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年之后,之江省农村的“豪宅”在全国都是有名的。
回村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祭祖,这次陈夏出钱,也不顾什么影响好坏了,用了最隆重的逢十大祭的仪式。
所话的“逢十大祭”,就是10年一次全族大祭祖。
这时候陈家所有子孙无论在哪都要赶回来,有重大事情也在这次宗族会议上敲定,外地的陈氏子孙有了新晚辈,也要在这一天录入族谱。
所以“逢十大祭”的祭品那是相当多,三牲就不是这个年代普通人家能办到的,这可是整只的牛羊猪,另外其他祭品也是堆积如山,烧纸更是不计其数。
就这花掉了陈夏差不多3000多元钱,这几乎是他三年的工资收入了,所以说农村宗族势力被打散后,这可以说在越州也是独一家了。
要是早个10年,陈家人通通要被抓起来到海涂去围海造田,劳动改造。
陈亦根这次也豁出去了,可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毕竟这是封建迷信的一套。
香江陈家都十分虔诚地跪在祠堂里,正式认祖归宗了,并且破例将陈淑芬和陈淑琴的名字也列入了族谱,本来女儿是不写入的。
这也是陈德发如此看中陈夏的原因所在,在老一辈眼里,女儿是没地位的,连基本的人quan都没有,仿佛只有儿子孙子才是亲生的一样。
后世的人可能并不理解“认祖归宗”的意思,这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死后是可以入祖坟,是可以得到祖宗的认可,享受后辈的香火祭祀。
要是不能认回祖宗,那死后就是孤魂野鬼,这个在宗族观念非常强的老人心中,是绝对不能承受的痛苦。
祭祖仪式一结束,陈德发彻底放心了。
他回家了,是真的回家了,以后死了灵魂也能安息了。
从祠堂出来,大家又去了陈夏太爷爷太娘娘的坟头,他死去的爷奶、爹娘同样葬在一起。
陈夏有钱以后,特意清理了周边的杂草之类,用水泥做了一些供台之类,所以看起来不是那么荒凉。
越州农村的坟不像北方,不用泥土起坟头。是用青石板搭建成一个个长方型盒子装,放在田野上或者山上,棺材放进去后再密封。
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村庄旁边都可以看到一排排的长方形石板坟头,整齐的排列着,非常壮观,非常可怕。
陈德发扒在父母的坟头,一手摸着一个坟头,低头头久久不言语,仿佛在低声跟着父母说着什么。
陈亦根则在跟他诉说着当年他走后的情景,毕竟陈夏没有经历过,说得不是很灵清。
陈德发一家逃跑后,卖掉房子的陈老太爷和老太太只能和小儿子一家只能暂时住在祠堂里,后来搭了几间茅草房才算安定下来。
而且为了不让陈家受到牵连,陈德发的名字被提前从族谱上给去除了,大家谁也不再提起这个人,这也间接保护了陈德财一家。
因为家里穷,田产也卖掉了,陈德财只能帮人做小工,后来土改了回到农村后,只有他们夫妻干活挣工分,却要养活两个老人三个小孩,连饭都吃不饱。
陈德发的父亲母亲也只能将对儿子一家的担心深藏在心底,直到死之前只能低声喊着:“德发,德发。”
因为陈德财家实在太穷了,穷到两位老人死的时候都买不起棺材,还是同宗的人大家一起凑钱买了几块青石板,用一张草席一裹才安葬的。
陈德发听到了这些他走后的事情,尤其听到父母死后连口棺材都没有,这情绪一上来,居然像小孩子一样开始哇哇大哭起来,
“爹呀,娘呀,阿弟呀,是我对不起你们呀,让你们为我吃尽了苦头。”
连同两个陈淑芬和陈淑琴也眼泪汪汪,毕竟爷爷奶奶小时候对她们还是很疼爱的,结果她们连送终都没有送到。
更想不到他们一家走后,庆丰老家的爷爷奶奶和小叔一家的日子是如此难过。
至少对她俩来说,老人连饭都吃不饱,那真是骇人听闻的事情,心是就别提有多难受了。
就连戴宁也理解了老丈人为什么坚持要留一半财产给陈夏这一家子,如果当初不是陈夏爷爷卖房卖田才凑够路费,恐怕老丈人一家就凶多吉少了。
扫墓回来,庆丰村里面已经热热闹闹了,陈夏出钱,请了全村人吃了一餐,当然名义上是陈德发请全村人吃饭。
呃,这句话听起来好怪。
陈家的喜事还有呢,那个玩火玩出宫外孕的陈胜荣终于要和改回原姓氏的宋玉兰结婚了。
陈德发对能赶上陈氏子弟结婚也感到非常高兴,当天晚上还在喜酒上多喝了两杯,给两位新人包了一个500元的大红包。
这可把周围的村民们都羡慕坏了,500元的红包啊,村民们这时候红包最多也就1元、2元的。
这让两位亲家公陈国贤和陈国建都激动的直傻乐,这香江人出手就是大方呀,连同陈夏都是那种超级有钱人,看来陈德发这一支这是要大发特发的节奏啊。
越州人聪明,看得清形势,香江亲戚的大腿捧不到,捧住陈夏的大腿就行。
他们可是听说了,庆丰药厂年后要扩产了,那不是得多招工人?
