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第一炮打红。
  。。。。
  。。。。。
  “干杯!”
  “喝!”
  在燕京城有名的东来顺饭庄一个包间里一共五个人,气氛热烈。
  东来顺饭庄燕京清真饭馆“四大顺”之一,也是老燕京铜锅涮肉中的佼佼者,东来顺的涮羊肉已驰名于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饭庄。
  大冬天的吃上一顿铜锅涮肉,岂不美哉?
  在座的都是参与《编辑部故事》这部电视剧编剧创作人员,为这部剧播出大火举行庆功宴。
  王朔已经喝的醉眼有些朦胧,他举着酒杯:“哥们几个,咱们海马这一炮已经打响,以后咱们要再接再厉,我们再干一杯!”
  “干!”
  “干!”
  大家又举起酒杯。
  “王哥,下一部咱们准备弄个什么剧本?”说话的是坐在下首的冯小刚。
  今天冯小刚喝的脸红脖子粗,明显有些高。
  不过他真的高兴,自己终于算正是混入这个圈子了!
  不容易啊。。。。。
  跟着王朔他们鞍前马后的伺候,在去年编剧《编辑部的故事》出了苦力,自己干的活最多,每集的编剧,包括记录,最后的整理,甚至剧中两首歌,《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以及插曲《我喜欢我的梦》创作了歌词!
  自己的名字终于和这些“大人物”并排列在电视剧编剧一栏里,虽然是不起眼的最后一人。
  但他已经知足。
  奋斗快十年,终于能和平等的坐在一起喝酒。。。。
  因此,他想再接再厉,在弄一部爆款的影视剧,彻底做实自己的在海马工作室的地位。
  但冯小刚这话,王朔没有搭腔,而是看着走在他身边的正在埋头涮羊肉的夏红军。
  “哥们,我看你开的个小酒馆不错,咱们合搞个生意怎么样?”
  嗯?
  夏红军抬起头有点惊讶“王哥,你想做啥生意?”
  “我和老马商量,咱们几个就拿《编辑部的故事》版权费,开个歌舞厅如何?名字我就想好了,就叫海马歌舞厅!”


第431章 海马歌舞厅
  海马歌舞厅?
  大大的有名啊。
  不过,记得历史上好像是马未都一个人开的吧?最后经营不善倒闭关门了。现在怎么变成大家合伙开?
  那不是死的更快?
  夏红军看着王朔和马未都征询的目光,犹豫几秒钟立刻笑着回答:“行啊。。。。。不过我先声明,投钱我可以,但我不参与经营啊,你看我的小酒馆都忙不过来。”
  “呵呵,有你这句话就行。”王朔笑了,紧接着问其他人的意见。
  “魏子,你呢?”
  “我同意!”
  轮到坐在下首的冯小刚心里暗暗叫苦。
  开歌舞厅本来是他怂恿马未都开,没想到马未都来这一招,让他共同投资!
  这部电视剧以每集4000块卖给了燕京电视创作中心,一共25集也就是赚一共赚了10万块,按照当初平分的办法自己可以分到2万元。
  现在看样子暂时拿不到手了。。。。。
  冯小刚心里直叹气但不得不答应,不想在这圈子混了啊。
  “王哥你说是说啥就是啥,我冯小刚唯你们马首是瞻!”冯小刚表态和很积极。
  “那就这么定啊。。。。。”
  王朔一锤定音。
  听了这话,夏红军心里暗叹。
  卧槽,那倒闭的更快了。
  其实开歌舞厅,本身是一件能赚钱的事。
  这几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进入到一个白热化的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大潮袭来,大量的国外思潮涌入,大家对于很多新兴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这年头,只要是敢想敢干,头脑活分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后来发了大财。
  而作为燕京文化圈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又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对于流行文化极为敏感的马未都等人发现了新的商机,在那时的北京,人们对于舶来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歌厅、舞厅、卡拉OK、酒吧等娱乐场所,它们成为了年轻人的天堂。
  尤其是歌厅,在北京没有一家是不排队的,生意火爆的一塌糊涂。
  所以,马未都的目光还是不错的。
  只是为啥最后倒闭了呢?
  据说是因为一大帮朋友蹭吃蹭喝的缘故!
