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没啥。”
“再见!注意安全!”夏红军笑着拜拜手,转身离开。
“再见!”宋臻臻回了一句。
她想问夏红军准备考哪所大学,但是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
第46章 故宫里的大红旗
送走宋臻臻,夏红军就赶紧返回杂志社。
诗歌研讨会一共进行了一天半,参会的诗人们围绕诗歌的发展和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诗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夏红军心里却感到悲哀。
中国诗歌的繁荣其实就集中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中期不到十年时间,如夏花般绽放出自己最炫目的光芒然后迅速走向衰败。
很快,商品经济大潮汹涌而来,国民进入了全民经商时代。
正如郑智化在歌曲《大国民》里所唱的“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
谁还再听你诗人在那里引吭高歌、低吟浅唱?
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对于诗歌也是如此。
诗歌死了,诗人们走了。
留下的只是若干年后文青们对这个时代的憧憬和回忆。即便是夏红军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他也无能为力。
在发言中,夏红军很小心,发言也很肤浅,泛泛而谈。对此大家也没在意,毕竟他只是一个经历尚浅的高中生。
第二天中午大伙在饭馆吃了饭,还拍了一张合影作为留念就各自散开。
夏红军准备回旅店却被邵祥叫住:“小夏,你准备想办法让燕师大破格录取你?”
夏红军点了点头。
“你们的孔老师在信中还专门给我谈了这件事,让我也帮忙,说我在燕京认识人多。其实他多虑了。就凭你现在这成绩,别说燕师大,就是燕大也有可能破格录取你!”
燕京大学?!
夏红军有些小激动,嘴上却很谦虚“邵主编,您太抬举我了。”
“呵呵,小夏,别妄自菲薄,将来中国的诗歌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以后来燕京上学,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邵祥很是热情。
“多谢您了。”夏红军感谢道。
夏红军告别邵祥,回到旅店也没急着收拾行李离开,既然来了燕京也要逛逛,感受一下八十年代燕京的风土人情,这可曾经是在老照片里才出现的啊。
街道上,电车线缆在行人交织出纠缠的轨迹,胡同深处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北海公园里聚会跳舞的情侣,夏红军兴致勃勃逛着,品味着这座老城的生活百态。
整整逛了两天,这天下午,他坐车去了天安门广场。
这个时代的游人还稀少,广场显得很宽广,更多的是席地而坐的青年,专心致志看着书,旁边还有一群学生模样的正围了一圈,中间有个短发女生正大声的朗诵的一首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
舒婷写的《祖国啊祖国》。
蓝天,白云,宽阔的广场。
学习的青年,朗诵诗歌的姑娘。
夏红军感觉这画面很美。
得拍张照留个纪念!
他立刻跑到广场边的一家国营照相服务部,一问价格,黑白相两张竟然要五毛!邮寄还得再加一毛!
这价格不便宜啊…。。
照相的师傅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拿的竟然是一副双镜头反光海鸥牌照相机!
这玩意竟然是专业的!
对于这张照片,夏红军隐隐有些期待了。
在广场上转了一大圈,夏红军准备进故宫逛逛。
突然,他听到地道的燕京腔:“烤白薯喽……。烤白薯喽……”夏红军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大爷推着骑着一个三轮车优哉游哉的向这边骑来,车上还放着一个烤红薯炉。
大爷,你牛呀…。。
烤红薯竟然卖到天安门广场来!
也是,这个年代我们的大城管还没有诞生。
“大爷,红薯多钱一个?”夏红军问道。
“一毛钱。”
果然帝都的物价就是高!
夏红军买了一块红薯,边吃边向故宫走去。
买了张门票进了故宫,前面就是午门广场,他发现广场中央围着一群人,心里感到好奇就走上前去。
看到眼前景象,他大吃一惊。只见前面停着一辆黑色红旗小车,旁边还竖着一哥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毛笔字:“在不影响我处工作的情况下,观众乘坐车辆一次,收费二角!”
妹的…。
这是什么骚操作?
生意竟然做到故宫里了!
