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我也去和这个年轻人打个招呼吧。” 副主任笑着招呼了一声:“打听打听他那个苏氏模型搞得怎么样了,我听人说他要把这个模型优化,不知道现在到什么地步了。” 得到了领导的任务,宁致远便加快了步伐,来到了苏陆旁边。 苏陆此时正在回答旁边一位教授的问题,忽然目光瞥到了过来的宁致远,眼睛一眯,便站起了身,主动迎了上去:“宁司长。” 看到刚才一直坐在座位上和那群专家教授们讨论的苏陆,居然主动起身上来迎接自己,宁致远心中便感到一阵舒服,笑着道:“苏同学,没想到能在这看到你。” 苏陆伸出手和宁致远握了握,随后道:“我也没想到自己怎么突然就接到了邀请,居然和各位长辈们参加一堂会。” 宁致远笑吟吟地说:“这说明你足够优秀嘛,你不知道吗?其实是我们主任亲自决定邀请你来参加的。” 苏陆露出了茫然和惊讶:“什么?还有这种事?” 见他表情不似作假,宁致远心中也不由思索他们主任起的什么心思,不过既然主任都看重苏陆,那他也和苏陆交好关系就行,再加上因为女儿的缘故,苏陆和他之间也算有亲近得基础。 他倒是还不知道这个亲近的基础有多牢固。 于是宁致远便道:“呵呵,就是因为连我们主任都知道你名字了,才邀请你嘛,以后继续努力吧。对了,听说你在搞你那个苏氏模型的优化?” 苏陆微笑点头:“是的。” “哦!那你研究的怎么样了?我们委里可一直期待你的苏氏模型能有更好的版本啊,领导也很重视。” 苏陆:“已经好了,我待会儿会在座谈会上谈到的。” “已经好了?”宁致远顿时愣住了。 开玩笑的吧?
第二百零九章 会议开始
“嗯,我刚好在几天前完成了,论文也已经投稿了,大概过几个月就可以见刊。” 面对宁致远的惊讶,苏陆一脸平静,他之前一直都有做这个工作,只不过断断续续的没怎么认真搞,直到上个周接到邀请出席座谈会的电话后,便打算拿这个研究放到会议上来讨论,于是前些天就一直在准备这个工作,论文也已经完成了,已经选择了国内的核心期刊发表,正在等待初审,想必很快就能过稿见刊了。 而且为了避免有人把他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发表到国外期刊上,他已经把论文的英文版预印本挂到了国外的arxiv网站上,以后就算有人真的搞翻译剽窃,也会因为这个预印本而算盘打空。 而听到苏陆原来连论文都已经提交给期刊了,后面那群专家们顿时傻眼了,难怪苏陆刚才肯毫无遮掩的透露自己的研究进度,原来人家进度已经到100了,给他们说的只是前面50的东西。 果然,没有哪个做学可的人会大方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轻易说出去,这可是他们做学可的人的命根子。 宁致远倒是不像那些专家们遗憾,反倒高兴起来,勉励了苏陆几句后,便立马回了他的座位,给副主任说了这件事。 副主任顿时一愣,不由也将目光投向了苏陆,随后才点点头,夸了一句道:“这个年轻人,很不错。” 宁致远对此深以为然。 …… 距离会议开始还剩最后几分钟,原本和苏陆讨论的那些专家们已经回到座位上坐好,会议室里重新安静了下来。 恰在此时,外面有三个人走了进来,也就是代表政府方的三位大佬:发改委主任,以及沪海市市高官和市长。 市高官和市长落座,发改委主任则开始和每位参会人员握手,代表政府向这些出席人员的到来表示感谢。 很快到了苏陆这里,主任见到这个年轻的面孔,不由一愣,很快想起来这是他亲自邀请来的年轻人,便露出了一个笑容,来到了苏陆面前。 苏陆已经伸出了手,等待着大领导握上来,恭敬地喊道:“向主任您好。” 向主任点点头,伸手和苏陆握了握,和颜悦色地说了句:“年轻人,不错。” 这句话声音不大,但在这比较安静的会议室里面,却是足够让周围的人听见了。 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消息,这位向主任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苏陆露出了笑容,“谢谢主任。” 随后他目送着向主任走向对面。 很快,向主任完成了握手可号的流程,最后作为会议主持人,坐在了主位上。 向主任拍了拍眼前的天鹅颈话筒,确认可以正常使用后,抬起头,扫视了一眼所有参会人员,便说道:“首先,感谢各位同志、企业家和专家们,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座谈会,为咱们的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我代表党和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掌声响起。 “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是为了推进沪海金融圈的继续繁荣下去,推陈出新……” 向主任开始讲述会议主题,进入会议的流程。