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三个人集体发出鄙视的嘘声。
方美珍看着空荡荡的食堂,羡慕地说道:“我真羡慕这些城里同学,休息天可以跑到家里去吃饭,她们一定能吃到很多肉,大米饭管饱。”
陈春喝着一碗稀饭,无意间说道:“又不是只有她们在临安有家,我也有房子。”
三个人齐齐看向她:“啥?你不是越州人吗?咋在临安也有房子?”
陈春发现自己说漏嘴,索性也不管了,便笑嘻嘻地说道:
“房子真有,我们等价交换,你们帮我去搞卫生,我请你们晚上吃肉,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能吃肉,别说搞卫生,就是去种田都愿意,三个人狂点头。
就这样,几个人回到寝室倒了清扫工具,走了十分钟,就来到了附属一院隔壁的一个庆春小区。
看着这个“豪华”的小区,再看看小区居民们那“高档”穿着,除了陈春外,其他三个姑娘都有些自卑。
方美珍拉拉陈春的衣角:“阿春,你的房子不会在这个小区吧?”
第47章 陈春买的新房子
“陈春,你真的在这里有房子?”
“怎么了?”
“听说这小区是城里最好的几个小区,我们院长就住在这里,你不会是跟我们开玩笑的吧?”
陈春傲娇地抬起头:“怎么,城里人能住,我们乡下人就不能住了?走,跟着姐干活去。”
三个姑娘还有点将信将疑,跟着她一起往居民楼走去。
当陈春掏出钥匙,打开门的那一瞬间,三个农村姑娘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瞪大了眼睛,
“哇,这么大啊。”
房子其实并不大,65平米,但这个年代没有公摊面积,所以跟后世8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大小。
(缺德的公摊面积制度)
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结构,如果陈夏在,他肯定会嫌弃这个“鸽子笼”。
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商品房买卖这个概念,大家还是以福利分房为主。
单位的职工宿舍大多都是“筒子楼”,一层分为好多房间,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家家户户做饭都在门口弄个煤炉。
所以房子里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绝对是这个时代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才能享受。
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住上这样的“豪宅”,是的,在詹爱菊她们眼里看来,这就是“豪宅”。
尽管房子内空空荡荡还积满了灰尘,但四个小姑娘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起来,两眼都是小星星。
“阿春,这真是你的房子?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是我的,这是我家老二给我刚买的,房产证和钥匙也才刚拿到,这不,拉你们来做苦力了。”
“阿春,你弟弟是干嘛的?这么有钱?你以前不是说他退学在家务农吗?”
“他呀,本事大了去了,现在不但进了当地医院工作,还在做一些小生意,赚了一些钱吧。”
沈惠善装作花痴的模样:“阿春,你弟弟帅不帅?等等,不帅也行,就冲他这么有钱,我给你做弟媳你觉得怎么样?”
“好哇,我拿你当姐妹,你居然想当我弟媳,来,让你尝尝未来大姑子的历害。”
说完陈春就开始挠沈惠善的胳肢窝,一直到她求饶为止。
四个小姑娘玩闹了一会儿,陈春便分配任务了,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打扫卫生,然后跟我一起去供销社买家具和锅碗瓢盆,晚上我们就在这里开伙,你们想吃什么我都管够,怎么样?”
“今天我们一定要吃穷你个小富婆!”