夏红军惊呆了。
想到后世网上登载过那个把大奔开到故宫摆拍的女子,被全国人民口诛笔伐,几乎被“社死”,现在可是明码标价的玩!
不知道是因为收费太高还是小车这玩意在普通百姓眼里实在贵重东西,看的人多,没人敢上去体验一把。
麻痹的!
开着红旗在故宫里兜风是什么感觉?
夏红军突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他立刻去买票。
卖票是个年轻人留着卷发带着墨镜,正拿了一把躺椅坐在边上似乎在晒太阳,听到有人要租车,一咕噜爬起来取掉墨镜。
“是你?!”
夏红军大吃一惊。
竟然是那天在校门口塞给自己小黄书的青年郭前进!
郭前进也认出了夏红军,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哥们,来逛燕京?”
“来走亲戚,顺便逛逛故宫。”夏红军笑着回答。
“哈哈,我就说咱俩有缘分…。。”郭前进哈哈一笑:“怎么,想租车玩玩?”
“嗯,没玩过,想体验体验。”夏红军实话实说。
“走,哥们开车带你去故宫兜风,免费!”郭前进说完拉着夏红军向小车走去。
说是开车逛故宫,其实也就是在午门附近转了一圈,很快就结束,夏红军准备告辞,却被郭前进拉住。
“那天我要感谢你执意不肯,今天来燕京了可不能走!我马上下班,请你下馆子!”
郭前进很是热情,夏红军也不好再推辞就答应了。
时间到了四点半,故宫里已经没有游人,郭前进这才让夏红军上了红旗车,缓缓向午门外驶去。
“可以啊,郭哥,你是故宫管理处的领导吧,下班还有专门小车。”夏红军有些羡慕。
“屁!你见有领导坐在广场上晒太阳的吗?我就不是这里的人!”郭前进懒洋洋的回答了一句。
第47章 致富光荣!
夏红军听了又吃一惊:“那你竟然能在故宫里做租车生意?!”
“这有啥难的?我有个哥们认识管理处的领导,说了这件事。领导答应的很痛快,我租车收费,他们从我这里月租场地费,两全其美。”
还有这样的骚操作?
“郭哥,你真会做生意。”夏红军是彻底服了。“难怪你年级轻轻就能买辆红旗!”
说实在的,小车在这个年代是在太稀罕了,何况是红旗?
那天王县长到学校来视察,夏红军注意他坐的竟然是帆布篷的吉普车,和这不知道差多少个档次。
没想到郭前进又是哈哈一笑:“老弟,你太高看我了,实话告诉你吧,这是部队上的报废车,我弄过来又找修车师傅好好收拾了下,还能开几年。”
“郭哥,你是大院子弟吧?”夏红军突然问道。
“咦,你怎么知道?”
“如果不是大院子弟,你怎么能弄来军车?!”夏红军笑着回答。
“老弟果然有眼光!我是总政大院的。”
厉害呀!
在七八十年代的燕京,这绝对是一群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群体。这些红二代们,生活在大院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人员阶层相对单一,政治氛围浓厚,生活设施完善,文化资源也较大多数国人优越,这些因素塑造了大院子弟独特的身份优越感,革命激情和文化素养。
有人戏称,这些来自部队的大院子弟们,支撑起了半个京城文化圈。
不过,眼前这个大院子弟显然有些另类,对做生意有着浓厚的兴趣。
既然地方已经交底,夏红军也不好意思再隐瞒就把自己来燕京实际情况告诉了郭前进。
“吆……看不出来,夏老弟,你竟然是诗人!”郭前进也是一脸羡慕:
“我爸是军人大老粗一个,还特羡慕文化人,不让我当兵非要让我上大学,可惜我初中刚毕业就作为知青下乡,混了几年回城后,国家又恢复了高考…。。你说我这水平咋能考的上?我也不想参军,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就想了这办法赚钱。”
“生意不错吧?”夏红军问道。
“还不错,每月能经落个百八十块。”
“可以啊,郭哥,高工资了。”夏红军笑着说道:“我估计比管理处的领导工资都高。”
“那是……。。管理处的刘处长羡慕不已,可惜他搞不到大红旗,老百姓别的牌子不认,就认这个。”说到这里郭前进有些得意。
“郭哥,你真是做生意的好手!”夏红军有些羡慕。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郭前进很幽默说道。
“老大车祸,老二瘫痪。”夏红军也跟着补充了一句,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说说笑笑,车就停在长安街边一家饭店门前,郭前进下了车带着夏红军进了饭店,就朝着服务员吼了一声:“来两斤水饺,荤馅。”
“来啦。”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走了过来,显然认识郭前进:“郭哥,今天有朋友?”