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本次座谈会上各抒己见,不要有所保留,事关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党和人民政府希望能听到大家最真实的意见。” 念完开头主持词,向主任便抬起头,示意大家畅所欲言。 一位坐在中间的专家抬起了头,拿着准备的稿件,举起手,工作人员迅速走上去,送上了话筒。 “咳咳,承蒙几位领导的信任,邀请我来参加本次会议,那我就先抛砖引玉,谈上几句。” “近些年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贡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就业,百分之六十以上的gd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税收,尤其在长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活力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认为,当下着重点要放在这样的中小微企业上来,对大型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进行转变,放到这些企业上来。我有一份调查资料显示……” 这位专家开始说了起来,道理讲得很透析,条理清晰,大家基本都能听懂,显然做足了准备。 不过能来到这里的人,基本都是做了好长时间的准备,这场会议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在筹备了,这些参会人员早就选定好了,也就苏陆是在开会前几天才通知的。 众人安静倾听,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现在也不会立即提出反驳。 政府的领导们翻看着手上的资料,角落处的记录员迅速记录着与会人员的发言,摄像师们安安静静的,也很少移动镜头。 到时候新闻放出的时候,只有旁白在念会议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会议上参会人员们说的话是不会放出来的,就像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会议报道一样,会议上有没有争论,是不可能给观众们看见的,倒像是一派祥和,大家在和谐中就决定好了国策。 事实上大多数会议都是在吵吵闹闹中进行的,私底下一次不能讨论好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大打出手都有可能,直到最后必须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各方才会进行最后的妥协。 这次座谈会因为属于半公开形式的,倒是不会像那些私底下讨论的会议一样充满火药味,不过争论依然是会有的。 果然,丝毫没有意外的,这名专家结束自己的讲话后,就立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里的企业家基本都是大型企业主,除了少部分外,都对于这番论调存在不同意见,凭什么他们大型企业就要给中小微企业让路? 每次改革,每项政策,都是利益的再分配,争论是必不可少的,在争论中达到妥协,这就是博弈的最终目的。 于是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矛盾引起了会议的第一次摩擦,这也是政府领导们喜欢看见的,会议有矛盾,才是正常的嘛。 而全场唯一的一个小型企业主,苏陆就百般聊赖的听着他们撕逼。 他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可以掏出手机玩玩? 偷拍一张老丈人的照片给宁诗缘看,不知道她会说些什么。 有一会儿他也想着,明天下午就要和老丈人摊牌了,不知道他见到自己会是什么反应,晚上要不要在梦里面提前预知一下? 最后苏陆还是放弃了在梦中提前预知双方见面场景的想法,总是提前知道会发什么,实在有些没意思,不然的话,他天天晚上睡觉时都预知一下接下来三天会发生些什么事情,那还得了,生活没了意外,就不是生活了。 当然他也会在每个月开始的时候预知一下亲人朋友在未来一个月内会不会发生什么造成生命危险的意外,不过让他安慰的是,一直都没有发生过。 “唔,想的太歪了。”苏陆忽然意识到现在可是正式严肃的开会时期,不能思想抛锚,重新正襟危坐,在笔记本上做着笔记。 只是很快他又抛锚了。 “诶,为啥我在公司开会的时候都没有胡思乱想过?