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王校长你看你,见外了,你这是见外了!我们科里的同志只是资助了你们学校一点办公教学工具而已,何必专门来送一个锦旗?而且这锦旗不一般,这得不少钱吧?”
  王忆说道:“就花了点买金线的钱,是我们学生的母亲、奶奶们一起合力织出来的。”
  “另外我们生产队的支书不止让我送一份锦旗,还给你们科的同志送来一些我们土特产,希望同志们不要嫌弃,因为我们外岛的生产队只有这些东西。”
  他把挎包里的一包包虾干虾米拿出来。
  杨兵动情的拍着他肩膀说道:“要不都说咱们农民兄弟最淳朴,我们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你们这又是送锦旗又是送特产——愧不敢当啊!”
  常书记在旁边一个劲的瞅锦旗,然后问道:“杨副主任,这怎么回事?你领着你们科里同事给翁洲外岛的小学支援教学工具来着?”
  杨兵把陈谷怎么从报纸上看到天涯小学复学的新闻、怎么捐款捐书、自己知道后又怎么跟他合作将一些多余办公用品和自己存款捐给天涯小学的事说了一遍。
  他把陈谷特意推到了前面,着重提到了是陈谷带头捐款捐书的,但隐瞒了王忆已经来给陈谷送过一次锦旗这件事。
  常书记听的连连点头。
  他也去跟王忆握手,说道:“解放战争时期,有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赢了淮海战役的往事,如今又有咱们外岛的老家人给我们单位同志送来土特产的事情,这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其实校长同志是客气了呀,我们这单位设立的目的是给咱们人民群众服务,我们的同事给你们送去一点教育资金、一点教学工具这不算什么,这是对人民群众的回报!”
  “在1948年的那个寒冬里,当淮海战役打响,是五百万的人民群众以‘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胸怀,迎着危险、冒着大雪,舍生忘死的支援前线战事,才有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时间往前推十年、往后推十年,咱们人民军队的发展、咱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哪一项不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所以咱们党中央一直呼吁城里的日子好过了就要去反哺乡下,优势地区单位的资金充裕了就应该去支援落后地区单位的工作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做的只是微不足道一点事,你们学校和生产队万万不要这么重视。”
  杨兵把锦旗递给陈谷说道:“常书记说的好,这些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同志们咱们鼓鼓掌,今天常书记又给咱们上了一堂课呀。”
  工作人员纷纷鼓掌。
  常书记摆摆手说道:“这不是上课、不是说教,让同事们继续工作吧,咱们出去说话。”
  杨兵往外走,说道:“常书记,您刚才的话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忍不住想说一件事。”
  “就是之前我虽然发动了我们科室的部分同志、动用了后勤上部分无用物资来支援天涯小学,但我想这帮助远远不够。”
  “那能不能让我们科室跟他们学校结个对子,以后将我们科室的一些福利待遇分配给天涯小学一部分,让远在外岛的孩子们不要为文具用品而发愁、不用为困守一隅而发愁!”
  常书记说道:“你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在你们科室下周一的科室会上提一提。”
  杨兵说道:“我怕吴主任不太愿意。”
  常书记笑道:“吴主任应该不会拒绝这提议的,而且他要调去办事处了,这件事你可以推动一下。”
  一听这话,杨兵大喜!
  自己的主任位子有盼头了。
  王忆也大喜。
  卧槽这么给力吗?杨主任这人虽然长了个贪官样,可他收了礼是真办事呀。
  这样就得大力送礼,以后不能光送锦旗,不行明年年后领孩子们来他单位给他来个磕头拜年!
  不过化工商品科的员工们要骂娘了。
  杨兵是要慷他们之慨来援助天涯小学。
  但这跟王忆无关,可不是他王忆耍无赖占便宜,是杨兵主动提出来要结对子援助天涯小学的。
  回到会议室,常书记与王忆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晤,就外岛渔业工作、教育事业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关心咨询,然后抓了一把虾米走了。
  这时候快下班了。
  杨兵要去追常书记,就急忙卷起锦旗对陈谷说:“你把王校长送来的礼物分给咱同事,然后你招呼一下,王校长今晚有什么安排?我来请你喝个酒吧?”