所有人都已经跃跃欲试了,谁进厂,就意味着谁家就彻底起来了。
带着医院回80年
第385章 借着巨石去炒作
当天晚上,陈德发和老伴住在了陈夏家的老房子,剩下的年轻人因为住不惯都回到了城区西园睡觉。
第二天,做为名义上的“香江南瓜藤医药公司”的董事长,陈德发当然要去药厂看看。
当他看到在这么简陋的药厂里居然生产出了在香江大受欢迎的“胃药丸”,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在他的心目的,药厂难道不应该是最高科技的企业吗?怎么在这里跟个家庭作坊似的?。
其实要不是有越州药厂支援的一些机器,否则这药厂更加不能看了,简直就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模式。
随后一家人又来到了隔壁的玉器作坊里,这里面就现代化了许多,陈夏陆续购买了好多机器,为的就是做出最好的翡翠首饰来。
玉大炮提前就守在了保险库门口,非常尽心尽责,当他打开大门,让陈家人进去后,又关上了大门,坚决不让其他人进出。
电灯一打开,大家都惊呆了。
陈淑琴更是尖叫一声,完全没有平时高冷女高管的样子。
“小夏,这些都是你准备好的首饰?哇,天呐,这么多,这,这都是冰种、玻璃种的?哇,还是正阳绿,这是祖母绿?”
她激动得已经语无伦次了,上次来她看到那么多原石和明料时已经够激动了,这次看到满柜子全部都是雕刻好的成品时,更是两眼放光。
陈淑芬和戴宁也是傻愣在当场,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当初陈夏送了陈淑芬一只冰种正阳绿翡翠手镯,已经让她在交际圈里面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出尽了风头。
而玻璃种帝王绿这样级别的翡翠首饰,那都是香江排得上号的几大富豪家才舍得消费的。
就陈淑芬这样的小企业主太太,能戴出去这样高品级的翡翠首饰也绝对是人前风光了。
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娘家侄子居然有满满一仓库的高端翡翠首饰,数也数不清,一眼望去,从手镯到项链到戒指到玉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要不是这是在陈夏的工厂里,她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翡翠都占为己有,通通搬回家里面去。
相反,陈德发和老伴则淡定地多了,心中也充满了对大孙子的自豪。
像陪同进来的陈春陈秋顾琳这些人,早就对这些翡翠麻木了,估计放在家里还嫌弃占地方呢。
陈夏笑着说道:“小姑姑,这些就是我准备的翡翠,你那里准备好了吗?”
陈淑琴嘿嘿一笑,从背包里拿出几个首饰盒,上面都有统一的“彩云之南”的标志。
这是定制版的首饰盒,全部采用了黑色的外观,里面也是最高档的天鹅绒。
当一条玻璃种帝王绿、白金镶嵌的翡翠项链放进盒子里面,黑色反衬出翡翠亮度,简直就太高贵,太诱人了。
连戴子怡、戴子乐都看得目不转睛,心生欢喜。
陈夏和陈淑琴欣赏了半天,然后兴奋的互相一击掌,翡翠成功了,包装盒也成功了,万事俱备,只欠开业。
陈德发拿着这个成品首饰问道:“阿琴,就这串项链,在香江可以卖到多少钱?”