大概是因为我老板?” “果然,这是好久没上课,有后遗症了,是不是改天可以去上个课?” ……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大概过了快一个小时,这场事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讨论才得到了一个初步的同意意见,大型企业需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融资等各种手段,通过这样获得的盈利,税收可以得到减免。 邹亚非是最为支持这项协议的企业家,恒松控股很早之前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小微企业之上,为恒松带来了极大的利润,这项协议无疑能再次扩大利润。 本次议题结束,接下来在向主任的引导下,开始了另外一个议题,由一位互联网企业主表示,政府应该在大数据领域加强扶持力度,整个长三角地区信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疲敝、资源配置不有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数据在对信息的关联性和统计中起了极大作用,能够继续扩大获取信息的完备性。 这件议题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们热烈讨论的时候了,不过很快,向主任忽然提了一句:“我们发改委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的时候,不是看某个领域有没有扶持的好处,事实上许多领域搞扶持政策,都是有好处的,但摊子这么大,国家的钱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见到一个领域就要去扶持。大数据是好,但一定是最好的吗?我希望大家可以再往更广的范围去想。” 会议陷入了短暂得停滞,每个人都开始了思考。 不过就在大家没思考多久的时候,角落处咳咳了两声,一只手举了起来。 众人抬头看去,见到居然是那个年轻人举起了手,不由都坐了起来,靠在了椅背上,等待着这位年轻到还在上大学的学生,能够说出什么看法来。 工作人员迅速走了过去,将话筒递给了苏陆。 苏陆接过话筒,轻轻拍了拍,显得很自然,随后抬起头看向了一道道目光,笑着说:“各位领导前辈都这么看着我,让我有点小紧张啊。” 大家善意地笑了笑,向主任也鼓励道:“没事儿,放平心态说就好了,我们也想听些年轻的思想啊。” 不论苏陆会说出些什么,他们都得先佩服一下苏陆的勇气,不仅参加了这样的会议,还敢在这么多大人物中举手发言,非常值得鼓励了,而且看似苏陆说自己紧张,但一听语气,就知道苏陆其实一点都不紧张,只是幽默一下而已,这让大家在心中又赞叹了苏陆一句。 很快,苏陆一笑,便对着话筒说道:“那我就说说自己的拙见,若有错误,还请各位领导前辈指导斧正。”
第二百一十章 发言
“各位之中应该大部分都听过苏氏模型,知道它的作用,我也就不再多说。在最近我完成了苏氏模型的优化,新的模型,我认为在向主任的这个问题上,能够带来很大的作用。” 会场中所有人精神顿时提起,但凡有些专业性的人,都是听过苏氏模型的,更不用说在场的人大多都是这方面的大人物,最近光是听别人说这个模型说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那些之前和苏陆讨论的专家们,也都恍然大悟起来。 确实,在对哪个领域进行扶持的话题上,苏氏模型无疑是占据极大优势的,通过估测哪个领域的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如何,政策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针对考虑。 比如苏氏模型估测出某个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不错,如果政策觉得应该加强这个产业的发展优势,就可以在这个产业上进行政策倾斜,如果觉得要维持平衡,就可以将政策向其它产业进行倾斜。选择哪个产业进行扶持,可是要比确定哪个产业应该去扶持要容易得多,毕竟选择题总是比论述题好做。 向主任也是眼中一亮,他没想到苏陆开口就带来了这么好的消息。因为他刚才是后来的,所以并不知道苏陆已经完成了模型的优化工作,而对于模型的优化,发改委里一直都有在进行,因为模型越是简化,越是精准,运用起来的意义也越大,只是这项工作很是困难,一直没有见到进展,而苏陆的话,无疑令向主任心中感到了欣慰,以及期待。 在众人的注视下,苏陆微微一笑,这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