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个搬运工,外加司机和陈夏总共4个壮劳力,一会儿时间就把200匹布都抬到了卡车上,司机一踩油门往下关春季大集赶去。
谷大山和4个女同事已经早早等着了,还特意把摊位固定了一下,用毛笔字挂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
“之江棉布,一尺2元,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那些想买布的少数民族也都排好队等着了,这也是谷大山的功劳,因为害怕昨天那一哄而上的事情再发生,万一布被人家抱走几匹那就损失大了。
既然拿了这么高的外快,自然要替卖主着想。
早上7点,集市刚刚开市,大家就看到一辆大卡车驶了过来,停在了轻工商店的摊位后面,陈夏跳下车,看到现场都已经准备好了,连连点头,对着谷大山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大理的同志们果然能干,现场都安排得紧紧有条,”
陈夏又冲着外面排队的人群大声喊道:“大理的人民也是好样的,这么有秩序,比城里人还文明。”
谁不愿意听好话,陈夏的话一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外乡小哥,你啥时候开始卖布哦,我们天不亮就等着了。”
陈夏一听也乐了,“卖,我们马上就卖,今天我带来了200匹布,质量跟昨天的一模一样,大家可以放心买。把钱准备好,我们开始卖。”
陈夏和供销社和轻工商店的同志们商量了一下分工,陈夏负责收钱,轻工商店的工作人员负责卖布,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帮忙从车上卸货。
陈夏一声令下,从卡车上送下第一匹布,一下子现场就沸腾了,谷大山赶紧又站到桌子上:
“排好队,一个个来,不要让外省的同志笑话我们大理人不懂文明。”
现场发出一声哄笑,队伍果然规规矩矩了。
杨芳刚拿到一匹布,拿出一把尺子,笑着问第一个排队的人,“老乡,你要买几尺布?”
“这匹布是不是90尺?”
“是的,按城里人的说法就是30米。”
“行,那这匹布我要了,不用剪了。”
“啊?!”
别说杨芳有点发愣,连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点发愣,陈夏满脸问号回过头问谷大山:
“谷哥,不是,你们大理人到底多有钱呀?怎么买布都是一匹一匹的?”
谷大山也是哭笑不得:“估计都是各个山寨的头人吧,平时我们大理这边买布实在太困难了,你这次不要布票,大量供应,这些人都想多买点存起来慢慢做衣服吧?”
陈夏嘀咕了一声:“小头领真TM有钱。”
这边陈夏还在和谷大山聊天,那边杨芳已经成交了第一笔,马上把钱交给了陈夏。
结果那边另一位卖布的女工作人员也在喊了,“陈同志,这位老乡要卖两匹布。”
“卖,他要20匹都卖给他,哈哈哈。”
陈夏乐了,这是要发的节奏啊,他不怕人家买得多,就怕人家买得少,这可是替他大把赚银子啊。
买到布的人,有不少人现场就打开了布卷,周围马上围满了人,发出一阵阵的惊呼,那神情别提有多羡慕了。
买主则一个劲得乐呵,“漂亮,真漂亮,太值了,我婆娘今晚肯定让我爽个够,哈哈哈。”
而那些没钱买布的人都一脸羡慕,尤其是那些贫穷的小姑娘更是充满了失望,不少人都是含着泪水跑出了集市。
这也更刺激了那些想买布的人,不停催着:“快点快点。”
结果除了其中20匹是散卖的,剩下的180匹布全部都是整匹卖的,一上午不到,200匹布全部卖完。
而这个时候,昨天的场景再次出现,没有买到布的少数民族不干了,开始要骂娘了。
“怎么了怎么了?我可是从50里外的老官山特意赶来的,你TM的说没就没了?”
“就是,我可是从昨天等到今天的,咋又卖完了,这位外乡小哥,你靠不靠谱啊?”
“我们要布!我们要布。!”
