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金难买好潮头,昨天刚下大雨今天必然有好收获,社员们要抓点紧,好潮不等人。”
  “还有一个社员没有出门,怎么回事?我要点名了。”
  这时候剩下的汉子也拎着网兜出来了,他出门往大队委方向举起网兜使劲挥挥手,意思是家里头没准备好晌午头的吃食,所以耽误了点时间。
  王向红便没有再说话。
  船挂帆、摇起橹,一艘艘大船往海里远去,留下小船在码头上随波荡漾。
  这时候王向红又发布新的上工指令:
  “女劳力和半劳力、弱劳力们请注意,剩下的社员们请注意,刚下过大雨地里头存了好水,按照昨晚支部的安排赶紧收拾农田。”
  “除草的小心除掉小苗,嗯,施肥的撒匀和了,不要浪费也不要过度,容易烧死苗子……”
  他的广播结束,岛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然后有韵律十足的‘一二一’声在广播后响起,王忆信步走到山顶路口往下看,看见孙征南和徐横在跑操。
  步履有力。
  一群不用上工的小孩子欢快的跟在后面,跟着‘一二一’的号子声竟然跑的还挺整齐。
  他们看见了王忆,然后纷纷喊:“王老师好!”
  王忆笑着挥挥手:“同学们好。”
  学生不过来吃早饭,他也就懒得做饭,秀芳早上摊了大油饼,特意给他送上来几张。
  他自己肯定吃不了,这里面也有孙征南和徐横的一份。
  岛上社员对待客人总是不吝啬。
  王忆熬了海鲜粥,岛上人对海鲜没兴趣,但他相信孙征南和徐横兴趣很大。
  确实如此。
  孙征南和徐横出了早操过来吃饭,看见一锅海鲜粥都下意识露出笑容。
  粘乎乎、亮晶晶的大米,红色的虾肉、白色的瑶柱,王忆还在里面切了些瘦肉丝、点缀了裙带菜,这家伙鲜美暖和,真是开胃又暖胃。
  喝着海鲜粥吃大饼,孙征南问:“王老师,你今天要去城里吗?”
  王忆说道:“我先看看吧,我今天要做点东西,所以要看看时间,要是有时间咱们就一起去一趟。”
  他要做的是小酥鱼。
  岛上小杂鱼很少自己吃,多数用来喂鸡喂鸭,王忆随便就要到了好些小黄鱼。
  全是野生的小黄鱼啊!
  喂鸡!
  王忆能说什么?
  除了小黄鱼还有小带鱼、小海鲫鱼,生产队的冷库不收这些东西,直接免费给他。
  这次王忆带了个高压锅回来,他把小鱼简单收拾清理后用熏鱼料给腌了起来,得腌入味才行。
  然后他在门市部看书学医。
  中途有孩童过来买东西,买的多数是糖精面球。
  这是翁洲一款土零食,是供销社下属的食品铺子自己做的,老百姓自己也能做,就是用面粉混合糖精水发面再团成一个个拇指肚大小的面球,放到锅子里给烤熟烤硬。
  邦邦硬!
  这零食外观跟旺仔小馒头差不多,口感上可差远了,价格上也便宜,一分钱五个。
  王忆研究过,供销社做这个东西压根没利润,这是穷人孩子的零嘴,可能是出于这原因他们不图赚钱,只图让穷人家孩子嘴巴也能有个嚼头。
  外岛渔家孩子最喜欢糖精面球了,含上一个有糖的甜和面的香,而且特别耐含,只要不咀嚼的话比糖块还抗吃。
  一分钱五个糖精面球就够孩子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而王忆这边大手大脚,他卖这个闭眼随手抓,抓多抓少是个缘。
  实际上供销社供应糖精面球也没有很精确定额,一次给一袋子,按照重量大概估算个价钱,乡间的小供销社或者门市部精打细算去出售的话还能赚点钱。
  王忆不图这点钱,他给的多,孩子们高兴。
  有时候一分钱能买十个糖精面球呢。
  孩子们高兴王忆也高兴,笑着说:“以后王老师自己给你们做零嘴,看王老师给你们弄一台爆米花机回来,到时候咱自家有的是玉米粒,能爆好些爆米花。”
  “王老师万岁!万岁!”听到这消息的几个孩子蹦蹦跳跳的喊起来。
  他们不会质疑王老师。
  王老师是天涯岛未来一代心中的神!