  在这年头朋友之间那都是哥们,谈钱掉分,大家都以白吃白喝不给钱为荣。很多圈里圈外的朋友带着一群人来歌厅又吃又喝又唱,最后一抹嘴吹着牛就走人了。
  白吃就白吃吧,人家还想着拿东西还是白拿。你看看这歌舞厅开的不赔才怪,看着人声鼎沸,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情客,就这么赔的底朝天。
  跟着玩呗。。。。。
  反正自己不缺这几万块。
  最重要的,后面还有一部《海马歌舞厅》电视剧!
  据说这部《海马歌舞厅》电视剧的不如《编辑部的故事》,但是却赚的钵满盆满,但因为演员阵容的号召力!
  于谦、张国立、英达、杨立新、刘佩琦、臧天朔。。。。。明星不下几十人,好多就是海马歌舞厅的常客,而且是不用掏钱的那种。
  看见在座的人都同意,王朔很高兴,他说自己和马未都看上了东四南街路边一家舞厅,好像要转让他们准备明天就去看看。
  吃完饭夏红军开车回到后海的小院,陈招娣正在书房学习,看到夏红军一身酒气赶紧给他泡了一杯浓茶。
  夏红军靠在沙发上,就把在饭局中投资准备开歌舞厅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啊?你们几个人合伙做生意?能行吗?”陈招娣有些吃惊。
  她虽然不是做生意的料,但是也明白合伙人越多这生意难做因为大家意见不统一,何况他们几个都是文人又不是商人。
  包括夏红军自己的小酒馆,也是勉强保持不亏本。
  夏红军抿了口茶,胃里舒服了许多笑着说:“呵呵,肯定亏。”
  “那你还投资?”
  “以后再赚呗。。。。。”夏红军微微一笑。
  马未都这边动作很快,年刚刚过完,时间才到二月底,夏红军就接到马未都的电话说咱们的海马歌舞厅在明天也就是2月25日星期五晚上正式开业,咱们几个合伙的都要来。
  “马哥,这么快?”夏红军有些惊讶。
  这才短短二十天不到,赶得上深圳速度了啊。
  “嗨。。。。。。那边都是现成了,我只去工商税务那边办了下过户手续,有朋友在,方便!”马未都在电话里笑道。
  “辛苦你们了,马哥。”夏红军赶忙感谢。
  关于舞厅的事情,他一次都没去看过,反正早就声明他只管投资,其他一概不参与,到时候少拿带点份子钱就行了。
  马未都笑着说没事,你到时候叫几个朋友过来捧场。
  叫谁呢?
  夏红军打电话给西川他们几个,不过都拒绝说是对跳舞什么的不感兴趣,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朔马未都那帮人不感兴趣。
  连陈招娣也不去,说是晚上要在家学习,马上就要毕业我得赶紧写论文。
  最后,夏红军只好拉着韩宁和陈焕娣两人第二天晚上坐上自己的桑塔纳直奔位于东四南街的海马歌舞厅。
  老远就看到街边停了好几辆车,里面的音乐震耳欲聋。
  夏红军三人下了车进了歌舞厅就看到王朔西装革履走了过来说道:“红军,你来迟了啊,你可也是舞厅的老板。”
  夏红军只好笑着说现在路上车多,一路都是红灯堵车。
  “行了,来了些朋友,咱们赶紧招呼。”王朔摆摆手也没在意。
  夏红军就低声给韩宁说了几句让他照顾好陈焕娣自己随便玩,我要去招呼客人。
  跟着王朔想,夏红军又看到了马未都和冯小刚、魏子,一个个都西装革履精神抖擞,满面春风的招呼客人。
  前来捧场的人也不少,叶京、郑晓龙、叶大鹰、姜文、英达、张国立。。。。。当然包括出演《编辑部的故事》一杆演员,葛优、吕丽萍、侯耀华、傅彪,刘培。。。。。现在已经出名的,还没有出名算是小花小鲜肉的的全部前来。
  京城大半个娱乐圈都出动了啊。。。。。
  夏红军心里感叹。
  看看所请的嘉宾已经来的差不多,王朔示意音响师暂时关掉音乐,然后拿着话筒笑着说道:“今天是海马歌舞厅开张的日子,感谢各位哥们姐们来捧场。。。。。我宣布今晚的酒水免费,大家尽情玩耍!”