  王忆说道:“杨主任您先去忙吧,晚上我还得帮助社员们去亲戚家里送个信什么的,咱们以后见面机会多的很,以后让我请您喝酒。”
  杨兵说了句‘别客气’,又拍拍陈谷肩膀说:“你照顾好王校长,今天可以早退,看看王校长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帮帮他,我先去办点事。”
  火急火燎跑路。
  陈谷哂笑道:“我们杨主任人是个好人,慷慨大方、平易近人,科里同事都很喜欢他,可他是个官迷,所以……”
  “嫩娘!”门推开杨兵愤怒的回来,“陈谷,我一向对你不薄啊,你背后说我坏话?”
  陈谷慌了:“主任你怎么又回来了?”
  杨兵没好气的说道:“回来听你骂我!”
  陈谷有苦难言。
  他这话有上半句的,结果领导没听到!
  王忆赶紧帮他说话:“杨主任,陈谷同志不是说你坏话,他先说你是个好人、慷慨大方、平易近人,说你们化工商品科的同事都喜欢你这个领导,后半句才说您是官迷。”
  杨兵虎着脸说道:“王校长的意思是,他说了实话?”
  王忆说道:“我的意思是,他前半句强调你是个好领导,后半句说出你的志向。”
  “据我个人浅见,官迷不是什么坏的评价,好人当官,当的官越大对老百姓、对社会的帮助越大,坏人做官迷一个劲升官才会伤害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
  杨兵是官迷也是人精,王忆这种话糊弄洋鬼子行,糊弄他那是妄想。
  但王忆这话有些道理,不是单纯和稀泥。
  再者他了解陈谷,知道这小子桀骜难驯,经常不顾场合的说一些没轻没重的话,要是他真跟陈谷去较劲,那自己的工作不用干了,天天跟他较劲好了。
  所以王忆的话成了一个台阶。
  杨兵接了台阶走下去,没继续去追究陈谷,而是瞪了这小子一眼:“你真是、在机关单位白干了!王校长才适合干机关单位,你应该去外岛当教师!”
  陈谷嘀咕道:“我要是能当早就去当了。”
  “你可去你的吧,”杨兵没好气的说道,“我回来有事,你去我办公室拿一卷字。”
  “那卷字是我买了给王校长准备的,但是怕压怕折没有放箱子里邮寄过去,如今王校长来了那就让他带回去。”
  他又对王忆说:“王校长你知道,我是孔孟之后,跟你一样都是知识分子,咱们知识分子之间交友是文交,所以我给你准备了一幅字,希望你能喜欢。”
  王忆向他道谢。
  两人寒暄,然后杨兵拔脚又走了。
  大领导已经走远了!
  陈谷这次跑门口去往外看,看到他身影消失才回头说:“唉,倒霉。”
  王忆笑道:“交浅言深,陈老弟,这是机关单位里的大忌呀!”
  陈谷说道:“你还教训起我来了,不过今天幸亏有你,要不然我今天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在单位里确实不能乱说话,他们便往外走。
  经过主任办公室的适合,陈谷进去拿出来一卷字递给王忆:“这还真是杨主任给你准备的,他月初去首都参加了个各阶层工作代表大会,然后找工作组一个写字很好的书画家给你写的。”
  王忆一听是活着的书画家,便估计这卷字不会是什么珍品更不属于古董文物。
  他问道:“是哪位书画家的作品?”
  陈谷摇头:“我不知道,这些搞艺术的名字古怪不好记,好像是什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人,应该是个研究古代典籍的吧?”
  王忆问道:“写的是什么字你知道吗?”
  陈谷说:“知道,我们看来着,是毛委员的一句话。”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
  王忆笑道:“这句话可够长的。”
  陈谷说道:“这幅字卷也很长,等你打开看看吧,杨主任心眼多,给你的就是一幅字没给你装裱,这字装裱起来可得花好些钱。”
  王忆说道:“没事,我们生产队有木匠,我买点玻璃让他给我裱起来。”
  陈谷说道:“那行,现在天色不早了,到饭点了,走,开路以马斯,我领你下馆子,吃一个你没吃过的。”
  王忆问道:“是什么?”
