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招娣的四妹陈得娣也长成大姑娘,可惜只沿袭两个姐姐的颜值却没有她们的智商,学习成绩不咋的,高中中专都没考上,最后在老爸亲家夏明山的帮忙下,上了西坪县技校,今年夏天就要毕业。
可别小看这技校,现在毕业后是包分配的!好的还能进行政事业单位,只不过身份不是干部而是工人而已。
按照夏明山的谋划就准备让小姑娘走这条路,连工作单位就提前和县上有关领导打好招呼,县工商局!
不过刚开始要下乡到工商所。
不过小姑娘似乎不太满意,两个姐姐都去了燕京大城市,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自己落在小县城?
太委屈!
于是这次夏红军回来,小姑娘一个口一个姐夫叫的特别甜,还摇着夏红军的胳膊说等今年夏天毕业她也要去燕京,央求姐夫给找个好工作。
这。。。。。
在燕京找份工作不难,但以她的文凭不可能在燕京找一个行事业单位这种铁饭碗。
不过女孩说不在乎,只要能去燕京就行!
第474章 谱曲的事
“那我回去帮你问问,看有没有合适你的。”夏红军只好答应。
“姐夫你真好!”陈得娣高兴的跳起来,如果不是爹妈和二姐在场,她恨不得亲姐夫一口。
在回县城的路上,陈招娣埋怨夏红军干嘛答应这事,小妹将来能在工商系统上班,这不知道是多少人羡慕的事,以后再找个城里的婆家,那家就妥妥的安顿在县城了。
“可是你也看到了,她不愿意啊。。。。。非要来燕京,谁让她找了一个这么能干的姐夫呢?”夏红军开玩笑道。
陈招娣噗嗤一下被逗笑了,白了他一眼:“脸厚!”
“那你准备让她去哪里上班,她的文凭不行啊。”陈焕娣又担心起来。
“去郭哥的公司,那些急需要人。”夏红军想了想说道:“小妹虽然文凭不高,但性格活泼而且挺会来事,好好干也有前途的,至于将来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有我在不会让她吃亏的。”
陈招娣听了略略放心,又想到夏红军帮了自己家这么多忙,心里很是感激。
“红军,我们姐妹三个都全靠你帮忙,我。。。。。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陈招娣低声说道。
“瞧你说的,咱们现在是夫妻了,还说这见外的话?”夏红军不以为然:“再说,是凭你们自己的勤奋努力。其实我也挺为你骄傲的,娶了个青华毕业的硕士老婆,啧啧。。。。。。”
陈招娣心里挺高兴,这也是自己感到骄傲的。
嗯。。。。。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个孩子,了却婆婆的心愿。
当然要孩子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看来晚上要好好努力,自己再主动点,争取多来几次。。。。。
陈招娣想着夏红军不知道从哪里看来那么多羞人的姿势,小脸不由得又红了,赶紧偷偷看了夏红军一眼,发现他专心开车没注意自己。
还好,要又被他笑话了。
在哈尔滨热热闹闹过了个春节,夏红军见识到东北人的豪爽,还好在酒桌上他没像韩宁到汉湖那么轻敌,更有媳妇陈招娣的“护驾”,酒桌上帮他喝了不少酒,这才有惊无险的度过。
韩宁和陈焕娣婚礼过后,还要在家里住几天,然后就去度蜜月,说这次准备去广州深圳,大冬天里感受南国气息。
而夏红军和陈招娣踏上回京的列车。
“唉。。。。。。医生叮嘱说,备孕期间不让喝酒呢,结果我们喝了这么多。”在火车上,陈招娣只是叹气。
“那就迟几个月怀,优生优育嘛。”夏红军笑道。
啊,又要推迟啊。。。。。。
自己早就想要个小宝宝了,哎。。。。。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到了草长莺飞的四月。
这天下午,夏红军正在自己的小酒馆里和王献民闲聊,旁边还有从银川风尘仆仆赶回来的郭前进。