  “嗷。。。。。。”场上传来叫好声。
  夏红军心里连连苦笑,他就知道就怎么一出,只是他注意到原本满面春风的冯小刚瞬间成了苦瓜脸。


第432章 偶遇
  夏红军心里暗笑,他知道冯小刚难受什么。
  今晚海马歌舞团要亏钱,而且亏很多。
  相对于王朔马未都他们,冯小刚是穷人家孩子出身,吃过不少苦自然把钱看的比较重。
  突然,冯小刚脸露喜色朝歌舞厅门口走了过去,夏红军这才注意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出现在舞厅里。
  夏红军认出来了,是徐帆。
  徐帆是央戏毕业,据听说是在燕京人艺工作。
  此时的徐帆二十岁出头,正是女孩最漂亮的年华,今天是冯小刚应邀来的,她马上要出演冯小刚编剧的一部片子《大撒把》。
  虽然冯小刚还不是导演,但因为作为最近正火的《编辑部故事》的编辑之一,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而且听说,他和王朔、夏红军这帮娱乐圈的里的红人很熟。
  作为刚刚毕业不久,渴望出现在影视屏幕上的她,现在急需资源,所以接到冯小刚的电话后犹豫了一会还是来了。
  看到冯小刚过来,徐帆面带微笑连说恭喜。
  “喝点什么?红酒?”
  “不好意思,冯老师,我不喝酒。”徐帆赶紧摇头。
  “徐帆,我记得你是67年出生的吧?”冯小刚笑道。
  “嗯。。。。。。”
  “嘿。。。。。。那我比你才大9岁,你叫我老师,我没那么老吧?”冯小刚半开玩笑办认真反问道。
  徐帆一时有点窘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冯小刚也没再说这个话题,而是很有去吧台要了两杯红酒,很有风度的端过来递给徐帆一杯。
  姑娘犹豫下还是端了过来,两人就站在边上边喝酒边聊起来,不知道冯小刚聊起什么,逗得徐帆咯咯直笑。
  夏红军站在对面没有过去。
  从内心深处,对于娱乐圈,他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有点乱,水也深。
  与八十年代的纯情浪漫相比,进入九十年代的这帮“京圈”大佬们,在功成名就的道路上已是今非昔比,但同时也被世俗染缸所熏陶,逐步膨胀,日渐油腻。
  冯小刚和徐帆,姜文和宁静,当然还有这个圈子里核心大佬王朔和徐静蕾。
  还有,老徐现在还小,不会来吧?
  不过让夏红军诧异的是,一个女孩走了进来,是留着齐耳短发,明媚皓齿,竟然真的是徐静蕾!
  难道是王朔邀请来的?
  夏红军下意识朝歌舞厅里望了一眼,只见王朔正在和葛优几个热聊,看都没看门口一眼。
  其实,夏红军想错了,今天徐静蕾是不请自来。
  她现在还是个高中生,从小也喜欢画画。17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燕京城中,走很远的路去学画,今天就是她学画画回来的路上看到新开张的歌舞厅,而且今天免费一时好奇就闯了进来。
  哇。。。。。。透过有些黯淡的灯光,徐静蕾看到了许多文娱圈的名人!
  那个端着酒杯正在聊天的不是这两年文坛红的发紫的王朔吗?
  对于这样的才子徐静蕾当然想认识,不过看到人家在忙,小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过去。
  咦?
  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男人,夏红军!
  哇,也是名人啊。
  最近写的两部关于《西游记》的两部小说,颠覆了以前的认知,虽然好多人骂,但是徐静蕾却觉得很好看。
  特别是那部《悟空传》写的太棒了!
  作者在书中自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她很有感触:“曾经,我们都是那样无法无天的猴子,但命运最终都会让我们带上紧箍咒,拈花而笑时,也许还能从眉目中看到那只蹦蹦跳跳的猴子。”
  她非常喜欢这句话。
  既然。。。。。我们最终都会被命运带上紧箍咒,那趁现在自由之时,无拘无束的生活呢。
  和他聊聊?
  姑娘看着对面的夏红军,鼓起勇气走过去。
  夏红军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姑娘竟然向自己走过来。
  “你好,夏作家,我叫徐静蕾。”
  女孩很大方,但眉眼中带着羞涩。
  “你好,叫我夏红军即可。”夏红军面带微笑,看着眼前有些稚气还略带婴儿肥的姑娘,他不知道找他干嘛。
  “我最近看了你新写那本《悟空传》非常好看!”徐静蕾说道。
  哦?
  说这个话题,夏红军顿时来了兴趣。
  两人聊了起来。
  姑娘很健谈,也爱笑,她对于这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