四个姑娘手脚麻利地打扫完卫生,又集体去了不远处的国营商店。
叽叽喳喳地对所有家具评头论足一翻,挑挑选选,最后买了两个床、两个大衣柜、一张书桌、一个五斗柜、一套餐桌椅和一套沙发。
当陈春从随身背包掏出一沓钱时,大家才相信,她现在是真有钱了。
心里虽然有点酸酸的,但一想到自己好姐妹有房子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她们更多是祝福。
家具由家具商店送货上门,当然是掏了运费的。
其他一些什么厨房用具和卫生间用具则都是四个姑娘自己拎回去的,指挥着搬运工把家具放到房间的各个地方,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满满当当的房子后,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向往,这才像个家的样子嘛。
方美珍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了。”
陈夏把三个同学都抱在一起:
“傻瓜,这房子以后就是我们的活动基地,每个周末我们都可以来这里聚餐,怎么样?我出钱出肉、阿菊负责烧饭、阿珍和阿惠负责清理卫生。”
“好啊好啊,就这么说定了,哇,以后我们也能享受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啦。”
“行了行了,走,跟着姐一起去菜场,今天想吃什么都自己点,绝对不要跟我客气,钱不够了我会跟我家老二说,我给他找了三个老婆,看他给不给钱。”
哈哈哈。
四个人在菜场买了好多鱼呀肉呀的,还买了一些蔬菜。
大家都饿坏了,决心今天不吃够肉就不回学校了。
就是这么巧,在菜场还碰到了同寝室的杨秀云。
尽管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但碰到了总要打招呼的。
杨秀云看着她们手里那么多肥肉,心里好惊讶,
“你们四个怎么回事,买这么多肉,以后日子不过了?再说,你们有地方烧菜吗?宿管大妈可是看得很紧,被抓到要处分的。”
方美珍比较单纯,随口说道:“没事,我们不去宿舍烧,去阿春家烧。”
杨秀云看着陈春,更疑惑了,“陈春不是越州人吗?难道你们现在要去越州?”
詹爱菊看不惯这些城里同学的高傲,立马打断:
“行了行了,肚子都饿扁了,大家赶紧各回各家,各烧各菜吧。”
杨秀云看看自己竹篮里那点肉丝,再看看她们篮子里那块起码有三斤的大肥肉,还有一条鲫鱼,甚至有一只烧鸡。
怎么也想不通,平时连白面馒头都舍不得吃的同学,今天怎么会买这么多大鱼大肉。
出了菜场,杨秀云发现大家居然还是一路的,一起进了同一个小区,心里就更诧异了。
她爸爸是一个科级干部,在这个小区分到一套40平米的“大房子”,全家彻底告别了筒子楼,所以她一直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次看到4个穷同学也到了这个只有领导干部才能住的小区,好奇心让她再也忍不住,跑上前去假装跟着陈春说道:
“陈春同学,不请我去家里坐坐。”
陈春也不在意,“热情的”招呼杨秀云上楼。
当杨秀云看到这两室一厅的大房子,还有满屋子的新家具时,两只眼睛都直了。
有一种做梦一样的感觉,瞬间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自卑”。
“陈春,这房子真的是你的?面积居然比我家还大。”
陈春假装天气太热了,拿出房证本当扇子,“啊呀,你说这下午怎么一点风都没有呢?”
杨秀云一看她手上的房产本,这次是彻底相信了,不过眼睛里的震惊还是掩饰不了,只有尴尬地说道:
“那,那你们忙,我家还有事先走了。”
看到杨秀云那失落的样子,陈春爽极了,这种无形中的装逼实在太酷了。
第48章 四院下乡义诊队
陈春和室友们的聚餐是一次成功的聚餐、胜利的聚餐,吃饭过程中,大家彼此交流了5个肉菜的味道,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一抢而空,最后都成功得把自己吃撑了。
沈惠善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躺在沙发上对着陈春说道:
“哎,大姑子,你说你弟弟怎么能赚那么多钱?突然觉得我们的未来也不过如此,上个班,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都吃不上几顿肉。”
陈春叹了口气,
“现在做生意风险也大,其实我也经常担心他,但我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开放,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现在几十元的工资,可能到以后就会涨到几百元,到时天天能吃肉。”
方美珍拍拍肚子,悲观地说道:
“几百元是不可能了,只要给我50元一个月工资我就谢天谢地了。我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估计我可怜的工资都要寄回家。”
詹爱菊装出一副幻想的样子,
“如果一个月几百元,我天天要吃红烧肉,然后再给阿爸阿妈都做个几套衣服,这日子真美呀”
四个姑娘自己做梦也想不到,再过几十年,她们每月工资数字单位都是按“万”算的。
有钱了反而不肯吃肉了,天天吃着素菜,吵着要减肥,每人都住上了大别墅,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大教授大院士。
现在一切的苦难,都只是暂时的考验,只要咬咬牙熬一熬就会过去的。
越州、柯镇、庆丰村
流感肆虐了半个月,终于把农村也给祸祸了,庆丰村也出现了不少发烧病人,尤其是以孩子为主。
这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很焦虑,但村子里没有赤脚医生,去公社卫生院也只能配点退烧药,根本不解决问题。
于是大伙儿想到了陈夏,这天,陈亦根和陈国庆到四院来找他。
陈夏非常高兴,“四爷爷,国庆叔,你们咋来了?”