王献民上过前线,负伤少了一只胳膊,是郭前进朋友,当初夏红军写当初写《芳华》的时候还请教过部队文工团的事情,后来还帮夏红军解决过纠纷。
是王献民用飞刀直接镇住了这帮人,为此夏红军心里很是感激,有时候拉着郭前进去找王献民喝酒聊天。
自从郭前进去了海南搞房地产,这快两年没见过面,不过前两个月夏红军结婚还专门请了他。
那天夏红军在潘家园以2200块的价格淘了一张咸丰年间的黄花梨霸王枨方桌,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摆地摊的王献民,正在和一个女人为一条健美裤讨价还价。
一问才知道单位不景气,所以下岗。于是夏红军邀请来自己的小酒馆当保安。
王献民春节前就来小酒馆的,很快喜欢上这份工作。
待遇好,每月500块是自己原来上班工资的三倍,工作清闲,一周也遇不上几个来捣乱的小混混,偶尔有人酒喝多了说胡话撒酒疯,不过很快被他一只手像拎小鸡一样提了出去。
而且,他也喜欢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静静的听着那些文艺青年们弹琴聊诗。想当初,他也曾经参加过部队宣传队唱过快板。
他怀念那段岁月。
还有,小芳姑娘人也挺好,夏红军经常不来酒馆,主要由她负责,对他也挺关心的,没事还喜欢和他聊天,听他讲当年在老山打仗的事。
看到姑娘崇拜的眼神,王献民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这姑娘不错!勤快,善解人意。
当然别的想法是没有的。。。。
郭前进刚不久从银川赶回来,主要还是《大话西游》拍摄的事情。
有剧本,有演员,拍摄进程比历史上快的多,现在要考虑电影配乐的问题。
他曾经托人找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希望能为影片配乐,但赵季平拿到这个叫《大话西游》的剧本后,觉得它简直在瞎胡闹。
故事离奇、蹩脚,充斥着港味儿的形容词、感叹词,让人很不舒服。
他连看三天才读完。为了寻找灵感,他又亲自去影视城参观,结果正赶上春十三娘大战牛魔王那场戏。
当时拍摄的是牛魔王肚子里巨大的内景,肠子、内脏满天飞,非常恐吓、怪异,赵季平差点没吐出来。这部电影与他以前创作的严肃电影很不一样。
本来就对剧本很不满意的赵季平,现场观摩后,更是找不到灵感,只觉得阵阵恶心。
于是他拒绝了。
被逼无奈,郭前进想到夏红军。这家伙好像也会填词谱曲。
所以他从银川匆匆飞回燕京,没想到在小酒馆里见到久违的王献民,而且竟然成了小酒馆的保安。
听了他的遭遇更是连连叹气。
“哥们,你咋不早给我说?”郭前进埋怨道,又一拍胸脯“走,跟我去优乐公司,给你个保卫科科长干干,只要兄弟我在,保证不会亏你。”
没想到王献民却摇摇头,拒绝了。
第475章 人文精神大讨论
“你那里来往都是娱乐圈的人,俊男美女,我一个残废有损你们公司形象,我在红军这小酒馆就挺好,自由自在。”王献民说完,下意识向吧台那边看了看。
小芳正在吧台里整理东西。
既然王献民坚持,郭前进也就不勉强,这才说到正题,让夏红军帮忙谱几首曲子。
没想到夏红军一口答应。
既然赵季平不愿意,那我就不客气。
那首《一生所爱》还有唐僧恶搞《Onlyyou》不能放过吧?
日子又恢复平静,夏红军的心思又转移到翻译唐诗上来,他已经将一部分翻译好的诗稿寄给美国的宋蓁蓁听取她的意见。
女孩在回信中除了谈翻译唐诗的事,还提到了她们诗歌社团所办的诗歌新闻组,兴奋告诉夏红军说现在新闻组规模越来越大,还收到在旅欧的华人诗歌。
“大家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诗歌,还可以评论讨论,可热闹呢,喂,什么是能在新闻组里见到你的诗歌呢?”女孩在回信中写道。
还得几年吧?
瀛海威还没成立呢。
要等普及也得97以后吧?