  半晌午头这边正快乐着,忽然有小孩喊叫起来,喊叫声从码头往山上传来,吓得王东喜赶紧往外跑:
  “怎么了?怎么了?谁掉海里了?”
  有孩子跑上来喊道:“王老师王老师,阿姨来了!阿姨说来找你!阿姨来了,阿姨来了!”
  王东喜一脸茫然:“王老师的大姨来了?不是吧,他娘不是因为他爹的事跑了吗?哪里还有大姨啊?”
  王忆也先是茫然,但很快反应过来:“阿姨?可漂亮的阿姨?”
  “对对,可漂亮了,可漂亮了!”小孩们兴高采烈的喊。
  王忆一下子知道了。
  是秋渭水来了!
  他嗖一下子跑出去,老黄吓一跳:能跑这么快啊?
  秋渭水来了。
  她刚下船,站在码头上挥手:“张同志谢谢你,你后面注意安全,海上风不小。”
  张有信笑容满面:“没事没事,我也谢谢你,谢谢你的关心。”
  他没走,还在船头上眼巴巴的看。
  秋渭水抿嘴笑了笑,挑起扁担踩在码头上小心而稳健的走下来。
  王忆从山头跑出来,就看见一个穿着军便装的姑娘用扁担一前一后的挑着木头箱子走下码头上岛来:
  军绿色春秋上衣、军绿色裤子,满头秀发扎起两条辫子从肩头垂落在胸前,腰上还系了深褐色的牛皮层压军腰带,小腹上的白铁皮腰带扣闪闪发亮。
  毫无白天鹅的痕迹。
  这一次他看到的是个淳朴而能干的女青年。
  王忆三观震碎。
  他真心没想到秋渭水还能做出这打扮,他以为这姑娘是那种高干家庭出身的小资女,然而并不是,她挑起扁担的姿态可太自然了,这扁担挑的肯定比他王老师要好。
  实际上王忆没挑过扁担。
  他也真没想到自己会见到秋渭水挑扁担的样子。
  码头上有小学生认识她,看到她很尊敬的行少先队员礼。
  因为这阿姨给他们送过零食,王老师说还给他们送了很好吃的饼干和水果罐头,要他们必须尊敬这个阿姨。
  秋渭水笑着挨个摸他们的头,学生指向山顶:“王老师在那里,他在门市部——他出来了!”
  山头能看见码头但不能直接通往码头,王忆使劲冲秋渭水挥挥手喊道:“等等我,我去接你、我去接你!”
  他转过去从路口又狂冲。
  王东喜喊道:“我草,王老师你跑慢点,别一头撞海里!”
  王向红叼着烟袋锅出门,嘀咕道:“这是谁家姑娘?去看一趟电影还真把姑娘看进门来了?有出息,有能力!”


第146章 珍贵的礼物
  王忆跑下山顺着山路跑到码头,秋渭水在对他灿烂的笑。
  阳光下露出一口小白牙。
  春末的阳光也很灿烂,照在姑娘的身上,在地上拉出一道长长的人影。
  有妇女来海边收拾小渔船,看见这一幕就故意调侃他:“王老师你怎么喘的这么厉害?从山上下来才几步路呀,怎么会这么喘?”
  王忆理直气壮的说:“我看见了来支援咱们学校建设的同志高兴、激动,心跳太快!”
  “噢,我以为你是体虚,跑几步路就喘。”妇女笑。
  王忆暗道我就知道你们会说这个。
  生产队的老娘们开起玩笑来都是这样,嘴巴往下三路使劲。
  至于老爷们?
  老爷们不用嘴巴,直接上手摸!
  妇女们的目光没在王忆身上停留多久,都盯着秋渭水看,然后只有一句话:
  “这姑娘真好看。”
  王忆上手去帮秋渭水接过扁担,说:“你怎么挑着东西来呀?”
  秋渭水笑吟吟的说:“因为拎着会很沉。”
  王忆很服气。
  这姑娘娇媚文雅的外表下藏着个很会怼人的灵魂。
  他看对了。
  接过扁担上肩挑起来,王忆当场倒吸一口凉气:“喝,真的很沉呀。”
  秋渭水吃惊的看向他问:“挑着也感觉很沉吗?”
  王忆懵了。
  一不小心落人口实,要被姑娘怀疑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了。
  这绝对不行!
