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咸水鸭!”
“来来来,不说这些啦,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举杯!”
大家站起来,共同举起杯子。
诗人们在一块,各自聊近况,不知不觉话题转移到诗上,韩东喝了几杯,脸有点红。他看了看旁边坐着的夏红军,忍不住又说道:“夏红军,不是我说,你提倡的那一套诗歌理论真的已经过时,现在是九十年代,提倡个人化写作,对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注,像北岛芒克那一代关注社会,关注宏达的历史已经吃不开了。”
又要辩论?
陈东东他们几个停下筷子看着夏红军。
和韩东这帮人不同,陈东东所在的“海上诗派”很少就诗歌理念和别人发生争执,他们一致认为:“我们都孤独得可怕……躲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写诗,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样一种语言。”
既然如此,和人争执有什么意义?
夏红军没有接韩东的话,而是突然换了个话题:“哥们,你们知道《诗刊》最近几期发行量有多少?
“最起码也有也有十万份吧?”陈东东想了想回答道。
“错了,据可靠消息,最新的这一期《诗刊》只卖出来六万份!”
这么少?
大家都吃了一惊。
韩东也忍不住问道:“不会吧?我记得《诗刊》最高发行量55万册!怎么下降的这么快?”
“消息确切,我一个在《诗刊》编辑部工作朋友告诉我的。”夏红军继续说道:“还有成都的《星星》诗刊最新的一期订户也只有3万!这是刘编辑电话里亲口给我说的。”
听到这话,韩东沉默了。
他知道《星星》诗刊虽然比不上《诗刊》,但最高发行量也曾经达到20万份!
“《倾向》已经被勒令停刊。《大鸟》也估计办不下去了。”陈东东突然说道。
《倾向》是陈东东曾经呆过的一个诗歌杂志,而《大鸟》事新jiang办一份先锋诗歌民刊,在西北地区很有影响。
“真的,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你说我们再争执有什么意义?徒增笑尔罢了。”夏红军轻轻叹了口气。
的确,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所谓第三代诗人高呼“打到北岛、PASS舒婷之后,各种诗歌派别层出不穷,相互攻击不断刷新读者的认知下限。
“所以,我认为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争取更多的读者,让更多人的喜欢诗歌。”
“真的,别再标榜什么个人化写作与他人无关,你写的诗毕竟是让人看的,好不好读者说了算,否则你为什么要发表?躲在屋里自己我欣赏得了。”
很出乎意料的,夏红军这段话并没有引来韩东的激烈反驳,他端起一杯酒闷闷喝了一口,没有说话。
最后,韩东喝的醉醺醺的。
本来,按照夏红军的意思说韩东在申城住一宿,明早在坐火车赶回金陵,但韩东执意不肯。
“这点酒真没事,我在火车上睡一觉就好,明早我还有课。”韩东笑着说道,步伐踉跄。
没办法,夏红军和陈东东把他送到火车站,扶上火车。后来又不放心,在车站找了个公用电话,给韩东的在金陵的爱人打了个电话告诉韩东这边的情况,车到站后接他回家。
等处理完这些事,已经是华灯初上,两人在公交车站就此别过。
“夏红军,你说诗歌真的会死去吗?”要上公交车的时候,陈东东转过头突然问了一句。
还没等夏红军回答,陈东东已经挤上公交车。
第441章 城市的烟火气
第二天下午在华东师范,第三天在申城师范,夏红军接连三场讲座,分别从新诗的韵律、辞藻、节奏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强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同时,陈东东他们出版的300本《南方诗志》一抢而光。
从申城师范出来,在校门口夏红军和陈东东告别,旁边还有卫慧。
姑娘三场讲座一场不拉,这让夏红军感到有些奇怪,好像后世没见卫慧的什么诗歌出现在公众面前?
“陈东东,欢迎你来燕京。”夏红军伸出右手,说道:“如果你想到高校去讲座我帮你联系。”
“演讲就算了,我可没你那么好的口才,而且申城呆惯了我那也不想去。”陈东东笑着说道:“好了,我要赶紧去学校,再见。”
“那再见!记得下一期诗集出来,给我邮寄几本!”