  他估计是西餐。
  结果是西域菜。
  陈谷兴致勃勃的说:“我知道有个地方开了一家西域菜,做的味道真不错,他们厨子是真舍得用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馕包肉、大盘鸡,你听说过这些菜吗?可好吃了。”
  饭店的名字叫胡杨林,里面服务员清一色的西域蛇腰姑娘,姿容秀丽、眼神妩媚。
  从规模上来说胡杨林不大,只有不到十张桌子,坐的满满当当,门口还有人在排队。
  见此王忆明白陈谷早早来排队的原因。
  队伍慢慢前进,夕阳西下了,终于轮到他们进去吃饭了。
  这经历让王忆感叹。
  好像来到了网红餐厅。
  陈谷拿着钱去点菜。
  等他回来,王忆问:“这是个体户饭店吗?我看你不用粮票。”
  现在国有饭店吃饭还是要花粮票的。
  陈谷说道:“对,是个体户饭店,现在沪都第一家西域来的个体户饭店,只收钱不收票,服务态度好,菜做的也好吃。”
  王忆感兴趣的问:“沪都现在个体户饭店多吗?我们翁洲很少呢。”
  外岛太落后了。
  这种落后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思想意识上。
  他打听过了,海福县现在是没有个体户饭馆的,要么是国有饭店要么是公私合营饭店。
  而他之所以要打听这消息,是知道经济放开后遍地都是金,最早大胆开私人饭店的都赚发了。
  听了王忆的话,陈谷笑了:“可以理解,翁洲和沪都隔着虽然近,但发展还是有差距的——我这可不是笑话你们,我这是实事求是吧?”
  王忆点头:“是,你放心,我没你想象中那么自卑,不会什么话都去计较。”
  陈谷嘿嘿笑,又给自己的话找补:“其实翁洲现在个体户馆子少也正常,前年、对,80年首都才开了第一家个体户馆子,叫悦宾饭馆,你知道吧?”
  王忆不知道,但他点点头表现出智珠在握的架势,问道:“你都知道什么?说说。”
  陈谷眨眨眼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的?我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报道。”
  这年头有点文化的人就会看报,一种时代潮流,伟人引领的潮流。
  早在宝塔地区抗战时期,毛委员便说了一句名言,‘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后来各大报纸都把这话印在报刊宣传中,引领着全国人民读书看报的风气。
  王忆让他说说,陈谷就说:“我看报纸上说,80年秋天,9月还是10月?反正悦宾饭馆的老板——那时候他还没当个体户,还是首都内燃机厂的炊事员,然后他很会做菜。”
  “当时他家里升了个炉灶,他买了四只鸭子想做几道菜请左邻右舍尝尝,结果消息让外国记者知道了,外国记者跑去了非要吃他做的菜,然后他做了打卤面。”
  “外国记者把这消息给传出去了,好些是美丽奸合众社的记者说的?说什么‘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就这样,他家饭馆生意做起来了。”
  “到了去年春节生意做大了,国务院的领导都去了,鼓励他‘把买卖做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沪都的个体户馆子多了起来……”
  “爹,这羊肉真好吃!”旁边餐桌上有小孩抹着嘴笑,一抹手背上一片油水。
  王忆若有所思的看向门外。
  现在排队的人更多了,多数是年轻男女来吃饭,有的是约会,有的是工友同事聚会。
  总之这年头饮食的生意可以做!
  点菜的人多,厨房忙不过来,于是趁着空当王忆从挎包里掏出个小皮革包递给陈谷说:“谷子,这是给你的礼物。”
  陈谷好奇的说:“神神秘秘的,到底是什么呀?”
  他打开皮革包一看,猛然站起来:“我草,照相机?!”
  照相机。
  海鸥DF-1型照相机。
  这次可不是模型了,是王忆让邱大年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