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梦就能成为大佬-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者信息给我发一份过来……另外,可以准备好采集患者干细胞了。
    “是,我们正在和患者负责医院联系,让他们帮忙采集。”
    “嗯。”
    随后没再多说,电话挂了后,苏陆很快收到了所有志愿患者的信息,患者来自五湖四海,华北的、华南的、东北的、西北的……国内七大地区基本上都有。
    患者中年龄最低的是二十六岁,最高的为五十三岁,都是家庭贫困,难以承担相关诸如透析之类的治疗费用,因此答应成为志愿患者。而这些患者身患的疾病,则全都是肾病,因为肾移植相对来说出了意外要好处理一些。
    简单看完了这些信息,苏陆待会儿还要去睡一觉,确定一下这十位患者适不适合进行临床试验,毕竟不是任何治疗都是百分百成功的,哪怕苏陆在梦中确定的移植后痊愈率也并没有完全到百分之百,仍然存在意外的可能性。
    很快苏陆结束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伸了个懒腰,准备去睡觉。
    “呼,接下来基本上就没有太多事情了,在十个肾培养之前,可以开始进行第二项研究了,现在是六月份,大概九月底才开始。”
    “哦对了,八月下旬还要去参加数学家大会。”
    想到又要出国,他不由无奈地摇摇头。
    “唉,人总是要忙这忙那啊。”
    …………
    中南海内,政府首脑正在开一场国务院会议,会议结束后,刘秘书走上前,将人民报采访苏陆的那篇特刊递给了老人。
    老人看了一眼,很快,他目光中流露出欣慰。
    “这个年轻人,肯干好事啊。”
    刘秘书点点头,说道:“我还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承诺,我本来还以为政府得和他谈谈进医保方面的事情了。”
    老人笑了笑:“这就是民族精神,这是值得国家去推崇的。”
    他顿了顿,忽然问刘秘书:“你觉得政府应该怎么做?”
    刘秘书想了想,犹豫了一下说道:“给他的其他产业减税?或者是帮忙宣传,给他以后一些商业活动提供些便利?”
    老人摇摇头:“什么都不用做,按照现有的规矩来就是。”
    刘秘书顿时感到了不解,但因为老人的身份,他也不好向老人询问原因。
    不过老人大概是有培养这位身边人的心思,继续说道:“苏陆这个年轻人,很有朝气和活力,但也拥有远见的目光,他的所作所为可能只是一时所想,也可能是深思熟虑。你看看,那天见他的时候,他能当着我们那么多的人面说出如果要给他的研究所设立一个上级,他宁愿保持工作室,你听这句话,是不是会觉得他性格上比较有个性?”
    刘秘书点了点头,老人说是有个性还是比较委婉了,实际上在当时听起来其实是挺莽撞的。
    而老人则笑道:“但你看,他现在能做出这么多成就,难道只是因为他一时所想就做出来了吗?尤其是他的那个苏氏模型,我也看过,这可不是一时所想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刘秘书再次点了点头,自从苏陆将苏氏模型优化了之后,作用变得更大起来,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许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关的部门都开始着重使用,并且将其列为考察各项政策措施的基本标准和原则,比如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根据苏氏模型来比较等等之类的事情。
    而这样的苏氏模型,确实应当是一个有远见目光的人才能创造出来的。
    “所以啊,你看看,他现在这么做,肯定是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才去做,而且上次见面时也没见他提出来,所以他或许并不想让咱们政府去给他帮忙。”
    “而且你要知道的是,不要低估这个年轻人的财富,估计他自己都不在意政府给他的那点优惠呢。”
    说到这老人感慨的摇了摇头。
    刘秘书眼睛不由睁大,苏陆到底是多有钱,连这位老人都如此感慨?
    “而且,政府不帮忙,不代表一直不帮,以后要是咱们政府主动把消息透露出去,他苏陆完全用的是自己的钱做的这项公益,政府没有给他任何减税支持,社会上的人们会怎么想?”
