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迷糊满不在乎的说道:“支书让我拿的,我去找他要,他说你去一队挨家挨户进去找就行了。”
  听到这话王忆默默的点头。
  既然是支书的指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让大迷糊帮忙,拿出一套套的仿军服挂了起来。
  正在喝酒的王真明看到这么多衣服大吃一惊:“哎呀,王老师,你这是哪里来的这么多衣服?”
  王忆说道:“是沪都一家纺织厂半支援半出售给咱的,明爷爷你看看这衣服,怎么样,挺好吧?一身只要六块钱。”
  王真明上手拿了一套凑到眼前看,听了他的话更是吃惊:“一套衣裳六元钱?连衣服带裤子?”
  王忆点点头:“对,都是成套的。”
  王真明惊奇的说道:“六元钱一身衣裳可不贵,自己扯布做一身衣裳也得六元吧?那还得扯粗布才是六元,现在好点的布我听我二哥说一尺要两元钱,他过了年刚去城里来着,城里就这价。”
  王忆说道:“所以我刚才说,这是人家半支援半出售给咱的,明爷爷,你要不要买一身?六元钱真不贵,你看现在衣裳还没有卖,你可以在这里仔细挑,挑一套你喜欢的。”
  王真明迟疑了一下,端起酒杯抿了口酒:“我这样的老头,快要进棺材了,我、对,六元真不贵,这么好的衣裳啊,我买一身以后当寿衣也行。”
  他喃喃自语两句,举着杯子一口饮尽,然后蹲下开始翻起了衣裳。
  这里衣裳都差不多,在库房积攒多年,保存不当导致面料的皮肤感已经不太好了。
  社员们不会在意的,这衣服面料再不怎么样那也是新的,而且是工厂出品,可比自己裁剪的衣裳好多了,何况这还是仿军服呢。
  王真明左挑右挑,这时候又有老太太进来了:“王老师给我买两包糖精、打一斤酱油——”
  “啊呀,这么些衣服?哪里来了这么些衣服?”
  王忆把给王真明的话说了一遍。
  他劝老太太选一身,老太太摆手拒绝了:“我都这年纪了我还买这样的好衣裳干啥?不过六块钱真便宜呀,等我家大春下工让他来买一身。”
  他给老太太打酱油,老太太上来翻看这些衣服,笑道:“从小到大快七十年了,哈哈,还没有摸过这么些新衣裳。”
  王忆说道:“老奶你随便摸,这衣裳都是咱生产队的,摸了不要钱。”
  王真明挑好了衣裳,找了块报纸把吃剩下的榨菜丝给包了起来。
  他刚才一角白酒只吃了几条榨菜丝!
  这是真在喝酒。
  两个老人离开,消息便传出去了。
  很快闲着没事干的老人老太太也不带孩子、不凑在一起讲古聊天了,纷纷来看‘一堆一堆的新军服’。
  王忆索性喊了徐横一声,说道:“大炮,你找根绳子在外面选两棵树拉一条晾衣绳,我把衣服都带出去。”
  徐横很正式的跑步过来给他敬礼:“是,王老师。”
  他故意让人看看自己一身雪白的制服。
  果然。
  对于连西装都没亲眼见过的老人来说,看见徐横这一身的机长制服直接直了眼。
  衬衣、机长制服和领带,这么一身哪怕走在22年的外岛渔村也有回头率,何况是在82年?
  这是审美上的时代碾压!
  立马有人冲徐横招手:“徐老师,你穿的这是什么?这就是你们的军装?现在还有这样子的军装了?”
  徐横按压不住心里的得意和喜悦,脸上情不自禁露出笑容:“哈哈,哪能呢,我前面穿的是军装,这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工作服!”
  “哈哈,没见过吧?开飞机的机长穿的,你们不知道啥是机长?简单来说吧,这是洋鬼子的飞行员穿的制服!”
  王忆扫扫手:“行了,你别得瑟了,赶紧去忙活,待会下工社员们过来,我这里买卖肯定很忙。”
  果然,随着下工的广播响起,‘门市部里卖便宜仿三片红’的消息一下子在全队传开了。
  山顶上迅速的人声鼎沸!


第179章 丰富生产队食品供应的好办法
  “王老师,这些衣服都是一套六块钱吗?”
  “是一件上衣六块钱还是一件裤子六块钱?还是一身加起来六块钱?”
