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是不是脑溢血犯了?
“让他躺着,千万别动!西川,你这里看着他,海子我们去附近找医院!”夏红军大声吼道。
还好这里距离一个镇子不远,有镇卫生院,夏红军和海子跑到卫生院求助后,一个医生两个护士带着担架打着手电筒匆匆跟他们来到铁路旁。
医生先是进行简单检查,就在夏红军仨人的帮助下,抬到了乡卫生院,又是经过一番检查,医生一脸严肃:“经过初步检查,怀疑是脑血管破裂引起的突发性出血。但我们医院没有CT机,无法确定脑部具体出血部位,必须立即转移到市区医院,我马上联系120。”
又是一番折腾,骆一禾被抬上了救护车,在尖利的警报声,救火车呼啸着向市区医院驶去。
夏红军他们也坐在救护车上,海子坐在靠窗位置,呆呆看着躺在车厢里还在昏迷状态的骆一禾,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红军坐在后排,看着海子的背影,想着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两人都是同时代优秀的诗人,两人又几乎同时离世。
在后世,特别是千禧年后,几乎每年人们都要纪念海子。在诗歌被废黜的年代,这显得无比诡异。但人们只记得海子,而忘记了那个被光环遮蔽的人——诗人骆一禾。
在历史上,海子生前发表的诗歌并不多,主要集中在骆一禾担任编辑的《十月》上。
三剑客的另一个西川说过,“海子在生前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
夏红军来到这时代确实感受到,在这诗歌群星璀璨的年代,海子的光芒并不强烈,他比不上北岛顾城他们,甚至不如西川、骆一禾。
甚至,当时一批四川诗人像尚仲敏、胡东他们认为海子的诗水分很大,而北京的一些诗人认为海子写长诗也并不合时宜。
海子的诗作曾遭遇过一些诗人无情的嘲讽。那些质疑曾深深地打击了自视甚高的海子。
但骆一禾一直鼓励海子,有一次海子坐在床头生闷气,而骆一禾在旁边背诵着海子的诗,然后对后者说:“你的诗,多好!”
海子的自杀对骆一禾打击非常大。他在最后一个多月里很少吃饭,每天晚上都熬夜整理海子的手稿,直到劳累过度诱发脑溢血而死。
后来在骆一禾同学柳家旺后来的一条微信中提到:“骆一禾的名字肯定应该进当代文学史……他俩活着我也敢这样骂,海子这个小王八蛋不就是早死半年吗?把累活都推给了一禾,不像个当兄弟的。”
这些是他来来到这时代之前网上看到的,而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
海子还没死好好活着,但骆一禾却昏迷不醒。
救护车呼啸着到了市中心医院,很快被推进了三楼的手术室,没过多长时间一个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的医生出来喊道:“骆一禾的家属在哪?现在要做开颅手术,需要家属签字。”
夏红军三人听了面面相觑。
骆一禾的爱人还在燕京,从那里找亲属?
“我代签吧,我是他朋友。”西川站了出来,说明了骆一禾的情况。
三人里他年龄最大,做事也最稳重。
“你?付得起这责任吗?”医生怀疑道。
“还有我。”夏红军也站了出来。
“我,查海生。”海子犹豫了下,但还是说了出来。
他突然感觉有些荒唐。
就在前一刻钟自己奔赴死亡,现在倒好,朋友却面临死亡威胁,而且是为了救他!
如果骆一禾真的死了。自己这辈子良心能安吗?
医生有些踌躇,但事从权急,一切也等不得,就点头答应。
当看到手术室门显示屏出现“手术中”三个红色大字的时候,夏红军他们长吁了一口气,瘫倒在长椅上。
“我想办法联系骆一禾的爱人张玞,顺便弄点吃的,这手术估计还有一段时间。”西川突然开口道,又向夏红军示意,让他注意海子的情绪。
夏红军点点头。
西川走了,有些昏暗的楼道里只剩下两个人,分别坐在走廊对面的长椅上,夏红军看了看手表,已经凌晨三点。
彼此都陷入沉默,没有说话。
过了一个小时西川回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馒头,他告诉他们联系上了张玞,她正想办法尽快赶往这里。
“里面怎么样了?”西川了看了看手术室的大门。
夏红军摇摇头:“没有任何消息。”
“等吧。。。。。。”西川说着,一人给了一个馒头。
直到早上七点,天已经大亮,三人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手术室的门突然打开,走在最前面的事一个医生,后面几个护士推着一辆救护床走了出来。
“医生,手术怎么样?”三人被惊醒,西川急步走上前问道。
“手术很成功,病人已经脱离了危险。”医生显得有些疲惫:“现在你们谁去交费?”