陈夏傻眼了,这可是整整200匹布,6000米的量呀,这大理人民也太热情了吧。
哭笑不得的陈夏不得不站到桌子上,向外面群情激昂的老百姓喊话,
“老乡们,今天是我准备不足,太小看大家的购买力了。你们放心,布我有得是,明天继续来卖,记得早点来排队,买不到不要哭鼻子。”
哈哈哈。
随着人群中一阵哄笑,排队的人慢慢就走开了,想着明天早点来排队。那些刚知道这桩事情的人,也都急着回家去筹钱,这么难得的机会都不想错过。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看着陈夏身上那只大背包咽了咽口水,这里面可是有36000元钱,在这个时代,别说是大理了,哪怕是首都这同样是一笔巨款。
其实这时候哪怕谁来抢包也没用,所有的钱早已经秘密转到了陈夏的空间医院里,包里面塞的都是报纸。
他又不傻,一个人独在异乡,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同样不可无。
第134章 少数民族真有钱
第二天,陈夏拿出了400匹布。
今天因为数量多了,但也只是用了大半天,400匹布全部卖完,外面仍然有人从大理周边赶来要紧买布。
第三天,陈夏拿出了600匹布,再次销售一空。
第四天,陈夏可不敢再拿出这么多布了,他是真怕了大理人民的热情了,这些布他可是要派大用场的,得去瑞丽换翡翠的。
今天是下关春季集市最后一天,也是陈夏卖布的最后一天,所以今天陈夏拿出来的不是棉布,而是200匹的确良。
的确良,这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涤纶布,一直流行到八十年代中期。
可能跟少见多怪有关系,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思想误区,觉得涤纶布是外国人发明的,那就是时髦的象征,大家都为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而成为奋斗目标。
全棉布反而卖得比较便宜。
这跟后世刚好相反,这种涤纶布谁要穿呀,全棉布才是透气性好的最佳面料。
这次陈夏从湖口纺织厂一共弄到300匹的确良,估计何厂长自己也不知道数量,一股脑儿全给让陈夏清空了仓库,这就让陈夏占了个大便宜。
就这些布,拿到城里去卖也是一种大杀器,何况是这穷乡僻壤的大理州呢。
所以当陈夏抱着一匹的确良布站在桌子上时,下面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包括轻工商店的5个人也被震得里嫩外焦。
“各位老乡,你们知道我现在手里抱的是什么面料吗?这个不是棉布,而是涤纶布,叫的确良。这可是好面料呀,在城里都抢着要的。对,那个谁,你听说过的确良吗?”
陈夏指着排在前面的一个年轻人问道,那个年轻人激动地连连点头:
“我知道,的确良在大理都是干部才能穿得起。”
“大家听到了没,这的确良呀,都是干部才穿得起,在我们江南地区也只有工人才穿得起,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个你,知道的确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不?”
陈夏又指向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青年,那人迷茫地摇摇头。
“那是因为的确良时髦,时髦知不知道?就是跟美帝、香江同步的。美帝有钱,他们的有钱人就穿的确良,我们的香江同胞也有钱,所以他们也穿的确良。
另外的确良不但时髦,而且你们瞧,我怎么揉都不会皱,挺刮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烫,颜色艳,不退色。棉布如果能穿10年,的确良起码能穿20年。厉不厉害?”
摊位前来买布的人,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说其他他们不知道,但有两点他们听懂了,的确良是只有工人干部才能穿的高档货,的确良穿不坏,不会皱。
这边陈夏站在桌子上,还在大声忽悠:
“年轻小伙处对象,送女朋友什么?当然是的确良呀,做成一件衬衫,或者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心爱的女孩子,你觉得你的婚事还有问题吗?如果再送一件给丈母娘,那简直就是恋爱双保险。”
下面的年轻小伙小姑娘都笑了起来。
“哎,中年的哥哥姐姐们有一件的确良,穿在身上,无论是走在工厂里,还是走在寨子里,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就是太阳,闪闪发光,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吸引到你们身上,爽不爽?走在路上,交警叔叔都会向你敬礼,以为是哪位大领导来视察工作了。”
台下又是一阵轻笑。
“年纪大点的大爷大娘穿在身上,知道什么叫透气吗?老年人湿气重,尤其是到夏天,如果体内的暑湿消散不出去就容易中暑,容易有痧气。
所以你们瞧,这的确良穿在身上,不但心情愉快,而且能通气散热,年轻大了图什么,不就图个健康吗?你们说对不对?”