  “王老师,我只买个衣裳行不行?衣裳单卖是三块钱吗?我家里不缺裤子,缺件正经衣裳。”
  男社员、女社员都来了,有的围着王忆问、有的直接下手挑选衣服。
  刘红梅今天有妇女工作要忙,所以没跟着销售队去县里,她慢慢的也从销售队退出来了。
  于是她在王忆身边吆喝:“你们男同志注意点行不行?刚从从船上往下搬了鱼,满手的鱼腥味,你们就去摸人家的衣裳?”
  “哎哎哎,大胆你怎么回事?你怎么还脱衣裳了?”
  大胆说道:“我脱衣裳试试大小,我得买一身大小合适的啊。”
  王忆看见他后奇怪的问道:“礼拜一不是刚给你们发了一身衣裳吗?”
  大胆说道:“是啊,可是一身哪里够穿?反正六块钱一身不贵,我准备多买上两身。”
  旁边有人笑道:“就是,多买上两身回头往亲戚家里一送,你问他十块钱他买不买?绝对是麻溜的买!争着抢着的买!”
  大胆说道:“对啊……”
  王向红正在人群里抽烟,听到这话顿时瞪眼了,抽出烟袋锅上去冲大胆后脑勺来了一记。
  支书是上过战场杀过鬼子打过反动派的人,他是下手是真下手,下狠手!
  大胆从后面挨了一记疼的惨叫。
  那么一条壮汉子,一下子眼眶就红了。
  但他没敢发火。
  这么狠的一记烟袋锅,生产队里除了王向红还有谁能砸出来?
  他捂着后脑勺委屈的回头,说道:“支书,干啥打我啊?”
  “打你?这打你还是轻的,没把你脑浆子打出来已经是不错的了。”王向红怒气冲冲的说。
  大胆很委屈,跟孩子一样嘟起嘴:“我咋了嘛,支书,我啥都没干啊。”
  王向红指着他怒道:“你还啥都没干呢,你刚才是什么心思?买几件准备往外倒卖?”
  “嗯?人家支援咱搞生产的衣裳,你准备给我倒卖出去?你可真行,你还是民兵队长还是党员,你就这么个觉悟?”
  大胆急忙说:“不是,支书,我那是开玩笑。”
  王向红不理他了,对王忆说:“王老师,这衣裳一人就能买一件,不准多买——我跟你们说,买了不准给我倒卖出去,就老老实实的自己穿,不穿的别买了!”
  黄小花拿着大团结来了,在外面就喊道:“六块钱一身的衣裳?还是仿三片红?那王老师你给我留着啊,留十件!我要买十件!”
  人群纷纷看向她。
  她吓了一跳,下意识抓住衣服角怯怯的问:“怎么了?大家伙怎么都看我呀?”
  满山花人很和善,她提醒说道:“支书刚下了命令,一人只能买一身衣裳,不准多买,不准拿衣裳去外面倒卖。”
  黄小花顿时松了口气:“这样啊,没事,我家人口多,我家现在就有九口子人。”
  “那你也不能买十件。”有人说道。
  黄小花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我、我和我男人准备再要一个孩子,这样不就是十个……”
  “你可行了吧。”王向红没好气的打断她的话,“你家多少个娃了?还要、还要。”
  “我跟你们都说说,现在计划生育工作是国家重点工作,上次我去公社开会,公社已经点名批评咱生产队了。”
  王忆上前打圆场,说道:“那个,就按照支书的安排,一人只能买一件,这衣服是人家支援咱干工作的,大家有需要就买,没有需要别买。”
  “如果大家买了去卖给别人,我跟你们说,这可就是投机倒把行为了!”
  一句‘投机倒把’把社员们给震慑住了。
  王向红嘀咕道:“最近社队企业一开办,我看有些人就思想放马了、心里活跃了,不是好事啊。”
  有这件事一打断,社员们的情绪平和许多。
  六元钱一身的衣裳实在便宜,还是外岛的渔家人梦寐以求的仿三片红,所以家家户户都来买。
  生意一直做到了晚上八点半,还好这时候销售队回来了,围在门市部门口的社员纷纷跑去码头打听今天的生意。
  王忆算了算帐。
  还行,一口气卖出去二百二十五套,生产队里的男人应该都来买了一身,妇女有的也买了。
  但现在还不是每个人都买了,显然有些户觉得六块钱的标价还是高,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掏钱买衣裳。
  之前有人来看热闹就说,‘反正夏天来了,衣服要多了没用,能遮住屁股蛋子就行了’。
  王忆收了一抽屉的钱,好些大团结,一下子入账一千多块。
  这时候外面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王东喜、秀芳等人又急匆匆进来了:“王老师,你这里还进了衣裳卖?一身才六块?”
