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凯讪笑道:“状元,大钊刚才跟我说可以吸收我进入……”
  “我给你一个师长的职位!”王状元当机立断打断他的话。
  王凯便对王新钊吐了口唾沫:“谁愿意加入你们儿童团,小孩才是儿童,我们是、是军人!”
  王忆这边一边笑一边摇头。
  六零后们真有趣。
  王新钊对于童子军的挑衅表示极度的不屑。
  他说道:“我们儿童团是支书组建的,我这个团长是领导任命的,是组织上委任的,你们童子军是野路子,有啥好得意的?”
  然后他很郑重其事的给团员们安排工作,有去降国旗的、有去加固猪圈的、有的去拆卸门窗的,等等等等。
  正在看热闹的王忆一听要拆卸门窗顿时懵了,问道:“怎么还要拆门拆窗户?坚壁清野呀!”
  旁边走过的王东喜给他解释说:“校舍建的比咱家里房屋高,承受的风的压力大,很容易被刮碎玻璃,而学校门窗刚换了新玻璃,可不能被刮坏了,所以要卸下门窗来,让风从屋子里通过。”
  “对,王老师,咱们教室里的桌子都是砖头水泥的,不怕风吹。”王新钊说道。
  然后他打眼一看着急了:“王凯,你怎么降国旗?”
  王凯领着两个人在降国旗,他说道:“台风都要来了,不降国旗干什么?大风大雨的……”
  “不用你们降,这是我们儿童团的任务!”王新钊感觉自己的工作被冒犯了。
  王凯说道:“那你跟状元说去吧,状元是我们的军长……”
  王新钊急忙问道:“状元呢?”
  “在猪圈里忙着呢。”
  “草!”
  学生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他们并不觉得台风可怕,反而觉得今天因为台风动员起来让他们多了一个展示新校服的机会。
  他们积极的想要表现自己,王新钊本来想领着儿童团好好露露脸,结果王状元下手太快。
  但王新钊还是很聪明的,他挥手说道:“团员们跟我走,台风天打水不方便,咱们给寿星爷他们家里打水去!”
  猪圈里冒出个人头。
  是王状元。
  他吆喝道:“童子军的同志们不要着急,我会修屋顶,台风天要加固屋顶,我领着你们给寿星爷他们家里加固屋顶!”
  一旁的王忆表示惊叹:
  卷起来了,服务卷起来了。
  学生们这边还有心情较劲,社员们这边可就真忙碌了。
  加固屋顶、加固墙壁、加固鸡舍、疏通排水沟,等等,活很多。
  除了家里的活还有生产队的活。
  生产队这边猪圈也要加固、猪要关起来,然后还得加固电线杆、卸掉路灯的纸壳灯罩、拧下电灯等等。
  活更多。
  学校的工作王忆指挥,他去拿了一卷粗胶带领着学生来打米字胶,这样就不用拆卸门窗了。
  王向红对此颇有疑虑:“这样贴上胶带就行了?”
  王忆说道:“对,你没有见过这样的玻璃防护方法吗?”
  王向红摇摇头。
  他拿起粗粗的胶带看,说:“我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塑料胶,咱社员家里的塑料胶跟小手指一样细。”
  王忆说道:“这是沪都单位给支援的,支援的挺多,这样吧支书,让四个组的组长都来领点胶带回去,都把门窗玻璃给贴一下,以防万一吧。”
  王向红说道:“可它们是沪都的同志支援你们校园建设的,咱社员们私下里分了它们?不好。”
  王忆说道:“咱不是私下里分了,这不是特事特办吗?先保护玻璃,要不然暴风雨结束还得买新玻璃,多浪费钱。”
  王向红又问道:“那这样贴个米字型,玻璃就被风吹不碎了?”
  王忆说道:“对,这是科学保护玻璃的方法,支书你快点去安排吧。”
  他直接拖出来一箱子的宽胶带。
  22年这些东西便宜,他都是成箱成箱的买。
  除了王向红,组长们都不在家,于是妇女担任的副组长来领了胶带,她们学会了打米字胶后便又去忙碌了。
  人人都很忙,没人顾得上注意王忆,这样他便抽空回了一趟22年。
  回去后他便上网开始搜索1982年的台风。
  这一搜还真搜出信息来了。
  最多的信息跟翁洲甚至跟中国没有关系,跟日本有关系。
  82年7月份的台风很厉害,如袁主任所说,它现在登陆日本后风级很高,长崎市等地遭遇了强降雨然后相继引发了泥石流和河流泛滥,造成了城市内涝!
