东端,是不是?现在人没那么多讲究了,院门都开在正中间,但以前不行,以前没这个级别,您就别想得这么美!”
康老头真的是谈兴上来了,他打开门让杨涵他们进去的时候,还在不停地给他们介绍这个大宅院的历史特色!
什么是“王府大门”、什么是“倒座房”,杨若伊听得不太懂,但不得不说,你听这个跟唱戏一样的京腔讲这些历史常识,还是觉得特别有韵味,也特别想听下去!
……
从外头看不出来,进去里面后,这个四合院的规模才慢慢地展露在了杨涵他们的眼皮下面。
这是一套两进式的四合院,一切都保持着原来建筑的样式和面貌,甚至都不像其他大杂院那样——破坏了原先的建筑结构,疯狂加盖,将院子塞得满满当当!
这套四合院还是非常漂亮的,宽敞的内院也让人感受到以前大户人家能够享有的大片天空、温暖敞亮的阳光。只不过因为这二十多年,老康教授去世后,四合院的修缮没有那么频繁,也没有那么专业,所以看上去还是陈旧了不少。
两进式的四合院非常大了,根据康老头的介绍,他家这个四合院占地面积有一千平方,建筑面积有七百多平方!
虽然还没谈到价格,但杨涵有了解过这个世界、这个年代京城四合院的价格,按照近两年成交价格来看,每平方的价格在十万到三十万之间!最贵的标价十几个亿,是一个面积三千多平方的官宅!最便宜的也要上千万,只是一个一百平方不到的独院。
考虑到他们这里位置非常好,杨涵想要买下一个四合院,几个亿肯定是少不了的了!
第472章 彭彭来了就让他睡沙发
其实,杨涵知道,都20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