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医院回80年-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运气也不错,流感具有非常典型的季节性,随着冬季到来,病毒也差不多被冻死了。

    另外,随着大量流感数据汇总,相关学术论文也都纷纷出炉。

    其中任元非作为第一作者,香江玛格利特呼吸科主任施育平为第二作者,冯润光为第三作者的论文,《流行性感冒的最新临床思路》也在《柳叶刀》的增刊上发表了。

    终于,任元非的一大心病给解除了,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

    之前他看着同事们一个个登上了国际医学的舞台,成名成利,连分房子都是优先选大房,心里总归是不好受的。

    现在好了,任元非觉得自己终于也跟他们平起平座了,住着大房子也是名正言顺了。

    这一个多月来,他是真的拼了老命,没日没夜在各国进行学术教学。同时跟各国顶级专家交流多了,他也觉得增长到了很多知识。

    这次没有白出来,这徒弟没有白疼。

    要知道其他医生可不像他任元非这么风光,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是当作贵宾一样接待,在欧洲这种医学最发达地区,一战成名。

    就连“国际流行病学会”也正式邀请他成为一名理事,这可是越州医院第四位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了。

    当陈夏神秘失踪,又悄然出现时,他也没有多问。

    反正任元非觉得自己徒弟这么有钱了,应该不会趁着出国,做国际倒爷,继续在投机倒把吧?

    一个半月以后,流感疫情基本解除了,括号,除立陶完以外。

    气得立陶完已经多次向华国抗议,强烈抗议,表示这严重影响到了两国的友谊。

    但华国政府表示他们也爱莫能助呀,毕竟华国派出的是医疗团,只管看病的。而奥司他韦这只药物是属于香江医药公司的,华国管不着呀。

    其实立陶完之前表现国内早就看在眼里了,打完哈哈,大家都管你死不死。

    当然圣母们也不必替立陶完的有钱人担心,有钱还怕买不到奥司他韦?人家有得是办法。

 第677章 南瓜藤公司狂赚

    12月28日,欧洲共同体国家在总部布鲁塞市,隆重举行了一个授勋仪式。

    好像人家欧洲人最喜欢搞这一套,吹着军乐队,一群名流聚集一堂,然后闪光咔咔,领导人授勋,显得非常上流社会。

    为了感谢华国医生的无私奉献,欧洲共同体这次授予38位医生“白骑士勋章”,

    其中任元非和施育平被授予更高等级的“欧蓝勋章”,毕竟这两位是两家医院的带队组长嘛。

    最后越州医院和玛格利特医院还各自收到了欧洲共同体5000万美元的特别赞助,用于两家医院继续研究传染病药物,为国际医学做出贡献。

    当然收益最大的是南瓜藤医药公司,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越州南瓜藤制药厂就创造了12亿美元销售额。

    各国专机都是等在临安机场的,一生产出来马上就运上飞机,甚至不用南瓜藤付运费。

    这还仅仅是药厂的销售额,但别忘了,还有另外一笔专利授权费。

    每一粒药收2。5美元,欧洲各国+霉国,等疫情结束,预计会收到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费,当然这钱最终会全部进入了海外账户里。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欧美国家的灾难,不如是南瓜藤收割的一场狂欢。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药品的利润能有多高,金三角那些人比起那些国际药企来,简直就是弟弟。

    陈夏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给6个孩子的奶粉钱都赚回来了。

    等华国医疗团回到国内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88年,陈夏重生回来的第9个年头了。

    国内的媒体早就炸锅了

    要知道以前华国哪怕要对外医疗援助,也只是去一穷非洲黑叔叔国家,治疗的都是一些基础疾病,根本就体现不出什么医术的高超之类。

    这次越州医院赶赴欧洲进行医疗支援,并且华国的一家制药厂的特效药成为了抗击流感的神器,这可就是大吹特吹的资本了。

    这个功劳就不是陈夏需要的了,把出风头的机会都让给了师父他们。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如何保住这5000万美元的赞助费。

    这笔钱是并不是直接划到越州医院账户上的。

    美元先要通过财政部专用账号接收,通过外汇局换成人民币,再打到卫生部,接着再下拨到之江省省卫生厅,再到之江医科大学,最后才到越州医院。

    这样七拐八拐,先不说按银行的汇率,这换汇已经吃了个大亏。

    可是现在还要经过层层部门,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人家不一定会不会及时下拨?

    潜规则都是要拖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上级部门肯定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呀,这三转四转下来,5000万美元(1亿8600万)还能剩下多少,这就是个未知数了。

    陈夏能不急吗?他可是有名的死要钱。

    反正他的底线是越州医院起码要保住1。5亿,毕竟建设一家国际型医院,这不是嘴巴说说的,是要真金白银投入的。

    梅奥诊所进修的几十个医生马上就要回来了,要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本事,就要有更多先进仪器做保障,更多设备做基础。

    这些都是要买的。

    相反玛格利特医院那5000万根本就不用陈夏操心啥,反正按惯例资方先抽走一半,剩下的2500万美元就交给李知柏院长用于医院开销。

    所以这段时间陈夏天天跑卫生部,幸亏领导们也认为华国难得出了这么一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医院,不拨款了,但也不要为难人家了。

    所以这笔钱在卫生部这一块顺利通过。

    到了之江省就好办了,准丈人可是二把手,说话还是管用的,给卫生厅留下600万,给之江医科大学留下1000万。

    最后越州医院一共拿到手是1。7亿人民币,远超陈夏心理预期,这也是1988年开年的第一个礼物。

    这笔钱怎么用,医院开了一个院长办公会。

    陈夏虽然是名义上的副院长,老二,但谁都知道这家医院是他说了算的。

    陈夏也想好了,这笔巨款分两部分使用。

    第一是新建越州医院。

    现在的越州人民医院,当初建院的时候条件是比较艰苦的,门诊楼是在原一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而一院是在一家叫“开元寺”的寺庙上改建的。