这年头没有空调,绝大多数人家没有风扇,大热天穿着一件棉布衣服或者麻布衣服,汗一出就会沾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所以被陈夏这么一忽悠,台下的老年人也纷纷点头。
其实陈夏这个奸商有点胡扯,的确良在夏天根本就不是很透气,而且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特别难受。
另外的确良还有个缺点,一遇上水,就会变得透明性极强,所以一到下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就很容易全“走光”,那几乎跟全透明似的。
但广告嘛,听听就好,你们以为康帅傅方便面真有那么多牛肉?人家专业卖方便面几十年,厂里的那头牛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己。
“外乡小哥,你这的确良怎么卖?”
“一尺4元”,陈夏坚定地说道。
台下的人都议论纷纷,终于有几个村干部气质的小头领出来了,“来,给我买30尺。”
陈夏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来价格的确是定高了,第一炮就不打响。
不过他也不担心,反正卖不完就卖不完,到时拿去瑞丽换翡翠估计更会受那些土著欢迎吧?
结果不出陈夏所料,因为价格实在太贵了,直到傍晚结束,的确良布也只卖出去105匹。问题还是出在价格上,4元一尺,一米12元,做一件短袖衬衫就要13元左右,这有几个土豪买得起呀。
就在陈夏准备收起来的时候,谷大山不好意思地走过来了,“陈同志,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情,你剩下的95匹布能不能卖给我们轻工商店?”
“啊!噢,可以呀。”
这真是瞌睡遇到有人送枕头,还有这种好事?
谷大山一掌拍在陈夏的肩膀上,
“哈,那就太感谢你了,你放心,价格还是一尺4元。其实你是定位错误了,这乡下的大集市毕竟都是少数民族为主,他们还是要以实用性为主。如果这些的确良拿到我们商店去卖,你信不信绝对是抢手货,城里人更有钱。”
陈夏点头表示赞同:“谷哥你说得对,定位不对,销路就成问题,就凭谷哥这个商业敏感性,将来一定会成为轻工局的大领导的。”
“不敢胡说,不敢胡说”,谷大山嘴上不承认,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样也满不住。
第135章 收购一万斤蜂蜜
等轻工商店的汽车将剩余的的确良全部运走了,货款也当面结清。
陈夏没来得及数钱,就拿出了一个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一个个送了出去。
“感谢感谢,太感谢你们这几天的帮助了。”
轻工商店5个工作人员,供销社3个工作人员,每人50元的红包,陈夏一个个亲自递到他们手上,并且一个劲地表示感谢。这让大家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陈同志,以后你来大理卖布,可一定要找我们呀。”
杨芳正含情脉脉地看着陈夏,在她眼里,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移动的人民币。
陈夏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当这个破医生,光是凭现在的金手指,从东南沿海将一些轻工产品弄到内陆地区去卖就足够发大财了。
像王石头一样,从东北运玉米到深市,半年能赚几百万,他似乎也不难办到呀。
晚上陈夏躲在招待所里,压根就不敢躺在床上,锁上门就一下子消失了,躲进了空间医院里。身上有一笔巨款,保不齐来几个江洋大盗杀人越货。
陈夏这次一共卖出1200匹棉布,200匹的确良,一只收入288000元。
这个数字比不上年广久,比不上王石头,别的地方不好说,但绝对是庆丰村首富了。
另外,空间医院里还有10万斤大米,500匹棉布,100匹的确良,还有那么多现金,足够他去瑞丽换取自己想要的翡翠了。
而且一定要极品的翡翠,一般货色还瞧不上了。
由于供销社方面还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