“好嘞。。。。。。。”
看着陈东东走远,夏红军这才收回目光看到站在一边的卫慧。
“怎么?我送你回学校?”
卫慧俏脸红了红,摇摇头。
“其实,夏红军,我一直想着你那天在复华演讲完对我说的那番话。”卫慧抬起头看着对方:“我有些疑惑,能问问你吗?”
夏红军点点头,“要不,我们边走边聊?”
两人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向前走着。
三月份的申城,阳光温暖也没有燕京那么大的沙尘,空气中还有点潮湿的海腥味,让人心旷神怡。
“我看过《北回归线》。”有些沉默的卫慧突然冒出一句。
“嗯?”
“就是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写的《北回归线》。”卫慧似乎鼓足勇气。
夏红军笑了:“看过就看过呗,那又没啥。”
“可是我很喜欢那本书,不瞒你说,那种描写那种生活让我看到很新奇。”
卫慧眼神中突然有些迷茫:“我老家在余姚,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小山村里的生活,觉得好开心。后来慢慢长大现在又来到复华读书,我有时候感到很迷茫,我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周围的同学都在努力读书学习,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包分配都想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可我做不到那样,我不想过着那种一成不变甚至平庸的生活。”
说道这里卫慧脸上露出羞涩的微笑:“我从没有对别人说过这些话,但不知道想和你说说,夏红军,你不会笑话我吧?”
夏红军摇摇头。
他沉思了一下看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你喜欢这座城市吗?”
“喜欢!”卫慧的脸上露出喜悦:“我真的很喜欢申城这座城市。”
“那你具体喜欢它什么?”
“喜欢它的繁华!还有淮海路上人来人往,还喜欢橱窗里漂亮的衣服虽然我买不起,还喜欢夜幕下闪烁的霓虹灯,迷离中带着孤独。”
“可是,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夏红军很快接过她的话:“除了你说的这些,还破旧的弄堂,还有吴侬软语,还有早上小笼包铺子上蒸腾的水汽,这些是城市的烟火气”
“所以,多走走,多看看,你或许就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夏红军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卫慧最后走了,上了公交车透过车窗还向夏红军招招手。
夏红军站在路边,手插在兜里看着公交车远去。
卫慧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种“物质女孩”,据听说她毕业后做过记者、咖啡店服务员、编辑、电台主持。。。。。。。一直寻找着什么,但都没离开这座繁华的都市。
她很像郁达夫、陀思妥耶夫斯那样的,自我解构病态,甚至虚构病态的走向会带给我模拟实验的快感,也好像真正能触摸到人性之树的无限可能一样。
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
其实卫慧的后半生命运多舛,凭着《上海宝贝》一书成名之后,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到最后干脆放弃写作,做了一名普通的海灵格家排师,一名修行者。
夏红军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些话能改变一下这个很有才气女孩的命运轨迹。
快快乐乐写书,快快乐乐生活。
《面向二十一世纪文学研讨会》于第二天早上在锦江大酒店八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代表们就新世纪文学理念、发展方向纷纷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
相对于在大学里高谈阔论,夏红军在这里低调许多。
和国内许多场合一样,这是讲资历的地方,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早上参会人员进行发言,下午是讨论。本来是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读者所认识的议题,说着说着就跑偏题,又回到国内文坛所谓的乱象。
市场经济勃兴带来商业和大众文化的泛滥,让这些文人忧心忡忡。
对于这样的非常敏感而又宽泛的问题,夏红军一向都很小心,这玩意太容易上纲上线,搞不好被人抓住辫子。
但似乎有人不放过他。
“在燕京文坛,有两个年轻作家这几年很是活跃,一个就是王朔,所谓的痞子文学,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作为一名作家,竟然一副小混混的嘴脸实在让人感到厌烦和不可理喻。”说话的人是一个刘姓作家,四十多岁穿着中山装一副严肃的样子。
又在骂王朔?