  这在世界暴风雨破坏史上都很有名,叫长崎水灾。
  然后王忆的心揪了起来。
  继续往下看:
  长崎水灾共造成死者和失踪者达到了299名。
  草,没多少。
  他很失望的关了网页改换了关键词。
  网上没有翁洲和江南地区关于82年台风的资料,应该没什么大事,否则不至于没有相关新闻。
  不过他往下拉着看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来自翁洲论坛的帖子,是几个六零后、七零后在回忆往昔,其中第六楼里有人说:
  “82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七月台风结束后有人造谣说是引发海底地震了,然后会有大海啸出现,当时翁洲上下紧张坏了,特别是佛海、海福几个外岛的县,老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去投奔亲戚,就怕海啸把岛屿给吞了。”
  围绕着一层楼有几个讨论。
  王忆专门看这讨论:
  十一楼:这件事我有印象,是82年吗?反正那年台风挺厉害的,听说把小鬼子那边搞的够呛,然后传到江南了,把江南弄的人心惶惶。
  十五楼:是的哈哈,那时候人真的没有科学常识很愚昧,那么大的江南省竟然被几个特务用流言给弄乱了。
  二十二楼:当时消息是特务放出的流言吗?没有印象了,就记得我妈带我回江右娘家避难,当时我妈哭了一路,说是以后就没有房子了。
  二十四楼:就是流言,我那时候在翁洲棉纺织厂保卫科,我们接到上级命令调查过这件事,最后省里派出了专家队伍抓到了制造流言的特务。
  二十五楼:我还记得那帮人才不到十个,但他们有组织,利用广播电台、假报纸、印发的小册子来制造流言。
  二十六楼:还好他们都是外地人,虽然伪装成一家人了可还是很显眼,被群众给注意到了进而举报了,这才把他们给一锅端。
  王忆继续往下翻。
  相关讨论就此结束,后面回信息的这个人参与了别的往事回忆中。
  这把王忆给整的。
  不上不下!
  虽然在帖子里,这件事被ID名为‘翁洲老枪杆’的人说的轻描淡写,但王忆知道在82年这件事一定是引发过一场轩然大波。
  因为他了解82年的社会氛围。
  刘大彪便因为牵扯类似事宜惊动了省里的领导,那件事里天涯岛只算是误打误撞抓了刘大彪,然后国家就奖励了一艘当时很先进很好的渔船。
  如果他们再把这件重案给侦破呢?
  而且他现在可是跟庄满仓称兄道弟了,之前他还想着怎么给庄满仓再搞点功劳呢。
  回到82年,他坐在树下琢磨起这件事。
  这件事肯定要管,但怎么管很有讲究:
  一个偏僻封闭的生产队接连涉及破获两件间谍案,这恐怕会惹人怀疑,万一上头要调查他……
  王忆想到这里赶紧摇头。
  不行,要插手这事必须得插的有技巧,不能蛮插胡插。
  而且他不能直接插手,否则前面抓刘大彪是他主导的这次破获一件特务流言案件又是他主导的——
  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是特务在清除异己啊!
  他想了一会,没头绪!
  于是他也帮着生产队开始忙活起来。
  王向红让他帮忙给社员发粮食,国家考虑到台风天气可能导致渔家多日不能出海,特意给各生产队支援了八百斤粗粮和四百斤细粮。
  这算是对他们给国家贡献海货的一个奖励。
  天涯岛的社员又老实又感恩,王向红傍晚在大喇叭里喊了喊,家家户户过来领粮食,对国家是感恩戴德。
  刘红梅还说:“等到这次台风过去,咱组织一次集体攻淡菜吧,捕捞淡菜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王向红摘下烟袋杆说道:“我看行,咱不占人便宜,更不占国家的便宜!”
  大胆拧着衣服上的海水过来问王忆:“王老师,你从哪里给娃娃们买的衣服?怪好看哩。”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一些刚下学的大龄少年很艳羡。
  我们上学时候怎么没有这些好处!
  正在给社员登记的王忆抬头问道:“怎么了,你还准备自己买一件?”