“对,再来两盘小菜,凉拌猪耳朵、爆腌萝卜皮,一瓶红星二锅头!”郭前进很是豪气。
夏红军本来想劝郭前进喝酒就别开车,想了想算了,这年头不在乎这个。
两人找一张桌在坐定,郭前进就问夏红军喝不喝白酒。想到自己还是中学生的身份,夏红军笑着摇摇头。
郭前进也不勉强,又冲着服务员问有啥汽水。
“北冰洋,大白梨、山海关……你要哪种?”服务员笑着问道。
“都是老三篇,有啥意思?”郭前进皱皱眉,又冲着夏红军神秘一笑:“你等着,我给你弄点好喝的。”说完就转身出了门。
没多久,国郭前进拿着两瓶汽水走了进来,往桌子上一放:“夏老弟,喝喝这个,让你开开洋荤!”
看着汽水瓶上的英文字母,夏红军乐了。
竟然是可口可乐!
“嘿,这两年燕京城有钱的主贼流行喝这个。”郭前进说着拿着一瓶可乐,也不用开瓶器,直接用筷子一敲,瓶盖应声而落,递给了夏红军。
拿着吸管夏红军喝了一口。
嗯……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夏老弟,味道不错吧?”
夏红军点点头。
好久没喝这玩意,挺想的。
郭前进也拿起一瓶深深吸了一口,才满意的咂咂嘴:“这老外造的东西味道就是好喝,要不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呢。”
“郭哥,你不用羡慕,过不了多少年,咱们国家的东西也不差,有的甚至他们的好。“”夏红军笑着反驳了一句。
郭前进也没恼而是点点头“希望如此,要不也忒丢咱们中国人的脸了。”
饺子和小菜不一会儿就上齐,两人边吃边聊起来。
喝了一会,郭前进有点微醉,夹上酸酸的萝卜皮,嚼的嘎嘣脆,然后才笑着说道:“夏老弟,不是我笑话,不管你们读书人、知识分子还是我老爹那样的军人,将来都吃不开。我是看明白了,赚钱才是正理。
“以前说爹亲娘亲不如党亲,现在我看来是爹亲娘亲不如钞票亲!没钱的是王八蛋,有钱的才是大爷!夏老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如果作为前世的文青,他会毫不客气痛斥郭前进话里充满了铜臭味,可是来到这个时代快一年,他似乎明白了些许道理。
这是对以前那个年代的矫枉过正。
就像故宫里郭前进那辆红旗,也是市场经济初期面对僵化的经济体制某种示威?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再过若干年后这种情况就会大变。
于是夏红军笑着说:“郭哥,你说的有点道理,不过父母毕竟是父母,还要孝敬的。”
郭前进听了嘿嘿一笑:“那不是废话嘛,该孝敬的肯定要孝敬,我只是打个比方嘛…。哥挣了钱,回家经常提着好烟好酒孝敬老爹,不过他不领这个情,说我干的事情太丢人。”
说到后面,郭前进的脸色有些难看。
“郭哥,我说一点也不丢人,你没偷没抢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丢啥人?!致富光荣!”夏红军笑着安慰
“夏老弟,你这说道我心坎上了,就凭你这句,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来来来……咱哥俩碰上一杯。”
郭前进非要给他斟满一杯酒,夏红军没办法,只好两人碰杯后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