陈亦根看着眼前穿着白大褂,神奇十足的陈夏非常满意,
“老二,现在工作怎么样?跟同事们的关系还好吧?”
“好,你们也不看看我是谁,怎么可能给我们陈家丢脸,给我四爷爷丢脸呢。”
陈亦根听了更是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行,你小子有出息就好,本来这次我们不想来,你也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也困难,但乡亲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想找你帮帮忙。”
“我们村咋了?”
“现在村里的好多孩子都发烧了,公社卫生院的药也不管用,你能不能想想办法,那可都是我们陈家的子孙,万一有个好歹……”
“四爷爷,你这话说得,陈家的事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所有陈家人的事,我当然要出一份力了。刚好我最近在省城搞到了一批进口药,治疗流感发烧效果特别好,我晚上就回村里去。”
陈亦根一脸激动,
“那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回去跟村民们说,让大家晚上都统一把病人带到大队部去。”
陈国庆也在旁边一脸欣慰:
“老二,谢谢你啊,药钱要多少你到时说一个数,不能让你亏了。”
陈夏赶紧摆摆手:“药钱都是小意思,你们赶紧去安排吧。”
两人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便高高兴兴准备回去了。
陈夏看他们连午饭都不愿意吃,便从空间里拿出了肉包子,一人5个,让他们在路上吃。
闻着香喷喷,还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陈亦根和陈国庆都咽了咽口水,心想:
“娘呀,做工人真好,天天有大肉包子吃。”
听到陈夏晚上要去乡下给村民们看病,任元非看了下手表说道:
“这样吧,你一个人去单独给人看病我也不放心,到时我跟你一起去庆丰村。”
“太好了师父,有你在,我这三脚猫就不去丢人现眼了,嘿嘿。”
陈夏当然是欢迎了,四院的科主任平时可是请都请不到的大腕,老百姓也许不相信陈夏,但一定会相信任元非的名气。
两人的对话刚巧被顾琳听到了,也一个劲吵着也要去。
陈夏当然明白这个小丫头的心思,估计最近在单位里憋坏了,去帮忙是假,去玩才是真的。
“行,也算顾女侠一个,到时在村里,别的不说,一定让你们吃得肚子饱饱的,嘴巴油油的。”
旁边的几个医生护士听到就乐了,
“陈夏,我们也愿意为人民服务,去乡下给农民兄弟看病也算上我们一份。”
陈夏一听就有主意了,这么多医生护士愿意去,刚好可以炒作一番嘛,便对任元非说道:
“师父,我有一个好主意,趁现在流感病人集中在儿科,我们科室也空下来了,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医疗下乡队,去农村开展一天义诊怎么样?到时我再给报社投个稿,相信一定会让我们传染科成为本年度最先进科室。”
任元非一听眼睛也亮了:
“这个主意好,我马上去跟院长书记汇报,看来今年卫生系统先进科室非我们莫属了,哈哈。”
顾院长会怎么说,当然是同意啦。
这是替医院争取荣光的时刻,而且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地区级医院下乡义诊,绝对能给他们这些领导增加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