不过,夏红军按照女孩的要求还是写了一首诗寄了过去:
我们都是时间的一道菜
直至空了
我们用哭声炒熟自己
用笑声当调料
用沉默将自己装进盘
。。。。。
。。。。。。
这天,天气夏红军正坐在书房里翻译着唐诗,突然书桌上的电话响了,拿起话筒一听,竟然是作协打来的。要求他明天下午两点去作协开会。
明天下午?
是我们燕山诗歌基金会活动时间,要讨论相互交流诗歌创作方面的事情呢。
反正这种会自己就是凑个数,有我不多没我不少,可参加也可不参加,夏红军就很少跑去开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于是他笑着说道:
“对不起,这两天我身体不舒服,重感冒,我想请假。”
“不行,巴金主席特意说了,明天的会议非常重要,所有在京的作协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如果确实有事,跟他打电话请假!”
我天!
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二天中午,夏红军开车赶到东土路上的作协办公楼,进了五楼的大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好些人,大部分都见过,连平时也很少出席这种会议的海岩也来了。
夏红军坐在他身边,悄悄问到:“最近发生啥大事?”
海岩也摇摇头:“我也感到莫名其妙,我今天本来叫老马跟我去看家具,结果叫来开会。”
海岩看到夏红军一个劲儿往自己家搬各种古董家具,也学着样子,缠上马未都。
看打听不出来什么结果,夏红军只好作罢。
没过多久,作协的领导一个接一个上了主席台,主席、副主席。。。。。全部到齐,一个个正襟危坐。
工作人员还给参会者散发参会材料,夏红军拿过来一看,是一篇类似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今天,文学的危机已经非常明显,文学杂志纷纷转向,新作品的质量普遍下降,有鉴赏力的读者日益减少,作家和批评家当中发现自己选错了行当,于是踊跃“下海”的人,倒越来越多”
“我过去认为,文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明白了,这是个错觉。即使在文学最有“轰动效应”的那些时候,公众真正关注的也并非文学,而是裹在文学外衣里面的那些非文学的东西。”
“可惜我们被那些“轰动”迷住了眼,直到这一股极富中国特色的“商品化”潮水几乎要将文学界连根拔起,才猛然发觉.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早已经对文学失去兴趣。”
文章里面提了两个人的名字作为例子:王朔、张艺谋!
夏红军猛然意识到。
90年代初那场文化领域“人文精神大讨论”已经拉开序幕。
王朔要走霉运了!
难道今天就是要学习讨论这个?
果然,会议开始先是学习了这篇文章,然后就让大家讨论。
“同志们,大家尽情发言,但请记住我们这是学术讨论。”巴金最后还强调了一句。
既然让发言,大家都各抒己见。
矛盾主要集中在一是王朔的痞子文学,二是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商业倾向。是不是想文章中所说的:文学已出现危机,公众文化素养的下降,人文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暴露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危机”。
同意者和反对者都有,双方争的面红耳赤。
夏红军和往常一样,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如果只是学术讨论倒也简单,说上几句自己的观点也无妨,但他知道这场争论慢慢就会超出学术之外。
会议一直进行到下午六点才结束,一散会夏红军没有回家,开车直奔王朔的家里。
王朔早就搬出舞蹈学院的单身宿舍,住进一座商品楼,夏红军去的时候小两口正在吃饭。
“哎呦。。。。。。红军,稀客,来来,陪哥喝上两杯。”王朔热情招呼。
“不好意思王哥,我现在是封山育林。”夏红军笑着回答。
王朔是从夏红军这里明白“封山育林”的特殊含义,笑着说你们现在讲究,当年我和你嫂子准备要孩子的时候,我照样吃喝,现在咪咪(王朔的女儿)照样聪明漂亮?”
不过话虽这么说,王朔还是没让夏红军喝啤酒,只是让沈旭佳给夏红军盛一碗米饭。
夏红军也没客气,边吃就把今天下午作协开会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提醒王朔最近要低调点。
不过王朔却毫不在意,眼睛一瞪“怕啥?谁敢骂我,我就反骂回去!和上两次一样!老人家说过:人若我犯我,我必犯人!”
“但这次不同,作协开会专门讨论,风向不太对。”
“切,就是一帮吃饱撑没事做的人在哪里瞎咋呼。”
见王朔这个态度,夏红军也没法再说下去,总不能说你马上就要倒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