不知道王朔这家伙现在耳根热不热?
估计已经被骂多了,早就不在乎。
夏红军心里嘀咕,琢磨着是不是在适当的时候帮王朔说两句,突然那个人话锋一转:“第二个人就是我们在座的小夏作家。”
怎么说我?
夏红军心一紧。
“对于小夏作家,我是很佩服的。”刘作家有些古板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无论那本获奖的《芳华》,还是后面的写的《渴望》,都是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只是。。。。。。为什么有些那两本关于《西游记》的小说,还美其名曰奇幻?”
“我看是糟蹋经典啊。。。。。。可惜,真可惜,这么好的才华。。。。。”刘作家变得有些痛心疾首:“如果实在写不出小说,可以去写诗,小夏你的诗歌其实也不错的。”
卧槽。。。。。
这到底是夸我还是贬我?
本来夏红军不想回答,对于《西游记》的两本同人小说争论已经很多,他不想和这帮作家在讨论,反正受众又不是他们。
不过,刘作家后面说的一句话让夏红军火腾了一下起来。
第442章 奇幻文学
“我想小夏写着两本还主要是商业上的原因吧?年轻人嘛,想过好一点的物质生活正常,不像我们这老一本的安于清清贫,无可厚非嘛,呵呵。。。。”刘作家说着,一脸轻松。
“美其名曰还搞了个文学类型:奇幻文学。嗯。。。。。这个名字的确很吸人眼球,不过听说这两本书销路也不太好是吧?”
刘作家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哄笑声。
会议室里有些人对夏红军也看不惯。
凭什么你年纪轻轻就能拿茅盾文学奖,而我们写了大半辈子连个提名都不行?
凭啥你的小说一部接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而我的小说看都没人看?
平时这家伙做事谨慎,不像王朔那么张扬,而且自己筹钱筹办诗歌奖项赢得诗坛一片赞赏,别人也不好横挑鼻子,不过今天有人主动发难,看看笑话总该可以吧?
这泥煤的。。。。夏红军心里顿时不高兴。
这是招惹谁了?
我安安静静坐这里,不吵不闹碍着你啥事了?
你真以为我年轻好欺负?
想到这里,他站起来也是一脸微笑:“刘作家,你或许不太了解我情况,那我就简单介绍下吧。我现住在燕京后海的一个小四合院,那是我四年前还在上大学时候买的,位置挺不不错,据说现在已经涨到20万。”
这小子竟然自己有一座四合院?!
想到自己至今挤在筒子楼里眼巴巴等着单位分房,刘作家的内心就充满嫉恨。
“我父母呢,在老家开了个服装厂,一年利润也不多也就三四百万吧。别人都叫我老爸是企业家,其实这算啥啊?放在南方就是个小老板,没办法,小地方人嘛没见过世面。”
大款的的儿子!
你以为个个老板都是牟其中啊?
就是在燕京,一年能挣几百万的能有多少?
难怪这小子年纪轻轻就买四合院,有个牛逼的父母!
一句话,我缺钱,笑话?!
看到夏红军那副故作无奈的样子,刘作家又忍不住,一脸讥讽:“靠父母算什么本事?!”
“你说的对,所以咋自个也要努力啊。”夏红军一副深有感触的表情:“写小说嘛,挣点稿费什么的,不过呢,我这个人运气比较好,我最近买点了股票认购证,赚的也不多也就百八十万。。。。。。”夏红军一脸轻松,会议室却发出里低声惊呼。
别人不知道这认购证,但在座的申城几个作家却听过,最近买这个玩意的都发了财,心里都后悔不已,早知道自己也去买几张呢。
刘作家更是呆呆看着夏红军。
如果说刚才心里还有嫉恨,不服气那现在连这点情绪也没有,天啦,刚炒什么认购证就赚了一百万,自己就是拿个诺贝尔文学奖回来,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如果他知道夏红军炒认购证赚了九百万,估计会当场昏了过去。
“钱嘛,都是浮云。。。。。。我现在说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