  “还是三片红?那给我拿一身。”
  “我也要买,还有吧?王老师你给我们留出来了吧?”
  王忆说道:“有,不过你们家里人都帮你们买了吧?”
  王东喜嘿嘿笑道:“我估摸着我家没给我买,王老师我带着钱,你快给我拿一身。”
  王忆让他们自己选,问道:“今天买卖怎么样?”
  王东喜意气风发的说:“还行,暴雨下完了这天也热了,你说的对,天热了吃凉菜的更多!”
  今天销售队已经增加到了三个方向摆摊,有一个摆入了人民菜市场门口,生意也不错。
  王新国在货架前转了转,买了两包方便面和四个咸鸭蛋。
  王忆给他记账,他摇摇手:“用现钱,我带着钱呢。”
  “你不会是挪用公款了吧?”王忆怀疑的问。
  王新国吓得赶紧摆手:“王老师别瞎说,这可不敢瞎说,我哪能动用公款?是我攒的钱!”
  王忆笑道:“那你怎么突然舍得来买这些东西了?”
  他这里现在卖的方便面都是供销公司供应的鸡蛋方便面——这就是方便面的名字,鸡蛋方便面。
  这面是沪都的益民四厂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做出来的第一代国产油炸方便面,在国内还是高档货。
  外岛一包方便面要二角五分,想想鸡蛋一斤才四毛钱、五毛钱,那一包方便面二角五分的价钱对这年代的人家来说不便宜。
  毕竟一包方便面才二两。
  王新国点了钱交给他,拿了一包面直接捏碎了往里撒上盐包美滋滋的吃了起来:“咱凉菜的生意挺好,我在里面干知道这一点,以后家家户户分红肯定少不了,这样偶尔享受一把也是好的。”
  他把方便面拿给王东喜看:“文书,咱整天风里来浪里去,犒劳自己一下没问题吧?”
  王东喜问道:“你买了两包方便面,也要犒劳我吗?”
  王新国赶紧把方便面装起来:“这是给我弟弟的,四个咸鸭蛋是要给我爹娘还有我爷爷奶奶吃的。”
  他怕有人分他的方便面,拎起包就走了。
  秀芳也想买方便面。
  这年头方便面是高级食品。
  之前知青返城,有的姑娘回城前跟外岛生产队的小伙子分手就说:“我是以后要吃方便面的人,不会留在你们这里吃手擀面条子。”
  她拿起方便面看了看,最后还是不舍的放下了。
  王忆没硬塞给她,而是跟她说道:“明天礼拜六了,等我去城里找食品厂的朋友问问,他那里也要生产方便面。”
  “他们生产的方便面没有包装,因为他们还没有把产品包装起来的生产线,所以便宜,到时候你想吃方便面过来买,那就便宜了。”
  秀芳高兴的问道:“真的?那他们的方便面多少钱呢?”
  王忆说道:“比这个面板大、比这个还好吃,一块只要一毛钱。”
  听了这话秀芳便高高兴兴的走了。
  王忆琢磨了一下。
  从22年往这边带泡面还真不太好带。
  22年的泡面怎么着也比现在的所谓的鸡蛋方便面好吃啊。
  现在人吃方便面都是捏碎了干吃而很少泡着吃,原因就是国内生产的方便面工艺不行,泡着吃不好吃。
  不过因为用了高压油炸技术,油炸面干吃终究香一些,而且会越嚼越香,所以人们才会选择干吃这个面。
  这样王忆犹豫起来。
  怎么能把22年的方便面合情合理的带过来?总不能自己收购个厂子生产劣质方便面往这边运送吧?
  他琢磨了一阵。
  突然一拍大腿。
  有办法了!
  直接去坑爹爹买破损包的方便面,然后拆包全给捶碎了,当做次品来便宜出售,按斤卖!
  这主意绝对靠谱。
  不光能合理解释方便面的低价,还能在捶碎方便面的过程中减压,一石二鸟、一炮双响、一夫二妻!
  他的思维进一步扩散,又有了别的主意:
  也可以先不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