这个就是陈淑琴的专业了,她想也不想得说道,“起码要100万喽,这个属于最高等级的料子了,就算是周氏珠宝都不会有太多存货。”
说完,她又从货架上拿出一个翡翠手镯:“瞧,这个是手镯,起码值两套千尺楼房了。”
戴宁吓了一大跳:“小妹,真的假的?那这个仓库里的翡翠,不就可以买下好几幢楼了?”
陈淑琴撇撇嘴,“这要是开店顺利,慢慢卖,就这些翡翠起码就值几亿港币喽,大哥,你是没见过陈夏手上那些最顶级的翡翠,全部加起来卖个十几亿绝对不是问题。”
戴宁的表情就是这么张大嘴的,他那个服装厂全部卖掉,也就是一千多万的资产,而陈夏居然已经是十几亿的资产了,这个怎么比?
那种优越感一下子就没了。
陈夏赶紧止住了小姑姑的吹牛:“说是这么说,但这些翡翠不可能一下子放了去的,否则这个市场肯定崩掉了。”
陈德发微笑着暗暗点头,这个大孙子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也就放心了。
陈夏这时候拿出两串红翡做的项链送给了两个小堂妹,“来,这是哥哥送你们的,这冰种红翡可是非常难得的,将来可以当你们的嫁妆哦。”
两个小姑娘这个两眼放光呀,但她们没有直接接过,只是看向了外公,显示出良好的家教。
陈德发笑着点点头,戴子怡戴子乐一声惊呼,“谢谢小夏哥,我们太喜欢了。”
大家从保险库里出来后,玉大炮又重重关上了大铁门,然后看着陈夏嘿嘿地憨笑,陈夏扔了几瓶可乐给他。
“别傻笑了,走,带我们去仓库看看,我那块十多吨的原石打好蜡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一直放着呢,就等你来运走。”
陈淑琴以为自己听错了,“十多吨的原石?哇噻,你哪里搞来的?有擦出绿来吗?”
陈夏一边走一边介绍:“当然擦出绿来了,而且整块石头多处都擦出绿来,全部都是高冰的种水,就是不知道切开会怎么样?我准备搬去香江,做我们的镇店之宝。”
当仓库门一开,大家看到这块一人多高的巨大原石时,心中又是一阵肝颤。
陈淑琴非常专业的拿过强光手电,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都照了一遍,心跳已经超过了180次。
“小夏,不得了呀!这块原石绝对是高涨呀!如果切出来满绿那可就发财了!!”
“小姑姑,你不觉得这石头的作用就是不切开,留下这个悬念,这样更诱人吗?到时我们随便标个1亿港币,绝对是一个炒作的好噱头啊。”
戴宁也一拍手,“小夏说得对,一块价值1亿港币的翡翠原石绝对可以引起全港轰动,这可以让你们的彩云之南一战成名,名动香江的。”
陈夏和陈淑琴互相看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两人此时的心中就是打了这个主意。
没有比这更惊爆人眼睛的广告了。
第386章 赴港准备开业了
陈德发的还乡,也意味着八十年代大量老兵返乡的时代到了,也意味着改革开放正在步入深水区。
这个时代,香江这边的老兵还好,最惨的还是去了湾湾,或者后来进入了缅店的那些老兵,他们还乡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有些是心里有愧,因为内战的时候杀了太多同胞,怕回来遭清算。
有些是已经年老体弱,根本无法支撑那辗转反侧的回家旅途,少数能带让子孙带着骨灰归来。。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开始不断敞开怀抱,不计前嫌,这种开明的态度也让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们放心了,于是港资、台资,甚至海外华侨开始大规模投资国内经济。
所以说改革开放,这些同胞和华侨都是有功之臣。
当然老兵是我们自己人,打死打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就是华国人,这点在他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变。
但是港岛的某些“黄香蕉”,披着爱国港商的名头,开始在国内搞风搞雨,结果到了国家困难的时候,一个个狐狸尾巴都露了出来,那就是后话了。
比如那个缺德的发明了公摊面积的人,不但极大损害了祖国利益,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