    刘秘书不由说道:“这样的话,肯定会有人关注政府为什么不给他政策支持吧?”
    “所以那个时候,政府再出面,‘亡羊补牢’一下,不就行了,舆论很容易就会控制住的,更何况,政府帮不帮忙,都不是重点。”
    刘秘书不由点点头,尊敬地说:“谢谢您的指点。”
    老人摆摆手,没有多说,只是心中想着苏陆做出这种好事,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巨大的正能量。
    “以后可以多关心关心这个年轻人了。”
    …………
    中央政府虽然对苏陆此举没有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沪海政府却就不同了,给苏陆带来许多的支持,包括各种方面上的支持,甚至考虑让苏陆的慈善基金转私为公,公墓可比私募的地位高了许多。
    毕竟苏陆的研究所是建在沪海的,公司也是建在沪海的,慈善基金也是同样如此,沪海不缺乏赚钱的企业或机构,但缺乏充满人文主义情怀的企业或机构。
    对于这些,苏陆也就欣然接受了,少花钱还是多花钱,对他来说都没有太多的区别。
    而除了这些人情世故方面的交际和商业行为之外,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关于志愿患者体内干细胞的采集已经完成了,并且送到了求梦研究所内开始了培育,这些操作已经不需要苏陆盯着了,定期去检查检查情况就行,基本上都是三个月后即可完成培育。
    瞅着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做了,苏陆便开始了接下来的研究,也就是关于减少器官体外培养成本的研究。
    这项研究很快就立了项,同时苏陆主动向那几位教授提出邀请,让他们也加入到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来。
    那几位教授对此欣然同意,表示会参与进来,而且苏陆现在在生物医学界,几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天,几乎所有人都关注起这个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年轻人,哪怕再感到不屑,也不得不佩服苏陆的能力。
    只要最后临床试验真的使志愿患者们彻底治愈了,首先就是一个诺贝尔没跑了,再考虑一下苏陆现在的年龄,这就更不得了,苏陆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一岁,诺贝尔科学奖最年轻的得主也才二十五岁。
    虽然还有一个十七岁得主,不过因为得到的是和平奖,相对于诺贝尔科学奖来说,含金量就就显得不是那么高了。
    除了诺贝尔奖之外,在国内估计也少不了各种奖项,比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之类的,这些奖项可是包含政治因素在内,除此之外,苏陆再熬一熬资历,等到七老八十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不是没可能啊。
    总而言之,在别人眼中,苏陆俨然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交好的对象,包括许许多多的企业也都表示想要和苏陆的研究所达成合作,愿意向研究所提供研究经费。
    至于这些,苏陆就没管了,不缺钱,任性。
    而现在的他,除了每天为了第二项研究奔波以外,便是为了学校毕业的事情忙碌了起来。

第二百九十六章 答辩
    沪海财大,一间学术报告厅内。
    讲台上的屏幕显示着几个大字,“沪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学学院学生苏陆论文答辩会”。
    显然,今天是苏陆进行论文答辩的日子了,而且是两篇毕业论文一起进行答辩。
    根据安排,首先进行答辩的是金融系的毕业论文,所以第一排座位坐着五名教授,都是金融学院的,也有外校的老师评审,张迎教授坐在侧边的观众席,作为苏陆的导师,按规矩他不能担任答辩老师。
    不过,实际上张教授担不担任都没什么问题,苏陆这种水平,也完全用不着他去徇私帮忙通过答辩,而且这次答辩也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毕竟,最近的一期《金融杂志》里面可是摆着苏陆的论文呢,这种国际顶级期刊都已经证明了这篇论文的专业性,还用得着他们再来检验成果吗。
    不过,抛开这些东西来说,苏陆作为非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却是用全英文论文作为毕业论文并且进行答辩,放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很少见的,所以这些进行答辩的老师,英语的功底都是十分扎实的,而且也都对苏陆的论文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
    除了这些评委老师,学术报告厅内,来听答辩会的观众也挺多的,除了那些个教授老师之外,也有一大堆慕名而来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没有人是来玩手机的,都是来膜拜大佬的。
    没办法,谁让苏陆现在在全校的名气已经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程度,干出的事情一个比一个牛逼,几乎全学校的老师都没到他这种程度。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大佬竟在我身边”。
    至于苏陆才大三就准备毕业答辩,这些学弟学妹乃至学长学姐,基本上都没啥感觉,除了有些感慨之外,就是理所当然了,他们财大的本科还能承受得住这样一尊大神吗?