  他挑着扁担往前走,淡定的说:“我感觉不沉,但是这两个箱子里的东西本身是沉重的,物质的重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思想而改变。”
  挑扁担没那么容易。
  其实扁担挑东西确实很能减轻重量感,问题是得会挑、得会保持平衡。
  王忆没有挑过扁担,而码头下面的礁石路又崎岖,他走起来一不小心就导致前后箱子晃悠,这样他一下子为难了。
  要不还得说自己人靠得住。
  小船上的妇女看见了就笑:“王老师,先前后扶好扁担,平衡了用左手扶着前面的绳右手扶着后面的绳,稳当一下子往前走。”
  “我们王老师是大学生,还没有挑过扁担呢。”
  “这是为难读书人了,哈哈,王老师,我去帮你挑?”
  王忆摆摆手:“不用,我确实是第一次挑扁担,但我这个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好学、擅学,现在我已经学会了。”
  秋渭水背着手迈着轻盈的步伐跟在他身边,俏脸上表情很好奇:“你真的没有挑过扁担呀?城里长大的?”
  王忆说道:“不是,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交通上方便,我在东北林场长大,那边道路很平坦很多,林场养的牛马驴骡牲口齐全,所以我们不太用扁担。”
  秋渭水问道:“东北林场?哇,那什么样子?”
  王忆顿时来了精神。
  妹子,你可算是栽我怀里了。
  这个话题他已经准备多日,周末每次回去都要刷短视频、查书上资料去了解建国后东北林场和农场的情况。
  于是在他添油加醋之下,一个美丽的世界诞生了:
  春天,积雪未消、万物萌发。
  夏天,树林碧绿、鸟兽成群。
  秋天,遍地金黄、满山野果。
  冬天,白雪皑皑、炕头滚热。
  他一路挑着扁担一路聊,从山脚下聊到山顶,到了听涛居前坐下继续聊,继续介绍四季林场。
  秋渭水直接被忽悠瘸了。
  她真信。
  因为她从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的东北信息也是这样,特别是王忆介绍冬天过年他们林场吃杀猪菜的场景,她曾经听东北的来客介绍过,确实是这么热闹、吃的这么香。
  听着听着她忍不住感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爷爷的一位老朋友在东北工作,他来我家做客一个劲的说这句话,原来真是这样,真让人向往呀。”
  她这句话一说出来,王忆想起一篇课文,《可爱的草塘》。
  这课文现在还没有进入小学课本,是他上学时候课本里用的文章,前段时间他网上备课的时候还看到了这篇文章,记忆深刻,这会正好用来填充话题。
  于是他接着秋渭水的话往下说道:“那可不咋地?老美了,真是这样,我跟你说,咱外岛有大海,东北也有大海呀。”
  “我知道,渤海是吗?”秋渭水问道。
  王忆摇摇头:“是草海、林海!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林场特别大,三江平原也特别大。”
  “特别是三江平原,有些地方还没有开垦,长满了绿草,一到春天草叶繁茂,大片的碧绿无边无际,置身于内就跟在大海中一样。”
  “你不管往哪里看,眼睛里都是绿色的,风一吹草叶就此起彼伏,跟咱海上的浪花一样,不过它是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那草叶形成的波浪也是一层赶着一层的随风涌向远方。”
  “所以你站的高一些远眺这大草原,近处的看起来是鲜绿色,远一点儿的是翠绿色,再远的就是墨绿色了,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天空接在一起!”
  秋渭水弯腰坐在摇椅上,两条大长腿轻易够到了地面,双臂拄着膝盖用手托着下巴,一脸的向往。
  王忆心里暗笑。
  这年头的妹子太好糊弄了!
  他现在真是《教科书》式的泡妞。
  接着他一本正经的继续说:“你要是以为那草海里只有美景可就错了,还有美食,不光让你眼睛看个饱,也让你的肚子吃的饱。”
  “要是在春天,那时候小草刚长出来很嫩,好多的野菜可以吃,清香无比。”
  “而东北天冷,春天河水刚开化,在冰下猫了一冬的鱼还不赶紧游出水面来换气?那时候的鱼真是密密麻麻的在河面上,什么鲫鱼、草鱼、鲇鱼、小鲤鱼,用瓢一舀就够吃一顿!”
  “不止如此,天暖和了,野鸡野鸭各种野鸟也出来了,你仔细拨拉开青草,总能找到鸟窝捡到鸟蛋,你要是带着狗,还能让狗去捉鸡呢!”
  “就是这样的狗?”秋渭水看向老黄。
  老黄冲她摇摇尾巴。
  它敏锐的感觉到了主人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