西川和海子尴尬起来,他们哪有多少钱?
“我去吧。”夏红军接过了护士手中的缴费单。
五千块。
早上十点的时候,骆一禾的爱人张玞赶到医院,看见病床上依旧昏睡中的骆一禾,听了医生的叙述之后,对夏红军他们三人表示感谢。
“嫂子,我。。。。。。。”海子感到有些羞愧。
“活着就好。”张玞看着海子,轻轻说道。
骆一禾这边有家人照顾,夏红军他们就打算返回燕京,海子说要回昌平但被西川和夏红军拒绝,他们不放心。
“海子,你住到我四合院去,反正我现在一个人。至于学校那边,西川帮你请假。”夏红军笑着说道。
于是海子就在后海的四合院安顿下来,一天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夏红军也没过多打扰。
骆一禾那边,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恢复了许多,于是张玞就把他转院到了燕京,继续康复治疗。
又过了两天,夏红军和西川约好去看望骆一禾,实际上是想一起商量海子的事情。
第360章 香江来的富婆
夏红军骑自行车赶到医院的时候,西川已经到了,张玞坐在床头正在给骆一禾削苹果,看上去骆一禾的气色还不错。
进来相互招呼,夏红军又问骆一禾的病情,说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于是三人开始商量海子的事情。
“我前几天给海子的父母发了一份电报,他们这两天就来燕京。”西川开口说道。
夏红军听了点点头。
这是回到燕京后,夏红军和西川偷偷商量的结果,海子现在精神状态非常差,而他们各自都有事不可能整天跟在海子身边,得有家人来照顾。
“西川、红军,不是我要说海子的坏话。”这时候张玞插话进来:“很明显,海子患有严重的心里疾病,精神已经不太正常,必须住院治疗。”
“住院?精神病院?那他就会和食指一样!”骆一禾忍不住反驳。
夏红军和西川沉默了。
食指。。。。。
一个悲剧性的诗人。
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写出了《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样充满激情和乐观主义的诗歌的诗人,最后患有精神分裂症不得不住进安定医院,听说最近才出院。
其实夏红军知道。
再过不了一段时间,食指又因病情住进了第三福利院,一住就是12年,直到2002年出院回家。
此时,他已经54岁。
让人颇感讽刺意味的是,在2001年,他获得了人民文学诗歌奖——那个时候诗人的最高殊荣,和他同获此殊荣是已经死去12年的海子。
这个历史夏红军已经改写,但海子未来究竟会变得怎么样?
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食指?
夏红军不敢想下去。
“听我说。”西川缓缓开口道:“海子的病必须治,否则有可能继续走自杀这条路,如果说燕京的治疗水平不高,我们可以去香江,我听我同事说,香江有家叫青山医院的,非常擅长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
夏红军知道,西川的同事,就是新华社驻香江分社的同仁。
“真的?”骆一禾一听来了精神。
“这点我同事不会骗我,当然我们可以再打听打听。”西川继续说道:“只是我听说治疗费用特别贵,海子家在农村根本负担不起。”
“费用的事情我想办法,这问题不用担心。”夏红军立刻表态。
“红军,这件事也只能靠你,我们几个可都是穷人。”西川苦笑道:“还有,如果海子父母同意的话,到时候我陪着过去。”
“那我呢?帮什么忙?”骆一禾着急问道。
“你卧床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别让嫂子担心。”夏红军笑道。
事情有了初步解决办法,大家心情都好了许多,又聊了一会夏红军就骑自行车告辞回家。
骑车到月牙胡同口的时候,他看到一辆黑色奔驰停在胡同门口,有几个穿着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簇拥着给穿着一身旗袍的中年女人正指指点点看着什么。
那女人戴着一副墨镜,身材挺好,一身珠光宝气,显得风韵犹存。
不知道是哪家老板又看上胡同里哪套四合院?