    住院部更是旁边一所初中的校舍改建而成。

    可想而知,整个医院无论是门诊楼,还是住院部都只能用凑合来形容。

    但现在越州医院可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院了,光是在医院里进修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生就多达30多人。

    并且还有好几个实验室设在条件简陋的办公室里,连基本的空调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通风设备、无菌设备、污水和污染物处理设备等等,一概没有。

    这也制约了越州医院科研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标准实验室都没有,谈什么研究哟。

    所以新建一家医院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赵小英、徐双立、刘长生三个院长都没有什么异议,搞基建嘛,领导最喜欢喽,何况这还是一个涉及到上亿投资的大项目。

    陈夏要么不建,要建就建成一座国际化的医院,至少在20年内要不落后。

    如果建设费用不够,凭他陈夏的关系,到时去上级部门化化缘也凑得够了。

    另外,还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添置最新设备。

    比如全新的手术室,全套的手术器械,另外辅助检查仪器这一块也不能丢,自己可以买一部分,还可以跟国外其他几家结成伙伴关系的医院去赞助一些。

    越州医院要跨越式发展,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当职工中流传开医院将异地新建,并且建成国际型一流医院的规模时,职工们可是欢天喜地呀。

    现在每一位越州医院的职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可度都非常高,以前是羡慕什么协和瑞金的,现在越州医院无论是名声还是技术,或者是科研,都远远超过了这些医院。

    越州医院缺的是底蕴,而这一块短板也在被陈夏慢慢补上了。

    没有底蕴,那就创造底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678章 发奖金遭遇反对

    关于这个赞助怎么花的问题,前面两项,新建医院,添加设备大家都没异意的话,陈夏第三个建议,却被难住了。

    “这次去欧洲出差这一个多月,大家都非常辛苦,这5000万美元说白了也咱们医务人员创造来的,所以我建议给每位医生发1万元奖金。”

    陈夏这话一出,在坐的几位院长,包括坐在旁边记录的办公室主任都吓一大跳。

    每个人发一万元奖金?这是疯了?

    现场的气氛马上就怪怪的了。

    陈夏没有看到大家预料之中的赞同,心里还非常奇怪,“咦,这是怎么了?”

    赵小英尴尬地喝了口水:

    “小陈,我觉得这个奖金发的是不是太多了,我们医务人员出去代表的是国家,是无私奉献的,每人发个500元就差不多了,1万元实在太多了吧?”

    刘长生也点点头赞同道:

    “是啊,我们是杜会主义国家,又不能像资本家学习,总归是要以奉献为主,集体荣誉感要摆在第一位,发这么多钱,整得我们是为了钱才去欧洲似的,要被其他兄弟单位在背后议论的。”

    只有徐双立保持了沉默,不明白他态度。

    陈夏一听,两个院长反对,心里就明白了,这是有人“眼红病”发作了。

    八十年代之前,医院里的分配方式跟后世完全不一样。

    比如奖金是没有的,大家都是集体拿工资的,工资是根据职务和工龄来评定的,但每一级工资之间,差距都不会特别大。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看起来大家收入都差不多,共同富裕嘛。

    但其实这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那谁还愿意多做?

    就比如一个科室的两位医生,

    这个月医生甲门诊量2000人次,医生乙门诊量只有500人次,相差很多。

    但因为医生乙的工龄是30年,所以他的工资达到了120元,而医生甲的工龄只有10年,所以工资反而只有108元。

    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干得多,反而拿得少了?那以后谁还愿意干活?

    还有一个,“大锅饭”的分配体制的另一个弊端是,知识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人民医院管大门的王大爷,正式工,半文盲,因为工龄有30年了,所以月工资达到了120元。

    而大学毕业的刘医生,因为工龄只有5年,所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元。

    看大门的大爷收入要高于大学毕业生,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知识,没有将知识分子的付出体现出来。

    当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人平等嘛,符合当时提倡的“分工不同”的理论。

    到八九十年代,不良后果就体现出来了,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收入不如拿剃头刀,这就是典型的收入分配体制出了问题。

    知识分子得不到尊重,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这也是导致八九十年代,国内的精英们纷纷出国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职工干得好,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单位先进,或者什么比赛拿了什么奖项,,一般都是以荣誉为主,几乎不发钱。

    如果是后世,一般首先就要奖励现金嘛。

    比如奥运会冠军,金牌一块,国家奖励多少。再比如职工获得了优秀员工,单位一般也会奖励几千元不等。

    而八十年代哪怕要奖励,也是给你一张奖状纸,让你贴在家里的墙壁上,光宗耀祖。

    要说东西也有,什么陶瓷茶杯、搪瓷脸盆等等,

    上面还非常细心给你印上几个字:“XXX年优秀职工留念”,或者“XX届运动会纪念”等等。

    哪怕像陈夏当初论文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全国劳模,也只是奖励了500元,就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奖金了。

    而再过几十年,如果哪个医院有医生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单位最少要奖励几十万,好一点的上百万都有可能。

    时代在变化,讲奉献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是死抱着所谓的荣誉不放,这就会极大的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陈夏已经有了改革的决心的,所以也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交个底。

    “赵院长,几位,我是这么想的,为什么要一次性给1万元的奖金,一个是因为这钱本来就是他们赚的,应得的。另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