    按照道理来说,苏陆都应该要么去国外最牛逼的大学,要么去国内最牛逼的大学。
    内心充满着感慨,这些学生观众们都把目光放在前面正和几位教授聊天的苏陆,他们也不得不羡慕嫉妒,苏陆不光有才,而且长得还这么帅,简直不让其他男生活了。
    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苏陆抬手看了看表,中午两点了,可以开始了。
    他笑着向几位教授挥挥手,然后转身走上讲台。
    拢了拢衣摆,随后他将ppt跳到了第二页,上面是他给自己的个人简介,以及接下来要进行的两轮答辩的主题。
    接着他来到了讲台侧,郑重地向全报告厅鞠躬致敬。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苏陆,很高兴在这里进行论文答辩,希望今天能为我的本科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我将先就我的第一篇答辩论文《现代金融学的宽度与深度》进行汇报。”
    苏陆开始讲解了起来,因为这篇论文类似于文献综述,但其中的各种分析都充满了严谨性和创新性,再加上不止是对文献的综述,还加上了苏陆本身对于各种现象的看法,其中有他通过各种调研、统计等数据展现的一些未曾被人发掘出来的现象,并通过金融理论进行了解释,具有极其优秀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性,对任何读者有着茅塞顿开的作用。
    所以随着苏陆的讲解,哪怕底下非金融专业的学生,也能听得入迷,更是感受到了一种金融学的神奇和奥妙。
    至于那几位答辩老师,则都露出了欣慰和感慨的表情,欣慰的是苏陆是他们学院的学生,感慨的是苏陆竟然是他们学院的学生。
    本科期间两篇《金融杂志》论文,放到校史上都属于可以记载的辉煌事迹,至于苏陆其他方面的那些可以记载在校史上的成就,他们也懒得去管了。
    也不知道以后那些专门负责记录校史的人,会不会纠结一下,他们财经大学的学生,居然在生物医学上做出了震惊世界的成就,那么这个成就到底该不该写上校史?
    …………
    因为这篇论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苏陆的汇报大概用了快五十分钟才结束,接着就是答辩老师提问环节。
    至于提问能提问什么呢?
    这些老师感觉也没什么好提问的。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金融学院的老院长也来了,而且担任的是评委主席,毕竟自己学院出了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再加上他今年年底就要退休了,能够再给一位优秀学生的毕业答辩担任一次评委老师,也算是一份极大的安慰了。
    于是这位老院长第一个开始了提问。
    他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看着苏陆,问道:“苏陆啊,你说你选择这个题目,只是因为一时突发奇想,那我想知道你这个突发奇想,又是怎么突发奇想的?”
    苏陆有些哭笑不得,旁边那几位教授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至于底下的学生们也是如此。
    这个问题,有种刨根问底的感觉,就像问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一样,像是故意刁难一样,但从老院长口中问出来,反倒有种反差感,令人感到有趣。
    苏陆简单思考了一下,随后说道:“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金融学界一直有个问题,就是‘金融无法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以前我和我的导师张迎教授在私下里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我也好好思考了一下,之后就一直记在心里了。后来选题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打算写一篇详细讲述当今时代的金融学是如何对社会、国际、政治等各种方面造成影响的论文,论证一下金融学的价值。”
    老院长笑道:“原来是这样啊,你这突发奇想,就给想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