  大胆哈哈笑道:“还真有这个想法,那衣服裤子那帽子那腰带我看这挺好,要是有大人穿的你帮我家买两身,我跟我爹弄一身。”
  其他社员顿时七嘴八舌的围上来:
  “有大人的吗?要是有的话王老师你进一批货吧。”
  “就是,我看那一身衣裳真馋人,这一套穿在身上又凉快又好,还是的确良的料子呢。”
  “一身多少钱?我看不便宜,衣裳裤子帽子腰带的,不少钱吧?”
  王忆说道:“现在沪都轻工业产品还是挺多的,别说短衣短裤,西装也有的是,你们想买的话没问题,等我什么时候再去沪都的时候捎一批货。”
  “不过四叔说的对,不便宜,上次的仿三片红那是人家半支援给生产队的,所以便宜,这样衣裳一身下来要二十多呢。”
  大胆听到后顿时傻眼了:“啊?短袖短裤用料比长衣长裤少好些呢,结果价格更贵,还贵一倍?”
  “就是啊,城里现在乱要价了。”
  “唉,毕竟是工厂的衣裳,人家做的精美,难免卖的贵点。”
  王忆一想自己还真是拍脑袋定价了,现在一身衣服虽然贵但是要看样式,学生们那种服装其实算是截掉了袖子裤腿的三片红,二十多块钱确实有点贵了。
  于是他冷静的说:“不只是短袖短裤,它还带着一条腰带呢,要是不带腰带只要帽子、衣裳裤子那一身差不多十五六吧?我没单独问价,不过我估摸着差不多这价钱。”
  十五六也不便宜。
  弱劳力半个月的工钱。
  可是生产队家家户户苦日子过久了,内心极度的渴望过上好日子。
  除了三片红之外多数人家是没买过成品衣服的,农村人不结婚不会买成品衣服,都是扯了布回来自己缝制。
  所以现在两次分红让社员们手里有钱了,他们便想提升一下生活质量了。
  大胆扣了扣指甲盖里的黑泥说道:“王老师要是那一身十五六的话,那你帮我捎一身吧,除了三片红,我这辈子还没正式买过衣裳呢!”
  王忆说道:“行,那等我问问。要不然我去买点布匹回来咱们自己缝衣服怎么样?”
  大胆摇头说道:“咱自己缝的没人家工厂的好,人家那个多板正!”
  学生们正戴着绿军帽、穿着绿衣裳精神抖擞的在转悠,他们实在是亢奋。
  大人们看向他们的目光也是带着羡慕之情的。
  82年外岛实在少有能获得成套衣服的人家,无论是大人孩子都很难穿上,而学生们如今是从头到脚一整套:
  新帽子,新衣裳,新腰带,新裤子,新凉鞋。
  这在城里都是罕见的。
  王向红说道:“这事后面再说吧,先赶紧领国家支援咱的赈灾粮,按照以前的老传统,根据家庭的困难程度来分粮食,来,王老师登记吧。”
  “登什么?”外面有老娘们哄笑起来。
  混在人群里聊天的秋渭水听到后偷偷的笑。
  王向红翻了个白眼。
  他对王忆说:“你让小秋老师隔着这帮子老娘们远点,学好不容易,学坏可简单。”
  王忆笑道:“好。”
  王向红喊道:“家家户户来一个人领粮食就行了,一家分不了几斤粮,用不着一家好几口都在这里守着,其他人赶紧去加固电线杆、加固码头。”
  经过一整天的忙活,现在生产队与以前已经有所变样。
  码头插入海水中的木桩都用木棍交叉衔接起来,木板则用绳子两两捆绑,大船彼此依靠、紧密相连,小船则直接拉上案来翻卷在地。
  电线杆用木头三面撑起,太阳能灶拆开被就近带入屋子里进行保存。
  但这还不行。
  王向红叼着烟袋杆给一群汉子开会:“明天开始收拾屋顶,文书,库里的渔网都准备好了吗?”
  正在登记的王东喜抬起头说:“准备好了,每一面渔网上都有标记,到时候按照标记家家户户去领上就行。”
  王向红又指示道:“明天强劳力、轻劳力上屋顶铺渔网,那个弱劳力去石坳台挑肥料施到田地里。”
  “台风后面就是雨,这是施肥的好时机。”
  “不过洋柿子、茄子、辣椒的得倒伏上一批,可惜了。”
  社员们同样是面色黯然。
  天涯岛上没有好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