夏红军心里想着,推着车子从边上走过,经过那女人的时候他下意识看了一眼,似乎在哪里见过就是想不起。
当然盯着一个女人看是很不礼貌的,夏红军收回目光继续推着自行车向前。
“是你,夏红军同学!”
女人突然叫出了他的名字,带着一口港味普通话。
停下脚步转过头,那个女人已经去掉墨镜,正看着他。
夏红军一下愣住了。
柳慧芳?!
竟然是大二暑假那年去深圳采风,在卡拉OK厅偶遇到的富婆柳慧芳!
当时两人还小聊了一会,柳慧芳是香江中文大学毕业,聊起文学来两人还挺有共同语言。
只是让夏红军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馋他的身子,竟然想包养他!
夏红军立刻找个借口离开,从此再也没见过面,没想到四年后的今天竟然在燕京遇到。
“夏红军同学,没想到竟然能在燕京遇到你。”柳慧芳一脸微笑:“中山大学毕业了?”
夏红军顿时有点尴尬,当时他骗柳慧芳是自己中山大学中文系的。
还没等夏红军说话,柳淑芳悠悠说道:“夏红军,毕业于燕师大中文系,诗人、作家。”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中青年诗人”,他写的科幻小说《诗云》获得科幻银河奖“甲等奖”,又曾获得“全国文学奖新诗奖,他些的两部小说被改编,今年全部搬上大荧幕,后来又去定西县支教。。。。。。我说的对不对?”
草!
都是那个记者李建文的搞的事
在《人民日报》上那篇文章里,竟然将夏红军的历史拔扒了个精光。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你这个名字,只是不敢肯定是你。直到前段时间《人民日报》上刊登你的照片,我才确定是你本人。”柳慧芳继续说道:“当时我真没看错人,真是一个青年俊才,只是。。。。。。”说后最后,柳淑芳竟然幽幽叹了口气。
夏红军不再想说这个话题,于是笑着问道:“柳总,来这里看望朋友?”
柳慧芳摇摇头:“我是来看看房子。。。。。。。对了,夏红军,你住这里?”
夏红军想了想,点点头。
其实,他对柳淑芳也没多么讨厌。
虽然是商人,但并没有多少铜臭味,谈吐挺知书达礼,毕竟人家说香江中文大学毕业的。
柳慧芳听了却一辆惊讶:“夏红军,你不是说你农民家的孩子吗?怎么在燕京有房子?”
看不起人啊?
“我爸是乡镇企业家。”夏红军硬邦邦回了一句。
柳慧芳抿嘴一笑,感觉自己刚才说话有点唐突,又小心问道:“能不能我让参观你的院子?我也想在后海附近买套四合院。”
“可以,不过我家里有朋友,人太多打扰他休息。”夏红军回答道。
柳慧芳离开明白他的意思,吩咐了手下几句,然后挎着一个坤包,跟着夏红军进了月牙胡同。
推着自行车到了家门口,夏红军发现门锁着,看样子海子又去溜达,于是就开门请柳淑芳进去。
“哇。。。。。。这院子好好哦”柳慧芳看着一尘不染的院子十分惊讶,在她的印象,燕京的四合院几户人家住一起,都是“脏乱差”,没想到夏红军的小院收拾的如此干净。
进了客厅,夏红军让柳慧芬稍坐自己去厨房倒茶,等出来的时候就看到柳慧芳正拿着一本诗稿看着。
“夏红军,这首诗是你写的吗?”柳慧芳神色显得有些激动。
夏红军一看。
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361章 柳慧芳帮忙
海子住进四合院后,夏红军建议他整理自己的诗稿,下半年他就回《诗刊》出版社上班,到时候想办法帮他出版一部诗集,海子自然乐意。
夏红军发现,海子的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